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调研报告(第2/2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四)农村生态产业化水平不够高、特色不够鲜明

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部分农村地区人口较多、地域广阔,自然环境比较复杂,工业基础相对较弱,生产力不够发达,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的价值追求是获取短期的、显而易见的经济利益,主要从事既能获取经济效益又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产品生产、销售,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后就不再对现有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创新,使得部分产业发展模式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以旅游产业为例,某地区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当获得经济效益后,周边地区也会跟着推出大同小异的旅游项目,导致生态资源被大量开发利用,而各个旅游景区却很少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

四、新时代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应坚持走产业发展之路,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以制定招商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体系,严格把好项目"绿色"关,对严重破坏环境的项目坚决叫停。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执法,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排污行为,对不同的排污行为要采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地方企业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当中,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理念;鼓励地方企业使用清洁、环保的生产设备,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环保社会组织要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通过向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争取资金援助等方式拓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减少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显性成本压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农民要对自己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对此,地方政府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对农民普遍关注的环境保护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使农民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升农民的生态素养。加强包括地方政府的机关文化、农村广场文化等在内的生态文化建设,使农民在生态文化的熏陶下转变过去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向农民发放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小册子,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向农民宣传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途径,转变农民传统的观念和意识,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理念,并且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鼓励农民学习现代化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能,促使农民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碳;以农业生产源头减量作为导向,减少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量,做到减量控害。

(三)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治理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可以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制度,采用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与社会资本投入相结合等方式拓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来源,根据农村地区不同的经济、气候、地貌等情况,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管护、领导和骨干素质培养上的经费投入,加快提升基层环境治理能力。此外,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构建公共数据库、网络服务系统、质量检测数据库,这样既可以降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本,还可以使不同治理主体之间及时沟通交流,创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四)创新生态产业化机制,打造生态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农村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民俗特色突出,民风淳朴和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推动农村绿色旅游、生态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条件,可以以县、乡为基本单位,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项目,增强乡村休闲旅游的生机与活力,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要;不断强化与周边项目的整合,切实把星罗棋布的景区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特色康养旅游品牌,不断增强景区的核心吸引力。例如福建省宁德市托溪乡以双苗奇石、高山湿地而闻名,这里空气清新、春暖夏凉,是人们避暑旅游的胜地。近年来,托溪乡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推动黄栀子、养蜂、四叶参等具有典型特征的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产业更加兴旺、环境更加优美的特色小镇。

五、结语

新时代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守住生态底线、实现绿色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必须守护好绿水青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