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园区人才引进工作的一些思考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7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XX园区人才引进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XX园区总体情况

(一)XX园区基本情况

XX园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位于XX市XX区XX镇,距XX市区约3公里,距XX市城区约5公里,XX一级路、XX铁路、XX高速贯穿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XX园区包括XX等10个行政村(社区),园区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XX万。以"两区同建、全域5A、国际慢城"为理念,以"百里生态画廊,中国希望田野"为主题形象,建设2个小镇、5个核心园、30个特色园。

(二)XX园区主要成效

XX园区先后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并获得"中国农业公园"、"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国字号"殊荣。

1、建设项目纷纷落地。XX园区先后建成了大门广场、森林公园、荷之源、圆之源、农友草堂、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馆、樱花园、生态乐园、生态餐厅、荷塘月色等41个特色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2、大企业纷纷入驻。XX园区共签约项目35个,合同总投资55亿元,在谈项目20多个,意向投资额约80亿元。其中,中国XX药园项目占地1.5万亩,总投资20亿元,成为XX市近年农业项目投资之最。进驻XX园区企业共2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

3、产业结构从有到优。XX园区范围内原有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一产和二产,基本没有第三产业。XX园区建设以来,一产由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向现代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转变。在高科技农业的示范引领下,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耗时耗力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科技化、商品化、企业化的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转变,高附加值的铁皮石斛、辣木、牛大力、树绵、稀缺道地药材种植成为农业主导产业。

4、农民收入从少到多。农民的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均实现了由少到多的转变,稳定实现了"五金"收入,即土地流转金、薪金、股金、房屋租金、养老保险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土地、劳动务工、房屋出租等方式拓宽了收入来源,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据统计,XX园区范围内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同比增长16.3%,核心区所在的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XX元。

5、人居环境从差到好。园区核心区的村级道路现已改造为三级公路,主路面宽7米,配套建设宽3米的绿道,并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确保道路亮化。建成了XX百姓大舞台、乡村大舞台、鹿塘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文体活动室、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农村文化设施,群众业余生活极大丰富。建立了保洁队伍,自然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XX园区人才引进服务情况

(一)园区经营主体人才需求情况

目前进驻XX园区企业共29家,其中农业企业21家,非农企业8家,农业种植的种类主要有水稻、荔枝、树棉、牛大力、中草药、铁皮石斛等,非农企业主要经营游乐设施、餐饮住宿等。园区本来存在的微型企业有6家,基本为果蔬种植场;农业合作社10家,主要为种植、养殖、农机方面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家,均为种植类的家庭农场;农家乐16家。

通过调查走访,目前园区需要的人才类型主要有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旅游服务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文书工作者等类型,其中管理方面和旅游服务方面的人才需求最大。

(二)园区开展人才引进与服务情况

主要围绕XX园区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了专家服务活动,组织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和指导园区建设、指导企业攻关,并开展面对面交流研讨活动,为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和提供技术支撑。一是为农业嘉年华项目建设提供专家服务。专家服务基地先后多次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XX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40多名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为XX农业嘉年华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二是为中国杂交水稻援外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提供专家服务。XX市XX区与XX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中国杂交水稻援外实训基地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包括种植示范基地、援外实训基地(含教学中心、专家楼等)、超级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三是为中国XX药园项目建设提供专家服务。项目占地15000亩,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中草药种植园、科研中心、药用植物观光园、健康养生休闲区。专家服务基地组织邀请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XX药用植物园等10多名博士、专家、学者到XX海试区就海试区XX药用植物园规划建设及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提供问计服务。四是邀请台湾农业专家来XX海试区开展农业交流与合作。邀请台湾嘉义技术学院教授陈XX、高XX两位农业专家到XX海试区举办台湾专家蔬菜安全生产栽培及良种繁育技术专题讲座。邀请国立台湾大学和台湾国立中兴大学等三位教授到XX海试区传授禽畜废弃物处理技术应用以及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并深入到XX区XX镇XX养殖场、XX区XX镇XX养殖基地等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禽畜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三、园区人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结构和素质难以满足园区的快速发展。随着XX园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急需的城市规划、组织管理、旅游服务、市场营销、高尖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在园区企业各类人才中研究生和大学学历所占比例偏低,高层次、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效果不显著。

(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形成。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不足,大部分企业未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开发,还未形成一套科学评价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机制。在人才分配政策上仍然以资历、职称分配为主,对贡献和业绩的体现不够明显,仍然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重论文、轻效益的现象,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形成。

(三)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常态化人才引进机制。园区的人才引进工作通常是发现问题后,再根据出现的问题寻求相关的人才引进与专业指导,没能做到提前发现与预判,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由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引进人才的形式通常是邀请专家进行短期的指导,或者柔性引进的方式。同时"养才"成本比"用才"成本要高,一些企业喜欢短期引才、项目引才,引才往往仅限于某个科技项目或产品研发攻关,项目结束后随即放弃人才,没有形成有效的常态人才引进交流机制。

(四)市场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目前园区人才引进工作行政主导的特点明显,主要由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规划重大引才工程、建立各种引才平台载体、到区内外推介招聘等方式来推动实施,市场化的人才中介机构、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得非常不够。在引才的起始时期,由党委政府主导主推,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在点上实现快速突破,形成效率优势和示范效应。但到了一定阶段以后,没有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引进人才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

(五)人才政策宣传不够。人才政策的制定出台和宣传使用还存在"两张皮"现象。一些企业还没形成"找人才政策、学人才政策、用人才政策"的习惯,加之人才政策宣传推广不够,一些企业和人才对人才政策知之甚少、用之不多,导致人才政策的使用频率和整体效能不高。

(六)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目前园区在人才投资方面主要局限于各类专家的服务邀请、培训讲座、技术指导等有限的范围上,以待遇留人的政策难以有效实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急需加大投资,从政策、措施等各方面鼓励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各级财政预算内专项安排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经费与园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与其它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大。人才投入不足,已成为园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瓶颈。

四、对人才引进服务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搞好顶层设计。要围绕"十四五"期间XX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人才家底,准确把握未来几年园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做好人才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人才队伍和本土人才现状,通过到发达地区深造锻炼、强化培训、选送到科研院所学习、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等方式,尽快建立起一支适应加快发展、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

(二)创新机制体制。要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人才队伍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起各类人才基本社会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保障制度和"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优惠政策,切实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人",成为优秀人才流入的"洼地"。

(三)改进服务方式。建立"现有人才数据库"和"紧缺人才数据库";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和网络技术,加大对园区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发展前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推介工作。要以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为依托,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等多种措施,不断把具有创新培养前途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进来,创造出诚心聚人的良好环境。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采取兼职、短期服务、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人才。要结合服务对象(企业)需求,聘请或引进急需人才,切实发挥人才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四)完善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引进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统筹组织、人社、发改、招商、工信、农业等部门,加强部门协调、齐抓共管,共同抓好人才引进服务工作。要打造一批专家服务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基地的桥梁纽带和平台载体作用,建立完善专家信息库、基层需求库、项目库等,搭建基层单位与专家资源对接平台,加大专家服务基地横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推进专家智力资源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畅通合作渠道,为专家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措施和服务平台。

(五)培养开发人才。坚持以园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完善园区企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