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调研报告
校园安全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校园安全部署要求,紧盯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强化安全防范举措,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筑牢校园安全管理防线,为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重视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校方安全防范力度还需加强。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配有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但存在年龄偏大问题,且部分门卫、保安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业务能力都有所欠缺,有些乡镇学校由老师兼职保安;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物防设施,但存在着维护不及时、使用率低等问题,部分安保人员不会使用物防设施;一些校园"智慧安防"建设滞后,存在监控设备落后、老化、清晰度不足,基础技防设施不完善,监控设施尚不健全,留有死角。
二是职能部门联动合力有待提升。虽然制定了教育、公安、应急等部门职能职责分工清单,但个别职能部门忙于日常事务,未积极主动承担起应有的安全监管责任,导致校园安全保卫在司法、卫生、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导致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效能不高、问题反复。
三是校园安全宣传效果还需强化。近年来,全县公安机关根据时间节点开展了法制、禁毒、公共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等多主题、多形式的校园宣传活动,但大多是民警讲、学生听的形式,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造成了学生受安全教育印象不深、效果不佳。没有通过手机、互联网进行漫画、视频等学生们感兴趣的新型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学生参与感不足,造成了民警热火朝天讲、学生流于形式听的局面。
四是应急处置机制还需完善。虽然教育部门强制要求每所学校都要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作为执行准则,但是部分学校制定的应急预案可行性较低,操作性不强,有些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草草拟定预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部分学校也未按照要求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演练,导致教职人员和学生在突发意外事件时缺乏应变的能力和自救的手段。
二、对策建议
一要着力攻坚,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建立联席会商机制。每季度组织教育、公安、文化、卫生等部门召开校园安全联席会,通报校园安全工作进展和形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共同商榷强化校园安全对策,安排部署校园安全工作,实现校园安全齐抓共管,增强行动合力。建立联动检查机制。每月由公安部门会同学校安保部门负责人对校园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同步作好检查记录,严格落实签字手续,发现安全隐患,即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抓好复查验收,确保整改到位。建立联动守护机制。以学生上学、放学时段为重点,组织警力在校门处定点防守,维护校园治安秩序;交警沿途巡防,发现并查处超速、超员、酒后驾驶、无牌无证以及报废车、三轮汽车搭载学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门加大对涉校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
二要大力整治,聚力隐患排查整改。排查整治校园内部安全隐患。组织民警深入全县幼儿园、中小学校,进行地毯式拉网排查,逐一建档动态管理,确保校园"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的隐患,逐一监督整改,并落实专人进行复查验收,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净化外围治安环境。由公安部门联合教育、卫生、城管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旅店、摊点、出租屋、车辆停放点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排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由辖区民警对涉校、涉园等矛盾纠纷开展集中排查梳理,切实掌控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疏导,有效排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师生在校正常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三是强化宣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开展校园安保培训。选派公安骨干,对校园安保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讲述校园安全事故的特点,深刻剖析事故原因,明确工作重点,传授工作技巧,演练单兵实战对抗,提高校园安保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工作能力。深化校园安全法制讲座。指派民警深入校园,抓住学校召开全校师生会之机,简要通报当前校园安全形势,宣传公安校园安全工作成效,讲述常见被侵害行为的防范对策和适用法律法规,从思想深处筑牢安全防线,提高广大师生的守法、用法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创新宣传活动形式。在常规的法制宣传基础上,创新思维、创新方式,添加趣味知识问答、安全知识挑战赢奖品、安全知识我来讲等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感,让学生对安全知识愿意听、愿意学,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宣传,将精心制作的安全知识海报、漫画、视频发送到建立的校园安全微信群中,并在线上展开讨论,切实将自我保护、自我防护的观念入脑入心。
四要统筹部署,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健全校园安全应急体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完善治安、火灾、食物中毒、拥挤踩踏、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特别是外来侵犯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校园安全应急管理培训。指派受过专业学习的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协调教学、医疗、安保、后勤等各部门的日常职责,以保证应急响应的速度,对学校领导层和应急管理负责人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法律法规、典型应急处置案例的学习等方式提升领导者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