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中整治XX道路老年代步车的建议
关于集中整治XX道路老年代步车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推进落实,城镇居民机动车保有总量每年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老年代步车的总量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代步车的出现固然迎合了现阶段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客观国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老龄人口日常短途出行的需要,但同时也相应地为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以及较多安全隐患问题,引发了社会层面上较为广泛的舆情关注,成为政府需要狠发力、找短板、瞄靶心的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安全感、幸福感的着力点所在。
总体而言,XX场镇道路环境中关于老年代步车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老年代步车非标违规上路。非标主要体现在目前国家关于低速四轮电动车并无相关正式标准及管理政策出台,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低速四轮电动车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而低速四轮电动车又是老年代步车的"绝对主力";违规主要体现在老年代步车大都是无牌照、无行驶证上路,明显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机动车上路的相关规定。二是老年代步车驾驶员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行驶条件与意识。首先,作为主要驾驶群体的老年驾驶员一方面在身体素质上难以达到机动车驾驶员身体素质要求的相关标准,具体表现为反应相对较慢、易疲劳驾驶等,另一方面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必要的驾驶知识,具体表现为不知道礼让行人、道路限速等知识,以及容易违章停车、随意逆行等。三是老年代步车保险缺位。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要求购买车辆保险,而老年代步车的购买群体大多是收入相对不高的群体,购买保险全凭个人喜好,这就造成了普遍性的老年代步车保险缺位的情况。因此,老年代步车驾驶员们较为普遍缺乏风险抵御能力,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便容易出现赔不起、不愿赔等推诿扯皮现象,进而容易引发出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
出现这些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一是XX场镇道路较为狭窄,交通拥堵较为严重。部分场镇道路例如XX路等因翻新升级困难、人口密度较大等客观原因,存在道路窄、路况差、通行慢等情况。二是老年代步车购买门槛低。因功能少、用料少、试验少,老年代步车的平均价格较低,操作简便易懂,实用性较高,再加之车辆的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法律监管的部分真空地位,造成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一步推进老年代步车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缺乏依据,使得其成为群众说买就买、买来即用的近似于普通家电的存在。三是老年代步车监管难、执法难。一方面,老年代步车的驾驶员多为熟悉本地交通情况的本地人,能够熟练掌握交通违法拍照的"盲区",有效规避线上监管;另一方面,交警同志即使抓到老年代步车违规违法行驶的现行,也往往因为其年龄、身体等因素很难与之做出真正具有警告意义的行之有效的处罚。除此以外,老年代步车的牌照管理也很难完善,部分老年代步车甚至长期无牌行驶。
XX场镇道路中老年代步车的违规行驶既影响镇容镇貌,又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的发生,甚至容易进一步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为此建议:
(一)突出有效整治"主抓手",夯实安全发展支撑力。推动落实多方联动整治工作,明确1个责任部门作为"主抓手",联合其他相关部门、村、社区等多方力量,集中开展全镇老年代步车专项整治工作,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做好牌照登记管理工作,强化相关组织领导和工作考核,形成常态化专项监管整治机制与专项处理方案。
(二)狠抓企业生产"始发地",强化安全意识牵引力。统筹规划地区老年代步车动态数量,开展老年代步车生产企业清理整顿专项活动,严格把控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和市场登记准入关,对停产、转产、兼并联合等低速电动车企业,积极做好注销、变更登记等工作,加强生产销售监督执法,全力打造公平、规范、健康的市场秩序。
(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凝聚社会核心向心力。定期开展群众宣传工作,对老年驾驶员分批次分时段进行系统的交通法规培训,选择符合标准和规定的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持证、上牌后上路行驶,或选择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依规上路行驶。扩宽群众出行选择渠道,优化公共交通运行线路,根据群众需要增设班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最大化满足群众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