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6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分钟

(四)提升乡村普法宣传实效

1.深入开展乡村普法宣传教育,将普法责任制落实落地。法治观念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有着亿万农民的发展中农业大国,要实现人人信法、尊法、守法、用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建立普法宣传的长效机制,努力收获普法实效。当前,应加强对新出台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规章的解读,加大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的工作力度,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乡村普法宣传工作切实融入到农业农村立法、执法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2.广泛开展重点专项普法活动,提升干部群众法治素养。根据当前乡村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诸如《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与现阶段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项普法宣传活动,要着力提升基层干部这一乡村普法中的关键少数对村民进行普法的再普法,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农闲时间,围绕促进乡村振兴,采取多种为当地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方式,广泛开展社会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乡村普法活动,弘扬法治精神,使"村干部、党员、农民群众逐渐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营造农村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让乡村振兴战略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

3.积极创新普法宣传阵地建设,营造乡村浓厚法治氛围。注重发挥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家庭"示范户、"五老"调解员等在乡村普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街区、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教育基地等各类普法宣传阵地,邀请基层法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员进村开展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乡村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在有效利用挂条幅、发传单、摆展板等传统普法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充分有效利用当前网络时代新媒体、新技术,建设一支行走于田间地头的法律宣传志愿者队伍,采用新方法、新模式在乡村地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更大地拓宽普法宣传渠道,积极营造形成乡村浓厚的法治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同时,积极推动我国当代主流法治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当地乡土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之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当前,虽然我国法治乡村建设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不断迎难而上,就能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将广大乡村地区逐步建设成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幸福美好家园。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