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19年铜鼓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1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1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27日在县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

铜鼓县人民政府县长黄为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铜鼓加压奋进、砥砺前行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四个全域",全面打造百里生态文明示范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稳中提质。淡化速度情结,聚焦提质增效,打好"稳增长、挤水分、提质量"系列组合拳。完成生产总值49.9亿元、增长8.2%;财政总收入9.4亿元、增长1.1%。在"量"趋于稳健的同时,"质"的转变稳步提升。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0.3%,较上年提升了3.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倾斜力度,发放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1.47亿元,全县5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达到22家,较上年增加7家,其中有6家是实体企业。

二是难中奋进。沉着应对挑战,主动创新作为,在政府性投入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投资7.3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路网工程项目6个、改造危桥21座,在全省同类县中排名第一。筹集资金近亿元,完成新农村建设点430个,是全省第一个提前两年完成新农村建设"扫一遍"的县。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6.8亿元,完成棚户区房屋征收1336套,实现了城区面貌改善和市民居住条件"双提升"。采取PPP模式推进百里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其中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4个项目成功列入国家财政部项目库,总投资达27.6亿元。

三是心中有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广大扶贫干部严格执行"周六扶贫日",深入贫困户家中摸实情、办实事、解民忧,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苏区干部好作风在"回归"。全年累计投入9768万元,深入推进"10+2"扶贫工程和"七个一"工程,新建易地搬迁住房12万平方米,2969名贫困人口和940名深山移民圆了新房梦。完成危房改造897户,数量位居全市第三。全省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全年共有2621人顺利脱贫,13个深度贫困村整村退出。启动了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2元,分别增长7.8%、9.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全域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充分发挥政策、资金、项目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产业升级成效明显。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成功争取为2019年省、市旅发大会主要承办地。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分别增长21%和18%。铜鼓县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是全市唯一一个,列入全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推荐名单的项目。新建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户外拓展基地6个,新增省4A级乡村旅游点2个、3A级2个。汤里温泉荣获中国十佳避暑景区等3项国家级荣誉。全域生态工业企稳向好。坚持以生态理念抓工业、上项目,金兰科技、天怡建科、以新能源等19个项目开工竣工投产,总投资达24.5亿元。盘活恒兴水晶等工业用地380亩、厂房4.2万平方米,并同步引进2家企业。新增规上企业7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增长15%;工业税收1.25亿元、增长4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全域有机农业特色彰显。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五连丰",粮食储备量创历史新高,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有机大米基地。天柱峰现代化智慧型粮库投入使用。成立铜鼓有机农业产业发展公司,全年新增有机认证面积13.5万亩,发展林下经济2.8万亩,全市排名第一。"铜鼓黄精"和"铜鼓宁红茶"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实现零的突破。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通过审核评定,三都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园升级为省级示范园。

二是聚焦改革开放,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创新发展步伐加快。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推进国企平台改革,组建铜发集团,构建了"1+N"投融资平台体系,初步完成了市场化转型。完成了全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国家税务总局铜鼓县税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征管职责成功划转。率先在全市启动殡葬改革工作,全年火化率排名全市第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实施。开放合作继续深入。主动"走出去、引进来",成功举办深圳生态产业招商推介会,积极参加赣港经贸合作、赣台经贸文化合作等招商活动,引进骏智机电、厚德模具等项目12个,引进省外资金16.8亿元、增长10.7%;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增长7.7%;完成外贸出口5200万美元、增长5.4%。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5%。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0%,居全市前列。实施知识产权"个十百千"升级工程,申请专利228件、增长300%,增幅全市第一。有4家企业通过了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认定数创历史新高。尚朋电子、二源化工获批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塅镇入选全省第一批省级创新型建设乡镇试点。

三是聚焦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展露新颜。突出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全域秀美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城区精致建设。完成城市规划控规调整。世贸广场、华茂中央等商贸综合体投入使用。干鲜果市场、寨上广场至昌铜高速收费站道路等改造全部完成。新自来水厂、220千伏变电站、中医院医技大楼等15个项目稳步推进。棚改安置房、城南路改造等11个项目正式启动。推进城市"双修",新增停车位800个、修补公共设施68处。狠抓城区违建清理整治,累计拆除各类违建290处1.2万平方米。乡村精美呈现。扎实推进百里风光带建设,完成沿线房相改造1534栋、美化庭院2000个,拆除"三房"2922栋33万平方米、铁皮棚2900处8.9万平方米。蒙华铁路九岭山隧道、大围山隧道铜鼓段全面贯通,带溪至宜丰找桥、县城至棋坪等路网工程全面开工。全县行政村主干道硬化率、村村通公路率均达100%。荣获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试点县。三都镇被评为全市秀美示范乡镇,大塅水电站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全国绿色小水电站。环境精细治理。认真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交办信访件整改工作,深入推进环保大排查大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等14项环境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违法企业10家,拆除生猪养殖场153家。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县。启动了大沩山葛藤坳饮用水源备用水源地建设。国家水质考核港口断面获省政府通报表扬。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占比达98%,位居全省第七、全市第一。

四是聚焦百姓关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新增城镇就业180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筹措资金补贴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6818名被征地农民直接受益,实现"老有所养"。发放城乡低保补助2507万元,6626名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5个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县福利院综合大楼、益智康复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各项事业扎实推进。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县疾控中心荣获省级实验室资质证书,填补了我县公共卫生检测无法律资质的空白。投入资金9800万元,改扩建校舍、运动场10.3万平方米。三都小学荣获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3个,新增省级文保单位8处,荣获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在全省率先启动"四小"行业参保试点,"铜乡源手工坊"获得全省首份保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狠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联防联控,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全面推进阳光信访,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完成"雪亮工程"一期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问题背后的涉黑涉恶线索和"保护伞",依法严厉打击黑恶犯罪,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十。连续六年获评全省"信访三无县",棋坪镇被评为全省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五是聚焦"五型"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开展"五型"政府建设,着力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一次办好""一次不跑"事项清单317项,累计办件12.7万件。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取消、调整各类证明152项。实施"帮(代)办"制度,为企业、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460件。开设"12345"服务平台,按时办结率为100%,群众满意率达96.42%。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深入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清理,全面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推进法治铜鼓、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全市推广。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廉政建设引向深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市廉洁从政各项要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应急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水文、邮政通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信息化、工商联、工会、青年、烟草、保险、科协、文联、社联、史志、档案、统计、物价、体育、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发展中升级,在改革中提升,在艰难中奋进,理念和经验弥足珍贵。

──项目决定后劲。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年来,我们通过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累计召开各类重大项目推进会30多次,解决各类制约难题150余个。全县组织实施"四个全域"重大项目23个,其中纳入省大中型调度项目17个,仅政府性投资就多达30多亿元,为铜鼓后发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

──惠民永无止境。人民政府为人民。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增进民生福祉永不止步。投入13.6亿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长29.5%。着力办好25项民生实事,用政府工作的辛勤指数增加群众的满意指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铜鼓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干成就梦想。实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胜法宝。一年来,面对各种考验,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推进"四个全域",全力打造百里生态文明示范带的广阔舞台上,用汗水浇灌成功花朵,用实干绽放最美芳华,实现了个人梦想与铜鼓发展的同频共振。

各位代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同心同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同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铜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铜鼓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沿海企业投资热情下降,产业梯度转移步伐放缓,招商引资难、项目落地慢问题十分突出。二是现有实体经济面临着融资成本上升和市场空间萎缩的双重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迫在眉睫。三是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趋紧,安全、环保、金融等领域监管力度加大,传统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四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离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五是少数部门仍然存在制度执行不严、担当意识不强、贯彻执行不力、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新的一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面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风险,我国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大势,把准时代脉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着眼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和"六大突破、三大提升"思路举措,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从全市层面统筹山区经济发展,支持铜鼓县大力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使我们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更加明确、更加集中,特别是县委在全面总结铜鼓发展经验、科学把握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了推进"四个全域",打造百里生态文明示范带,实现铜鼓发展大变样的决策部署。这是铜鼓当前及今后工作的总目标,我们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定不移谋发展、一以贯之抓落实,把铜鼓的事情办好、办精彩,以此展现新时代铜鼓人民的新担当、新作为、新风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全域有机农业、全域生态工业、全域秀美城乡建设,高标准打造"百里生态文明示范带",走好山区县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努力实现赶超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2%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左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左右;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目标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力争更好的结果。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首位导向,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上谋求新突破

以承办省、市旅发大会为契机,举全县之力主攻项目、完善配套、扩大宣传,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把筹备省、市旅发大会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红色沉浸式体验馆、汤里温泉、天柱峰景区、大塅特色集镇、浒村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景区建设,全面抓好"一河两岸"客家风情带、昌铜高速天柱峰出口至带溪收费站、谭坊至汤里温泉沿线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高速公路网外、国省道沿线"四化"提升工作。支持汤里温泉与凤凰古城旅游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天柱峰景区与省铁投合作开发"航空+路亚"项目,引进香港百誉集团运营乡村旅游示范点,投资开发茶山森林康养小镇。

二是以更实举措完善要素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挖掘铜鼓"三色"旅游资源,鼓励发展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于一体的康养旅游。开发铜鼓特色旅游商品,丰富旅游业态。健全智慧铜鼓大数据平台,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智能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铜鼓"。开通旅游公交线路,完成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共享电单车建设。严格旅游项目准入审批,确保旅游资源有序开发。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发展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旅游服务业。

三是以更高层次强化宣传推介。立足铜鼓"三色"文化,精心打造省、市旅发大会文艺晚会。以县旅游营销公司为主体,发挥中国旅游营销创新基地的平台优势,加强与国内顶尖旅游营销团队合作,瞄准长沙、南昌、武汉等省会城市和珠三角、长三角大中城市,打好宣传营销组合拳,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宣传营销体系,唱响"长寿铜鼓、养生福地"旅游形象口号。举办第三届"鼓文化旅游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铜鼓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推进产业集聚,在壮大全域生态工业上谋求新突破

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和发展全域生态工业,促进实体经济总量扩大、质量提升。

一是壮大支柱产业。坚持以"生态+大健康"产业为引领,按照"横向扩围、纵向延伸"的发展路径,引导生物医药、竹精深加工、有机食品等主导产业项目集聚。抓好骏智机电、金兰科技、尚朋电子二期等30个项目的开工、续建、竣工和投产。支持永宁科技、二源化工、江桥竹业等传统龙头企业技改升级。推进"个转企、企入规、规转股、股上市",力争新培育规上企业8家以上,上市后备企业2家以上;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5亿元以上。

二是聚焦平台建设。用足用好园区融资平台,实施园区提质扩容工程和满园扩园行动,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择址新建工业固废填埋厂,高标准改造园区污水处理厂,创造条件完善园区供水供气供热,着力解决企业的生产、生活、生根问题,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园区"腾笼换鸟",有效盘活闲置厂房和用地等资源。重拳排查和整治长红长林老工业区,并重新定位和高标准启动"两长"园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现有企业"退城进园",园区外不再新落户工业企业。完善发展总部经济政策,谋划建设总部经济大楼。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按照亩均税赋贡献对企业实行差别化政策支持。

三是扶持实体经济。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妥善解决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生产要素保障问题。设立生态工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壮大。严格落实《铜鼓县商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监测分析,防范经济下行风险。开展项目建设环境集中整治,坚决打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严格督查考核,倒逼项目建设进度。

三、强化示范引领,在发展全域有机农业上谋求新突破

高标准、高起点完成《铜鼓县全域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实施新一轮有机农业"111125"工程,促进全域有机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突出集约化生产。以铜鼓有机农业产业发展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园为平台,充分利用土地、林地确权成果,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集约经营水平。通过政策帮扶、社会参与等形式,分步整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7000亩、稻油轮作基地建设5000亩,新建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千亩富硒有机桃梨种植基地1个、千亩稻渔共作基地1个、千亩有机水稻示范基地1个。

二是抓好多元化经营。坚持市场导向,支持现有国有平台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引进一批集生产加工、流通贸易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上市公司、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2家,新增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4家、市级4家,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3家。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服务体系,扩大标准化技术覆盖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支持开展网上直销,让农民从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实施品牌化营销。推进"铜鼓有机"品牌发展战略,抓好"铜鼓石"商标及其入选产品宣传推介工作,鼓励农业企业参加全国性农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力争全年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0个以上,不断提升铜鼓有机农产品地域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率先在全市启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农业和大数据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功摘牌。

四、注重统筹协调,在建设全域秀美城乡上谋求新突破

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四精"要求,加快推进全域秀美城乡建设,把我县打造成为一个"既让外来客人叫好、又让常住居民点赞"的生态文明之城。

一是提升城市品位。深入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城南西路延伸、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设,抓好法院审判大楼和老街、城南路棚户区改造,完成城区主干道黑化、定江西路改造提升和凤凰小区棚改安置房、公租房建设。启动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城区范围内治安、交通、人口等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城市"双修",抓好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新增和修缮工作。加快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铁心硬手抓好"两违"清理整治,不让"守法者吃亏、违法者得利"。

二是建设秀美乡村。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扎实推进百里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完成100个新村点建设。抓好大塅、棋坪、排埠等特色小镇建设,辐射带动"东西河片区"统筹发展,争创全省"精美示范县"。发挥乡村振兴促进会纽带作用,鼓励铜鼓乡贤积极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倡导农村移风易俗,稳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完成县级新公墓山建设投用和老公墓山搬迁,完成镇、村两级公益性墓地建设。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实施乡村道路提升工程,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县城至棋坪、带溪至宜丰找桥等路网工程建设。

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围绕构建"从城区到农村、从山上到水下、从空中到土里"的立体化环境管控体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四尘、三烟、三气"治理,确保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稳居全省前10。严格落实"四长三员"责任,持续抓好定江河、金沙河等主要流域水环境整治。抓好永宁、三都、大塅等乡镇防洪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完成葛藤坳饮用水源备用水源地建设。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治理与修复试点,全面防治土壤污染。推进"林长制",继续抓好非国有商品林赎买试点,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确保森林覆盖率排名保持全省第一。

五、坚持创新引领,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谋求新突破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释放市场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1+N"国企平台改革,有效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支持国企平台公司履行项目代建、土地开发、特许经营等市场化运营职能,全力推进项目收益债发行工作,不断充实平台现金流、项目资产和经营资本。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集中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试点、城区社区管理体制等改革事项。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同步完善权责清单。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做实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加快推进以商招商、产业招商。深入推进"铜商回归"工程,积极引导铜商信息回传、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强化督查通报,健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力争全年引进项目25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主动参与湘鄂赣边界区域开放合作,积极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试验区等重大政策,精心策划、包装、储备、申报、跟踪项目,争取更多国家和省、市级项目落户我县。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全面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75%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超3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力争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以上。加大科技成果应用,力争科技成果登记5项以上,争创全省科学技术奖。

六、加快小康进程,在提升幸福指数上谋求新突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是脱贫攻坚再发力。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九大项、十四小项"标准,坚持精准识别、动态调整,提高脱贫攻坚实效。持续推进"10+2"和"七个一"工程,确保完成2639名贫困人口脱贫、12个深度贫困村退出计划。推广"爱心超市"正向激励,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反向约束机制。有序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