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应急管理领域“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8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应急管理领域"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

2020-09-15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应急管理部及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大力指导下,我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为抓手,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应急管理领域规划确定的指标、任务。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一)应急管理改革基本完成。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改设党委,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全面组建,应急管理机构框架基本建立。整合了8个部门13项工作职责,有序承接防汛抗旱指挥部等4个议事协调机构职责,厘清细化有关部门职责分工,构建了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设机构职能体系,新部门新机制新队伍的优势日益显现。

(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深入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抓严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5年"双下降",连续16年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三)防灾减灾救灾务实高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精准高效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初步建立了以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灾害救助、恢复重建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不断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自然灾害形势总体稳定。

(四)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和事故处置专业队伍,建立军地对接协调、应急联动机制,健全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灾后调查评估等制度,经常性的举办实战化综合应急演练,力量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制定《中共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调整完善省减灾救灾委员会、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及办公室职责,建立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逐步完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灾后重建、灾害救助、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推进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印发《安徽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专项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安徽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工作规则》《安徽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规则》等,构建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协同一致、运转高效的灾害应对指挥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与16个市和省直部门签订责任书。综合运用考核、巡查、督查、警示提醒、约谈、挂牌督办、调查评估、责任追究、举报等方式,推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责任措施落实。

(三)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修订发布《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规章制度,成立14个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督办法》。以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为抓手,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1+6+N"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治理、"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制定春运、"两会"、70周年大庆等重要时段和节点的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工作方案,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工贸行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推动落实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四)全力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制定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工作方案,建立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决策风险评估等机制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应对能力,适时发布省级预警,启动应急响应,妥善应对长江超警洪水、"利奇马"台风、伏秋冬旱、洪涝等灾害,2020年洪涝灾害转移群众133万人。"十三五"时期,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0.68%,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为0.37,均控制在规划指标以内。修订出台《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新建储备库26个。探索建立大灾巨灾保险分担模式,对5市27个山区库区县(市、区)和7市14个县(市、区)的行蓄洪区农村住房实施保险。建立健全灾情统计报送管理体系,推行自然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

(五)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组织修订省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7个自然灾害类、11个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举办淮河、长江、安庆防汛抗洪抢险等综合演习。采取政企共建模式,依托大型骨干企业,组建9支矿山应急救援队、5支危化应急救援队、1支金属冶炼应急救援队。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82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641支,63家符合建队条件的企业全部建立专职消防队,5个港口建立危险化学品储罐火灾事故处置专业队。规范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修订印发《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管理办法》《安徽省非煤矿山救护队管理办法》。开展全省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应急资源普查,各级政府(部门)填报应急物资信息5万余条,企业填报应急物资信息14万余条。

(六)积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培育发展安全产业,制定《安徽省安全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制定实施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2019-2022年),贯通省市县三级指挥信息网,建成运行安徽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全省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推进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部署推动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震和煤矿、消防、民爆、农业、气象等"6+N"重点领域应急系统建设。立项实施省应急指挥协调能力提升项目,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尾矿库、烟花爆竹、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等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七)强化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推进社会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七进"宣教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防灾减灾宣传周等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全民安全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应急管理政务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和手机报,成立安全生产"铸安"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基地,初步建立新闻发言人、理论专家、通讯员、网评员、监督员等新闻宣传队伍。推进安全文化创建,创建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26家、安全社区21个,命名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292家、安全社区156个。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2016年以来,累计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11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90个,建成12个国家级和59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

(八)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做好有关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向17个市(县)调拨22批次省级救灾物资,向浙江省调拨帐篷4500顶,向武汉市调运棉被10000床。组织341个安全服务组,深入1175家企业进行现场帮扶指导,开展1563人次帮扶指导,整改解决1962个安全生产问题和隐患,扎实做好企业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督导检查阜阳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包保市实现"两全两无"目标。

三、"十四五"规划思路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把握好"防"与"救"、"统"与"分"的关系,明确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应急管理职责部门的工作边界,完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责任制,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建立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二)强化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建立重大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突出源头预防、精准治理、依法管理,持续深化"铸安"行动和"六项机制"建设,继续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对城乡规划、产业规划、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实施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完善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灾害事故和应急救援信息,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强化区域联动。

(三)提高灾害事故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加快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骨干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以及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县创建工作。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推进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四)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乡镇应急力量和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深化应急管理军民融合,健全军地应急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军队、武警和民兵预备役参与应急救援的快速调动程序和保障机制。支持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加强应急航空救援能力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鼓励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健全政府与社会协同救灾联动机制。

(五)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发展。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研发与配备力度,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和应急救援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实施省应急指挥协调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完善"6+N"重点领域应急系统,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统筹应急管理、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森林、地理信息等监测资源,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网络,推进各部门数据资源互通共享。

(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将应急管理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培育安全文化,提高识灾避险能力。推动应急安全宣传"七进"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群众性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公益宣传。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职工举报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构建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的工作格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