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系统2018年工作总结
气象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提质增效,省政府气象现代化考评和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连续6年保持全省"双第一","五项创新"提升气象服务得到上级肯定,中国气象局两次组织央媒来深采访报道改革创新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情况
(一)强服务、见实效,大力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2018年我市遭遇4个台风影响、出现55天暴雨(5天特大暴雨),其中超强台风"山竹"是35年来影响深圳最严重的台风,暴雨日数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我局严格落实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操作指令,强化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重大天气局领导和预报首席值守市三防指挥部以及气象专家驻守重点区靠前服务,及时准确提供决策、公众和行业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零死亡。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全国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会等30多项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紧紧围绕提升气象服务实效性,开展深调研,抓好真落实,以"小创新"促"大转变":预测准--综合预报质量名列全省前列,晴雨、暴雨预报准确率同比提高8%。大力实施台风暴雨监测预报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准确预测汛期气象灾害风险"大暴雨多、台风影响大",提前预测台风"山竹"对深圳的影响程度。预警快--提速至100分钟内向2000万市民及来深漫游用户发布高级别预警短信。全年累计发布全网预警短信30条,覆盖5.23亿人次,其中外地人员9927万人次。国内率先实施预警信息自动触发和对点精准发布,快速为进入重点风险区域人员和特定人群(学生家长)提供精准灾害风险提示。新增高层楼宇灯光、有线电视机顶盒显示高级别预警,加密上下班(学)重点时段电视滚动字幕提示,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服务广--气象信息日均服务4000多万人次。"深圳天气"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等多端联动提供定点、定制服务,影响力在气象行业排名第一,多次获得"十佳政务自媒体"等奖项。台风"山竹"期间,新媒体矩阵服务量超过10亿人次,创下新纪录。全年电视直播152档,节目540档,电台直播810次,气象节目收视率位列前三。实效好--省气象局公布的深圳气象服务满意度83.7分,名列全省第一。市政府民生实事-气象预警在线直通505家重点防御单位、776个建筑工地、社区、学校和港口、供水、供电、交通、旅游等8大生命线行业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未出现因气象灾害引起的重大事故。为招商局港口每年减少经济损失数千万元,服务模式被中国气象局、招商局集团向全省、全国和海外招商港口推广。推出集国、省、市8大类700多个资源的智慧气象天文宣教平台,开展进学校、进社区各类宣教活动200余场,服务市民超500万人次。信息公开获得民评两项金秤砣奖。
(二)推改革、求突破,全面提升气象管理、业务、服务效能
围绕走在最前列,抓住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实施18项改革举措,以大预报服务、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信息化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再造流程、优化机制,提高气象服务综合效能。智能气象灾害协同防御体系成为中美气象科技合作关注亮点。"一级预警、两级监管、四级联动、对点服务、社会响应"的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化管理体系全面覆盖"10+1"个区,被中国气象局作为气象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要展示成果,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派专家来深专题调研。修订《深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落实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运行机制,形成灾前检查、灾中联动、灾后完善的新模式。认真落实数字政府建设任务,气象政务服务实现即来即办,10项政务服务实现标准化、一网式、全流程网上办理,1项"秒办","即来即办"率达75%。防雷两项审批纳入"深圳90"改革,办理时限缩减50%。"气象信息服务企业备案"事项纳入"30证合一"管理,2项中介服务进驻网上中介超市。对505家重点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18家,发现隐患单位52家,整改完成率100%。行政处罚4宗,3次在全省作经验交流。提升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化水平。组建信息化大平台,对接市新型智慧城市"六个一"目标,引入行业技术总体单位开展顶层规划设计,推动以智能监测预警预报平台为核心的集约化业务服务转型。建成广东省气象数据(深圳)备份中心,新增90种93亿条数据,为精细化预警预报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构建气象专业云、公有云互为补充的"云+端"模式,实现8大服务渠道万人在线、千人并发服务,市民日访问流量达13TB。2人纳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培养。出台《关于精准培养人才的实施意见》,围绕打造行业领军人才和复合型干部,为62人次量身定做三年培养计划,安排15人次赴中央气象台、省气象台和美国等培训交流,新增6名中、高级职称人员。
(三)抓创新、提质量,加快推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
气象现代化综合水平继续居于全省榜首。2018年10月发布的省政府气象现代化考评深圳综合指数89.7分,居全省第一。围绕短板,对标"走在最前列"要求,优化调整监测、预报、服务等业务发展专项规划。为中国气象局贡献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深圳方案",并沟通协调各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落地深圳,助力我市台风暴雨预警预报能力提升。"十三五"规划项目发挥效益。深圳市气象"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完成率达85%,新一代气象雷达、突发事件分区预警短信发布系统、气象云平台、精细化三维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可视化系统等11个项目投入运行,格点预报向海洋延伸150公里,气象观测自动化率从78.6%提升至85.7%,全省排名第一。围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启动3项"平安海洋"深圳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子项目,完善海洋气象综合探测网。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报技术有突破。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短时融合预报,发展了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和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雷达回波0-2小时智能预报算法,较传统方法有所提高,尤其是对飑线、台风螺旋云带的预报更准确。形成包含30万组数据的雷达数据集用于机器学习,为吸纳社会力量改进算法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互联网智能收集超过5万条的社会观测资料数据,初步建立社会化观测数据库。科技合作更广泛更深入。依托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短时临近智能预报技术及智能语音气象服务人机交互、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综合决策服务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及氢能技术专项"等合作,实现0-3小时短时预报准确率提高5%,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早期识别准确率提高到70%。举办全球气象AI挑战赛,吸引国内外1739个团队参加,成果在汛期服务试验运用。
(四)压责任、严党建,着力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内生动力
政治建设摆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30次。积极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针对民生气象服务热点问题,党组成员带头走访各区和深入一线调研,落实了预警对点发布、决策服务智能化等举措。强化党建引领,克服机构调整和改革等因素,强化局系统两级班子建设,凝心聚力提士气,推动发展劲不松。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五项创新"提升气象服务,在行业引起反响,信息被市委办公厅采用报送中办和国办。锻造一批好干部。1个支部获先进党组织,15人次分别获得市委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市直机关工委十佳榜样和省市预报质量、重大气象服务表彰。圆满完成河源对口支援和河源、汕尾智力扶贫工作,河源对口支援27户95人100%脱贫。牢筑廉政风险防火墙。采取65项措施落实巡视巡察反馈的三方面问题整改,市委巡察整改成效得到市委巡察督察组的肯定,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明显改观,工作作风更加务实进取,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化。开展3次专题纪律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出台《关于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若干措施》,制修订规章制度21项。
二、存在问题
对标我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极端复杂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城市管理治理更趋精细化,气象服务能力还无法满足城市各类防灾需求。二是气象核心科技、高层次人才等方面仍有欠缺,科技成果转化为业务服务能力还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