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平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2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8分钟

2020年平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17日在平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平凉市市长王奋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面对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确定的总体思路,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守好生态环境底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顶压前行、稳中有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45.5亿元,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5亿元,增长14.9%,财政支出完成241.5亿元,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99元和9092元,分别增长8.2%和9.5%。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实施"九大冲刺行动",集中开展"十查十看十补课",见底见效整改突出问题,举全市之力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泾川、灵台、崇信、华亭4县(市)脱贫摘帽,庄浪、静宁2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整市脱贫目标将如期实现。不断强化产业扶贫。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思路,整合涉农资金19.79亿元,投入到户产业扶持资金7.98亿元,市级财政列支3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引导贫困群众饲养肉牛16.9万头、新植苹果3.3万亩,培育发展"五小"增收产业1.5万户,推广劳务扶贫"灵台模式"和"四个一"培训机制,输转贫困劳动力1.7万人、人均收入2.5万元,建成扶贫车间163个,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群众7285人,全市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贫困群众产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73.3%。政策性农业保险签单保费1.19亿元,为8.74万户贫困群众理赔兑付6865万元。聚力推动"3+3"冲刺清零。对标对表政策、对账销号管理,"一生一案"劝返失辍学学生530名,健康扶贫达到脱贫验收标准,改造农村危房1779户、因灾新增危房2022户,14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部竣工,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达到100%,新增20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实现了应保尽保、精准兜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放大"庄浪模式""静宁模式"带动效应,创新推广海升果业等带贫模式,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4户,规范提升合作社2227个,3.3万贫困户获得配股分红2399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全面消除。庄浪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多方凝聚帮扶合力。27名市级领导包抓庄浪、静宁2县脱贫任务重的乡镇,全市每个贫困村增派2名驻村帮扶干部,各级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8424.5万元,帮办各类实事1万余件。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衔接落实帮扶资金2.2亿元,一批劳务输出、产销对接等方面的合作事项落地实施。

(二)产业转型升级加力提速。以十大生态产业为主抓手,坚持要素集中、政策集成、规模集聚,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平凉红牛、苹果、煤电、文旅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力突破。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总产量104万吨。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2个。平凉红牛、旱作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落户,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省农科院平凉红牛良种中心加快建设,鼎康高端肉牛养殖场、春盛康达供港肉牛出口创汇基地建成运营,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38个,牛饲养量74万头;组建苹果产业联盟,平凉苹果国际拍卖中心挂牌运营,静宁苹果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新植补植果园12.6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10万吨,种植蔬菜35.3万亩;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平凉苹果走进深圳暨第六届苹果博览会,平凉苹果在北京世园会优质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被评为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果品地标品牌。工业新优势加速蓄积。"双千亿"煤电化冶产业基地纳入全省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邵寨煤矿复工建设,黄庄煤矿联合试运转,五举煤矿即将核准,新安煤矿核增产能置换方案获批,山东能源集团与中煤大屯煤电公司合作开发灵台矿区协议成功签约,"陇电入鲁"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万吨聚丙烯完成主装置安装,14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平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加快建设、三期开工奠基,省科学院平凉分院、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研究院、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光电学院和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协会成立,以光电产业为引领的集群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点起步。三产创新业态提速提质。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推行"管委会+旅游公司"开发模式,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改革改制迈出新的步伐,泾川凤凰等8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4%、30%。加快发展冷链、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生产资料综合商贸城等25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有序推进。6县(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顺利实施,与南方报业集团结成消费扶贫深度战略合作伙伴,与美菜网、每日优鲜两个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实现"联姻",静宁县被认证为京东生鲜苹果供应基地,实现了市场与产地零距离对接。金润国际等楼宇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三)项目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严格落实"三个一"包抓责任制和"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全面运用"八个一批""四种渠道"项目谋划生成运作方式,市县财政列支7000多万元项目前期费,争取中省专项投资78.6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和房地产项目511个。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平凉机场、平庆快速铁路、宝中铁路增建二线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定平庆铁路平凉至定西段列入省政府铁路前期项目计划,灵华高速开工建设,平天、彭大、静庄、华泾4条高速进展顺利,平华一级等8条国省道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公路1912.8公里,建制村全部实现"两通"目标;引洮二期静宁供水配套工程和新集、梁河水库加快建设,4座小型水库完成主体;静宁成纪33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4G实现行政村全覆盖,5G基站启动建设,智慧平凉APP上线试行,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被工信部树为典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编制完成《平凉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投资81.9亿元,实施中心城区重点建设项目23项,天然气支线管道加快建设,新民北路、泾河大道、东二路北段及马坊路东段建成通车,出让土地收益13.39亿元,天门塬综合开发稳步推进。6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投资14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24项。深化棚户区改造攻坚行动,投资13.4亿元改造棚户区2.5万户,完成2.28万户旧住宅楼改造,城市风貌极大提升。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组建市政府招商团队,参加省政府赴沪浙招商、中国绿公司年会和"兰洽会"等重大活动,系统运用以商招商、轻资产招商等方式,全产业链、集群式引进智能光电产业,与中交建、甘建投、山东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海螺垃圾焚烧发电和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固(危)废项目成功签约,海升集团400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齐翔农业有机苹果生产基地、万亩大棚西瓜等项目示范引领效应明显,沪光新能源汽车线束生产线一期建成投产,智能机器人平凉集成园开工建设。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01项,到位资金206.74亿元。

(四)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努力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平凉电厂、崇信电厂2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整治燃煤供暖锅炉189台、散乱污企业90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4%。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泾河、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我市获批创建国家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完成7县(市、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庄浪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36个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崆峒、华亭、灵台、静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二期和33个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全面建成;泾河地表水及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标准要求。坚决整改环保突出问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复查督办、执法检查和"回头看"等专项行动,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基本完成。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六项行动",持续深化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新建改造农村户厕5.17万座、行政村公厕808座,376个村达到清洁村庄标准。持续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城乡造林51.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62%,平凉荣获甘肃唯一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获批全省第一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市。黄河流域林草生态扶贫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加快建设,完成综合治理230平方公里。

(五)改革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着力打通堵点、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目标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分类受理率达到85%,977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市级取消证明事项166项,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做法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居全省首位。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入扫尾阶段。政府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36户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华亭市创建为省级创新型县(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有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全市隐性债务总额和债务率明显下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新增减税5.13亿元,社保费降费1.46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165.4万元,清偿企业欠款7.4亿元,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放特色产业贷款13.6亿元,为87户民营企业新增贷款7.6亿元,发行企业债"19平凉债"12亿元,直接融资24亿元,全省唯一的苹果"保险+期货"县域(扶贫)全覆盖项目在静宁县落地实施,与阿里巴巴合作实施"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农金室行政村全覆盖,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5.6%。对外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平凉海关挂牌开关,6万吨苹果通过陆海新通道远销国外,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亿元。转化放大《魅力中国城》竞演成果,与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共同举办"交响丝路·问道崆峒"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全国性体育赛事,"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市获评"2019避暑旅游十强城市""全国围棋之乡"。

(六)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省列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82.9%。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全面落实提待降费政策,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增长,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启动实施。16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为近246万人次城乡居民报销医疗费用12.6亿元。完成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补助提标,发放社会救助保障资金6.6亿元。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工作,持续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新建、改建幼儿园20所,平凉一中新校区建成主体,陕甘宁三省区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起步良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居全省前列。高点谋划推动陕甘宁三省区区域医养中心建设,市疾控中心业务楼等9个项目全面建成。市体育运动公园顺利开工,建成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中心1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个。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平凉新博物馆、市美术馆(书画院)开馆,102个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强化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持续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32个、霸痞21个,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雪亮工程"进展顺利,平安平凉建设持续深化。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实现四级全覆盖,平凉市及5个县(市)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局面不断巩固。统计调查、人防、气象、地震、公共资源交易、供销等工作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批部门(单位)、乡(镇)获得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

一年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安排。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实施经济社会管理,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委员提案110件,办结率100%。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审计监督,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基层减负年"和"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从严执行省政府"十不准"规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一年,是全市发展中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办成了一些大事要事难事,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省统计局2019年12月反馈第四次经济普查成果,我市2018年生产总值432.33亿元,比快报数增加37.16亿元,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加5.83亿元、14.22亿元、17.11亿元,总量排名由全省第8位升至第7位,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中央、省驻平单位和驻平部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广大企业家,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平凉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仍然不少。一是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传统工业优势抵近"天花板",煤电产能释放受限,项目投资结构不优,传统消费进入瓶颈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不少隐性壁垒,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任务紧迫。二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还有短板。稳定脱贫基础还不牢靠,下剩的近1万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还有1万边缘户、脱贫监测户需巩固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发展类指标实现程度较低,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容懈怠。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短期污染物超标风险仍然存在,局部死角隐患问题时有暴露,群众对污水、垃圾、扬尘、噪音等方面的污染问题反映还比较多,环境质量持续达标的压力依然较大。四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简政放权不够彻底,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效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政策落实不够到位,重招商轻安商、重审批轻服务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还不够高。五是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亟需提升。部分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专业能力、实干作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抓经济工作的本领不强,勇于担当尽责不够,执行力、落实力、创新力不足,等等。对此,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基础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四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总体思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控制目标。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攻克最后贫困堡垒,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为导向,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深入推进"九大冲刺行动",持续开展"十查十看十补课",确保全市整体稳定脱贫。

培强稳定脱贫产业。大力推广"庄浪模式""静宁模式",精准投放产业到户资金,"一户一策"强化产业帮扶,持续培育做强牛、果、菜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五小"产业,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进一步夯实产业扶贫体系。拓展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打造"股份农民",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好合作社规范运转、示范社创建和联合社培育,扎实开展庄浪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全市新建改扩建龙头企业20户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50个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紧扣"三个全覆盖"目标,深入开展农业综合保险,积极推广"农业保险+期货"等新模式,托底保障稳产增收。大力推广"灵台模式",健全培训输转一体化机制,完善扶贫车间模式,全市输转劳动力47万人、创收115亿元。

持续提升"三保障"水平。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发展,促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长效管护,公共服务一体推进、均衡配置。持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强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和水质检测,全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管,及时改造新增危房,抓好建新拆旧工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更好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动态帮困扶助、问题定期排查工作机制,帮助贫困群众在摘掉"穷帽子"的基础上,突出"志""智"双扶,提振精气神、走上致富路。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回头看",精准摸排边缘户、脱贫监测户,逐户逐人解决突出问题,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统筹落实救助保障措施,强化对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动态管理,精准化筑牢兜底保障网。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加快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见效。扎实做好脱贫摘帽县中央专项巡视、普查和国家考核准备工作,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协同推进"五个振兴",加快构建乡村振兴的规划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努力打造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美好家园。

(二)发展壮大生态产业,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市生态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科技支撑、投入保障"四大体系",全力打造牛、果两个全产业链,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整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完成"粮改饲"45万亩。落实支持牛产业发展12条措施,组建平凉红牛产业联盟,抓好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建成平凉红牛良种中心,开工建设陇东活畜交易市场,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30个,牛饲养量达到85万头以上。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全链条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果业转型升级,抓好静宁苹果种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灵台国家级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全市新发展矮化密植园5万亩,认证各类基地30万亩。加快建设泾汭河川区现代蔬菜产业园,新增设施蔬菜3000亩、西瓜2万亩,发展高原夏菜30万亩以上。谋划实施全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大力推进粮畜果(菜)一体化区域循环农业发展。扎实开展"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提升、农产品畅通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认证肉牛、苹果、蔬菜等"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推广连锁加盟、网络营销、冷鲜直销等现代营销模式,聚力打造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品牌高端引领、行业标准形象,做优做精华亭中药材、庄浪马铃薯、崆峒山药、崇信芹菜等地方特色品牌。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扩煤、强电、延链,实施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经济存量盘活、增量崛起、变量突破。扩煤,重点是加力推进煤电化冶"双千亿"产业基地建设,力争邵寨、赤城、黄庄煤矿建成投产,复工建设五举煤矿,扩能改造新安煤矿,全市新增煤炭产能100万吨;争取灵台矿区唐家河煤矿获得核准,南川河、安家庄煤矿前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强电,重点是打通道、找市场,推进煤电联营发展,抓好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灵台4×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陇电入鲁"步伐。延链,重点是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建材石料、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力促20万吨聚丙烯项目建成投产、智能光电产业园二期投产三期建设,加快推进华能4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前期工作,抓好智能机器人集成园、新能源汽车线束生产线二期、240万吨骨料机制砂、天纤棉业二期、江苏悦达平凉纺织城、平凉红牛肉食屠宰深加工等项目,支持红峰、虹光等传统制造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崆峒区千万吨级石料、安口精品陶瓷墙材生产基地,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市新增规上企业15户。

放大文旅产业综合效应。坚持大谋划、大布局、大突破,在要素完善上作文章,在文旅融合上找出路,走好市场化、链条化、全域化发展路子。推动与陕旅、省城投等企业合作事项落地,加快大景区建设,实施重点文化旅游项目45个。抢抓国家实施长征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建设一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承项目。完成大型武术剧《崆峒》编排,开拍大型纪录电影《崆峒》,打造文化演艺市场品牌。实施"文化旅游+"行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开发参与式、情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文旅项目,支持建设购物休闲、餐饮美食、文化演艺、艺术收藏等多业态集聚的特色街区,推出一批低空飞行、景区夜游、研学旅行、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开发"平凉必购"旅游商品。推动市内景区景点串点连线、与周边大旅游圈融合搭接,崆峒区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泾川县、崇信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评估,大云寺·王母宫、关山大景区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建成省级旅游示范村8个。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抓好平凉南铁路综合性货场、生产资料综合商贸城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大力引进知名品牌连锁店,推动传统服务业向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实施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冷链物流突破发展工程,建成社区智慧便利店30家以上,新增冷链物流龙头企业6户以上,着力构建便民消费圈。继续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项目,培育一批创新性强的中小电商企业、农产品网销旗舰店,创建区域公共电商品牌5个、农特产品电商品牌20个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5%以上。支持发展家政、康养、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共享经济,打造一批文化休闲"打卡地"和消费"网红店"。全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2户以上。

(三)加快城乡一体建设,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聚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做强主体、激活要素,多点支撑全市发展拓空间、增动能。

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加强城市经营运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取向、多元投入的城市建设投融资运营机制。投资120亿元,实施天门塬综合开发、崇文书苑小区等重点建设项目48个。建设天通路、南环路、华明路、泾河大道西段一期、丰收路泾河大桥等路桥工程,基本形成天门塬区域路网框架。调整优化交通组织,畅通微循环,缓解交通拥堵压力。加快"气化平凉"建设,建成中心城区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配套实施一批停车场、充电桩、公厕、便民市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依法依规推进棚户区改造土地房屋征收攻坚清零,打硬仗、"啃骨头"、补欠账,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4856户、老旧住宅小区改造1916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