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推进情况汇报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2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推进情况汇报

近年来,县紧密围绕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全面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社会救助新模式,致力于推动基层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完善救助规范、多维服务、监督考评以及协同联动机制,不断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倾力打造"暖心"社会救助服务品牌。2024年,××县被确立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联动合力

(一)高位部署,帮扶到户"零距离"。县级层面积极部署"党建+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建立"村-网格(村小组)-党员联户"三级党建工作网络体系。全县共设置780个网格,1100余名基层党员分片包户,联系困难群众5200余户,实现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320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救助e站"全面覆盖。将村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与困难群众集中申报有机结合,设立咨询服务点,做到现场受理、授权和申报一体化。

(二)有的放矢,倾听诉求"心连心"。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与信访对象结对帮扶活动,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对于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电话投诉以及上级转办等渠道反馈的各类信访问题,第一时间确定专门负责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准确了解实际需求,及时解决合理合法诉求,实现"反映一户,回应一户,落实一户"。

(三)积极主动,解困纾难。设立村(居)社会救助的党员先锋岗,组建"暖心××"救助先锋队,通过定岗定责、挂牌上岗等方式,及时处理社会救助申请事项,实现群众办事便利化。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走访探视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全县共记录220余份探视台账,动态掌握救助对象生活状况及困难需求。为530名困难群众链接救助服务资源,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情况明、底数清、问题准"。

二、健全规范化救助机制,提升帮扶效能

(一)优化文书建体系,织密救助流程"线索网"。为提升救助工作效率,××县将特困、低保和低边申请书优化整合为低收入人口申请书,实现"一次申请、分类认定"。将非必要文书加以整合和精简,重新梳理出6大类救助政策及优化保留70个重要文书。结合年度救助动态复核,对档案进行全面更新,确保救助流程"环环有记录、步步能追溯",通过行政文书标准化推进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目前,全县已完成6500余份救助档案的标准化归档。

(二)数字赋能提效能,打造救助档案"信息网"。对全县社会救助档案进行电子化升级,按救助类型及时间进行智能分类,编制完整的目录索引,确保电子档案数量清晰、对象准确、资料完整。全县已整理归档26000余份社会救助档案,范围涵盖近5年的各类救助档案材料,能够实现高效精准查询。

(三)精准帮扶促长效,织牢救助机制"保障网"。严格落实低保对象全员复核机制、低保金动态调整机制、特困人员失能等级评估机制,确保低保金和特困照护供养金的精准发放。建立"社会救助能力提升日"机制,每月第三周的周二作为全县集中能力提升日,相关镇办集中开展"提级复审和个案处理",启动财产豁免程序,解决复杂救助个案,确保救助精准、无遗漏。

三、构建多维服务机制,优化体系供给

(一)政策创新挖深度,拓展救助服务"广度"。制定《××县加强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的实施细则》,将83名重度失能且家庭成员照护能力不足的低保对象纳入服务类救助。为特困人员设计"住院+陪护+救助"融合式服务项目,已引入4家专业照护机构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本年度为215名特困人员开展陪护服务,补齐供养工作短板。

(二)需求导向增精度,提高救助服务"精细度"。探索"政府+慈善"结合的救助模式,实施"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全面摸排调研老年人困难需求,实行一人一档的靶向救助。累计为240名老年人提供"N+1"小时的助洁、助浴、帮办、代办及心理慰藉等亲情照护服务,同时配备视频通话设备和生命探测仪等智能设备,全面接入智慧养老数字平台,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确保救助服务不断线。

(三)资源整合添厚度,增强救助体系"广泛度"。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通过"微心愿"接单形式,链接社会资源共享服务,引导公益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进一步拓宽服务覆盖面。近年已创设服务类救助项目28个,惠及群众超过1.2万人。

四、健全监督考评机制,筑牢救助保障防线

(一)内部监督,严把责任"关口"。××县成立由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镇(街道)救助工作进行巡查。重点检查救助申请受理流程的合规性、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以及资金发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每季度形成监督报告。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交办并限期整改,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体系,督促基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救助工作规范,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外部监督,广集民意"清泉"。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社会救助监督举报平台,线上在政务网站及官方公众号设立显著举报入口,线下在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张贴举报电话与邮箱,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的每条反映进行登记、快速核实与处理,做到有反馈、有落实,并及时公开处理结果,提升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绩效考评,激发工作"引擎"。制定科学的社会救助绩效考评办法,设立救助覆盖面、帮扶精准度、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的量化考评指标。每年对各镇(街道)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对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考虑在评优、晋升、提拔中的机会;对成绩靠后的进行约谈提醒和专项培训,促其积极追赶。通过奖惩机制,营造全县救助工作领域的竞争活力,推动形成担当作为、争先实干的浓厚氛围。

五、深化协同联动机制,凝聚发展合力

(一)部门联动,敦行共进"协同效应"。民政、卫健、教育和人社等多个部门建立起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围绕困难群众在医疗、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需求集思广益,共同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卫健部门为困难家庭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减免诊疗费用;教育部门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支持;人社部门则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并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通过部门协作实现资源整合,全力支持困难群体提升生活品质。

(二)城乡联动,资源共享"互补提升"。统筹城乡社会救助资源的优势,积极推动城乡结对帮扶,组织县城的优质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与乡村困难村(社区)结对协作。县城社会组织依托专业社工力量和丰富物资深入乡村,开展法律援助、文化下乡等特色活动;乡村则为县城救助力量提供贴近居民生活的实践场地。双方在资源和经验上互通有无,努力缩小城乡救助服务差距,促进城乡资源互补共赢。

(三)区域合作,携手共进"合力共赢"。主动与周边县区建立区域救助合作联盟,在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时,共享救助物资储备库及专业救助支援队伍。双方互相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定期举办区域救助论坛,探讨跨区域流动人口的救助难题,共同提升救助实效。通过跨界合作,夯实区域社会稳定的根基,使社会救助网络更加密实牢固。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