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6日在梧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李杰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三年三工程"活动为抓手,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8.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1.8%。
--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梧州盈田智能制造产业园、循环经济园区生态铝产业园、岑溪西骏5000吨稀土冶炼分离等65个项目开工,藤县欧神诺瓷砖和蒙娜丽莎陶瓷、粤桂试验区国光梧州产业基地、博世科苍梧环保设备等50个项目建成投产,精品高效钢材生产及配套建设项目、简一高端大理石瓷砖生产项目、梧州纺织品智造供应链环保产业园等成功落户,"田七"牙膏恢复生产。获批全国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广西梧州高端不锈钢制品轻工园开园。工业用电量增长4.5%,工业投资增长9%,66%的行业实现正增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创历史新高。
--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审批、招商引资项目联合预审等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应用率达100%,营商环境全区综合排名进位7个名次。公路货运量、水路货运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7.3%、16.1%和32.6%。全市存贷款余额增长12.36%,增速排名全区第一;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2%。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4万户。
--县域经济形成新格局。藤县累计落户42组陶瓷生产线、16家配套企业,建成广西最完备的建筑陶瓷产业链。蒙山新引进"中丝成"丝绸深加工项目,填补广西丝绸中下游产业链空白,呈现提质发展新态势。岑溪推动200多家石材个体户整合升级为59家股份公司,石材产业迈入转型发展新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苍梧新县城建设,推动实施"五年三步走"计划,旺甫工业小镇发展向好,苍梧县迎来了加快发展新机遇。长洲区荣获201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城区"称号。
--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市民投票选出的十大民心工程全面实施。改造提升新兴三路、西江路等25条道路,打通迎宾路西段、冬湖路北段、新湖一路北段等5条"断头路"。改造和新建26个绿化节点、360个小绿地和小景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市称号。西江机场开通10个城市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22万人次。撤销梧封一级公路东出口收费站,结束了梧州普通公路收费历史。群众对城市的满意度由上年的85%跃升到96%。
--民生福祉跃升新台阶。全市县域内所有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医保"一单制"一站式直接结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28.89%,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4.6%。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9%。刑事、治安警情连续五年下降,群众安全感达97.6%;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认可率达95.1%、矛盾及时调解率达97.7%,市公安局获评为自治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先进集体"。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产业振兴。出台《梧州市优化工业布局规划》等政策文件,加快推动再生资源、医药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环保、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六大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安排3.0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发展,153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担保贷款8.98亿元,推动440家企业直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年降低企业综合成本24.45亿元。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食品制造行业分别增长131.2%、39.7%和26%。22项"双百双新"和46项"千企技改"项目纳入自治区项目库。30家工业企业复产。广西五一管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静脉产业园PPP项目成为广西唯一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完成李济深故里文化旅游区提升改造,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全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增长29.6%。抓好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博览中心、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7%。
(二)全力抓好"东融"发展。深入推进"一把手"招商,推动驻点招商网格化,各级主要领导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洽谈1360次、签订合同项目138个,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780亿元,其中55%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成功举办第十六届梧州宝石节和西江经济带城市共同体及市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暨西江经济发展论坛,签约38个项目、总投资172.48亿元。创新推行"人才+项目"双招双引模式,设立2个驻大湾区引才工作站,对接引进人才交流及创新创业项目20个。分别与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结成校地合作关系,市红十字会医院与暨南大学共建教学医院和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三)全力抓好城市提质。全面推进"四城联创"工作,实施48项城市建设提质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1.4亿元,开工建设河西防洪堤达标加固工程,实施一批社会停车场及配套综合提升项目建设,完成玫瑰湖、潘塘公园、苍海公园等一批公园升级改造。开工改造4个老旧小区,完成棚户区改造13633套(户)。国道207东绕城过境公路主体工程完工,梧州综合客运枢纽站投入使用。苍海新区环湖路网全线贯通,绿地梧州城际空间站等一批提质工程开工。新城、南中、新龙等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实现双提升。连续九次获评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蒙山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岑溪市和万秀区分别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县。
(四)全力抓好乡村振兴。完成3168个村庄"三清三拆"工作,拆除危旧房5051栋、21万平方米。推动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2个自治区级林业示范村和1个自治区级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实施211个"四建一通"工程建设,全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蒙山县荣获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第一公里·路桥"惠民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建设道路618条、桥梁986座。举办2019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茶叶交易会、2019农产品流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开工建设中农联·梧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推动优质稻、名优水果、食用菌、桑蚕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六堡茶综合产值达68亿元,全市养蜂量和蜂蜜产量居广西第一。新增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54个。家禽出栏数增长27%,禽蛋产量增长81.2%。非洲猪瘟防控取得成效,生猪存栏量从去年9月开始逐月回升。
(五)全力抓好改革创新。稳步推进58项重点改革任务,行政审批、医药卫生、财政、农村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城区公交国有化改革顺利实施。全面完成市本级和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六联共调"工作法、"街长制"开创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率先在全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开展"三减一提升"专项行动,市行政审批局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间压缩65%以上。梧州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备案高新技术企业29家,转化科技成果55项,培育创新创业团队6个,商标有效注册量增长65.7%。
(六)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07亿元,打好脱贫攻坚"四大战役""五场硬仗"。扎实开展控辍保学,适龄儿童少年没有因贫失学辍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29种慢性病患者门诊就医实际报销比例达80%。建设扶贫车间109个。全市39个贫困村和藤县整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79639人实现脱贫。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桂江段、浔江段、三龙水厂取水点上移工程加快推进,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6个环境问题和91个河湖"四乱"问题完成整治,拆除51个非法码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5.1%,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8%,我市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3次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十。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全市累计完成存量隐性债务化解计划的148.3%,全市保险市场结构调整进展顺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明显。
(七)全力抓好民生建设。财政支出超过80%用于民生领域,11类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6.05万人次。新建幼儿园11所,改扩建中小学138所,新增3个职业教育集团。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启动运行,建成三二医联体5个、县域医共体11个、专科联盟13个,组建城市医疗集团3个,实现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全市各类企业及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减负突破4亿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80元、农村居民提高到每人每年4500元。新增养老机构10家。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88个。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信访维稳等工作得到加强。梧州市中共广西早期革命活动旧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大型现代粤剧《抉择》成功在北京公演。举办第四届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和第四届广西(梧州)粤剧节。创办首届市民运动会,承办国家级赛事12项,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000多场次。万秀区和长洲区分别获得2017-2018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市、区)称号。
(八)全力抓好效能建设。狠抓政府作风建设,全市性政府会议压减34%、政务公文减少34%。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为100%。严格执行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有序推进政府立法工作,推动出台《梧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全面清理市本级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超过95%。公积金缴存和提取业务实现"零资料、零审批、零跑腿"。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退役军人、外事侨务、海关、海事、地震气象、档案、保密、工会、共青团、科协、工商联、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统计、供销、测绘、水文、地方志、红十字、宗教、慈善等工作继续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发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民融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守初心、担使命,务实创新、埋头苦干,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梧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梧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缓慢,重大项目支撑不够,地方财力薄弱,县域经济不强,民生领域短板突出,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一定正视困难和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自治区赋予梧州的"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新定位和"发挥优势、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奋发进取、狠抓落实,加快建设广西东大门"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力争上游"新时代梧州精神,以开展"三年三工程"活动为抓手,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六大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产业兴市,聚焦发展壮大六大产业,集中力量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争创我市产业发展新优势。
加快工业提质发展。全力推动梧州千万吨冶金新材料(钢铁基地)项目建设。继续安排1亿元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三威无醛板生产技改、五一管业扩产、永达钢铁升级改造等一批项目技改,加快再生资源、不锈钢、陶瓷、钛白、石材、林产林化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链。持续推进日用化工、五金水暖、纺织服装等轻工业振兴发展。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突出抓好"双百双新"项目建设,推动简一高端大理石瓷砖、震宇再生综合利用等32个项目开工,推进盈田智能制造产业园、梧州(正威)国际宝玉石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期)、昭衍灵长类繁育与生物资源中心等41个项目建设,力争国光产业供应链基地、岭南食品工业小镇一期、毅马年产36万吨优特钢等23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推动金升年产30万吨再生铜、鑫峰不锈钢全连轧等项目达产。实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落实好自治区壮大民营经济55条措施,更好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实施重大产业基地、园区载体升级改造计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应急处置等配套建设。推动梧州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园区提质扩容。处置"僵尸企业""僵尸项目",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冶金新材料产业园、高端不锈钢制品轻工园、现代林业产业园等特色园、园中园建设。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中农联·梧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博览中心、苍海新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广西中和国际陶瓷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城市商贸综合体和特色街建设。积极倡导"梧州人爱用梧州产品",鼓励公共投资领域优先使用本地产品。办好家电以旧换新、消费购物节等活动,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市区5G网络连续覆盖,加快中通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苍海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忠德粤桂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快递服务网络建设,打造六堡茶、龟苓膏等系列网红电商品牌。加快推进第二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实现新增规上或限上服务业企业30家以上。
创新发展文旅产业。围绕自治区建设"西江生态旅游带"新战略布局,聚力"553311"文旅精品工程,加快三总府文化旅游博览区、骑楼城综合整治与保护提升工程、白云山景区提质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集散中心、交通接驳系统等建设,积极培育"旅游+体育""旅游+教育"等旅游新业态。加快广信森林公园、合景启迪冰雪文体小镇、苍海古凤时光小镇等建设,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办好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等活动,打响"原味岭南、休闲梧州"旅游品牌。
全力抓好要素保障。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政策,推动降低用电、用气成本等举措落到实处,坚持以政府"减法"换企业"加法"。用好用活棚改政策,盘活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利用土地,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进一步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政银企对接平台,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着力破解资金瓶颈问题。加强与企业用工需求衔接,解决企业用工困难。深化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企业实施精准服务。
(二)做实"东融"发展,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加快建设更有实力、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广西东大门。
全面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梧州南站扩建和动车存车场、柳梧广铁路、洛湛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岑罗铁路尽快复工。加快"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力争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昭平至蒙山段)建成通车、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梧州段主体完工,推动梧州至信都高速公路梧州段、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至象州段)大规模建设。推进梧州至藤县藤州镇公路、梧州南绕城线(题甫至六坊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实现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加快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和钢铁基地配套码头等项目建设,推动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谋划西江机场航线布局,全面提升航空服务能力。
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推进粤桂合作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标准厂房、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生活性配套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到试验区设立办事处和营业网点。加快朗欧药品生产基地、电声产业园、兴扬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业链工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国光梧州产业基地、三杰电子液晶显示屏、雅士东盟智能家居产业基地、宇球高速信号线缆产品生产基地和岭南食品工业小镇等项目投产、扩产,力争试验区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增长20%、12%和10%以上。
全面推进产业大招商。推进"央企入梧、民企入梧、湾企入梧"三项行动计划,推动再生资源、医药食品等六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取得新突破。完善驻点招商机制,强化驻外招商办事处功能,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创新委托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提高专业招商和市场化招商水平。完善招商考核和激励机制。办好第十七届梧州宝石节。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8%以上,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以上。
全面推进多层次区域合作。深化与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等城市的战略合作,重点推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建设,推动与云浮市开展现代农牧业养殖合作,落实好梧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协议,深化赤水港码头与珠海港集团、李家庄码头与广州南沙港"港港合作",探索与港澳地区合作发展康养产业,加强与西江流域城市社会治理合作。办好西江经济带城市共同体及市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暨西江经济发展论坛。
全面提升东大门形象。坚持"四城联创",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第三年检查验收、国家卫生城技术评估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狮卧山公园修复工程、河西防洪堤加固提升工程,持续改建一批城市绿道,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建成高旺大桥,完成城区社会停车场及配套综合提升PPP项目建设任务。持续推进河东片区、富民片区、两龙片区、长洲岛片区、高旺片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抓好广西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城市建设。加快苍海新区提质发展,大力推动绿地梧州城际空间站、苍海人才城等项目建设,提质改造梧州南站站前广场。着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健全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
(三)做活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增动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将涉及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工程报批报建等市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下放或划转到各县(市、区)和相关园区。全面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等改革措施,扩大容缺受理事项范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对服务业市场主体的资质、从业人员、经营场所等要求,取消对盈利性医疗、教育等机构在证照办理、设备购置等方面不合理限制。强化政务失信责任追究,打造亲商安商"三大平台"。推广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清理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商业银行、行业商协会、中介机构等涉企收费。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效,全面提高政府效能。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国有企业派遣外部董事及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财政改革,推动交通、科技等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夯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基础。深化市场监管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力争完成第四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县(市)全覆盖。推进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全覆盖。统筹抓好金融、电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与"林长制"等改革。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落实和深化与自治区科技厅的厅市会商合作成果,扎实推进政府主导的5个重大创新平台和以企业为主体的10个研发平台建设,力争新组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双创基地1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90家以上,新增科技成果转化28项以上。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人才引进和培育激励政策,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和柔性引才力度,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四)做好乡村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9万亩、粮食产量70.5万吨。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动德康农牧、牧原公司等龙头企业落户,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新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3个,县乡级示范区(园)50个,力争每个县(市、区)建立1至2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抓好六堡茶公共茶仓、"广西六堡茶'双倍增'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果蔬、中草药、三黄鸡、蜜蜂、桑蚕、八角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林业示范村(屯)建设,深入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力争实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05家、家庭农场达500家。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和富硒农产品培育认证工作。推动农业保险提质扩面。支持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重大项目建设,新打造4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抓实"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完成现有县乡道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危桥整治和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村饮水、防洪工程、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下沉。
深入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全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抓好"美丽梧州"乡村建设活动收官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5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2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大力提高村民建房报批率。创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形成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五)做强县域经济,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坚持特色产业发展和精品城镇建设双提升,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支持苍梧县打造山水田园新城。全面实施苍梧新县城建设"五年三步走"计划,加快新县城综合行政区一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输水管道及净水厂工程、公立幼儿园、实验小学、妇幼保健院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旺甫工业小镇提质扩容,推动林产、环保、机械制造、食品药品等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六堡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六堡茶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支持岑溪市打造资源型产业强市。加强石材行业整合,推动石材企业"退城进园"和技改升级,并实现上规入库。加快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稀土产业向下游精深加工和产业链高端延伸。加快西部农民创业园建设,推进泰森新纺织产业集聚区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石材、陶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三黄鸡、澳洲坚果等特色种养殖业。
支持藤县打造南国新陶都。聚焦打造陶瓷全产业链基地,支持欧神诺、蒙娜丽莎、简一等龙头陶瓷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欧陶科技等一批配套企业落户。加快钛白新材料产业园区、林产林化园区和西江修造船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林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进八角、粉葛等名优农产品深加工。统筹推进潭东新区、田寮新区、杉花根新区、津北新区"四大新区"建设,塑造美丽新陶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