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上半年意识形态材料合集38篇(含总结汇报、研讨发言、理论参考等)(第8/1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79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94分钟

面对重重风险与挑战,要借助互联网,紧抓数字技术"最大变量",实现数字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突围。从内在逻辑来说,有学者指出,大数据技术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本身具有逻辑的内在契合性,即通过信息整合、精准施

教,运用信息手段建构数据模型能够有效实现意识形态的正向嵌入。从融通形态来说,有学者提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可以从理念重构、制度建设、机制构建三维度展开,在政治表达和互动方式上创新宣传方式。从呈现样态来说,有学者指出,可以借助新技术构建大的宣传格局,贴近大众日常生活方式和话语体系,真正由"精英话语"转向"大众话语"。[29]从信息主体来说,有学者认为,要在领导干部的网络意识形态能力上下功夫,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提升主体的认知水平及驾驭信息的能力,把握好话语权主阵地。从机制保障来说,不少学者阐明了建立健全舆情预防和干预机制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坚持科技创新,掌握科技前沿,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攻关,提升意识形态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语:反思与展望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有关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研究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广泛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深入分析和总结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将理论创造、宣传思想、教书育人、文艺文化等领域环节协同思考,将意识形态作为社会配置融入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和化解风险具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建设是人类社会的世界性命题,在特定的阶级属性和国家机器中表征为特定的工作思路。在研究中,也有一些学者关注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比如有学者分析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在结合高等院校意识形态安全后提出,"坚守阵地"具有战略意义。[30]在理解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构建时,需要立足人类发展的大视野,分析意识形态的产生机制和运行逻辑。整体看来,目前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研究大致存在以下可能的成长空间。

第一,当前研究过多关注"术"的层面,即仅就大数据技术谈意识形态建设思路,仅就高校青年受众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在当今的生产条件中,以本体论维度重新反思和审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定位是必需且亟需的。依照阿尔都塞的观点,意识形态考察的重点其实在生产之外,即教育体制和社会机构,"除去劳动力本身的物质生产和维系,这还是一个非直接性的知识(理性)建构过程"[31],因此意识形态建设不是一个纯粹上层建筑的观念问题。主体依据人的尺度改造物的世界,以实践的方式结成一定社会关系。其中,意识形态以相对稳定的结构性要素实际影响和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尤其伴随生产力水平

的快速发展,社会交往关系和社会结构越趋复杂,因此,相关研究必须深入结合新时代生产力条件,重新定位和审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第二,当前研究过于关注"描述性"政策解读,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内生语境。作为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命题,在特殊性与阶级性基础上,相关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以更全局性、整体性和社会结构一般性的视角深入现代性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分析、日常生活批判等理论,创新意识形态建设。

第三,当前研究跨学科交叉性不足,研究方式过于单一。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现实的主体实践问题,因此研究可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都可以给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以一定的启示,甚至可以通过量化和实证等多元的方式调研意识形态问题,真正回答新时代的现实问题,为发展中国理论作贡献。

第四,当前研究针对教育受众与对象环境的关照和分析尚不足够深入。对意识形态建设环境和对象的分析是主体实践的生产条件的分析,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考察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的体现。不仅要深入理解时代环境,理解社会结构要素的变迁,更要深入理解主体的信息接受能力、接受方式、表达习惯的转变,这就是对生产条件再生产的理解和关注。

理论总是服务于实践。当社会面临大转型与大变革的同时,思想观念更易出现结构性变化。与此同时,思想工作、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也更易抓住契机,实现更大的突破。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将取得更大成就,相关深入研究也必将呈现越来越多的创新样态。

全面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苏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刘建芳

(2021年3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关乎政权、道路,关乎旗帜、命运的高度。对于基层领导干部而言,其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水平,决定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安全,也决定了社会基层的稳定程度。目前基层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与当前意识形态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表现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把握不够,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多,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意识形态工作局面。因此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于在复杂局面下全面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基层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基层领导干部已经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限制,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方向、总体要求及主要抓手等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与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一面。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尚不到位。"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做好上级安排的各种工作,工作越多,应付就越多,实际效果就越差。意识形态工作只是众多工作之一,只要平时上级不检查、不出问题,都可以先缓一缓、放一放,因此在思想上放松、认识上不足、行动上不够。同时意识形态内涵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基本内容、基本特征等,都是比较难以掌握的理论知识,这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容易产生不愿学、不想学的畏难和抵触情绪。

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仍有欠缺。由于对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的欠缺,反映在实践层面上,就是基层领导干部对具体分管的事可以做到事无巨细,对分管的人做到不出纰漏,但是对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如何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性、实效性,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总是感到无从下手。

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提升。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隐蔽性,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传播和渗透,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危害。加上当前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基层领导干部对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认识与斗争、网络意识形态的防范与监管、三种地带的分析与识别等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斗争的辨别力不足、防范意识不够、处理问题方法不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经验不足,应对不够,既难以发现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的意识形态潜在问题,也难以应对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使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自己分管领域内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影响了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基层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实际上是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能力、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管能力、对意识形态存在风险的防范能力等方面。因此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基层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加强培养"四力"

能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黄希庭在《心理学导论》中把能力解释为":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实际上能力除了心理学特征之外,还包含了身体的潜力、思想的潜力等。因此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完成或者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条件、思想条件和心理条件的总和。

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主要体现为对意识形态的认识水平、直观反应、方法运用及可管可控,实际上就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能力、反应能力、解决能力和防范能力。这四种能力既包含了思维的认识力、直观的反应力,也包含了具体工作中的执行力和控制力。这四种能力决定了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认识力。认识力实际上是认识能力。具体到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对意识形态内涵、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对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等。一是对意识形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系

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式,具体表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如果仅仅从概念去理解和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话,是无从下手的。需要把概念做具体化的理解,首先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人的思想领域;其次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是人的现实思想,而人的现实思想又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有关系,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二是对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对意识形态基本概念特征的理解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一致的,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是党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就是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之与社会主义的道路、原则和共同目标相一致,并且反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意识形态工作就是管人的思想、管思想的出口,也就是管理意识形态阵地,人在哪里、思想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就管到哪里。三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高度。之所以如此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放弃,另一方面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弱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极端重要的高度,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鉴别力。鉴别力是指对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认和识别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阵地划分为红色地带、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其中红色地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主战场,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是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同时要教育引导和批判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一方面是对本部门工作人员思想言论的识别。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思想上有偏差,发表一些与社会主义不相符合的言论,对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或革命领袖进行调侃或者抹黑。对此,基层领导干部要擦亮眼睛,注重分析和识别,客观定性究竟是属于灰色地带还是黑色地带。性质不同,开展斗争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是关于网络信息的分析与识别。当前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

去主体化的开放空间,任何人都有表达言论的自由和从事网络活动的权利,但一些所谓的"意见人士"利用直播、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打着"客观公正"的幌子从事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一些利用网络评论功能大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路线进行批评,还有一些社会思潮以反思社会的名义发表不当言论和见解,实际上都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导向来批评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矛盾问题,实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的渗透,既不客观,也不实际,但是却有很强的迷惑性。如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论、三权分立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这些都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识别能力,能够识别这些言论或思潮的实质、目的、影响及危害,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反应力。反应力是对发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时及时做出的回应以及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对新闻舆论所做出的及时回应。新闻和舆论相伴而生,新闻是舆论的前提,舆论是新闻的影响与后果。新闻不仅要做到及时、客观,而且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果价值导向出了问题,反映到舆论领域,就会使舆情迅速发酵,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这些舆论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管控,不仅会影响和干预到党政部门的正常工作,而且可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对本部门、本领域意识形态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回应。社会基层处于意识形态第一线,由于利益矛盾或者管控不力等问题,都会引起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如造谣或虚假信息、肆意夸大党和政府的工作纰漏或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回应或者处置失当,就会影响党政机关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从而陷入"塔西佗陷阱"。这些都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领域所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做出及时回应,一方面不避矛盾不护短,实事求是、客观处理;另一方面要注重价值导向,及时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尽量使矛盾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控制力。控制力是指对本部门、本领域所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在及时快速做出反应的基础上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能够有效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的能力。当前由于新媒体、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在从事具体工作中,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意识形态问题。如文字材料表述不够严密、信息发布滞后、被别有用心的不良分子所利用和攻击等,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严重的意识形态事件。从事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对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如何有效控制,使之消除在萌芽状态或者把负面影

响消除到最低,这实际上是对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要考验。一是对可预测的意识形态问题的有效控制。这种问题会表现在对一些公开性问题的处理上,在本部门、本领域内出现的可能会发生的意识形态问题。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加强本部门、本领域的管理和监督,管住思想、守好阵地,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把潜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对已经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有可能在本部门、本领域内出现,也有可能是在处理公开性问题上面所导致的不到位或者失误时发生,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干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澄清问题的目的,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如果确实有问题,需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党规党纪、部门规章为制度根据,给予通报或处分,或者端正态度,接受社会批评,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如果是被利用或者是以谣传谣,就需要认真查实,进行通报声明,坚持用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上述四种能力从认识、鉴别到及时反应,最后到具体实践,构成了一个系统整体。其中认识力是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明确了为什么做、做什么的问题。鉴别力和反应力是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能力,体现了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理性思维力,明确了做哪些、怎样做的问题。控制力是基层领导干部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本部门、本领域不出问题,出了问题也能及时补救。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三、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基层领导干部面对形势复杂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全面提升个人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性、复杂性的认识能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系统性、规律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水平。同时把能力化为实践方法手段,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效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加强理论学习。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重视理论学习。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体现在意识形态理论上,既包含了意识形态一般理论,又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构理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现实性特征,更加深入理解西方对中国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图谋,更加深入

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包括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性质、基本任务、基本内容等,对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进一步把握方向、把握原则、把握要求。因此上级主管或分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专题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教育和培训,使之能够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抓手及着力点等。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要为现实服务,思想要为实践服务。一是基层领导干部要多关注实际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重点舆情、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等,要结合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思考,不断提高自身辨别力和分析力。二是基层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对分管部门和工作相关领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注重对其思想动态、行为态度及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保证人的思想不出问题,保证人的工作不出失误。

总之,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基层领导干部需要在提高认识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能力上下功夫,才能尽职尽责,切实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意识形态相关工作。

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

焦裕禄干部学院 明洋

(2021年3月15日)

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和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宣传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促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焦裕禄精神蕴含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

(一)焦裕禄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

焦裕禄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树立起来的典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对焦裕禄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焦裕禄精神蕴含着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等优秀特征,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生动体现。焦裕禄精神所指向的价值标杆也是评判好党员、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均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深刻体现了焦裕禄精神在党的建设领域的引导作用,也体现了焦裕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

(二)焦裕禄精神蕴含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总开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心中有党才能行稳致远。焦裕禄是听党话跟党走、不怕苦不怕累、拼命工作的典范。当上级决定派焦裕禄到条件十分艰苦的兰考工作时,他不仅没有半句怨言,还说"任务是艰巨的,我恐怕工作做不好,但我一定努力去做"]。焦裕禄在兰考时,已经身患肝病,但每天仍在与时间赛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尽了最后一口气,用一个个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焦裕禄用他的拼搏行动写就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职责的入党誓言。他的精神中蕴含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笃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理想信念。

(三)焦裕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焦裕禄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战胜灾荒、摆脱贫困,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铸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形象,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一种"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思想境界 他的先进事迹鲜明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高尚情操,也以实际行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最具说服力和感召力的诠释。虽然时代在变化、物质条件在变化,但焦裕禄精神背后蕴含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深刻相连、相互印照。

(四)焦裕禄精神涵养了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

红色精神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土壤,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精神,彰显了那一代党员干部意气风发、大干快干、力争上游、比学赶超的革命斗志。焦裕禄精神的形成既受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个人成长的历练,更是他不断努力的结果。焦裕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特质,凝结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更体现了共产党人深深的民族情结和崇高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定格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过时。"[3]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们铭记历史、不忘英雄的优良传统,增强了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彰显了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不朽价值,也对弘扬真善美、提升社会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三次宣传弘扬焦裕禄精神高潮有力推进了意识形态工作

红色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奋斗,开拓进取,取得辉煌成绩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弘扬红色精神有助于让党员干部更好地坚守初心、增强党性,有助于凝聚党心民心,也是搞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党的历史上,有三次大范围宣传弘扬焦裕禄精神热潮,分为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新时代三个不同阶段。这三次宣传热潮,都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发干部群众高昂的革命干劲

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大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报道为起点,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宣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热潮。关于这一次

学习的背景,时任新华社副社长、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穆青在他后来撰写的《穆青自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时,我们国家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又经过'大跃进'浮夸风,真是天灾人祸,有人分析,'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民不聊生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必须用舆论引导群众战胜困难 我就想寻找这种典型,激励人民,战胜困难。"[]最终,在新华社驻河南记者站记者周原的推荐下,穆青、冯健、周原三人来到当时受灾最为严重的兰考采访,被焦裕禄为党、为人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所震撼,撰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将焦裕禄这一典型推向了全国。这次学习热潮,对当时的意识形态工作有三方面意义:

一是为学用毛泽东思想树立了榜样。在兰考,焦裕禄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他到兰考首先抓领导班子思想的转变,到火车站和群众家中去了解情况,把党委的工作重心放到解决群众的生活上来,这些都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要求。《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指出:"焦裕碌同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回二是为如何开展工作、端正作风树立了榜样。

焦裕禄来到兰考后,没有盲目地发号施令,而是首先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寻计问策,组织调查队摸清"三害"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理规划。他求真务实,白天调查研究,晚上"过电影",从毛泽东著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清正廉洁,即使家里生活困难,也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沾公家和群众一点光,这在当时的困难局面下是难能可贵的。焦裕禄亲民爱民、一心为民,"具有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所以他能够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走群众路线好的领导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