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总结、经验交流材料-48篇(第2/12页)
5.强化组织建设,用好乡村振兴"主心骨"。依托千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强化村党支部建设,凝聚村党支部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成立林果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打造千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021亩;二是不断壮大桃林果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千亩优质桃提质增效市级示范园建设项目,为西洞镇西洞村、罗马村、滚坝村桃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延伸了桃发展"产业链",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编制多维"销售网",依托网络平台线上销售,积极推广相关展品促进线下营销,为提高肃州区特色林果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延伸林果产业链、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6.完善基础设施,筑牢乡村振兴"大堡垒"。以振兴美丽乡村活动为契机,加强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肃州区银达镇标准化林业工作站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并积极申报三墩镇、西洞镇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全区建成了一批站容站貌美观、设施设备齐全、管理制度健全、作用发挥突出的乡镇标准化林业站。
三、存在问题
2021年,我局虽然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一是特色林果产业发展面临"无地"栽植的窘境。受中央出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政策的调整,加之我区特殊的土壤、水源条件及部分农户对林果产业的认识,致使经济林栽植地段有限,大规模成片制栽植无地可选。二是乔木生态林的保有量损失较多,急需规划补植。受经济利益驱动,生态意识淡薄,加之杨树木材价低、对农田遮阴胁地及天牛危害等原因,乱砍乱伐现象依然存在。特别全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渠道修建及虫害木除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砍伐较多,乡镇整体生态绿量大面积减少。三是乡镇全民造林缺乏整体规划。乡镇造林处于当年造林当年计划、当年选点当年植的状况,没有长远性和连续性的造林规划来指导生态林建设,在抓造林绿化工作落实上,放松了对重点农田保护区域及风沙口生态林的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林屏障作用。
四、下一步打算
1.推动林果产业提质增效。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加强技术攻关,通过矮化密植、低杆矮灌、地布覆盖、行间生草、生物防治等技术的大力推广,2022年新增经济林面积0.2万亩,大力推进以西梅为主的沿山林果大道建设,建成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5个,完成经济林提质增效1万亩,巩固提升金佛寺镇万亩李广杏基地,打造西洞镇桃、苹果、吊干杏万亩特色林果基地,2022年林果产业总规模达到6万亩以上。
2.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依托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化防护林修复等林草重点工程,结合"十四五"规划,争取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实施乡村绿化2000亩、新建农田防护林30公里,高标准绿色通道25公里。新发展实施林业重点绿化工程,提升绿化成效。推进乡村美化绿化,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园林城市,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3.不断深化林草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配合理顺林地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小镇、国家级森林乡村申报创建活动,加速打造一批村有绿带、路有绿网、街有绿地、院有花果的秀美村庄。
xx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上半年总结
一、2022年一季度工作情况
(一)畜禽方面:
1、xx市一季度出栏生猪20.02万头,存栏36.76万头,能繁母猪3.45万头,同比增长分别为29.24%、12.04%、0.88%。
2、2022年3月3日至8日,畜水中心组织人员对全市畜禽养殖场进行抽查,共抽查畜禽养殖场59个,其中生猪养殖场52个,家禽养殖场5个,消纳池2个,发现问题4个并给出整改建议,已移交到益阳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处理。同时下发《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巡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道、中心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巡查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完成动物春节疫苗接种。集中免疫猪O型口蹄疫苗30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0.4万毫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40万毫升。
4、我市是农业部环洞庭湖禽流感监测县和家畜血吸虫的纵向观测点,配合采集和监测禽流感样品380份,监测家畜粪样104份。
5、兽医实验升级改造已经完成,共投入资金120万元,我市已具备非洲猪瘟、禽流感病原检测能力。
(二)水产方面
1、一季度完成水产品全市3.95万吨,同比增长1.89%,一产一季度产值7.9亿元。
2、完成并完善xx市水产百亿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初审稿。
3、完成《xx市支持发展水产百亿产业十条》初审稿。
4、完成xx市2021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的设计、预算、实施方案。
5、为扎实推进我市大通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大通湖流域水质,依据上级要求出台《xx市大通湖流域精养池塘尾水排放管控(技术)方案》。
6、完成精养池塘升级改造1.1万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1万亩的目标。
7、为进一步提升洞庭湖区水质及保护种质资源保护区,于4月26日在太阳鸟游艇码头开展了一次xx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本次人工放流共投放鱼种835万尾,规格6-10cm,包括草、鲢、鳙、鳊(鲂);三角帆蚌40000只,规格10cm左右;人工鱼礁1200个。
(三)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1、xx市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建设项目:完成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面积5800亩。主要开展池塘清淤、池坡整形、沟渠整理和尾水治理设施建设。目前有序推进中,已基本完成池塘清整。
2、天圆农业7200头种猪养殖基地建设后续项目:完成后续次要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硬化、场内绿化、装猪台建设、洗消设备安装、粪污消纳地建设等。目前已全部完成。
(四)主要指标落实情况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上级要求85%,我市目前已达到93.8%,已圆满落实。
(五)立项争资情况
我中心2022年立项争资目标任务17200万元,其中项目类14000万元;目前,已完成目标任务4个,共计3444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奖补资金项目12万元、中央渔业增殖放流资金项目30万元、中央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项目256万元、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项目3146万元,仅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的20%。
后续预计将有225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一是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已争取到,预计获得支持250万元。二是在湖南省优质水生生物良种选育加工研究院xx分院(xx市优质鱼类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两个项目,将积极与上级和国家工程院对接争取项目,预计两个项目共获得支持2000万元。
中心将强化领导,采取措施,形成合力,积极申报,力争较好的完成2022年争资任务。
(六)真抓实干落实情况
上级禁捕退捕真抓实干考核文件暂未出台,我中心牵头的禁捕退捕工作正在按照去年的考核内容正在持续推进工作,同时与省厅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目前,一是正在落实退捕渔民企业吸纳和从事种养业的政策奖补;二是已按上级要求出台《xx市长江重点水域禁捕"回头看"工作方案》开展全年自查,为迎接疫情后到来的国检做准备;三是收集建档立卡补充人员611民的银行卡等信息,准备发放其社保补贴。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困难)和重大风险隐患、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一)禁捕退捕后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1、部分冲锋舟和非法网具地笼网未回收拆解。
建议:冲锋舟30马力以下,1.5万元/艘、30~60马力,2万元/艘、60马力以上,2.5万元/艘,由交通部门负责回收。非法网具地笼网按原3000元/吨,由农业执法部门负责回收。
2、琼湖街道洲岛等渔村剩余部分渔船未回收拆解。
建议:退捕办组织评估公司据实评估后,按程序拆解。
(二)xx水产发展存在以下六个方面不足与瓶颈:一是养殖方式传统粗放;二是产业化程度低、结构不优、无拳头产品、xx品牌不响;三是种业发展严重滞后;四是加工企业少附加值不高;五是生产与生态未协调发展;六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大。为落实今年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做好水文章,从五个方面破局立新,推动xx水产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一个高地--水产种业创新高地。主要是创新水产良种繁育技术;加快培育种业龙头企业;规范水产苗种生产经营管理;积极对接农业部、省厅申报项目。
二是延伸一条全产业链--三产融合。主要是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水产养殖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水产品产地加工;加快推动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拓展产业提质增效空间;引导支持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推动渔业向下游延伸。
三是推广一批养殖模式--生态健康、绿色高效。主要是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鱼菜共生模式、虾菜轮作种养模式、池塘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模式、受控式集装箱养殖模式。
四是创建一批品牌--xx大头鱼("沅大头")、xx九肋鳖、南大乌鳢、xx生态小龙虾。开展二品一标认证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一条普通鳙鱼(品类)变成"xx大头鱼牌(商标)、xx市(原产地)有机绿色鱼(卖点)"。
五是出台一批扶植政策。争取政府出台一批倾斜扶植现代渔业发展政策,充分调动养殖户积极性,从而做大做强xx水产。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1、将《xx市水产百亿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初审稿和《xx市支持发展水产百亿产业十条》初审稿上报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请求批准。
2、做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申报工作,xx市天心种业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xx市草尾乐鑫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级。
3、提请市委市政府下发《xx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收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4、完善"智慧渔政"平台系统,为6-7月份的省级"智慧渔政"现场会做准备。
5、落实禁捕退捕"回头看"工作,为迎接疫情后到来的国检做准备。
xx市2022年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咸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保障"重点内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现将上半年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01亿元,同比增长7.0%;规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2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8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守住"两条底线"
1、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一是稳定粮油生产和保障"菜篮子"稳产保供。抓好4.5万亩双季稻轮作项目建设,将粮食规划63万亩生产面积及产量目标分解到各乡镇、各村,并纳入乡镇年终考核。制定2022年双季稻轮作项目实施方案和油菜轮作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推广优良品种,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措并举扩面积、提产量。上半年稳定瓜果蔬菜播种面积25万亩。积极推进今楚2400头种猪联合育种科研基地、湖北轩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等养殖项目。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54.99万亩耕地红线和45.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在新店镇、茶庵岭镇等10个乡镇创建10个千亩以上双季稻生产示范片,同时创建1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调动农户积极性。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90%,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两轮现场踏勘,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深入实施水利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2020-2022年),已完成2020年度任务投资4890万元,目前2021年度任务已完成招投标,即将开工建设。选聘xx市级个人科技特派员177人,法人科技特派员团队3个,每个团队3人。开展线下科技培训服务活动1次,培训服务人数180余人次。
2、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月预警、季调度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计报送预警信息7批次,录入国网的预警信息共7067条。常态化开展入户摸排,共排查农户80818户,通过集中排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7户24人,按风险类型落实帮扶措施96条。完善防贫保障体系,投入资金820万元为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农村低收入户购买"防贫保""保灾+保价"助农兴农双保险。二是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今年春季资助建档立卡脱贫学生6319人(次)372.14万元;"雨露计划"春季资助770人112.5万元。2022年1-6月全市特困、低保、乡村振兴动态监测等特殊人群住院9989人次,住院医疗费总额7524.44万元,符合医保范围金额6647.71万元,医保基金支付总额5912.23万元,符合医保住院范围政策报销比例达89%。家庭医生签约做到了应签尽签。继续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举办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暨驻村工作队业务培训班。全市149名驻村第一书记、386名驻村干部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发放帮扶政策清单3万余份,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入户走访9627户,解决实事近千件。今年上级安排我市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6万元,安排项目43个已全部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拨付资金983万元。三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全力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截至目前,脱贫人口小额贷款新增13笔48.09万元。上半年累计有13147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安排公益性岗位2387个,发放资金214.56万元。24座光伏电站设置公益岗位88个,超过省定66个标准,月均工资503.86元。大力开展消费帮扶,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每人500元标准,重点采购xx市扶贫产品和挂点村脱贫户的农产品。
二、做好"三项重点"
1、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做强现代化乡村产业。打造青砖茶、特色水果、稻虾、优质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链。做强做实xx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公司,推进产品精深加工,拓展营销网络,上半年全市茶企生产产量3.51万吨,产值25.3亿元。建设标准化猕猴桃基地500亩,为全省的猕猴桃建设树立了全新的样板。今年猕猴桃挂果面积达3.4万亩,较往年增加0.4万亩,预计产量5.1万吨。二是做强做优农产品品牌。做强做优xx青砖茶和猕猴桃品牌,重点打造青砖茶产业"一个核心品牌、两个区域市场、三个特色小镇、四个龙头企业"产业布局,全力推广"xx青砖茶"公共品牌。加快培育"xx香""谷元胚"大米品牌、"虾醉仙"小龙虾品牌。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xx青砖茶"评估品牌价值50.36亿元。赵李桥茶厂被评为中国砖茶行业唯一"中华老字号"。对我市11家砖茶企业许可使用了"xx青砖茶""xx米砖茶"商标到国家局备案,并向省知识产权局申请使用全国统一的地理标志专用标记。积极申报"xx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松峰绿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青砖茶"成功入选2022年湖北省荆楚品牌培育工程商标品牌运用示范项目。三是拓展乡村经济业态。继续完善万亩茶园俄罗斯小镇园景观区建设、推进"xx青砖茶国家公园"建设,新建茶旅景点10个,茶旅线路4条。积极引导发展直播带货、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农村电商新业态,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张司边村基层社新建300平方米的网络带货直播间,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助农兴农直播带货公益活动,累计销售xx本地农副产品8.6万斤,组织游客开展基地乡村采摘游20余次,直接带动农村消费超100万元。
2、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已将村庄规划师具体分配到各乡镇并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并确定村庄分类。开展"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4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设计。《鄂南民居建筑设计图集》发放到8个乡镇并推广使用,后续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增强农民建房的规划意识。二是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落实河湖库长制,开展陆水湖、西凉湖、黄盖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户厕建改项目,完成2018-2020年厕改摸排整改工作,整改3657户问题户厕,整改率100%;完成2021年新建公厕的验收任务。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在茶庵岭镇八王庙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点项目。在沧湖开发区汤家咀村等6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乡村生态保护和水土修复。实施xx市黄盖湖流域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一期EPC建设项目和柳山湖镇团山村等水体综合整治项目,预计今年可以完工。完成造林绿化1.2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林业育苗460万株,扎实推进全域绿化,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创建森林乡村3个。三是提档升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上半年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69.18公里。已开工"三年消危"项目桥梁15座,完成9座。城乡客运一体化已实现全覆盖,全市各乡镇、各行政村全面实行公交化运营。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替代电量663.05万千瓦时,稳定运营现有18个站点59个充电桩。建立"双减"工作长效推进机制,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深化结对帮扶活动和联校托管,继续加强乡村教师培训、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城乡教师交流。推进医共体建设,总院按照"市招乡用"原则,完成了88名专业技术人才招聘,派出3名青年骨干医师到乡镇分院挂职业务副院长。全市291名乡村医生在总院参加了两个批次的急诊救治能力培训。上半年为68名城乡低保妇女申报"两癌"救助。开展"巾帼心向党最美展芳华"母亲节活动,持续性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送去党和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向上向善。
3、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一是完善村级自治机制。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回头看",组织开展全市村(社区)干部培训班。指导187个村(社区)全面修订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民公约,推行积分管理模式。切实抓好清廉村居建设,印发2022年度实施方案,制定xx市清廉村居建设工作指南,指导示范点建设,发布宣传短视频1条,宣传报道10条,在赵李桥镇蓼坪村召开现场推进会。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镇、进校园、进企业""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10余次。群艺馆、歌舞剧团组织开展的2022年春节送文化下乡暨"村晚"活动。开展《乡村振兴看xx》《走进社区看小康》《美丽乡村行》《咱们村里的年轻人》《青春力量》等多个系列报道。三是建设平安法治乡村。全市配齐了"一社区(村)一警(辅警)、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和村(社区)治调主任,全面推广"红袖章"志愿者巡逻和平安协会参与社会治理,发动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了小区"圆桌会"、"王婆婆"工作室、情暖暮阳互助社等一批xx基层治理品牌。在前期"雪亮工程"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投资1.9亿元对城区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增补扩容及后期大数据分析运用平台建设,城乡公共区域视频全方位覆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三、强化"一个保障"
一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各部门推动乡村振兴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上半年召开专题会议、调研督办、听取汇报等研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20次,市委中心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组织专题和研究相关工作。建立市、镇、村三级书记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全面压实市级领导、市直部门、镇村和驻村"第一书记"责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规范和深化支部主题党日制度,建强农村战斗堡垒。
二是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2022年全市共统筹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12.5亿元用于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乡村振兴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在法定债务限额内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等领域的公益性项目。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因地制宜推行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做好乡村产业用地保障,落实"三区三线"相关工作。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xx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青砖茶产业研究院、黑茶检测检验中心等平台带动作用,大力实施"智绘xx""人才安居"工程。继续实施"三支一扶"、"一村多名大学生"等计划。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区)145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土地使用权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个人颁证28000本,集体127本,确权颁证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信息核对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核对比例达95%以上。全面完成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目标任务,实现村级债务全面清零。推进宗祠"回头看",对我市49家登记备案的宗祠场所进一步提升转化标准,实现转化后的"一增一减"。加快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
xx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全区135.45万亩小麦,其中一类苗面积94.27万亩,占69.6%;二类苗36.85万亩,占27.2%;三类苗4.33万亩,占3.2%。截止3月底,全区已追肥35万亩,普追一遍拔节肥,开展化除110万亩,病虫防治60万亩。目前,我区小麦已进入拔节期,小麦苗情总体上好于去年同期。
2、实施春季农资打假助春耕活动。第一季度出动农业执法人员45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96车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检查农资及兽药饲料等生产经营单位662家次,处理各类群众投诉及市长热线25起。立案9件,其中:种子3件、肥料1件、生猪屠宰2件、动物检疫2件、非法捕捞1件,上缴国库罚没款14余万元。
3.落实春季蔬菜生产及绿色食品认证检测工作。第一季度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露地蔬菜面积3万亩,设施蔬菜面积20万亩,完成全年"三品一标"认证20个,4家经营主体12个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环境和产品已通过检测机构检验且申报材料已报至省绿办。完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任务,其中蔬菜检测14843个样品、畜禽类检测4451个样品、水产类检测2783个样品、其他农产品检测9个样品,合计22086个样品,检测合格率100%。
4.扎实推进朝天椒种植工作。截至3月底,朝天椒育苗面积已达到20万亩,《xx区2022年发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推进乡村振兴扶持意见》已经印发至各乡镇,拟创建21个朝天椒高标准示范片和1个朝天椒新品种展示基地。
5、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2022年高标准农田16万亩项目设计工作已完成市、区两级评审。根据市级评审意见,两家设计单位对规划设计文本进行修改后,3月24日,区农发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区级二次评审。目前已完成设计工作,并通过了市级评审。
6、摸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通过走访和电话了解等方式,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带头人以及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进行摸排2022年培训需求,最终确定2022年我区培训需求为培训6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500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100人、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100人、农村创新创业人员100人、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200人);技能服务型50人(农机手50人);其他50人(高素质女农民50人)。
7、扎实推进农业双招双引及农产品加工工作。完成全省绿色食品双招双引项目清单28个,其中在建9个,新建13个,洽谈2个,谋划1个,续建3个。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9家,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累计完成73.6亿元,累计增速11.5%;xx区中药材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值累计完成58.5亿元,累计增速12.1%。
8、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了以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立足村庄"五清一改"、乡村道路清扫保洁、沿线周边环境、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等工作。加大对乡镇垃圾转运不及时,垃圾桶外溢,随处乱扔垃圾现象督查。目前,共转运生活垃圾4620车次,共计29740.07吨,其中乡镇转运1569车次,计10133.07吨。
9、有序推进改厕和美丽乡村工作。我区2022年区级新建改厕任务数,总计4496户。目前,已完成2022年改厕约350户。我区2021年度10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项目为村庄整治提升类项目,目前已完成总体进度约82%,村庄自建房等项目已实施完成。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产业发展层次仍待提升。主导产业不优不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化肥、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价格有所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高,影响农民投资。受新冠肺炎影响,农民收入增幅放缓,影响农民对春耕生产的投入。小麦病虫害重发生趋势明显,尤其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影响小麦生产。春耕生产劳动力缺乏。目前农村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在种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了春耕生产技术措施落实的难度。
(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仍待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也不平衡,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三)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建立。一是改厕进展缓慢。区级改厕方案已经下发二十来天,个别乡镇还没进行改厕项目施工。二是改厕质量不高。部分乡镇要求不严,监管不力,培训不到位,致使改厕施工人员偷工减料,使用的沙子、水泥不达标,存在化粪池中的两道墙和四周的墙不咬茬,进粪管、过粪管安装不科学,排气管过细等问题。厕所清掏及粪污处理、树木养护、公共设施维护工作亟待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上一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工作综述
下一篇:区局作风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