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卫生健康委员会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就医体验,连续开展多轮次医疗服务提升行动,陆续出台了改善医疗服务措施70条、缓解群众看病难措施25条,以及智慧服务创新举措15条等政策,有效解决了七大类300个具体问题,群众就医体验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高。今年以来,市卫健委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内积极开展"xxx"活动,巩固预住院、共享厨房、"五卡合一"等既有服务,推广"xxx"行动、虚拟病房、信用评级就医、全院一体化床位等创新举措,努力探索"小切口"守护群众"大健康"的全新路径。
一、战略改革,稳步推进
组建改革任务清单。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等方面,突出群众关切、可操作性强、成效显著的十个重点领域,形成52项基层首创"微改革"任务清单。揭榜挂帅,层层推进。市级医疗机构、各县级卫健部门及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深入参与"揭榜挂帅"活动,通过"选单"和"派单"方法,认领改革任务超过170项。实施清单化管理。细化改革任务,明确具体目标,列出实施时间表和详细路线图,建立任务、措施、推进、责任"四清单",实施台账化管理,确保实现工作闭环。
二、优化流程,提升服务
深化智数统一服务。创建"系统、数据、服务"三统一的新型医院,实现超声、CT、磁共振等多项检查预约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三级公立医院和85%二级公立医院实现床旁入院及结算服务;实现检验检查结果跨机构调阅互认,医联体、医共体间开展远程医疗共享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强化"一站式"服务。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多卡互通"模式,方便群众高效办理事务;率先工作"中医药+"模式,全市40家县级以上医院推广35项中医适宜技术,制定15项中医治未病方案;实行"多日挂号有效"模式,35%二级公立医院实现三日内复诊免挂号,市人民医院创新一周内挂号有效服务,为就医群众节省时间和费用。增强"居家式"服务体验。三级公立医院设立"无陪护"病房,开展日间手术服务;招募志愿者,为特殊人群提供"代购、代办、代寄、代检"服务;推广"共享厨房",配置齐全厨具,便利患者就医生活;多措并举破解停车难题,全市新增停车位2000余个。
三、提升患者就医大环境
开展破壁协同诊疗行动。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科室间的专业壁垒,促进多学科协同诊疗,真正实现"患者静候,医师奔波",让患者无需转科便能享受到其他专科的精细治疗。以市人民医院为例,开设多学科联合门诊和虚拟病房,针对糖尿病等疾病,自2020年起已有1.2万余名患者受益,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3天,次均住院费用节省700元。推进"全院一张床"改革。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试点,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突破科室间床位限制,实施全院床位动态管理,统筹调配资源,跨科室接收患者,为每位患者配备"流动医生"和"专业护士",有效缓解住院难题。强化预住院服务。不断扩展并提升预住院服务质量,目前可报销病种已增至270种,实现患者、医院与医保三方受益。创新信用就医模式。在东阿县人民医院试点,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逐步实现门诊信用支付,推动"无现金就医"理念。增强志愿服务力量。加强"繁森药箱服务队"建设,队伍扩大至120支,服务站点增至42个,累计义诊活动600余场次,健康讲座400余次,服务群众达17万余人次。
四、推进医疗人才发展
完善医学人才教育机制。构建从院校、毕业后到继续教育的全程培养体系,与本地高校加强合作,开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项目,每年输送名高质量医学生。加大住培基地建设力度,提高培训质量,确保住培结业率在%以上。针对在职医护人员,推动分层分类继续教育,设置差异化课程,满足各岗位专业发展需求。搭建成长和创新平台。在市直医疗机构设立科研创新平台,支持临床研究和科研项目申报,近三年已资助××项科研重点项目。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和学术指导,拓展学术视野。建立人才激励制度,对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上表现优异的人才给予重奖,激励创新活力。优化职业发展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合理安排工时,保证带薪休假等福利。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和子女教育支持,解决后顾之忧。全市开展"最美医护人员"评选,宣传先进事迹,增强医护人员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认同,营造尊重医疗人才的良好风尚。
五、增强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推进区域资源协同发展。加强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对县级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通过建立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市级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定期派遣专家团队前往县级医院进行坐诊、查房、手术指导及培训,年度派遣专家人数超过150人次。同时,积极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和教学活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标准。合理调配区域医疗设备资源,对高成本、低使用率的大型设备实施集中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能。强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改善设施条件,更新老旧设备,确保乡镇卫生院基本诊疗设备和急救设施配备齐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补充基层人才力量,确保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规范业务用房、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城乡医疗服务同质化。制定统一的城乡医疗服务标准,包括在医疗质量管理、诊疗规范、护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同质化要求。开展城乡医疗机构结对共建活动,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对基层医疗服务的监督评估,建立科学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城乡医疗服务水平逐步趋同。
六、深化医疗质量全面监管
建立统筹监管体系。构建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明确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医疗质量监管中的具体职责和分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扩大专家资源,完善工作流程,已成立20个专业质控中心,覆盖大部分临床主要学科,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质量检查、评估和指导。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医疗质量动态监测平台,实时收集、分析质量数据。强化质量监管手段。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严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超范围执业等违法行为,保障医疗市场秩序。开展医疗服务质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病历书写、医疗技术应用、医院感染管理等领域进行检查,问题限期整改。强化对医疗耗材和药品的质量监管,严格市场准入标准,规范采购渠道,确保医疗用品安全可靠。建立医疗质量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质量评价结果,接受公众监督。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内部质量改进机制,定期开展自我评估,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跟踪。组织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学互评活动,分享优秀经验,共同提高质量标准。引入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如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等,优化医务流程,提高整体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下一篇:社会工作部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