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总结、经验交流材料-48篇(第3/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08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7分钟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春耕生产技术服务。结合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组织全区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每个农技人员包保1-2个村,在农业生产键时期进行技术指导服务。采取多种加强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惠农政策宣传,引导农户稳定粮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蔬菜、中药材等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加强技术宣传与指导,针对目前天气状况和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组织防治。对区政府统一采购的小麦病虫害防治药剂,加强监督管理,层层签订物资发放责任书,以村为单位编制农药发放到户清册,及时公示发放情况,严防截留挪用,确保药物及时发放到位。组织全区植保专业服务队,全面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到应防尽防。重点加强对小麦绿色增产创建示范片、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以及外出务工户、无劳力户、贫困户和重点区域的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认真开展农资打假及农机市场专项执法治理行动,抓住重要农时,做好重点节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及农机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2、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布局上,我区坚持优先向公共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及群众热切需求方面倾斜的导向,突出"惠民"二字。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项目上,着力从群众最期盼的村庄道路、安全饮水、电力网络、环境保洁、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打造,进而提升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在产业发展项目布局上,结合实际各乡镇及中心村自身资源、区位、特色、文化、产业等优势,重点从能增加群众就业增收的项目上着手,大力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等。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频次,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各乡镇杜绝"等""靠"思想,把环境整治当成自己的事来处理,在过渡期间的环境整治还是乡镇负责,移交后乡镇也要抓好监管。后续因为推诿扯皮、不积极落实整改出现问题的,要对乡镇进行追责。

3、加大改厕技术培训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改厕技术培训,让每一个参与改厕的人员都掌握改厕技术。强化改厕调度。周周调度,调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乡镇,督促整改,杜绝问题厕所出现,力争改一户,成一户,群众满意一户。

xx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一、我区乡村振兴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创新型党组织创建等主要工作,持续加强对"三农"领域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形成"蔬果药花茶"和生态养殖"5+1"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民生事业提速发展,建成美丽乡村、富美乡村等示范点16个,全部建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行政村实现垃圾收运处置率达95%以上,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为35.4%,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覆盖率达92.5%,村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比例达47.4%,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89个,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9.2%。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区先后制定了《xx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xx区关于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的实施方案》《xx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方案》《xx区推进现代产业示范带建设实施意见》《xx区支持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发展10条措施》等文件,紧扣"二十字"方针围绕"五大振兴",着力实施"十大工程",按照"一年打底、三年成型、五年成势"的总体安排有序推进,于2020年被评为贵阳市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乡村振兴推进情况

(一)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以产业聚集发展为龙头的带动作用明显。发挥洛湾云锦医药食品新型工业园、火石坡工业园的聚集效应,扶持壮大贵州龙、五福坊、老干爹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好山河、五阿哥等一批具有潜力的成长性企业,打造中药材、辣椒、肉禽等加工产业集群,形成"加工在贵阳,基地在全省"的发展带动格局。2020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57.1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为50.08%。二是以特色小镇为主的点状辐射带动效果逐渐显现。偏坡乡"原味小镇"以"公司(企业)+特色小镇+农业园区(景区)+富美乡村"等模式已投入运营;羊昌"花画小镇"结合"种业小镇"打造业态更加丰富;新堡乡"全域旅游+体育健身小镇"初步成型;百宜"五彩小镇"支持一批农业企业+文旅企业发展,初步具备产业强镇基础;下坝"百果小镇"、新场"飨往小镇"业态日趋丰富,产业链条逐步完整,预计3至5年时间,将逐步成型。三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的开局良好。按照"一带八园八基地多主体"的布局,在北部乡镇规划了约2.2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该项目自去年10月实施以来,按照"七化"标准建设了2628亩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实现了"多块变一块,小块变大块"的宜机化目标。同时,培育了天贵茶园、贵州苌楚公司、百宜农职院、贵州华均兴鱼业内循环、贵州红河泰鱼种场、花锦谷等一批集农业产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渡夏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人居环境方面。一是持续保持良好生态优势。发展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效应,创立"两山"理论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探索生态资源数字化监管,实现生态保护智能化及工作量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8.11%,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达96.4%。二是乡村环境不断整治提升。近年来,我区持续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创建、"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区71个行政村垃圾治理设施设备全部配齐,共设农村垃圾收集点453个,配备保洁人员602人,转运车辆73辆。建成村寨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生态池58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套、无动力分散式处理设施56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截污管收集的建制村49个,设施覆盖率为64.47%。三是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各乡镇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加大乡村清洁行动的工作力度,仅2020年共进村入户宣传916场次,参与群众1235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9541份,悬挂宣传标语225条,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802吨,清理村内塘沟414口,清理村内沟渠881公里,清理村内淤泥522吨,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778吨,拆除废弃建筑32处、残墙断壁42处。目前,我区农村面上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的现象基本遏制,乡村环境逐步向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转变。

(三)乡风文明、社会治理方面。一是成功入列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xx区紧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自2020年以来,初步建立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8个区级文明实践分中心、13个乡(镇)、社区文明实践所和10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是农民精神面貌取得提升。我区积极推进"乡风""民风""家风"建设,在村级治理基础上,组建"乡贤会""村民议事会""村民评议会"等,逐步形成"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的民主议事氛围;试点推行"红黑榜",逐步形成"创先争优、积极进步"的村寨风气;积极鼓励"敬老爱幼、善言善行、耕读传家"的家风,引导形成和谐向上的个人修养。三是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我区于2020年被命名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98%以上,刑事发案稳中有降,治安形势平稳有序。

(四)探索创新方面。一是积极探索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自2020年以来,在羊昌镇、百宜镇,以"多块变一块,小块变大块"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山地耕作乘坐式机械化为目标,实施土地碎片化整治工作进行土地归并,设置三种投入标准进行探索,实施规划面积2628亩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七化"(宜机化,智能化,水利化,园田化,生态化,集约化,标准化)作为高投入标准,亩均投入3.6万元左右;"五化"(宜机化,水利化,园田化,生态化,集约化)作为中标准投入,亩均投入1.8万元左右;"三化"(宜机化,水利化,集约化)作为低标准投入,亩均投入0.83万元左右。三种投入标准和建设档次的设置,为类似xx地形的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参考。二是主动谋划农村"三块地"改革。改革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调研,正在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在规范农村耕地流转,促进耕地在农业产业布局、农业高质高效方面发挥作用,农村集体性经营用地合理划设、依法入市、集约使用,农村闲置宅基地腾退、集约节约使用,村集体在"三块地"改革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探索;三是积极推动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2018年起,在新场镇保寨村试点开展"零农药零化肥零污染"村庄创建,运用生态自然农法,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得到厦门大学环境生态学院的支持,今年在新场镇、百宜镇、下坝镇、新堡乡及水田镇持续推广应用,目前区政府已同厦门大学环境生态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今年继续扩大覆盖面,力争打造贵州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区。四是创新开展农业金融。创新金融支持乡村发展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乡村振兴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按照市场规律,用现代经营理念经营农业,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探索农村粪污水资源化运行模式。在百宜镇拐吉村探索运用先进粪污处理工艺,变废为宝实现人畜粪污的转化利用和低成本运行。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我区具有较好的近郊交通、农产品加工转化、农村生态、民俗文化等优势,但也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和痛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堵点问题久疏不畅。一是规划执行上有堵点。制定的规划多,但可执行、能执行的规划少,农业农村多数规划都是为完成任务,不作实际调研、不作深入研究,规划与落地、理论与实际脱节,导致许多农村建设管理无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机试错。比如,我区编制的《xx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明确了涉及农业农村方面的项目121个,但通过3年的实施,只有三分之一的项目能够实施(基础设施类),因规划、土地等要素保障不足,没有一个产业发展项目成功落地。二是落实要求上有堵点。最突出的是农村建房问题,2018年制定了村庄规划,明确了每一个村建在哪里、建什么风貌的房屋、建多大规模等,都明确了要求,但执行起来千差万别。三是技术推广有堵点。特别是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种植推广上,没有发挥好农业和科技部门的优势,资金支持、项目精准、品种研究等方面没有系统谋划,导致我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还在吃上世纪90年代农业规模化、特色化种植的"老本"。四是资源利用有堵点。目前,我区还有大量的林地、抛荒地及大量的闲置宅基地、空置房屋等资源处于沉睡状态,由于基层乡镇、村级组织怕触红线,主管部门也不愿担当,不敢采取措施起先盘活,缺乏城市与农村的要素通道。

(二)痛点问题久治不好。一是村民自治有效执行率低。村集体与农民的利益链接度不深,导致村级组织在号召群众、发动群众方面力量不足。对农村乱办酒席、农村建房、农村环境卫生、农村信访维稳等,大部分村都制定并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形成了制度,但真正执行见效的不多,很多约定还未成俗,没有形成有效的治理方式,约束力不强。二是农村面源污染还未根治。村民乱用除草剂、残留度高的农药化肥禁而不止,通过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畜禽粪污治理后的资源化利用机制未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而未用、坏而未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耕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还未进行有效治理等。三是无人务农的趋势越发明显。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寨空心化、村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突出,农民不种地、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趋势越来越显,导致土地抛荒、低效生产日益严重。比如,水田镇大面积种植低产苗木问题,要按照要求整治耕地非粮化的难度非常大。

(三)难点问题久拖不解。一是要素保障难。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问题依然突出,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力度不大。比如,省农职院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从2018年至今,50亩建设用地尚未解决。二是金融支持难。农业是弱势产业,在私营企业融资难的大环境下,农业企业在资产抵押、诚信放贷等方面门槛较高,金融支农产品开发不多,对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还未认可。三是招商引资难。未出台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招商引资政策,对上级政策支持的集成运用率不高,区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锐减,全区总体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优势还不明显。四是提升换代难。乡村建设的水平不高,原来建设的富美乡村示范水平低,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在轻内在、重形象轻治理的问题还比较明显;全区上规模的樱桃、梨子、李子等水果呈低产状态,大面积的水果产品逐步被市场淘汰。五是土地整治难。受地理、历史影响,耕地零星分散,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推广标志不明显,治理成本又高,直接影响当前及以后农村缺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状况。

四、下步工作打算

乡村发展是系统工程,要乡村振兴开新局的目标需聚集更多要素、整合更多力量及创新更多机制才能取得实效,下一步,我区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好《乡村振兴促进法》,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

(一)强化统筹力度。围绕摸清底数、整体谋划、系统考虑、政策衔接、按图施工的要求,扎实编制可操作、可执行、可落地的乡村振兴规划,打破镇域、村域边界,避免区域与区域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同质或冲突,为建设乡村振兴新标杆打好基础。

(二)明确发展定位。定位于都市农业,大力发展采摘、观光、休闲农业,引利用大数据手段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三)激发创新发展。在体制、机制方面学习借鉴和大胆创新,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围绕农民主体,紧密联结利益,盘活农村的资源,打通城乡之间要素通道,推进农业农村加速发展。

(四)加大支农力度。争取项目,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向宜机化方向发展,争取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今年8%、"十四五"期末达到50%以上要求,保障本级财政对农业农村事业的投入。

(五)推进人才振兴。整合资金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吸引农民返乡、居民下乡、能人进乡。

(六)试点示范引领。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田园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等,进一步融合资源、融合要素、聚集力量、集成发展,争取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xx县抓"三项行动"促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把"三项行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xx路径,高标定位、科学谋划、聚焦重点,迅速行动,全力推进"三项行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1.突出党建引领这一总纲。一是落实三级书记责任。压紧压实县乡党委政府抓乡村振兴"三项行动"的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和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构建"一组四班"工作体系,确保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建设工作督办机制。制定《xx县实施乡村振兴"三项行动"实绩考核办法》,压实部门、乡镇责任,严格督办考评,强化结果运用,大力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事创业局面,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三项行动"担当作为。三是加大投入保障。加大"三资一促"力度,全县立项争资到账资金7.2亿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2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项行动"2.7亿元。

2.坚持"四个再造"这一方法。一是以路长制推动空间再造。完善四级巡管体系,实施安防提升、管理提升、绿化提升、旅游设施提升四大工程,全面创建"安全、绿色、智慧"的公路交通环境。把驿站嵌入乡村,巧借空间,以路为线,以村为珠,以点带面,一线串珠,带动乡村旅游过境。累计投资2.7亿元,实施道路绿化美化42.3公里,全力描绘"树随路走、水伴树行、一路一景、移步换景"的绿色生态廊道,打造乡村旅游"主动脉"。二是以抓重点实现环境再造。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大力解决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难点,巩固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农村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均保持在100%,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全覆盖。强力拆除乡镇集镇违法建筑3000多处,完成农村户厕问题整改1289个。三是以利民生谋划功能再造。贯彻落实"擦亮小城镇"行动,聚焦菜场、停车场、公厕、文体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规划功能镇区项目415个,已经实施199个,完成投资3.4亿元。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科学定位11个乡镇,将"小镇故事"讲出味道。今年已建成1个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重要支点、1个工业主导型重点中心镇,各美其美的特色小镇格局初步形成。四是以强主体深化基层治理再造。在635个党支部开展"五问"巡整,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116个网格支部、1456个党小组、2319个党员中心户,把党组织"神经末梢"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组织发动群众,规划听群众意见,建设要群众动手,环境要村民齐抓。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组织"村庄清洁日"集中行动、爱国卫生运动,形成干部带头、群众动手的齐抓共管局面。

3.聚焦"四链增值"这一关键。对接省委十大农业产业链和市委5个过百亿农业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进接二连三、协同联动、融合发展,打造绿色蔬菜、优质糯稻、现代畜禽、特色水产四大特色产业链。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量突破90万吨,产值达20亿。优质糯稻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值达10亿。生猪出栏34万头,家禽出笼1400万只。水产生态健康养殖面积达8.2万亩,产量达5.5万吨。一是建设电商引链。深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完成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农产品营销与供应链等五大体系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现已签约入驻企业10家,累计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建成县级物流分拣中心和105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实现物流、快递到村级站点24小时送达。与京东电器、天猫优品、盒马、美团、京喜拼拼等5家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完成64个品类、130个产品采购协议。农村电商复合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合计完成48期2853人次培训。对10家农产品优势骨干企业开展可视化基地建设和进行溯源,发放溯源标签1万枚,注册了"云上梦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标。二是打造品牌壮链。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力培育"xx蔬菜"、"xx糯稻"等县域公用品牌,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0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11个,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出台《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方案》《xx县农业招商引资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若干政策规定》,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增量提质。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20家,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0家。三是建强园区补链。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提升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水平,建设蔬菜产业园、糯稻产业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5家,实现产值140亿元。瞄准头部企业,内外发力"招大引强",引进桂林力源集团36万吨饲料加工项目、武汉东西湖绿蔬园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亿元。

4.守牢有效衔接这一底线。一是继续压紧责任。出台《xx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61个重点村实现县级领导包保全覆盖,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1人、驻村队员150人,对其他村选派第一书记132人。二是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医保、民政等10部门联动监测月反馈机制和基层干部双月摸排机制,共排查29786人,发现风险隐患户153户427人,销号解决148户413人,余下的5户15人确定为重点监测帮扶对象。三是保持政策稳定。制定《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方案》,安排项目衔接资金统筹1.9667亿元,牢牢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全部达标。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现场调研为新起点,坚持以"三项行动"为抓手,针对xx实际,以村头书屋、农村墓葬改革为着力点推动环境再造,以"人民公司"为新动能推动实力产业发展,以五化管理为抓手推动乡村建设行动,确保乡村振兴取得突破、形成经验。

上半年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三农"工作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创建,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建设增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不断强化政治站位、整合资源力量,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各级党政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纳入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三农"工作政策保障体系,并在县委常委会上专题听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树立优先发展导向。一是坚持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培养。全县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择优选拔乡镇领导班子16名。二是坚持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上半年,全县安排"213农林水支出"科目资金30629万元,同比增长30.15%;农业人口人均投入1392.25元,同比增长30.51%;发放社会救助金3486.57万元、流浪乞讨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的专项救助金127.3万元。三是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全县186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路率达72.2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人口24.5万人,集中供水率达90.3%,自来水普及率达89.1%,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财审;完成10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其余5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基本完工,41个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均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累计投入资金2951万元建设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中小学智慧校园数字平台、中小学高质量班班通、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乡镇学校安防系统、中小学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建成农村"党建+乐龄中心(幸福食堂)"125个,完成7家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和消防改造。

3.推进重点改革试点。一是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及清产核资年度统计工作,全县核实资产84771.43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1719.54万元,集体土地面积1721775.84亩(农用地面积1638975.5亩,耕地480332.7亩)。二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管理省级"示范先行"县创建,组织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配合完成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省级联合调研。组织开展农村建房用地需求调查,2021年全县农村村民建房需求户数2392户、7176人,农民住宅计划用地需求580亩。认真开展河湖圩堤管理范围内房屋问题整改,全县河湖圩堤管理范围内的有房屋1330栋,其中宅基地房屋1046栋、非宅基地房屋284栋,已办理宅基地手续的687栋、未办理宅基地手续的359栋,遗失宅基地手续的640栋。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审批,全面开展农民建房违规收取保证金排查整改工作,将各地违规收取的农民建房保证金693.9万元全部退还到农户手中。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被列为全省第四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县,已到位中央专项资金248万元。

(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作用。

1.切实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一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整合资金完成2020年度2.7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标段单项工程验收和县级自验工作;2021年度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初稿。二是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按照"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管护机制,在项目区积极开展"田长制"建后管护试点。积极推进五河治理项目、中小河流项目、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五河治理项目上高县城防洪工程镜山大桥-毛家渡左岸段、团结水电站-廊桥左岸段、锦江大桥-锦惠渠石井闸右岸段,中小河流项目泗溪镇游市防洪工程完成初设报告编制;江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进入财审、招标代理的公开摇号阶段。

2.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一是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压实乡镇属地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用好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组织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稻油轮作项目、水稻产业体系建设、优质稻米协同推广等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打造锦xx新华村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万亩示范区,泗溪镇曾家村和锦xx石湖村两个千亩双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核心示范区。全县完成早稻播种面积28.45万亩,比去年增加0.85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早稻生产任务。预计中稻晚稻播种面积34万亩,全年水稻播种面积达62万亩以上;大豆红薯玉米等旱粮5.5万亩左右,全年粮食播面达67.95万亩左右,比省下达的65.46万亩多2.49万亩。二是加快生猪产能恢复。落实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使用、禁养区调整等生猪复养扶持政策,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加快推进双胞胎畜牧集团总投资20亿元年出栏4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全力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预计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5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9万头,出栏35.11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3.98%、36.26%、39.6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