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总结、经验交流材料-48篇(第8/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08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7分钟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保驾护航。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家园

中西沟村位于留坝县火烧店镇集镇中心,距县城23公里,距316国道8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32户,817人,现有耕地650亩、山林11711.5亩。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留坝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的意见》《留坝县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和《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试点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高标准打造工作规划,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奋力描绘美丽乡村新蓝图。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卫生村"、"绿色村庄",市级"五好村级党组织"、"生态示范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清洁示范村"、"平安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标准规划起步。镇党委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试点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同时聘请陕西亿光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制定了《中西沟村乡村振兴三年规划(2019-2022年)》,结合村情实际,建立了项目清单,分年度规划实施项目17个,目前已完成9个项目。通过推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村域环境干净整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二、推进项目实施,提升基础设施。2019-2022年重点规划项目共计17个,计划总投资7210万元,目前已投资3750万元,完成河道景观打造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稻草人主题公园建设、农家乐民宿、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污水处理站、旅游厕所、停车场、信息标牌导视系统、职业农民培训等9个主要项目,涵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人才振兴等重要方面,村域基础设施大幅提升。

三、坚持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兴旺。坚持高标准抓规划,围绕主题抓配套,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四养一林一旅游",采取党建引领、扶贫社运营、农户参与的模式,建成20万食用菌基地1个,发展食用菌30余万筒,改造高产板栗林1300亩,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先后打造建成融观光、娱乐、休闲与体验为一体的火烧店稻草人主题公园1处、万家沟板栗采摘园1个、草莓采摘项目1个,推出云溪·阿凌客栈、老房子客栈、马家小院、山水云居、田园农家等一批特色民宿及农家乐,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度,累计接待游客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0万余元。

四、优化村庄环境,促进生态宜居。结合"主题党日+""三有三亮两评议"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全村卫生厕所使用率达100%,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先行,以实际行动带动农户向"脏、乱、差"宣战。同时,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了花开万家·庭院美化工程,扎实开展无职党员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联系岗、"清洁卫生家庭"、"美在农家"、"最美养花人"等评比创建活动。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美丽乡村》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组建了环境维护督促队,落实了保洁人员。打造示范点1个,新建花草门-中西沟环境整治带1公里,安装路灯150余盏,硬化通户道路1公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五、提升群众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坚持以德治为根本,注重先进道德文化引导,用先进的文化润泽和引领村民道德建设。坚持每个月举办道德讲坛,让身边好人、先进典型、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坛",讲述一件件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故事,春风化雨般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深入开展"争做旅游形象大使""寻找最美家庭""晒被子亮孝心""卫生清洁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家风家训挂牌"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奖励,激发广大群众恪守孝行道义,弘扬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引领乡风文明。依托扶贫社,扎实开展"德美屋"道德积分评议,在《中西沟村红九条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孝、善、诚、勤、俭、美"六大项评比标准,采取物质奖励的形式,为全村农户建立了道德诚信评价体系,以评立德、以规促德,不仅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而且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六、打牢基层基础,促进治理有效。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公共事务的推动者、集体利益的共享者。针对农村基层矛盾多、群众利益诉求多、教育手段方式单一等问题,创新推出"院坝说事会"群众工作法,搭建了群众问事、评事、党员干部理事办事的协商对话平台,形成了"有事敞开说,有事大家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的制度体系。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广泛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修改完善形成了《中西沟村"红九条"村规民约》,规定了九条不可触碰的"红线",细化了约束机制,并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形成了"我制定、我遵守、我执行、我监督"的浓厚氛围。同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有效废除了陈规陋习,推进了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行"阳光村务",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对群众关心的惠民政策落实、村集体土地租用、水费和垃圾费收缴支出等事项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和各村民小组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同时对涉及农民利益、群众关注的村级重大事项,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实行公开透明操作。

七、增强民生福祉,促进生活富裕。近年来,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处,村卫生室1处,乡村大舞台1处,小广场1处,安装健身器材15套,全村群众生活指数明显提高。扶贫社积累达7.8万余元,向股民分红35600元,群众在扶贫社务工收入累计达23万余元,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吸引了40余名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多方面推动民生实事,把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落实好产业发展、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医疗教育等政策落实,引导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带入大发展,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摘要:2019年微山县被批准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农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为农业由量变到质变飞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生态循环农业养殖示范建设项目,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利益链条,以生态循环农业为推手的种养模式,完善利益链条,促使生态循环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引领。

一、基本情况

生态循环农业是伴随着整个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农业。依托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微山县韩庄镇近两年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韩庄镇耕地面积5.2万亩,累计流转土地2.6万余亩,韩庄镇有多个集约地块繁育麦种和豆种,为农业生产增加20%以上的收益,种植企业和大户大幅增收,在种植业收益中实现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围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供应、销售、开展多元化经营服务,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订单供销和加工,构成三产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各种利益联结带动,促进农户增收及带动周边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用工利益联结,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为节能减排、节约支出、增加收益提供了必要条件,为部分无力耕种的农户带来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带动了农村人口就地就业、优先考虑安排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收入达2000元,租金收入每人共收入3000余元。农业基地用工带动了就地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用工已达60人,人均收入16563元,累计用工支出496.89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

形成以种植(繁育良种,秸秆饲料化利用)-养殖(粪便原料化利用)-有机肥加工-绿色高效循环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围绕废弃物秸秆饲料化、粪污原料化、农产品品牌化,使收益多次翻倍叠加,呈N次方递增,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对标准化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建设集污池和购置固液分离设备,对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废水等进行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回收有机肥资源,将污染治理、环境净化、能源回收、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化肥面源污染,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依托有机肥、养殖场的沼渣、沼液和水肥一体化的实施,在养殖场的周边开展了一片绿色种植基地,绿色种植基地采取沼渣替代化肥,沼液替代农药、加以适量养鸡辅助除虫,实现了不打药、不施肥的绿色种植。

(二)构建产业联合体

韩庄镇微山稷溪农业有限公司与微山县农神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微山稷溪种植专业合作社、微山鲁宁养殖专业合作社、微山普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微山统防植保专业合作社、微山康泽农业家庭农场、微山县韩庄镇忠星家庭农场等单位协商,作为初始成员单位成立微山韩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联合体。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紧密联系在一起。采取企业建牛舍,农户来养牛,企业为养殖户提供饲草、饲料、防疫、购销、金融、安全防护等一系列服务。镇域内农户使用牛舍让利10%以上,一系列的服务还能为广大农户节约养殖成本20%以上,养殖2600头肉牛,农户可增收约1300万元,通过示范带动、联农带农、节本增收提高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形成养殖与种植结合的良性循环农业产业,吸引部分农户参与进来,带动全镇农户都行动起来,迅速实现产业兴农强镇。

三、经验成效

(一)农业循环模式凸显成效

三产融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它不单纯地着眼于产量、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围绕种植业产生的废弃物-秸秆进行饲料化利用,构建种植-秸秆-饲料-养殖-粪便-有机肥-绿色高效种植的循环体系。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从而形成低耗、减排、高效的生产格局。

(二)加快了规模农业的发展

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养殖等,完全能实现农业生产耕、种、收等各个环节的全程机械化运作模式。根据韩庄镇土地流转面积大、土地集约化程度高的实际,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机化订单作业,实现了农机、农技和农资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降低了农业风险,为规模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建宁县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做法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工程建设"1233"机制

为了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9年我县制定了《建宁县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1233"试点机制》,在全县"省级试点村"采取试点推进,对小型涉农工程建设项目(小于50万)简化程序,探索招标改革,试点采取业主采购材料、雇工的方式加快进度、节省投资进行建设。2020年,对该机制进行完善提升,在全县范围全面推广。

主要做法:

"1"是开好整治工作的一次工作会议。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实施方案必须包括实施项目内容、规模、投资、时间等。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发放征求意见表,只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继续开展实施。

"2"是成立整治工作两个领导小组。为了做好项目的前期、过程和验收工作,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中成立以下两个领导小组:(1)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挂包村乡(镇)领导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工作队队长、乡(镇)财政所负责人、村建站负责人、村书记、主任、理事会成员等,主要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决策、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农村工匠遴选小组和材料询价采购小组,成员包括村干部、村务监督小组成员等三人以上组成,具体负责比选整治工作农村工匠队伍和工程建设材料询价采购工作。(2)整治项目质量监督小组。乡(镇)村建站负责人任组长,组员由村干部、村民代表或者理事会成员组成,具体负责项目施工质量、材料把关,施工工艺、工程计量、投资进度的监督工作。

"3"是做实整治工程三项公开工作。(1)材料询价采购公开。询价采购小组必须由三人以上组成,询价确定的材料单价、数量、型号、数量必须实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2)现场工程计量公开。质量监督小组在施工过程中对农村工匠完成的工程量或工时必须实时计量,并定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3)整治项目财务公开。工程项目决算、购置材料、支付工资等都必须公开透明,在村务栏内予以公示。

"3"是在整治工作前、中、后阶段采取三方面监督。(1)乡(镇)纪委部门会同相关所站负责人严格对工匠队伍选择和材料询价采购进行监督。原则上整治工程所有施工人员应雇用本乡(镇)或本村符合条件的农村工匠,具体计划列入项目实施方案,可采取点工或者包工形式进行施工,由村民自主报名,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择优选取施工人员。工程造价400万以内的单项工程建设物资由采购领导小组提出采购方案,报整治领导小组批准后进行询价采购,采购方案、采购结果必须在村级公示,接受所有村民监督,确保全过程做到公开。(2)做好施工过程资料归档验收等监督工作。针对采取试点的村庄,要及时做好实施方案、会议研究、询价采购、数量清单、计量结果、资金使用、公告公示等全过程的资料归档工作,主动接受审计和各项检查工作。(3)整治工作完成后长效管护"回头看"监督工作。摒弃"重建轻管"思想,由乡(镇)政府牵头在整治完成后一个月内开展"后头看"工作,对项目实施效果予以绩效评价。

优势:

一是节约前期时间。"1233"试点机制简化了招标程序,在项目方案及施工图完成后即可进入采购、施工,可简化项目预算编制、财审、招投标等过程,节约预算编制时间约15天、财审约15天、招投标约20天,相对传统招标过程,在各环节紧密衔接,不出现流标等情况下,采用"1233"机制可节省时间50天以上,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推进进度。

二是节省建设成本。"1233"机制采取业主采购材料、雇工建设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可节省企业管理、招标代理、监理、税收等相关规费,例如高峰村瓜果长廊、泳池及周边改造、过水汀步、村口景观平台等节点建设总投资约105万元,若按传统招标流程,需增加造价咨询费约1.26万元,招标代理费1.05万元,监理费约2.63万元、文明施工、措施费约2.42万元,税收约6.3万元,管理费及施工单位合理利润约21万,合计需增加费用约34.66万元,占总投资的33.01%。因此从实施情况看对比公开招标项目可节约建设成本达33%左右。

三是吸引村民参与环境整治。"1233"机制可有效的吸引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建设、监督等,更多村民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以"门前三清"为目标,完善垃圾池设施,试点并推广垃圾分类,对塘、沟、渠等地清污清浚,对旱厕进行清除改造,规范畜禽养殖等现象,同时通过党群联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四是培育"乡村工匠"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推行"1233"机制各乡镇培育出新一批农村工匠、巧匠,真正做到"农民事情农民办"的创新模式,并且让工程项目有了具体维保责任人,摒弃了施工企业"人随项目走"的诟病,出现质量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工匠进行质保。

二、均口镇隆下村"五共机制"

均口镇隆下村位于镇区南部,距离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全村255户1150人,共有党员39名,是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2年6月,建宁县遭受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隆下村受灾严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到隆下村指导抗洪救灾工作,作出了"一手抓生产自救,一手抓扶贫帮困"的重要指示。十多年来,隆下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不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变化。2019年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后,率先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工作,经过努力,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隆下村党支部探索"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聚焦打造宜居生活样板和产业振兴两大任务,促进乡风文明普遍形成。前期规划"村民共谋"。党支部主要是发挥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族长等德高望重人员作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当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挖细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脉络主线,通过"共谋",切实做到"我的家园我策划,我的家园我做主"。项目实施"村企共建"。根据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六个一工作机制,福建省富强石材有限有公司全力参与隆下村乡村振兴,签约承诺每年给予相应物资和资金支持。在刘家环境整治项目实施中,富强人为方便群众休憩,结合公司优势,统一赠送50套规格为180cm×40cm石凳。环境治理"巾帼共管"。乡村振兴重在环境治理,隆下村实施"支部引领、巾帼共管",由村妇女主任牵头,带领所有家庭主妇参与环境治理,带头实施门前三包、鸡鸭圈养,带头家门口扫清楚、摆清楚,带头互相监督、相互促进。靓丽庭院"全民共评"。由党支部牵头,组内户代表参加,按季度开展靓丽庭院评选,按好、中、差三个等级进行现场打分,对自觉做好庭院净化、绿化、美化的村民,每户给予奖励价值300余元的美丽庭院纪念品,调动群众深度参与的积极性。幸福指数"大家共享"。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建莲、烟叶、水稻制种和吊瓜等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村建莲面积300余亩、烟叶面积200余亩、吊瓜种植400亩、竹荪100余亩、制种800余亩。村民收入稳步提升。

三、濉溪镇大源村"五联五美"机制

濉溪镇大源村肖家垅作为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围绕"清、梳、修、配、绿、管"六个方面,狠抓人居环境整治,以"五联"促"五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

庭院联建,着重夯实产业美:"小庭院""大发展",挖掘"闲置"庭院新潜力。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开展家庭净化、绿化、美化创建活动,利用房前院里"闲置地",种植蔬菜、果树,将发展"庭院经济"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既美化了村庄人居环境,又丰富了农户餐桌,还为村民带来了一笔"零花钱",一举三得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水平,切实实现了"群众富、环境美"的目标。

环境联创,着力提升生态美:"整治""提升"双管齐下,打造宜居美丽新家园。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进行清理整顿,引导农机具摆放整齐,实现了村内无乱搭盖、无乱堆放、无废弃建筑物,村道干净,环境整洁。对村内各类线路进行梳理,做到管线"横平竖直"、布局合理,在保证村容整洁的同时,也消除了线路杂乱带来的安全隐患。

干群联心,着手描绘乡风美:干部、村民"齐上阵",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镇村多次召开会议,部署乡风文明相关工作,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实行红白事报备制度,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倡导文明乡风;以教育为内核,以活动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优秀思想、价值观融入文化活动、主题党日活动中,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让干部、党员、村民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提升。通过绘制荷花文化墙,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弘扬文明乡风。

网格联治,着墨创新治理美:网络覆盖全面化,共同管理干出新实效。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按片区划分,每个片区选出一名网格长并立牌公示,鼓励网格内的优秀党员和乡贤人才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通过走访入户等方式,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宣传,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人居环境承诺书》,采取网格评优的方式,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及村民小组给予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干部、党员、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凝聚合力治理好发展好肖家垅。

成果联享,着实干出生活美:聚心合力埋头干,合力创建美好新生活。干部、群众心连心,上下一心,强组织、多学习、勤巡查、听建议、抓落实,以二十字方针为奋斗目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以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为目标,落实好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扶持产业等方面的工作,构建了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服务联做、成果联享的符合农村发展新潮流的工作格局,实现"共享"渐进式发展,逐步提高"共享水平"。

四、发展庭院经济,助力环境整治

去年以来,建宁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庭院经济试点工作,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种植经济,改善村容村貌,既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庭院整治和管护的积极性,又能给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今年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印发了《建宁县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创建美丽庭院的实施意见》(建振组〔2020〕4号),按照"庭院整洁美、环境绿化美、外观协调美"的标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发展庭院经济、创建美丽庭院活动,利用闲置花圃和前庭后院种植2-3种适宜生长且具有实用价值、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的果(茶)+蔬、花+蔬、果(茶)+花+蔬等立体种植组合,同时,开展"美丽庭院精品村、十佳百优示范户"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在开发庭院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着力破解庭院整治和管护难题,不仅满足了自家蔬菜瓜果的日常需求,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例如,修竹村采用"村集体+农户"模式,由村集体统一采购木槿花,村民自种菜苗、花苗,自主养殖蜜蜂、孔雀等,形成庭院小种养结合、庭院种植面上有统一点上有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上黎村采用"公司+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农户"形式,从丰源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引进"一次种植,多次收割"的长期效益经济作物迷迭香种植于306省道沿线村民花圃中,通过打造沿线花圃和特色围挡形成上黎特色车窗风景,作物长成后由公司统一购回,真正有效利用了庭院一亩三分地,把庭院产业带到村里,把产业效益留给村民,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庭院经济发展模式;高峰、大源、圳头、武调等村庄引导农户种植柑橘、脐橙等果木与蔬菜美化庭院,枫源村、半元村在种植果蔬的同时还引导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发展竹编小手工、日用洁具小加工等增收项目,形成不同特色的村庄景观和亮点。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庭院经济约187亩,带动村民约1365户,参与美丽庭院评选345户,户均增收预计可达2000元。

抓好"四个一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xx以"提三力争三强"为目标,重点突破,精准发力,汇聚红色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小镇建设。2020年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4%,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5.1%,全面启动南浔唯一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全国首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制定。

一、构建一张全域服务网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以区域党建联盟增合力。依托镇级党群服务中心优势,打造区域党建联盟,推动机关、行政村、两新等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共办、困难共帮、发展共享。10名党员干部联系温氏、华统等8家重点民营企业,村企结对7家,企企结对20家,不断释放"乘数效应"。二是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强引领。率先实行"国旗飘扬、党徽闪亮、党员亮相、服务亮效""一扬三亮"行动,以可视化方式,把党的意志和思想传递到党员群众身边。全镇863名党员干部主动亮出身份,接受群众监督。推行"红色导办"制,实现工商登记"个体不出村",不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是以小微网格优服务。利用农家院打造10个"先锋小屋",同步配套报刊书籍、远教设备等资源,让党员能够就近、就便交流学习,构筑起"区域党建联盟-村党群服务中心-先锋小屋"、立体式"8分钟党员活动圈",将工作延伸到每一个小微细胞。

二、打造一套常态管理模式,锻造乡村振兴铁军。一是"镇管村用"强后备。把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上靠一级,纳入全镇干部队伍整体规划,通过建档入库、统一培养、统筹使用、按需分配,累计培养后备干部44人、上岗锻炼9人、交叉分配5人,有力破解了部分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后备力量不足的难题。二是"内培外考"提素质。深入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开设书记论坛,选派村书记赴先进地区脱产挂职,学经验、补短板、提能力。有4名村书记担任区治村导师,结对帮扶后进村;近半数村书记获评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省"千名好支书"。同时,在石桥村建设农村党员培训实践基地,通过现场学习观摩,分类分批培训15次,不断增强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三是"激励关怀"增活力。今年7月开设千金镇"党员银行",以"党员币"量化党员日常表现,通过公益基金兑换,激发党员内生动力,现已兑换公益基金2万余元,相关做法在《共产党员》杂志专题报道。做细做实党内关怀,困难党员、50年党龄老党员、老干部必走访慰问,帮助因病致贫党员申请区党员关爱基金,切实解决燃眉之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