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总结、经验交流材料-48篇(第9/12页)
三、健全一批作用发挥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一是以党建促和谐,让基层治理活起来。推行党代表定期巡查制度,及时解决矛盾纠纷163起。抓实"六老六大员"工作机制,组建10支"六老"队伍,面对面倾听诉求、点对点报告动态,有效拉近党组织和群众距离,党风村风焕然一新。二是以党建促生态,让人居环境美起来。针对河道、小微水体整治易反弹问题,创新建立"党员护水岗"68个,由周边党员任岗长,每天巡河情况以"绿、黄、红"三色旗标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跟河长反馈,实现了全镇122公里河道常态化保洁,并获《人民日报》点赞。南窑桥村葫芦兜列为全市剿劣现场会参观点。三是以党建促发展,让绿色经济强起来。以党员特长分组建立"先锋智库",在乡村振兴中献策献力。围绕现代农业,打造"133N"产业链党建,160名党员联系结对3000名农户,带头探索跑道养鱼、澳洲淡水小青龙等特种水产养殖,并试养成功。积极发挥党员在乡村旅游中的先锋作用,成功举办海棠园开园典礼、第二届"福荫童心"旅游文化节、长三角小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党员累计提供服务近1300人次、6700小时。
四、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乡村振兴亮点。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立财金互动惠农机制,整合165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降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和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年来,全县累计争取各级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93家,其中超过100家年收入达百万元以上,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8个、省级示范场10家、市级示范场40家,吸引3.01万户群众参与合作社,入社率达64%,村级覆盖率达96%。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建设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小镇目标,谋深谋实明年工作:一是尽职尽责保长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小城镇整治成果,争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二是一心一意谋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产业引进;以"千金农业公园"为样板谋农业转型;依托"美丽"资源谋旅游振兴。三是再接再厉优特色。紧抓生态优势,文化特色;做强旅游产业,做优民俗特色。四是抓准抓严强队伍。管理机制再探索,教育培训再务实,廉政意识再强化,建优建强千金铁军。
实施"四个一"工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近年来,萨迦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区、市相关部署要求,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党建引领,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压实政治责任,克难点、补短板,积极探索、实施"四个一"工程,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强化"一个武装"提高政治站位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政治武装。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政治武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做好"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二是领会精神实质,推动工作落实。灵活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学深悟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七一"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党委、市委和县委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要求,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聚焦"一个目标"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坚持示范引领,提升党建水平。聚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标,在"八个标准化"基础上,扎实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工程,进一步规范硬件配置、规章制度、组织生活、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党员发展、党建资料、党建经费等制度,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强化巩固提升,增强组织功能。严格按照"一村一策""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要求,采取下派党支部书记、调整村班子成员、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等措施,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和"巩固提升"村整顿工作,着力增强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三是坚持应建尽建,提升覆盖质量。大力实施"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攻坚行动",按照应建尽建的要求,及时成立了易地搬迁、高海拔移民搬迁党组织和非公企业"两新"党组织,规范开展组织活动,确保"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已成立易地搬迁村党总支2个、党支部8个,成立"两新"党支部6个,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一个思想"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推行"五员五联",确保社会安定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行"五员五联"工作法("五员五联"即:当好指导员,开展基层组织联"建";当好教练员,开展社会治安联"防";当好宣传员,开展精神文明联"创";当好帮扶员,开展实事好事联"做";当好辅导员,开展教育事业联"抓"),大力推行驻军驻警、公安民警和党员干部担任村党支部政治辅导员工作机制,帮助基层党组织增强组织活力,推动形成组织共建、安全共守、稳定共保、发展共促的抓党建促军民融合工作机制,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加强教育引导,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借助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讲等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宗教,淡化宗教消极影响,过好今生幸福生活;以举办文艺会演、农民运动会、产业大赛、技能大赛等群众性活动,把群众的心思和精力聚集到生产生活上来、聚集到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上来,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小康社会、共享幸福生活。近年来,全县共举办文艺会演20余场次,开展农民运动会、产业大赛、技能大赛等活动30余场次,受益群众50万余人次;开展揭批"三性本质""五顶帽子"大宣讲活动150余场次,实现了乡村、学校、寺庙、企业全覆盖。
狠抓"一个要务"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发展特色产业、搞好劳务输出、抓好技能培训等纳入党员"三包"工作范畴,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促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二是重点围绕发展种养殖业,大力选育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队伍,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带动、入股投资等方式,盘活资金资产资源,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消除"空壳村"。三是依托珠峰"七大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种养殖业合作社,大力培养合作社"明白人",完善章程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加强登记管理,培育农业品牌,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上,把党员聚在合作社上,让群众富在合作社上。近年来,先后培育了扯休乡惠民农业机械合作社、萨迦县帕巴岗巴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加农牧民群众现金收入,彻底摘下了贫困"旧帽子",迈开了小康"新步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河东区汤河镇西洽沟村属集聚提升村,位于汤河镇驻地,耕地面积665亩,现有居民楼40栋,人口680户2670人,村"两委"成员4人,全村党员48名。西洽沟村是洽沟社区中心村,是全镇第一批村改社区和土地挂钩试点村,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型农村社区。产业主要为苗木花卉、柳编工艺,目前实现"五通十有",户户通面积达4.8万平方米,电网改造完成。建有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1处,配套建设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幼儿园、超市、医院,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现村集体固定资产1.2亿元,2018年实现集体收入36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
2008年西洽沟村启动旧村还建,11年间,洽沟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抓生态宜居、抓产业兴旺、抓文明乡风、抓村民自治,从一个落后村庄变成了现在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特别是在弘扬文明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也总结出了一套"洽沟经验",趟出了一条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一、党建引领,构建乡风文明组织基础
"三化"管理,提升组织力。村级事务"一体化"管理。科学划分党小组,实行党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村干部集中坐班值班系列工作制度,通过组织设置网格化、决策管理统一化,使社区"拧成一股绳"。社区干部"精准化"管理。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分工,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能按时保质完成。严格落实督促检查机制,及时兑现奖惩,保证工作效果"真到位、真叫好,实实在在"。第三方服务商"制度化"。建立重大事务"四议三制两公开"制度,按照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实行重大事项票决制、村民书面评议制、财务审批分离制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置业公司和保洁公司落实完善的日常管理和业绩考核制度,有分工有任务有考核有奖惩,多干多得、少干少得。
打造"二支队伍",提升战斗力。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村干部队伍。以"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会服务、口碑好"的标准选配村"两委"班子,通过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引导"两委"干部尽职履责,做到干工作有责任心、对村民心贴心、办事讲公心、待人接物有诚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针对部分党员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淡化的现象,积极推行党员行为预警谈话制度,对存在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等"十四种不良行为"的党员进行预警谈话,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党员亮积分量化管理,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建站岗巡逻、综治调解等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务。
二、规划先行,构建乡风文明宜居环境
大力实施"两区同建",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以产业园区建设带动社区转型升级。通过对村级建设项目的合理规划,集约化、规模化运用土地资源,在实现村民居住集中化的同时,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外出",带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洽沟社区作为"两区同建"的最先践行者,利用土地挂钩和棚户区改造,于2008年启动土地挂钩,分两期启动旧村还建,目前共集约土地400余亩,建设社区居民楼40栋,可容纳1600户6000余人,现已回迁1200余户、3600余人。同时建设了社区健身文化广场、社区医院、社区幼儿园,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三、产业振兴,构建乡风文明物质保障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探索实行三种增收模式。一是发展集体企业促增收。成立了山东洽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下设绿化、环卫等5个子公司,年收入220万元,其中环卫保洁公司,担负全镇环卫一体化任务,汤河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连续位列全区第1、2名;现共有保洁人员155人,垃圾清运车辆10辆,清扫车2辆,洒水车1辆,垃圾方箱100个,垃圾桶1500多个,建有日处理20吨的中型垃圾回收站1处,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户集、村收、公司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二是发展集体商业促增收。已建成沿街商铺3600平方,现已全部招商租赁,年增收110万元;正在建设10万平方的佛罗伦萨小镇商业综合体,建成启用后,集体可增收800万元,实现了持续增收;三是发展农业集约经营促增收。实施居住园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集约经营现代农业,年增收30万元。2019年上半年洽沟社区实现集体收入达200万元,固定资产突破3个亿。
四、治理有效,构建乡风文明服务平台
一是发挥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抓班子、带队伍。以"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会服务、口碑好"的标准选配村"两委"班子,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引导"两委"干部尽职履责,做到干工作有责任心、对村民心贴心、办事讲公心、待人接物有诚心。抓牢抓实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党员行为预警谈话制度,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建站岗巡逻、综治调解等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营造村民自治和谐氛围。建立重大事务"四议三制两公开"制度,按照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实行重大事项票决制、村民书面评议制、财务审批分离制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落实社区工作透明化、社区服务精准化,明确工作职责、具体责任人,保证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建立督促检查常态化机制,严格兑现奖惩,保证工作效果。三是推行"三通"服务。"一站通"服务:投资360万元建设高标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处,配套建设了社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社区幼儿园、社区医院、综合超市等,集"综治信访"、"民生事务受理"、"社区保障"服务为一体,提供社保登记、计划生育、信访调解、困难救助等综合服务。"一键通"服务:由社区干部、物业经理、各楼楼长统一制作联系卡,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代办跑腿、预约上门"等服务,开辟为群众办事"无限通道";社区50岁以下党员每人联系3户居民,制作连心卡,发放到群众手中,一月一联系,帮助排忧解难或民情上报。去年,社区服务中心共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176件,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居家通"服务:根据群众居家生活反映出的需求诉求,梳理出"家政、维修、安保、缴费、快递"等五大类16个小项的服务项目,落实"谁来服务、如何服务和评价服务"的问题,社区内部能解决的完善服务流程,解决不了的就从外部购买服务,确保"服务好、质量佳、价格公道"。
五、文创带动,构建乡风文明精神根基
投资360万元,建设1700平方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社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书画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文体活动场所,努力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新发展。今年以来,共开展的书画、民乐、歌舞、戏剧等讲座达30余次;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挖掘文化带头人,传承本土文化特色,留住乡愁记忆。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祝丘农民大学公益演出、红舞蹈艺术团队汇报演出等活动,振兴乡村文化。成立了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制定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文明振兴工作方案,立足农村"熟人社会"实际,发挥老教师、退休回村人员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在群众身边树典型、立标杆,让好人好事"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风气日益浓厚。
淙淙汤河水,簇簇海棠情。西洽沟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传承着乡风文明的精髓,诠释着乡风文明的新时代内涵,勾勒乡风文明的新时代画卷!
xx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总结
xx不仅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更是一座农业比较优势凸显的城市。她"三山两水五分田",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早在新石器时代,凌家滩先民就在这片热土上种植水稻、酿造美酒。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质朴的xx人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先试先行、勇于创新,"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享誉全国;与"北寿光"齐名的"南和县"享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美誉;精米率高、饱满细长、晶莹剔透的"含山大米"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地理标志稻米产品。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更是将乡村振兴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中农办、农业农村部多次莅临我市指导调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我市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我市连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先进市,首次评比更是位列全省首位。
一、强统筹、重布局。我市地形地貌多样、产业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特色田园乡村"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战略定位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先导区、长三角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将通过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长三角现代农业创新创业高地等"三地"创建,形成"一横两纵四区多组团"(一横:跨江产业融合发展带;两纵:江南都市农业发展带、江北高效农业发展带;四区:跨江产业融合发展区、沿江平原高效农业区、浅山丘陵特色农业区)的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基础产业(优质粮油、现代畜禽)、优势产业(绿色蔬菜、生态水产)、特色产业(精品林果)、潜力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物流业)等协同发展、比翼齐飞。
二、强机制、重推进。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完善机制、系统推进、狠抓落实。为此,我们在政策设计、调度推进、联络协调3个层面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在政策设计层面,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乡村振兴规划,发布了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分年度明确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确立了"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建设硬任务-产业项目政策"工作项目化推进的完整体系。在调度推进层面,实施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季度"大调度"、市委农办每月"小调度"的调度机制。通过"现场看、通报评、领导点"等形式,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调度。特别是在引导民间资金参与乡村振兴方面,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涉农资金整合管理,重点在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生态农业发展上持续用力。2020年,设立2000万的产业资金专项支持民营企业,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亿元,兴建了、等大型农业企业个。在联络协调层面,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情况通报、领导约谈等制度,推进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如在申请专项债方面,申报农林类专项债亿元,绝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民间资金对乡村振兴投入的吸引力,等多家农业民营企业在我市投资兴业。在帮扶农业民营企业方面,实施领导带队"四送一服"工作,今年已帮扶农业企业完成各类问题56项,涉及土地审批、生态环保、招工招聘、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多个领域。
三、强特色、重创新。乡村振兴是个长期工程,必须试点先行、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我们创新开展了乡村振兴"点线面"示范工程。在点上,创建农村"美丽庭院"。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院美"、"室美"、"人美"。目前,已成功创建6000户。在线上,创建"山水诗都环线"。重点建设环大青山、围乌路、313省道、314省道、206省道等乡村振兴示范线,将特色山水资源、乡村旅游点、特色田园乡村、精品民宿等"串珠成线",构建我市"最美乡村大道"。在面上,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聚焦特色产业培育、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等要素,以3A景区或浙江A级景区标准,重点建设含山褒禅山片区、和县鸡笼山片区、当涂大青山片区等7个示范片区(另4个为:当涂江心洲(花岛)片区、花山濮塘片区、雨山滨江片区、博望横山片区),打造"看得到徽风皖韵、记得住美丽乡愁"的特色田园精品片区,努力成为"长三角最美乡村打卡地"。
四、强重点、重成效。乡村振兴涉及面众多,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执行、注重成效。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率先实现禁捕退捕。推行禁捕退捕"四有一畅"工作法(有房住、有工作、有学上、有社保、心情舒畅),退捕渔户2984户,拆解各类渔船5651艘,在全国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工作。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xx考察时指出,xx禁渔"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农民收入领跑全省。实施工业反哺促增收、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鼓励创新创业促增收等系列工程。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万元,增幅8.3%,绝对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位居全省前列。和县台创园、当涂县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经开区食品经济开发区、花山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跻身全省加工园20强;现有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2个(10亿元以上7个;50亿元2个,分别为:蒙牛乳业(xx)有限公司和xx山鹰纸业有限公司),5家企业(蒙牛乳业(xx)有限公司、颐海食品有限公司、达利食品有限公司、馥海食品有限公司、联润食品有限公司)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50强。其中,蒙牛集团即将成为百亿农业产业规模企业。农业改革勇立潮头。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改革的落脚点,率先启动并完成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截至2020年,全市行政村村均收入44.35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126个、占比29.9%,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均居全省首位。
做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省安吉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探索三产联动、城乡融合、农民富裕、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安吉。2020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达46.6亿元,游客接待人次1056万、营收21.48亿元。
一、科学规划,创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安吉模式。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运营"。
一是在精准规划上发力。编制了《安吉县休闲旅游业规划(2011-2020年)》、《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安吉县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初步形成3大中心、10个聚集地的乡村休闲旅游格局。涌现出鲁家村"家庭农场+村+企业"、目莲坞"农户+村+企业"、刘家塘村"慢生活体验区"等创新模式。
二是在精准管理上用力。率先出台《乡村民宿行业的服务质量通用要求》、《安吉县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等地方标准,规范服务。因地制宜制定了《地方消防治安管理办法》,对于农家乐(民宿)行业的消防治安规定作出制度性的突破。
三是在精准扶持上聚力。每年投入超3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乐(民宿)提升、乡村人才引进等,其中对民宿村落项目按当年开业运营数给予所在乡镇(街道)50万元/个的奖励。
二、多业融合,夯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
一是打造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大力推进"三大革命",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打造县域大景区。
二是厚植文化底蕴。注重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等乡土元素保护,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理念,建立了26个村落文化博物馆,丰富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和人文体验。
三是强化产业融合。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唱响"春赏花、夏嬉鱼、秋品果、冬食笋"的休闲农业四季歌。
三、创新突破,充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要素供给。加强政策引导,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动力。
一是创新要素供给。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流转、农业标准地等改革举措,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标准地"以及农业标准地抵押贷款等等举措,县内农业"标准地"实施主体整体授信额度达5亿元,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用地难、贷款难"问题。
二是加强人才保障。坚持实施人才储备培养计划,融合部门优势,加强校地合作,联合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大咖公开课,鼓励参加行业技能比赛,提升从业者归属感和荣誉感。广招贤才,在各类公开招考中,设立旅游专业人才岗位;在休闲经济奖励政策中开辟专项条款用以奖补旅游人才。
三是丰富载体建设。每年举办"过个安吉年""畲村三月三"等系列特色乡村节庆活动,以"一乡一节"推动本地特色文化活动进入旅游市场。在原生态特色基础上,立足村情,推出乡村品质游内容。如报福镇以"福"文化为主题,在全镇各村打造"休闲报福"、"山水统里"、"民俗中张"等十大不同景致。
企农资产联合实现土鸡变"金鸡"
近年来,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蛋鸡产业为抓手,依托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通过县域试点等方法,探索形成一套"三权分置"(项目资产所有权归地方政府,经营权归德青源集团,收益权归农民)、合作共赢的德青源金鸡产业联农带农新模式,以点带面,形成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一、整合财政资金,农民获收益股权。整合县涉农财政专项资金,依据金鸡项目周边重点村、农民数量,将财政资金分配到乡镇主导管理的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户数量折股量化,农民获得收益股权。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股金作为合作社的资本金投入金鸡项目。
二、设立平台公司,统一项目建设。县政府设立农业资产公司,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和前期建设。用各合作社入股的资本金,按照1:1的杠杆率向银行贷款,以政府购买服务搭建信用结构,银行按照基准利率给予项目15年长期贷款。资金全部到位后,平台公司按照德青源标准建设"六厂(场)一区"(青年鸡场、产蛋鸡场、饲料厂、屠宰场、沼气厂、食品厂、生活服务区),打造金鸡产业园,享有固定资产所有权。
三、开展租赁经营,租金收益惠农。项目建成后,德青源公司将固定资产租赁下来,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分季度缴纳租金。租金收入偿还金融机构本息后,剩余部分按股分配给各合作社,确保农户获得稳定股权收益。
上一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工作综述
下一篇:区局作风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