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9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52篇)(第38/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956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2分钟

文明新风润乡村

辽宁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22年9月28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每年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省文明委会议专题进行研究,省精神文明办部署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一系列活动,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田野沐新风,焕发新气象。全省广大农村大力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文明之花在各地农村处处绽放。

一、价值引领,培育文明乡风

"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既省心又省钱。"说到移风易俗,沈阳市康平县方家屯镇王家窝堡村的村民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杜绝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不良现象,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帮助村民处理红白喜事,大力倡导不攀不比、节约简办,办喜事、丧事有了标准,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切实减轻了村民生活负担,受到广泛赞许。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在王家窝堡村已蔚然成风。

旧俗移,新风立。这是我省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缩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我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渗透到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喇叭宣讲"传播理论到心里,开展主题红色宣讲传播红色文化到门口,邀请专家传播科技到田间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贴群众需求,着力打造"六传六到"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弘扬新风的阵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026个,已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组建志愿服务组织3.3万余个,实名注册志愿者708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万场。

全省各地坚持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首要任务,着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我省还在辽宁文化云平台开设"文明实践"栏目,为全省100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账户和密码,增加线上线下互动渠道,使之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全省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重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及"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广泛开展道德教育,营造了弘扬文明乡风的浓厚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行走在全省乡村,一面面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地方民俗等内容的文化墙成为乡村美丽的风景,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生活场景。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在乡村激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二、创新举措,推动实践养成

自费20余万元盖成民俗馆,展示关于雷锋、党史等8000余件展品,免费对外开放在盘锦市大洼区榆树街道曾家村,提起连续几年荣获"最美人物"的村民刘万成,人人点赞。曾家村以开展"道德评议"为抓手,发掘好人善举,传递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社会风气好了,群众的干劲更足了,曾家村先后荣获省"文明家园"示范村等称号。

让乡村人居环境美起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通过设立曝光台、评选"卫生之星"、党员干部监督、环卫队定时保洁清运、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大力整治乡村环境,推动垃圾分类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举措、丰富载体,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扎实有效推动文明实践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了村民参与度。我省持续开展"文明乡风、美在我家"主题活动;开展"讲村史、立村规、唱村歌"主题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9000部,编写村歌1500首,开展形式多样的"讲村史"活动2万余场;注重发挥东北语言特色艺术优势,举办"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小戏小品大赛,组织编写《辽宁省移风易俗典型案例选编》等,改变群众精神风貌,提升全省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典型引领,崇德向善。结合全省农村现状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注重

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每年省精神文明办组织开展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和全省"四最"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表彰活动,用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身边群众。充分发挥文明村镇的示范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文明乡镇36个、全国文明村134个,全省文明乡镇124个、全省文明村261个。

建立正面激励机制。我省建立健全全省文明家庭长效管理办法,推广"乡村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奖励模式,支持村级组织通过互评亮榜等方式,宣传正确的婚丧观和孝道典型,让"好人好报,德者有得"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

"家庭热门话题研讨会""老年人被褥展"锦州市义县边门子村坚持多年开展"道德评议进家庭"活动,系列特色活动吸引村民广泛参与。

家是社会的细胞。我省通过组织全省广大家庭开展"讲家史、传家风、颂党恩"活动,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举办辽宁省首届家庭家教家风文化节,凝聚振兴发展"家力量"。

三、"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满足新期待

东北大鼓、表演唱、快板、诗词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成立了山花文艺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开展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传统美德。

满足群众文化新期待。我省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以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乡土归属感。

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和浸润作用。我省在全省实施村史室建设工程,建成村史室700多个,打造记住乡愁、凝心励志的精神家园,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实施"先进文化进万家"工程,开展各具特色、乐观向上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省广大农村深入推进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每年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载体,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等。

丰富全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我省组织开展乡村广场舞展演、戏曲进乡村、优秀作品下基层等活动,开展"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

-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农村电影放映、

应急广播村村响等品牌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利用新媒体,推出云上展览、云端课堂、在线体验等线上文化活动,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注重发挥未成年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作用,我省建成乡村少年宫、复兴少年宫738个,覆盖556个乡镇,惠及43万农村少年儿童,进一步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培养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提高文明素质。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辽宁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好起来、文化生活好起来,让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兴旺、更加幸福安康。

文明之花绽芳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2022年9月17日)

多年的奋斗,栉风沐雨;多年的发展,硕果累累。文明创建犹如春风化雨,让文明之风浸润着十堰这座厚德之城。

最是缤纷满眼绿,文明之风浩荡来。文明成就了今日十堰最美的风景,"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十堰最响亮的一张名片。

一、同心掬得满庭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丰富的精神食粮。一座城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

1989年7月,《人民日报》一篇题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的文章,报道了我市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靠开发绿松石矿致富,但一些群众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滑坡的现象,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老百姓"口袋"日益鼓起来,精神文明却跟不上物质文明前进的步伐,富而奢靡,富不思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市广大干群最迫切的心声。

1989年,我市积极参加全省文明城市竞赛活动,由此拉开创建文明城市的序幕。

久久为功积跬步,聚沙成塔创文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把文明基因融入十堰血脉。

1993年,罗家坡村率先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一路攀登,几经考评,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历经31年"长跑",十堰正式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十堰以地级市综合成绩第一名摘得桂冠,丹江口市、竹山县创成县级全国文明城市。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

2021年至2023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十堰明确"奋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新目标,以赶考姿态全力奔跑,以奋进之笔续写新篇。

二、惠民利民促和谐

十堰,一个山区城市,如何做到以文明而闻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创建文明城市,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的幸福指数",十堰深明其理。

这是一场同心律动的文明之约。

历届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全市中心大局高位谋划推动,创新推出"四级包联"工作机制、"两全共建"工作品牌,精心设计创建活动载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由"要我创"向"我要创"转变。

这是一次城市"颜值""气质"双提升的"幸福革命"。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扮靓"面子"。结合"共同缔造、洁美家园""大清扫、大清洗、大清理"活动,优化市容环境卫生,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实施"鲜花上街""立体绿化"等绿化美化工程,新建一批街头游园、"口袋公园",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福利。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实"里子"。天然气管网更新、农贸市场改造、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等一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全覆盖建成"社区15分钟生活圈",维修改造背街小巷、老旧小区,让更多"老居民"过上"新生活";以遏制增量、清理存量为重点,违法建设全域整治行动成效明显;管线入地、空中缆线规整、机动车有序停放等专项整治有力推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城市大脑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取得突破,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运行更加高效。出台《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法治轨道。推行"路长制""门前三包""敲门行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看得见的惠民利民之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民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三、文明花开满园春

擦亮"文明底色",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关键在于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大力倡导"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打造"一公里志愿服务圈",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建成志愿服务云平台,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全市一张网"。组建志愿服务组织近4000个,注册志愿者75.5万人,志愿服务活跃度位居全省前列。

高扬道德旗帜,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全市现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人、"荆楚楷模"57人、十

堰市道德模范85人(组)、"十堰好人·楷模"608人。学习模范、争当好人蔚然成风,形成了群星灿烂、一城好人的动人景象。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广袤乡村向着美丽未来进发。我市8个县市区在全省文明指数测评中稳居第一方阵,一大批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获得国家、省级表彰。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整治让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家规家训进万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等标语随处可见,"喜事廉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理念深入人心,人车相互礼让蔚然成风,"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公筷公勺"等成为广大市民自觉行为文明的种子已镌刻在十堰城市精神最深处,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标签,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稳舵潮头再扬帆

陆川县二 二二年年中工作综述

(2022年9月16日)

把稳经济增长船舵,定准改革发展航向。进入2022年以来,陆川大地生机盎然,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速仍处在合理区间。全县坚定不移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增值强支撑,进一步推动"七个年"活动纵深开展,在加快"一城三区"建设上奋力突破。

工业投资增长69.9%,比上半年预期目标高38.9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6.2%,排全市第2位;建安投资增长12.3%,排全市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增速排全市第3位,特别是500万~5000万元项目翻一番增长闯过险滩求发展,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题,陆川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提高担当作为的本领与实效,紧紧盯住经济回归正轨这个目标,充分发扬"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越是困难越要寻求突破"的精神,扎实推动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奋力争创广西县域经济十强县。

一、经济发展形成新动能

陆川北部工业园是陆川县工业转型升级的前沿阵地。广西群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最新的生产基地去年就落户于此,并且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生产。如今,面对经济下行、传统配件市场不景气,该公司聚焦新兴的铸铝配件市场,对建好的生产线进一步升级,配套建设机器人等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车间,第二期、第三期新生产线也在同步推进,积极开拓新能源车配件市场。

这正是陆川县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陆川县工业投资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新增富兴食品、众心源照明、祥进电子等8家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川美彩印、乌石数码众创园、皓业机械、力高尔小家电等6个工业项目新开工建设,龙祥、海大2个项目竣工投产。永耀玻璃通过数字化改造,产能提高40%,平均每吨产品能耗下降10%。福煌实业铁锅及铸件项目被列入自治区双新产业项目库。

农业方面则继续保持稳中有进。一产总量37.48亿元,增长率6.51%,增速

排在全市前列。当前粮食生产、生猪养殖、渔业、林木采伐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预计下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仍可保持8%以上的增速。

此外,商贸服务业也展现出了较好的增长潜力。1~6月,社会消费品限额以上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90%,限上零售业销售额3.05亿元,同比增长15.14%,外贸进出口总额9800万元,同比增长20%。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方面,绿洲环保公司和计划于下半年上规的鹏港建筑、九州人力资源等3家公司预计下半年可新增营业收入5700万元以上。限上批零住餐方面,上半年成功培育上限的中桂宏贸易、菜小安、磊鑫建材贸易、有田药业、九州贸易5家公司,将为下半年限上批零住餐指标的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二、项目投资实现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陆川县级层面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26个,合同总金额130.96亿元,完成玉林市下达上半年目标任务52.5亿元的249.45%;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7亿元,完成玉林市下达上半年目标任务42亿元的143.02%。引进500强企业2个,分别是:总投资19.5亿元的陆川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温泉康养小镇项目。新签约项目和到位资金均超额完成上半年"双过半"目标任务,整体招商引资工作迎难而上,实现逆势增长,不断取得新突破。

陆川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作,加快建设粤桂合作园区,打造"1+3""重+轻"(机械制造业1个,铁锅高端厨具、纺织服装、灯饰照明3个轻工产业园)产业集群,推动陆川工业上规模、上水平。

陆川铁锅是陆川县特色传统产业队伍中一块响当当的品牌。为了把小小的铁锅延伸为庞大的产业链。陆川县围绕铁锅(高端厨具)产业深入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福煌铁锅等龙头企业,陆川铁锅(高端厨具)轻工产业园成功打造为"广西轻工园"。同时抓好中天谷皇高端厨具、南海新南铁锅厨具等项目建设,协同带动一批铁锅企业发展,达到建链、延链、强链目的。以福煌铁锅基地、涯婆垌铁锅基地建立陆川铁锅博物馆和工艺流程参观体验馆,打造"陆川铁锅"旅游品牌。

为促进链上的资源整合起来,陆川县将重心放在"1+3"产业链上的企业,优先保障"1+3"产业链项目落地。今年5月13日,陆川县举行了招商引资"奋战50天决胜上半年"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28.66亿元。涵盖光伏发电、机械制造、电子设备、生态旅游、小家电、塑胶制品、

食品加工等领域。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将为陆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三、决胜全年落实新举措

团结一致向前看,万众一心抓落实。

迎难而上是2022年的主基调,陆川县将全力以赴拼经济,主动对标对表全年目标任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奋力巩固经济发展基础,推动全县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1~6月,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投放"桂惠贷"743笔、总金额14.92亿元。全县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5.38亿元,比年初增4.5亿元,增长11%,惠及4200多家民营企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71亿元,比年初增长8.9%,惠及1.4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强劲的金融支持为实现全年目标提供了充足动力。陆川县将以筹办轻工业发展工作现场会为契机,以"五个一批"为抓手,争取完成主导产业签约项目30个150亿元,落地开工10个的目标。瞄准"三类"百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县领导包联重大项目作用,争取琪利高时尚家居、恒中再生资源、江门晨佳医疗器械、奥动帐篷、富民饲料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助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县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指挥部统筹协调和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指导作用,全力推动重点行业达产、满产,加快促进32家负增长企业转正或降幅收窄。支持一批企业上规入统。发挥"一重三轻"攻坚小组作用,重点抓好鹏港新型建材、远生机械、皓业机械等3家新建投产企业上规入统和蓝正药业、安澜混凝土、中柴机械、泰榆包装、西江能源、玉川玻璃等6家规下企业实现下转上。

重点跟踪做好已入驻玉林国际香料市场经营的香料企业培育工作,力争香料市场新增上限入统企业30家以上。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电商平台、电商产品加工区、农产品检测分拣中心等,完成陆川县电子商务示范县项目中期验收。加快推进陆川国际商贸城富安居家装建材市场、玉林国际香料市场、东融智慧物流港砂石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力争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等实现较快增长。力争全年开竣工重大项目10个以上,完成投资85亿元以上。8月31日,玉林福达农产品冷链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正式开仓启用。

坚定信心决心,强化发展意识,树牢发展理念,压实发展责任,陆川县将

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精气神,更加奋发有为地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全力争取最好成绩,迈出后程赶超、迎头赶上的发展新步伐。

向阳而生温暖同行

安康市残疾人工作综述

(2022年9月20日)

仲秋时节,旬阳市双河镇隆科农业园区内,黄澄澄的谷穗在风中摇曳,又大又红的石榴挂满枝头,成群结队的鲤鱼在荷塘穿梭,硕果盈枝的葡萄园尽收眼底。年过六旬的老鄢望着这景象,感触颇多,是园区给他带来了生活的信心。他们老两口和重度残疾的儿子,管护着50多亩葡萄园,一年下来可以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我们园区发展'稻-油-渔'一体化种植1500亩,常年种植设施蔬菜500亩,园区吸纳了很多像我这样身体有缺陷的人就业,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挣钱,实现了人生价值,也减轻了社会负担。"在隆科农业园区从事管理工作的小邹侃侃而谈。

这只是我市园区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面对残疾人人口占比高、困难程度深、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果巩固难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市情建立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用足用活残疾人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残疾人主体作用,残疾人事业步入改革提速、发展提效、服务提质的快车道。

一、改革赋能,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紫阳县蒿坪镇双星社区汪某一家至今还念叨残联干部的好。

当时,由于未及时给患病老人办理残疾证,在新一轮低保对象年审复核中差点取消了低保待遇,是镇残疾人专职委员詹庆方及时联系残疾评定机构免费入户为其做残疾评定,并联系县残联核发了残疾证,之后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帮其重新申请了农村低保,有效减轻了家庭负担,解了汪某的燃眉之急。

"从被动种好'责任田'到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用心用情为残疾人办实事,背后离不开整个残联系统的改革与创新。"紫阳县残联负责人表示。

2019年以来,按照中、省、市总体部署要求,我市进一步加强党对残联工作的领导,以转职能强基础、建机制抓落实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在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和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残联改革方案的若干措施》,把加强党对残联的全面领导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明确重点任务,加强督办落实,扎实推进各级残联组织改革。

通过全方位改革,建立完善了残联向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报告工作、残工委成员单位向残工委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落实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将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成效纳入对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和县

(市、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以基层残联组织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了市县残联组织人员结构。市残联机关增加了内设机构和编制,有效缓解了人员队伍不足问题。县(市、区)残联改革方案全部明确了班子成员1正2副的配置,大部分县(市、区)都为残联增加了编制、优化加强了内设机构,将残疾人脱贫成效巩固纳入对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和对各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从各个层面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旬阳市、岚皋县成立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宁陕县建立了残工委成员单位述职评议机制。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打通了服务残疾人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全市1916个村(社区)全面完成残协组建,并成立了村(社区)残协,其中98%的残协主席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2259人,基层残疾人工作实现了由过去残疾人专职委员"孤军奋战"到村级党组织全面领导的转变。《中国残疾人》专题报道了安康经验做法。

队伍和阵地有了,如何保证服务质量?为此,各县(市、区)采取巡回镇

(办)培训、以会代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对镇(办)村(社区)残协主席和专委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能力素质;市县各配套50%资金,为专职委员每人每月增加100元报酬,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积极性;持续开展"大培训、大排查、大走访"活动,摸清残疾人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让残疾人群众充分感受到残联组织的温度和效率。

奋斗的身影在哪里,"高光"就在哪里。2021年7月29日,在中国残联召开的全国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工作推进会上,安康市基层残联组织改革经验以专题片形式在会上播放交流。2022年6月7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视频座谈会召开,岚皋县"阳光家庭"居家托养试点工作作为基层残疾人事业创新亮点作交流分享。

二、完善机制,致富门路越走越宽

2020年,安康8.72万残疾贫困人口和全市人民一道告别了历史性的绝对贫

困。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目前,我市有持证残疾人15.3万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5%,占全省持证残疾人的0.76%;有"三类"残疾人监测户6450户7517人,占全市总户数的30.86%、总人数的11.2%。

如何确保已脱贫残疾人不返贫、能致富,巩固好脱贫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级各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完善组织体系,加强信息比对,落实帮扶政策,有效防范了残疾人规模性返贫风险。市残联会同市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建立健全残疾人入户探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镇(办)联村领导、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镇(办)村(社区)残联组织成员、驻村工作队成员、村级防返贫监测网格员,以户为单位,定期全面探访辖区内所有持证残疾人户、到期未换证和未办理残疾证的疑似残疾人户,将残疾人入户探访工作与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相结合,以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为探访核心内容,重点关注一户多残、以老养残、重度残疾人家庭和独自生活无人照料的重度残疾人,及时发现"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短板,以及因灾、因病和突发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紧急帮扶,确保特殊困难残疾人及时得到救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