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52篇)(第37/46页)
近日,凤翔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宝鸡市公安局凤翔分局对查处没收的580余件非法经营储存的烟花爆竹成品在范家寨镇枣子河进行集中销毁。为确保此次集中销毁工作顺利进行,凤翔区应急管理局派专人严加看管烟花爆竹装载、运输、销毁的全过程,全力确保销毁过程万无一失。
宝鸡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该局将继续立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
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托起群众健康幸福梦
酒泉市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9月28日)
"请大家排好队,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免费体检。"日前,敦煌市莫高镇新墩村的小广场人头攒动,在这里,莫高镇中心卫生院家庭签约服务团队定期为辖区重点人群送来了"健康大礼包"。
说起基层医疗服务的变化,近60岁的乡村医生刘丰萍感触颇深:"这几年乡村医疗条件提高很多,卫生院有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机,配上了电脑、诊疗床,乡村医生也有了保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健康甘肃"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市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交上了一张令人瞩目的健康成绩单:摘掉了玉门市、瓜州县两个插花型贫困县帽子,乡村医生收入和养老有了保障;村民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得到互认;农村妇女群众"两癌"筛查让更多妇女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通过10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省级考核中连续4年名列前三。其中,2018年、2019年、2021年位居全省第一,"健康酒泉"建设迈向高质量,倾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一、看病方便了
"张奶奶,您的高血压最近怎么样了?上次从村卫生室拿的免费药快用完了吧?用完的话再来领。"肃州区铧尖镇漫水滩村卫生室医生蔡伟在电话里叮嘱村民张存莲。漫水滩村是铧尖镇较偏远的村,7年前村民有了病要去15公里以外的卫生院。从医学专业毕业的蔡伟传承父辈三代从医的初心,成为11个村民小组1700余人的"健康守护人"。
"现在乡村医生的收入和养老都有了保障,卫生室配备了电脑、健康一体机。"蔡伟说,现在越干越有信心了。
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近15亿元,实施医疗卫生建设项目68个,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全面补齐45所"不稳定、不持久"卫生室短板,配全35个万人以上乡镇卫生院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彩超设备,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42个,消除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至目前,全市77个乡镇卫生院、
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5个村卫生室达到相关标准,新聘用乡村医生115名,
配备474名合格乡村医生扎根基层。
我市将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在省级标准每年100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每年2000元。瓜州县将补助经费提高到每年3000元。肃北县每月为乡村医生发放1000元补助工资,实现了群众看病有地方、有医生、乡村医生有保障的总体目标。
二、"看病难"不再难
"我终于看清楚了,如果没有你们,我的眼睛就瞎了。"肃北县95岁牧民巴图不住地感谢市人民医院专家。
2018年以前,"看病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肃北县、阿克塞县群众。2018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实行"双轨并行双向培养"人才行动,通过下沉专家、远程医疗、补齐短板等方式,5个农业县市区的7家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分别与受援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全面开展组团式、精准化帮扶,群众看病不再愁。
"以前很多人都是小病拖、大病扛,自从有了家庭签约服务团队,看病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这是群众的普遍心声。
60多岁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病,自从实施分级诊疗和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他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市县乡村四级医师团队定期入户提供服务、开展体检、指导用药。他感叹:"看病不再那么难和贵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现在让我们赶上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朴实的话语中流露着幸福与自豪。
目前,全市组建了四级家庭医生签约团队8518个,为建档立卡人群建立健康档案70356份,签订"一人一策"家庭医生中初级服务包69882个,建档立卡患病人群中级包签约率100%,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慢性"四病"签约管理率98%以上,完成送人就医、送医上门、送药上门54384人次。全市建立95个专科联盟,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00%实现临床检验、超声影像结果互认。
三、"一老一小"有"医"靠了
一大早,在肃州区飞天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文刚医生正在为前来体检的老人填写体检报告单。玉门油田退休干部李业茂老人说,小区里的老人很少去医院,巡诊活动能为大家检查身体。
肃州区飞天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保障辖区"一老一小"身心健康,积极开展了老年人健康体检和儿童孤独症筛查项目。
"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关乎家庭和谐幸福,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对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升级,儿童心理健康也普遍受到各界关注。
我市为辖区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至2021年底,全市建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电子档案11.36万份,免费体检9.4万余人,健康管理率达83%。各级妇幼机构还不断完善孕产妇和0岁至6岁儿童健康检查、随访干预服务工作。至目前,全市规范管理孕产妇0.96万人,早孕建册率96%,健康管理率98.5%;规范管理0岁至6岁儿童5.8万人,健康管理率99%,发放母子健康手册6420人,使用率100%。四、群众生活习惯变了"病毒凶,来势猛,把人侵害。咱同心同德,守纪遵律,常戴口罩,洗净手"老人们自编自演的"防疫秦腔"让村民刘翠兰意犹未尽,她说:"以前那些健康知识不好记,这个戏的唱段我熟得很,一听就懂,马上就能记住。"
为了使健康科普知识入脑入心,引导群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科普专家们在健康传播形式上下足功夫。市卫健委开设健康科普专题电视栏目、健康科普新媒体专栏,通过表演唱等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创新健康宣教方式,为群众献上一道道丰盛的健康文化大餐,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
"除了唠家常、讲故事,我们还编戏曲、说相声、打快板、演情景剧,群众听得进去啥我们讲啥,咋样的科普效果好我们咋讲。"市级健康科普专家、肃州区妇幼保健院杜医生说,"要让群众意识到健康生活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才有内生动力。"
我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宣传活动,全市经常性参加运动的人数达到40万人,健康甘肃行动让人们生活更有品质。
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区深化改革开放综述
(2022年9月26日)
7月20日,一辆辆装载着羊毛、羊绒围巾的直通车经樟木口岸驶往尼泊尔,标志着拉萨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我们这次出口的货物总价值80多万元,综合保税区的运行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便利。今后我们也将充分运用好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做大做强自己的特色产品。"西藏国际商务交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拉巴赤列表示。
目前,拉萨综合保税区累计签约注册企业26家。封关运行,标志着我区在打通对外战略通道、深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迈上新台阶,也是我区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抓住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牢牢坚持互利共赢合作理念,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强对外经贸合作,深化对外人文交流,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一、推进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今年3月26日,对于从西藏退休的李先生夫妻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这天,四川省开通川藏户口迁移"跨省通办"业务,老两口"跑一次"便
完成了落户四川天府新区的所有手续,拿到了崭新的户口本。
得益于四川、云南、西藏、贵州、重庆等西南五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上线运行,户籍迁移、医保社保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协同推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步被解决。
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是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模式,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我区市场主体已达到36.5万户,新增减税降费达1051亿元,政策不断"给力"、税收支持不断"加码"、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提升。
同时,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从"线下跑"向"网上办"、从"分头办"到"协同办"的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满意度显著提升,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正成为雪域高原闪耀的"名片"。
二、拓展发展潜力,内生动力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推出改革举措800多项,国有企业改革、农牧区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如是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发挥优势促进发展,紧贴民生快速发展,产业层级不断提升,发展动能更加澎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提升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拉萨高新技术开发区、藏青工业园等园区发展水平。拉萨高新区借助创新驱动发展和"以升促建"机遇,坚持传统产业特色改造、品牌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已形成以净土健康、文化旅游、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四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支持发展"飞地经济"。阿里"飞地经济"项目落地拉萨高新区(柳梧新区),促使拉萨、阿里飞地关系双方互惠互利,为全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积累成功经验;
--强化招商引资。我区印发《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更好地发挥招商引资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39个,协议投资2709.56亿元,到位资金224.78亿元,吸纳区内就业6393人,实现劳务收入1.16亿元;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拓展发展潜力,增强内生动力,不仅是我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区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途径。
三、积极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藏博会、"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等系列国际展会论坛彰显勃勃生机,外交部西藏全球推介活动展现我区新成就新面貌,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结出累累硕果今天的西藏,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保稳定、促发展、
护生态、强边防,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区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打造南亚大通道各项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已逐步成长为我国面向南亚"内联外接"的桥头堡。
如今,我区自觉把区域性发展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向内联通、向外开放的总体布局之中,拉萨航空口岸功能不断提升,里孜、陈塘、日屋等口岸开放积极推进,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推进。
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今日西藏,自信开放。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敞开走向世界的大门,架起联通世界的桥梁,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芬芳润心田
金昌市文化建设综述
(2022年9月16日)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一部城市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史。从"缘矿兴企、因企建市",到祖国的镍都、全国文明城市等一张张金质名片,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现代化新金昌,从未停止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
十年来,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细致的图书馆、博物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覆盖城乡;一场场歌舞表演、书画展览被送进农村、送进学校、送进军营;公共数字服务建设方便百姓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徜徉书海;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演出精彩不断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全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金昌大地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处处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一、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十年来,开放度高、可及性强、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产品持续改变着金昌人民的生活。微小的"文化单元",让文化抬眼可见、触手可及。公园广场歌声不断,舞姿飞扬;市图书馆内书画作品雅俗共赏,书香氛围浓厚;美育课堂、书法公益大讲堂等活动内容丰富精彩公共文化服务让城市增色,市民因文化受益。
今天的金昌,市、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覆盖率均达100%,全市18个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173个行政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分馆25个,数字文化站23个,流动服务点1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1个。17个公共文化场馆、191个基层文化服务站点、1862个文化体育场地面向群众免费开放,提供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观赏电影、文体活动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64.5万册,年接待读者75万人次,人均占有藏书1.47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50%和99.57%。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超500场次,购买公益性文艺演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演出近300场,放映公益性电影1800场。
培育打造了"百姓大舞台""书香金昌""博物馆里过大年""红色文艺轻骑兵进村入社巡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础更实的同时,文化惠民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给幸福"加码"。
我市将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持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制定出台《金昌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各级公共文化场馆零门槛、全时段面向公众开放的同时,加强便民设施建设,搭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精细化程度。
依托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各级文化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示、文艺巡演、辅导培训、戏曲进乡村校园等群众文化活动500场次以上。文化惠民成果享誉省内外。从2018年至今各级媒体先后刊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千余条,其中新华网、光明网等中央媒体刊登122篇;城乡共建、优化服务、创新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市县图书馆总馆联同基层分馆开展"书香金昌--悦读有我,你选书、我买单"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激发群众阅读热情,爱读书,读好书成为金昌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县级文化馆总馆将文化惠民项目与文化志愿服务、"结对子·种文化"文化辅导培训相结合,总馆派出老师面向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基层文艺骨干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文化辅导培训,协助基层创排文艺节目。以"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为宗旨持续开展的"百姓大舞台"专场演出,从2018年至今已演出近200场,用"小舞台"奏响了文化惠民"大合唱";定期举行的"舞动金昌"广场舞大赛、"金昌歌手唱金昌""美术大讲堂"活动更是收获群众满满点赞。
二、文艺创作持续繁荣
优秀的文艺作品如融融的日光、柔柔的春风,激活文化的一池春水,持续温润着金昌百姓的心灵。
去年,金昌市作协副主席翟雄的散文《泉沟》获第三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佳作奖;散文《雄关腊子口》在2021年第八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游记海内外征文大赛中荣获佳作奖。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展示金昌文艺新气象,铸就金昌文化新辉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
"壮士西行魂犹在,狼烟烽火作尘埃,血染祁连山添彩,凌云壮志奏慷慨。壮士西行魂犹在,狼烟烽火作尘埃,云中谁寄家书来,又见焉支满山开。"
去年6月20日,甘肃黄河剧院座无虚席,掌声阵阵,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主办的"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场百部展演舞台迎来甘肃金昌创排的红色音乐剧《焉支花开》。晚8时,历时12个月创排完成的红色音乐剧《焉支花开》演出拉开帷幕,在七律《焉支诀》的唱词中,一段红色记忆慢慢走进观众视线。
红色资源如同一部立体、生动、厚重的党史教科书,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金昌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战争年代,红西路军与敌人鏖战永昌,建立了河西走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红色题材原创音乐剧《焉支花开》正是在这段历史背景下创排而成,这是金昌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打造文艺精品的具体行动。
这些文艺作品焕发时代生机、赢得群众喜爱的背后,是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耕创作、唱响时代的奋进精神。
在传承与发展的碰撞中,在守正与创新的交融中,在建设诗意栖居幸福之城的进程中,文化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日益增强,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愈加凸显。
三、文旅产业活力迸发
回眸十年,春华秋实,文旅发展硕果累累。一个又一个彰显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令人向往,"诗"和"远方"的牵手令金昌这片土地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走出去"项目推介3次,邀请相关企业来金开展"请进来"项目推介5次。鲜花云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永昌段等重点项目按进度有序推进,龙景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补短板项目已完工投入试运营,"火星1号基地"航天互动展示中心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计划9月中旬开园运营。
为提升金昌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我市策划和征集了2022年5大类41项节会活动,推荐"火星生活周"等5项文化旅游体育活动纳入全省"一会一节"分项活动。持续推出民俗文化、冰雪运动、文化古迹、乡村旅游等主题线路产品,带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五一"旅游市场持续发力。南坝滑雪场入选全国10条精品冰雪旅游线路,"点石成金"研学旅行线路入选全省和河西走廊精品旅游线路产品,金昌被纳入全省自驾游线路。我市通过旅游宣传矩阵,
协助馥蕾歌、金镒康、方泉沙产等多家旅游商品企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并推荐馥蕾歌、金镒康、元生农牧(初沄)3家旅游商品企业的12种商品参加了2022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
我市还举办了"迎冬奥盛会·享冰雪激情""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文化旅游宣传、"走进丝路重镇--感知文化永昌"文旅惠民、第三届"激情五月·畅游金川"全域旅游、"2022我们一起去火星"主题宣传推广等活动,策划开展精品线路踩线、文艺演出、产品展销、网络直播等推广活动,激活乡村旅游活力。组织参加"甘肃人游甘肃"传奇丝路·壮美河西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开拓客源市场,全方位展示"中国镍都·紫金花城"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吸引省内外游客。在金昌的旅游"版图"中,"乡村旅游"是不得不提及的亮点特色。沿着永昌南坝乡花果山而行,清风带着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金昌人记忆里的荒滩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有着餐饮、住宿、娱乐、游玩等多样式体验的乡村绿岛。这样的嬗变,并非此一处。
与大城市走马观花式的都市旅游相比,金昌乡村旅游的"小环境"更容易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永昌"卍"字灯城、八坝阻击战遗址、西湾村大沽政治部旧址等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景点,每一处自有新颖,各有特色。
以历史为背景、文化为基础,一个景点区讲述一个时代发展的故事,游客在其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感。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这坛"醇香老酒"已经走出了"深巷",成为游客的新"宠儿",给大家带来全新的体验,回味无穷。
厚植精神土壤,终得文明花开。一路走来,金昌将文明融入生活,将文化融入肌理。如今的金昌,更多人享受到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更多人徜徉于书海,纵情于艺术,享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文化建设,不仅成为金昌宝贵的无形资源和重要的发展环境,也成为金昌最靓丽的名片,沉淀为金昌最珍贵的气质。
文明实践有"力度"群众心中有"温度"
楚雄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综述
(2022年9月22日)
近年来,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强化高位推动,精心谋划部署,确立了"筑阵地、建队伍、强服务、见实效"的工作思路,在全州掀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高潮,走出了一条具有楚雄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为群众心中有"温度"的地方。今年8月,楚雄州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突出的唯一一个州(市),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明办推荐上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
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10县
(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文明实践所103个,行政村(社区)文明实践站1105个。常态化志愿服务热在基层、暖在人心,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共建有州级部门志愿服务队伍110余支,县(市)级部门志愿服务队伍4920支,乡镇级(所、站)志愿服务队伍1030支,村(社区)级志愿服务队伍1098支。结合楚雄州实际,成功打造"遇见楚雄·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服务品牌,10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逐渐成为宣传理论政策的讲台、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开展志愿服务的擂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
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取得新成效。强化理论武装,巩固提升"一十百千"宣讲体系,坚持"理论+媒体"工作思路,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中心)、分中心、所、站、点阵地,在乡村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活动;以打造"理响楚雄"品牌为引领,创新宣传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小彝剧、花灯小戏等,以梅葛、查姆等方式传唱,把理论做成最对群众胃口的"农家菜",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上取得新提升。楚雄州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按照6月27日召开的全省"两中心一平台"建设红河现场推进会精神,州委于6月30日召开楚雄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推进会,全州着力加快资源整合、丰富实践内容、开展志愿服务、吸引群众参与、厚植文明沃土,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的
质量和水平。州委宣传部主要领导2次致信10县(市)委书记,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带队对10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督办,建立州委宣传部班子成员挂包联系县(市)工作机制,一县一策抓好推进工作。
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健全一批督查考核机制,考核成绩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建立楚雄州各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遇见楚雄·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10县市短视频)"及10县市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公示制度,采取群众评、大家评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探索"文明+媒体"工作模式,打造"遇见楚雄·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新时代文明楚雄在行动"系列宣传品牌;实现文明实践数字化管理,形成"两中心一平台"融会贯通,志愿服务平台与楚雄州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系统平台相融通,集文明实践活动发布、宣传、管理、交流、展示为一体,网上网下同频共振、中心所站联动贯通、需求供给无缝对接的服务体系。
在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实践服务上丰富新内涵。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规范化建设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了由县(市)委书记、县(市)长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各级志愿者服务基地和阵地团队的培育,推进全覆盖评估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瞄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把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供精准服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赢得群众的赞誉和支持。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在下步工作中,楚雄州将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整体统筹工作内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科学统筹调配资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际成效,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
上一篇:统计系统办公室工作人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