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52篇)(第40/46页)
走过非凡十年,沁阳政法队伍实现了又一次蜕变,以忠诚的步伐、昂扬的姿态、过硬的本领、严明的作风展现出新的风貌,为加快建设"三城一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沁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行稳致远开新局
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综述
(2022年9月29日)
行稳致远谋发展,奋发进取开新局。
近年来,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市发改委立足主业主责,狠抓经济运行、项目投资、绿色转型、助企纾困、对口协作等重点工作,助力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生事业稳步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其中,我市
(全省唯一)作为全国10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之一,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6年荣获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连续3年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市发改委荣获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担当有为先进集体、全国价格监测和价格认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节能减排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
一、坚持"稳"字当头抓经济运行
"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今年初,得知湖北昊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进一步扩大产能的打算后,郧阳区委、区政府与该企业达成投资协议,帮助其建设昊朔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项目选址、规划布局、设计方案,并成立国资背景的昊朔公司,负责建设厂房、购买设备、试生产等,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深得企业好评。
无独有偶。湖北丹澳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GMP医药生产规范和标准的绿色清洁生产企业,今年产品销售市场前景较好,但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企业发展。丹江口市财政局获悉后,协调农商银行在一周内为该企业发放贷款60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稳住实体经济就是稳住发展的底盘。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把稳增长的重点放在稳市场主体上,聚焦解决重点行业、企业难题,加大经济运行调度力度,确保全市经济发展底盘稳、活力强、后劲足。
--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对照国务院、省政府政策措施,制定《十堰市贯彻落实中央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清单》,涉及财政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稳投资促消费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6个方面138项措施,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帮扶力度大,为帮助市场实体加快回暖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统筹全市"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活动。常态开展企业包联帮扶,全面落实"三方包扶"制度,市领导、市直部门、县市区共包联4000余家企业,"四上"企业全覆盖。通过"134"法闭环解决企业诉求问题,"1"即全方位收集企业困难,统一汇总到"亲清"服务平台一张网处理;"3"即"即知即办、限期办结、长期跟踪督办"三类协同办理;"4"即建立"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四张清单,切实解决困难和诉求,增强企业获得感,有力巩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体兴则经济兴。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1080.3亿元,同比增长3.3%;1-8月,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6%。"十三五"期间,市发改委精准有效抓经济运行调度,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比"十二五"末净增700亿元。
二、坚持"进"字发力抓项目推进
金秋九月,记者在十堰工业新区远景动力电池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正进行厂房内部拆改,部分生产设备已进场。项目基建负责人陈礼君介绍:"今年10月,生产线安装调试;12月,产品下线。"该项目是远景科技集团在十堰布局的五大项目之一,总投资120亿元,一期建设20GWh智能电池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10亿元。
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的导向,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形成谋划、签约、开工、在建、投产的梯次滚动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来自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新开工项目1674个,同比增长78.7%;总投资4860.5亿元,同比增长69.6%。其中,引江补汉工程、远景十堰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昊朔科技新材料产业园实现当年签约、开工、投产、达效;西十高铁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5.75%。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项目779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22个,占比40%;10亿元以上项目370个,占比4.7%。汉十高铁通车,十西高铁启动建设,引领十堰迈入高铁时代;京能热电、十卧500千伏输电线路、夹河关水电站等一批重点能源项目投产,全市供热实现"一张网";东风小康乘用车改写十堰"有商无乘"历史,东风轻发M9T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双星东风建成全球领先的"工业4.0"智能化工厂等,十堰产业实现迭代升级;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房县西关街、竹溪桃花岛、郧西天河水乡等建设运行,为全市打造文旅消费集
聚区注入新的动力;车城高中、十堰殡仪服务中心、老年人养护中心等建成运行,西苑医院、汉江技师学院等开工建设,社会民生福祉得到极大改善。
三、坚持"转"字为先抓绿色产业
今年9月9日,记者在位于十堰经开区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看到,生产线上一片繁忙。其生产的纯电动乘用车全部发往上海装船出口欧洲。据悉,作为我市在2017年引进的整车生产企业,易捷特于2019年10月正式投产新能源乘用车项目,为雷诺、启辰、风光等品牌生产新能源乘用车。
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赋予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新定位。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快构建"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减污降碳协同等一系列措施,已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十堰的支柱产业,十堰本土整车企业近年来加紧车间、生产线的新能源绿色化改造,涌现一大批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2021年易捷特新能源汽车出口4.5万辆,出口额近30亿元,位居全国整车出口第二,成为湖北省整车出口龙头企业。今年8月,由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50台纯电动物流车LS400正式交付,经过海关监管出口到美国,这是国内首款进入美国市场的电动商用车。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市在当好"水卫士"的同时,还围绕绿色发展,大力开发水资源、做好水文章,着力培育打造百亿级水经济产业集群。近年来,北冰洋、润京水业、富锶山泉等外地水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其中,富锶山泉天然水(丹江口)有限公司于2021年落户丹江口市,目前年产能达10万吨。与此同时,本土企业纷纷借"水"转型。譬如,武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厂区升级改造,一期预计10月投产,每年可以生产1000吨素酒干浆饮料。
二期每年可以生产3000吨素酒干浆饮料,产值可达10至12亿元。
我市还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目前,全市电力总装机468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395万千瓦,占比达84.4%。"十四五"期间,在整个清洁能源装机上面,全市将达到750万千瓦。
四、坚持"深"字为要抓区域协作
在浩瀚碧波的映衬下,长达千米的丹江口沧浪洲生态湿地步行桥如同一条
长虹跨越汉江两岸,成为该市的"新地标"。该桥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对口援建的项目,正是北京与十堰纵深开展对口协作工作的深情见证。
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元和观村,一排排风韵古朴的民宿建筑印入眼帘。这是北京十堰对口协作结出的又一硕果。据悉,在北京、十堰两地的多方协调下,元和观民宿项目与北京的公司达成投资合作,4年累计投入对口协作资金6700万元,为民宿示范区建设增添了发展活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好统筹协调"大文章",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积极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推进北京十堰对口协作。"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累计投入对口协作资金11.25亿元,实施项目360个,先后促成京能热电、北京碧水源、北排集团等40余家优质企业落户十堰,企业投资达80多亿元。
--深入谋划区域发展。锚定"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目标,紧扣"经济倍增、跨越发展"主题,着力构建"繁荣在主城、实力在经开、倍增在县域、亮点在武当、未来在新城"全域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一主三大五新"产业体系,力争未来五年实现县域经济倍增、"四上"企业倍增、市场主体倍增。
千帆竞发东风劲,百舸争流奋楫先。
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的起点,市发改委将继续发挥发改部门主抓项目投资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扛鼎作用,众志成城、同心同德,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发展改革之路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开创十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幸福像花儿一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攀枝花市民生改善工作综述
(2022年9月3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攀枝花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治理之路,悉心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全龄段幸福城市,让全市人民的幸福就像盛开的攀枝花一样"烈烈轰轰"、壮硕殷实。
一、就业有出路
这十年,发展的疾风劲吹,吹向了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感谢'就业援助月'活动,感谢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让我有了新的工作。"保安叶文珍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新岗位,她说,自己今年1月在"就业援助月"活动上找到了现在这份心仪的工作。对叶文珍而言,这不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更是她握在手中稳稳的幸福。
在攀枝花,同叶文珍一样把幸福握在手中的,还有20.05万人。
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20.0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失业人员再就业年均保持在70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越来越多的攀枝花人尝到了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甜头,真切感受到党的各项就业政策带来的实惠。
党的十八大以来,攀枝花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工作主线,坚持把稳就业摆在"六稳"之首,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全力扛起稳就业重任,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二、生活有保障
"叔叔,这个e咋读?这个i,上面为什么多一点?"去年8月,家住盐边县红果彝族乡的小马对前来看望他的"叔叔"们问出了"十万个"为什么,11岁的他想抓住这次学习汉语拼音的机会,于是不断地向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们提出疑问、寻求解答。
小马"刨根问底"的神态里,流露出孩子的天真可爱。看到这一幕,小马的父亲感慨地说:"多亏'喘息服务',我儿子才能这么快乐!"
小马是一名"特别的"孩子,他患有脊髓空洞(二级残疾),无法站立行走。去年2月,市儿童福利院将小马接来该院,托管康复治疗2个月,治疗后,小马变化很大。目前,小马可以自己吃饭穿衣,进行短距离的移动。
疾病,是许多困难群众生活中的不幸。十年来,我市不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各级党委政府与困难群众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共同迈过生活的"门槛"。
十年来,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流浪乞讨等社会救助保障水平连续三年位于全省前列。2021年,城乡低保标准低限再次提高,分别达到630元/月、440元/月,基本生活保障由"解决好"迈向"保障好",2800余名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全部纳入特困救助供养范围,供养标准按不低于低保标准1.3倍执行,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满足率达100%,2021年共惠及各类困难群体3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
为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我市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的"8+1"(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社会救助政策从"单兵作战"迈向"合成作战",加之全面运用"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接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社会救助实现"一网通办""省内通办",智慧救助已见雏形。
三、住房有改善
安居方能乐业,安居方能安心。
近日,记者走进仁和区宝兴北街,在31号1栋前,看到两座十余米高的钢架结构赫然矗立,工人正在为居民空调进行停氟工作,为后期加装电梯、搭建连廊做准备。
看着这项正在推进的民生工程,家住4楼的居民陈财富心中充满期待,"我们家有两个年近80的老人,上下楼梯确实困难,我老伴生病的时候轮椅也上不去,全靠子女背,电梯安装好之后,我们家的幸福指数肯定提高。"
在全市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背景下,幸福指数得到提升的不止是陈财富一家。2021年开始,我市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以望江街片区为试点,推动老旧小区从"能住"转变为"好住"、从"住有所居"转变为"住得宜居"、从"缺乏管理"转变为"优化服务",让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资金4亿余元,已实施改造138个老旧小区,惠及5万户、10万余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棚改6.76万户,惠及居民约16.56万人,有效解决我市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特别是大企业工矿区域内职工居住问题。今年,我市又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60套(间)、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77套(间),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的住房困难问题,也吸引更多的人在攀创业、安居、置业。
胸怀"国之大者",守护幸福夕阳红
我国养老服务十年发展综述
(2022年9月29日)
人世间,最美不过夕阳红。"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胸怀"国之大者",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谋划和推进养老服务各项工作,聚焦解决亿万老年人"急难愁盼",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供给改革、质量提升等方面探索创新、持续发力,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日趋成熟定型,努力让亿万老年人的美好生活期待变为现实。
一、应势而谋,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从2012年年底的1.94亿人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2.67亿人,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有所养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审议相关重大政策文件、出席有关会议以及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时,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
党中央、国务院着眼长远、应势而谋,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出发,相继出台10余项纲领性政策文件,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跟进出台政策文件9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50余项,基本确立以法律规章为纲领、国家政策文件为基础、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养老服务顶层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逐步显现。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上,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有所养"目标,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五方面具体任务,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再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确定为发展目标,一系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重大制度设计,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领航灯。
在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2013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这一年也被业界称为中国养老服务业"元年";之后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让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其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陆续出台,消除"痛点",疏通"堵点",对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作出部署,持续推动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为强化统筹协调,经国务院同意,由民政部牵头的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汇聚起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系统合力。
在老年人福利和关爱服务方面,民政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相关补贴政策惠及3994.7万名老年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因势而动,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城市养老机构"一床难求",高龄、空巢、留守老年人缺乏日常照料,失能失智老年人缺少专业照护十年来,我国精准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人民群众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切实满足。
每天上午8点多,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社会福利中心的特困老年人孙玉瑞都会准时到院子里遛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晒太阳。"这里环境好,饭菜都很可口,护理员还每天给检测血糖、血压。"年过八旬的孙玉瑞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针对特困老年人的需求,各级民政部门推行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方式,确保"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实现"应养尽养"。政府兜底线、保基本的惠老之举不胜枚举。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道大马路社区的长者饭堂,红烧狮子头、土豆焖鸡、老火汤各种粤式家常菜美味可口,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价格实惠的热乎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可以享受上门送餐服务。作为全国203个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广州
市精准聚焦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大力发展了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并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从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到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养老服务日益丰富和完善,老年助餐、家庭养老床位、"喘息服务"、农村互助幸福院、适老化改造、关爱探访、"时间银行"等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不断涌现。目前,全国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居家和社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药箱、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和产品不断融入养老服务领域,智慧养老在提高服务效能、增强供给能力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万一遇到紧急情况,电话另一头一定有接线员会帮助我。"在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密三社区袁阿姨家,"一键呼叫"电话机令她感到安心。"一键呼叫"电话机与虹口区为老服务智能平台直接相连,平台可以根据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提供主动关爱服务以及紧急救援、陪诊就医等50余项服务。近几年,上海市通过数字赋能"大城养老",发布了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促进养老需求和科技深度融合,让老年人尽享智慧养老幸福生活。
上海实践是我国智慧养老快速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许多实践探索也在持续推进中。据统计,民政部等部门目前已开展了五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共评选出202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342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
(乡镇)、86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保洁、精神慰藉、应急处理老年人多方面需求都能通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跟着老人走;农村失能特困老年人在专业机构获得照护,晚年生活有保障有尊严;智能床垫、智能陪伴机器人、红外感应器等科技产品更多地走进老年人生活,养老更加舒适、方便和智慧,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优化提升。
三、顺势而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为回应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期待,我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有效破解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养老服务正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福山区社会福利中心是烟台市首家公建民营的区级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机构,这里环境优美,老年人可以获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娱休闲等一站式专业服务。
2013年起,我国确定了242家养老机构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与此同时,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社会力量真正激活了养老服务"一池春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十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政部等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安全管理、服务质量、标准规范、综合监管、人才培养等方面守底线、把关口、出真招,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守住养老机构安全底线。2017年起,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连续四年开展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排查整治服务隐患42万余处;
2022年起,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促进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全面达标;修订《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细化备案、监管、执法等具体措施;印发《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指导意见》,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常态化;开展非法集资隐患排查整治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2020年以来,民政部出台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11个,筑牢疫情防线,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
--划清养老服务"基准线""等级线"。民政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确立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养老机构预防老年人跌倒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养老机构划清了服务质量"基准线""等级线"和"安全线"。
--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引擎。民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修订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将其作为指导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规范养老护理职业行为的依据;研究制定
《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养老院院长培训大纲》和《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大纲》,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明确培养培训200万人次养老护理员的目标;通过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强化激励引导,增强养老护理员职业吸引力,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征途未有穷期,奋斗永不止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将继续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守护夕阳,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夯基垒台,打造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让亿万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扬帆逐浪行稳致远
五原县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9月23日)
九月的五原,秋高气爽,五谷丰盈。一个个重点项目紧锣密鼓,一幅幅村镇美景如诗如画,一处处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今年以来,五原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围绕"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守住"生态环保"一条底线,聚焦"大社会化服务"一个抓手,扛起"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粮食大县"三面旗帜,实施"五项工程",实现"五大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守住生态环保底线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日前,笔者在五原县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工人们抢抓温度适宜的黄金施工期,加班加点,促工期、赶进度,争取这项民生工程早日建成投用。
"该项目是五原县今年推进全流域治理的重点项目,项目通过'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组合工艺,可将五原县污水处理厂尾水经人工湿地净化,将水质由一级A标准提升为地表水V类标准后排至乌梁素海,对稳定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障入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五原县排水服务中心主任杨柳青介绍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今年以来,五原县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把面源污染治理作为"一号行动",把深度节水控水作为"二号行动",继续推行耕地地力保护资金与残膜回收补贴挂钩机制,实施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17.8万亩,正在争取水权转让二期项目429公里;所有农业园区、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示范区全方位体现"四控两化"。以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目标,"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黄河滩区全部规范种植,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展顺利。"两山"基地创建工作已被自治区推荐到国家生态环境部。
上一篇:统计系统办公室工作人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