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52篇)(第43/46页)
为民办事解民忧。该院与嘉应观乡范庄村结成帮扶对子,助力该村72户贫困户按期脱贫;
积极开展"千名干警进万家,为民服务护安宁"专项活动,累计走访261家,收到群众反映诉求及意见建议28条,全部帮助解决。该院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案件管理大厅添置医疗箱、饮水机、雨伞等便民利民物品,为前来办事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该院拍摄制作预防酒驾宣传片《醉过》,并推送至全县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47个行政村,教育广大群众自觉远离酒醉驾。在"法佑春蕾"活动中,该院10名女干警加入"爱心妈妈"行列,对10名家境困难的农村留守女童进行结对帮扶,为其中2名符合民政救助条件的女童送去救助金3000元。该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被河南省妇联命名为"河南省巾帼文明岗"。
化解矛盾促稳定。该院持续抓实抓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办理群众来信1460件,均进行了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办结答复。该院坚持
攻坚克难、能动司法,圆满化解长达22年的梁某文信访案,得到上两级检察院的肯定。该院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对因受犯罪侵害导致生活困难的17名被害人进行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32.7万元。该院认真做好检察环节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以"战时"状态切实做好信访值班和领导带班等工作,确保重大活动、节庆日期间社会和谐稳定。该院控告申诉接待大厅连续6年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评为全国、省级文明接待室。
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工作。该院先后组织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城市黑臭水体和窨井盖问题专项排查、中小学周边午托部问题排查等公益诉讼专项活动30余次,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5份。该院办理的督促整治人民胜利渠非法排污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全省大运河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典型案例。该院法警大队配合办理的违规排水污染环境公益诉讼案执警案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精品执警案例"。该院一名干警代表河南检察机关参赛,荣获"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能手"称号。
武陟县公安局严打整治犯罪
武陟县公安局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科技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晋档升级、赶超发展,为维护武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公安保障。
坚持以打开路,打击效能得到提升。一是命案积案攻坚实现重大突破,接连攻克沉积25年、19年和26年命案积案。二是扫黑除恶取得丰硕战果。2017年至2021年,该局共抓获各类黑恶犯罪嫌疑人1317人,破案1330起,扫黑除恶工作成效始终全市领先。三是打击网络犯罪成效显著。该局成功侦破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件,公安部对此案的成功侦办予以了充分肯定,专门发来贺电,指出该案的成功侦破打响了全国"云剑"行动打击"套路贷"犯罪的第一枪,并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在我省召开现场会;主动出击,跨出国门,远赴马来西亚摧毁一个以"炒股"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窝点,为武陟打击境外犯罪积累了宝贵经验。四是传统侵财案件快侦快破。该局依托合成作战和三个民警工作室攻坚民生小案,传统侵财案件破案速度、破案率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持续提升。
坚持严格公正,执法规范化实现新跨越。该局始终把规范执法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高标准建成"执法监督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了"执法监督管理系统",用信息化手段让执法行为"入轨";在各基层所队建立了案管室,延
伸执法监督触角,依托"五位一体"执法监督管控机制,全面加强对警情、案件、场所、财物、卷宗等执法要素的管理,实现了执法办案的全流程、无死角监督管理。该局被公安部评定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复检验收。
坚持强基固本,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新发展。该局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为契机,以"三型三化"派出所建设为抓手,通过培树先进示范派出所,带动全局各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该局大力推进社区民警和"一村(格)一警"进村级班子制度,为深化"一村一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该局在全省高质量推进"一村(格)一警"新密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创造了武陟品牌,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一村一警工作先进县市公安局"。该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流转工作机制和督查问效机制,将非公安管辖矛盾纠纷由信访局流转至各乡镇、县直单位,通过司法"金牌"调解、法院庭前调解,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合力。
武陟县司法局开展精准普法
武陟县司法局立足县情,积极探索智慧化、互动式、场景式、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新模式,在全县开展"精准普法"工作,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
精准规划法治宣传主渠道。为适应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呈现碎片化的态势,将武陟电视台《政法视线》栏目与"武陟融媒"官方抖音号、视频号和武陟政法各部门的微信公众号有效融合,由县委政法委牵总,开通《武陟政法》官方抖音号和视频号,加强政法新媒体精准普法力度。目前,《武陟政法》栏目总浏览量超500万,粉丝14万,点赞10万,评论留言近万次。
精准供给群众关切的法律问题。该局实行"整体普法"和"分类普法"相结合,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整体普法"就是根据法律出台实施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大众需要的法治宣传内容,如对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新法律的普及;根据当下社会热点现象,有策划、有准备地进行法律宣讲,如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六防六促、扫黑除恶、打击非法集资等工作时,及时组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分类普法"就是根据群众的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以及群众反映、咨询和求助的关乎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确定普法对象的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提供法律帮助。
精准选拔培养法治宣传人才。该县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要求,根据案例案情,分别由政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析法释法,不断优化改进执法普法方式,促进法治武陟建设。为全县365个村(社区)配备村居法律顾问,每村培养3至5名法律明白人,让他们成为群众身边永不离开的"法治工作队"。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活动200多场次,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300多处,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2100余人、"学法用法示范户"2000余户。
该局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武陟县平安建设工作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实干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朝着建成"两城三县一枢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的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优良作风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2022年9月29日)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由此破题,一场涤荡党内痼疾顽症、大力扭转作风的战役就此打响。
赣州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党员干部积极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从中汲取为民办事的长久力量,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以优良作风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一、传承红色基因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一曲唱遍全中国的兴国红色山歌,是苏区干部作风的形象概括和真实写照,鱼水情深、血肉相连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深深扎根于干部和群众的心里。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同志概括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我们党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以赣南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形成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一系列党内政治思想教育环环相扣、深入推进,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扩展,再塑全党本色初心,使信仰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赓续优良作风,选好和培育干部很关键。赣州树立和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脱贫攻坚、项目一线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强化干部培养、交流和锻炼,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从改造提升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等"红色地标";到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以"文化+科技"的形式,将众
多红色经典打造成《东方欲晓》《岁月如歌》《巾帼》等项目,赣州不断创新干部教育方式,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各级党组织常态开展"五红"活动,通过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视、看红色展馆,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
2021年4月20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兴国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暨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现场教学活动;2021年5月19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重走长征路"现场教学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课堂"搬到基层一线,搬到红色教育基地,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光辉事迹,接受红色党史洗礼。
十年来,赣州打造200多个红色教育基地(教学点),与遵义、延安、龙岩、桂林建立了"干部党性教育培训联盟",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合作,提升干部党性教育培训质量;建立双向跟班学习锻炼机制,选派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央企挂职,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广州、招商局集团等沿海发达地区及省级金融机构挂职,推动干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想不到开会减了八成。""想不到干部会在集装箱里办公。""想不到没等上级发话就敢干。"经过大湾区的挂职锻炼,一批老区干部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他们的思想理念、工作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干部观念之变,势必带来作风之变,而作风之变也将带来老区发展面貌之变。
二、纠"四风"树新风让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安远县林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一级主任科员陈海春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郭玖扬公款吃喝问题。"前不久,赣州市纪委监委通报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充分彰显了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的政治定力和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坚定决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开展违规收送"红包"、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违规吃喝送礼、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等专项治理,持续为基层减负,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解决干部作风中的"四风"问题,关键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市纪委监委
组织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配套制度建设调研,推动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修改完善津补贴发放、公务差旅、办公用房、公车管理、新闻报道等9项制度;编印了《赣州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度文件汇编》,明晰清单条规、划出政策界限;建立健全纪委监委机关、派驻(出)机构、巡察机构协调沟通机制,构建上下联动、协同高效、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的"四项监督"协作机制,强化发现和纠治"四风"的合力,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
"没想到被侵吞私分的钱还能回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2019年5月22日,会昌县纪委监委在该县麻州镇举办了一场扶贫领域违纪款现场清退会,11户村民拿到退耕还林补助款后,欣喜溢于言表。原来,会昌县纪委监委收到省委巡视组巡视反馈,反映2004年至2014年的退耕还林补助款共50400元,被村原党支部书记曾某某冒领。县纪委监委迅速开展调查,追回了被冒领的退耕还林补助款并退还给了11户村民。
以解决群众身边问题转作风,以作风转变引领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赣州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精准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肉霸""气霸""矿霸"等涉黑涉恶腐败、"保护伞"及失职失责等"五类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应付了事、有名无实、折扣变通、变样走形、虎头蛇尾、推诿扯皮"等作风顽疾,破除营商环境领域"小鬼难缠""中梗阻"等作风不实突出问题,打响"干就赣好"营商品牌。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企业办事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现象?"瑞金市纪委监委走进园区、企业、车间,开展"百名纪检干部联百企"活动,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宣传政策,了解企业享受惠企政策、办理涉企事务以及职能部门入企检查等情况,收集问题线索,摸清、摸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形成监督问题清单,并以督办函、建议书等形式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助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赣州坚持系统思维,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市纪委监委出台了统筹做好查办案件前后文章的制度规范,做到查办案件与督促整改、建章立制,警示教育、案件通报,政治生态分析、修复,以及总结提升、培养干部等"四个同步推进",统筹做好查办案件前后文章。如在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已查办案件的"探针效应",深入分析腐败易发的关键环节,强化跟进
措施,确保专项整治落实见效。
2021年,中央纪委调研组在赣州蹲点调研时,评价"切身感受到山乡巨变背后的风气之变",老百姓反映"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
三、干部奋发有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21日,赣县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来到沙地镇卫生院,对曾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该院院长曾载佑进行回访。曾载佑激动地说:"感谢区纪委监委及时查清事实,并公开为我澄清正名。我现在轻装上阵,全力带领干部职工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决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
赣州市纪委监委坚持澄清与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一体推进,在全省率先探索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工作,先后出台《赣州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办法(试行)》《关于深入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和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的工作方案》等,建立了信访室牵头协调,承办检举控告的监督检查室、审查调查室、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等部门具体实施,案件审理室审核把关,案件监督管理室等部门予以配合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推进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规范开展,实事求是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打消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赣州大力倡导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见》《赣州市推进干事创业实行容错减责的办法(试行)》《赣州市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办法(试行)》,在全市上下掀起"效能革命"。
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梅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办公室、瑞金市消防救援大队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八字千斤重,他们被表彰背后有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展现了全市公务员的良好风貌,诠释了苏区干部好作风。
在一批批勇争先、敢担当、抓实干的新时代苏区干部的带动下,赣州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勇闯"深水区",率先在全省推出"一枚印章管审批"、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全产业一链办"、惠企政策集中兑现、"一网通办"等一系列引领性、突破性改革举措,建成全省首个"数字政务指挥舱",333个事项"全程网办";通过12345热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万余件,每年减少企业制度性成本1.5亿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极大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项目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阅兵场"。赣州以"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作风
建设,倡导一线工作法,带头联系服务企业,带头攻坚改革节点难点问题,让"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成为赣州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
"在办公室的干部见得多,但能睡在企业项目工棚里的还真不多见。"春节期间,总投资300亿元的吉利(赣州)动力电池项目工地塔吊林立,一片繁忙。老区干部的干劲,让项目副总指挥谢进财深受触动。为帮助企业尽快投产,赣州市副市长、赣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陈水连不止一次住在工棚里,有时甚至半夜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此事一度让吉利总部负责人打来电话,"陈书记再住下去,我也要来睡工地了"。
哪里有需要,党员干部就往哪里跑。见证华屋蝶变的瑞金市叶坪镇镇长朱胜江代表叶坪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他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永葆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当好新时代答卷人。"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全市共有1.2489万个基层党组织、
22.8187万名党员干部奋战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0.2702万个,组建党员突击队
1.3086万支,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3.1602万个,党员为民志愿服务88.7507万余次,生动彰显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赣州党员干部勇争先,履行责任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以优良作风书写人民满意答卷。十年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由2012年的1701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2310亿元、2018年的3170亿元、2021年的4169亿元,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排位大幅跃升至第65位。
用情用心用力做好服务保障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
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建4年来工作综述
(2022年9月29日)
2018年9月29日,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建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省级退役军人事务机构,也标志着我省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进入了崭新阶段。
4年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海南实际、符合退役军人期盼的改革发展之路。我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退役军人工作者用情用心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广大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全社会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
一、重引领始终突出思想政治建设
成立伊始,勾画蓝图的大笔正跃跃欲试,壮阔的画卷即将展开。
组建以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把退役军人工作放在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高度来谋划、推动、落实,用情用心用力开创新时代海南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强化政治引领,党对退役军人工作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充分发挥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机构在顶层设计、总体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等方面作用,退役军人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完善,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各级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断增强。2019年11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海南省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扬帆起航。
4年来,海南退役军人系统充分发挥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教育引导退役军人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离队不离党,建功新时代。
我省"兵支书"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2021年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后,基层"两委"干部中退役军人比上届大幅提高11.4%;全省共计有400多
名"兵支书",3900多名优秀退役军人任职基层"两委"干部。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退役军人实名志愿者4260名、服务组织736个、服务社区1034个,充分调动退役军人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应急救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
制度的保障、机构的完善从根源上补"钙"铸"魂",既锻炼了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队伍,也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二、优体系始终紧盯夯基固本
4年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大力推进建立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建有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3134个,办公场地47335平方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省的服务保障体系架构不断夯实。
服务站是离退役军人最近的"家"。在这里,面向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工作全方位展开,给予老兵们最暖的关怀。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内,显眼的"欢迎老兵回家"标语,让所有退役军人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以"能力提升建设年"为抓手,扎实开展争创"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和争当"十佳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站长)"活动,不断加强对优待抚恤政策的学习掌握,不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本领,不断提升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搭建智慧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类别,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服务保障的系统性、整体性、实效性,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保障。
今年以来,我省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优待证发放、走访慰问、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立功受奖、送喜报等工作,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
一个个有力举措,一项项务实投入,正实实在在地提升着海南退役军人的获得感。
三、促创业始终助推退役军人建功立业
4年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完善政策保障,制定一系列文件和具体落实措施,保障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上再给予特殊优待。
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及时掌握有意向吸纳退役军人就业的企业信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据统计,除传统行业外,目前适合退役军人就业的行业涉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种业、生物科技等10余类行业,涵盖1000多家企业,提供2
万多个岗位需求。
做好线上线下就业服务,2019年至2021年,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02场,招聘单位4905家,达成就业意向7107人。
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能力至关重要。2019年至2021年,我省共有17213名退役军人参加高职院校学习,与省教育厅、省就业局协作,做好首届高职扩招退役军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14家高职院校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建立校企协作培训机制。
引导军创企业增强品牌意识。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积极开展申请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等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名、特、优、新、稀"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和产品认证,帮助企业逐步自主创建品牌。
4年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努力破解难点堵点,营造退役军人创业良好氛围
--
评选授牌103家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培训基地和孵化基地,指导各市县评选217家市县级基地。组建了50名以专家学者、企业家为主要力量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团队,精准化、精细化指导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2019年至今,引导协调金融机构共发放贷款4923笔,共计10.55亿元,帮助退役军人有效解决创业融资难题。2021年,全省以"兵支书""兵两委"所在村为载体已评定信用村922个,共计发放信用贷款2.4亿元;
成立海南省退役军人服务协会、海南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支持中国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促进会海南办事处工作,多层次高频率组织退役军人创业交流活动。与省人社厅、省就业局等联合举办海南自贸港创业大赛,展示退役军人创业风采,激发退役军人创业热情。开展"戎耀党旗""海南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锋"系列宣传活动,讲述就业创业故事,发挥先进典型激励效应。
四、重安置移交安置和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有创新
全省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3000余名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任务,其中98%以上的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参公)岗位、88%的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员安置到事业单位。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进军营"活动,推行"阳光安置",进一步规范"考试+考核"安置模式,优化双选调剂办法,积极探索推进"直通车"安置方式,将"直通车"安置对象范围从转业军官扩大到退役士兵,从单一的对口直通方式拓宽至人才、对口、优选、调剂四种直通方式,拓宽退役军人安置渠道,提升安置满意度。创新开展转业军官进高校专项培训,
组织转业军官进高校进行为期一年融入式的带薪脱产教育培训,为转业军官"充电加油"。
多点发力推动落实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按照"随退随审、即交即接"原则,高标准完成军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创新军休服务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军休干部"两团一队",打造海南军休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军休干部荣誉疗养制度,进一步提升军休干部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积极探索"候鸟式"军休干部休养服务新模式,依托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做好异地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打通了异地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
上一篇:统计系统办公室工作人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