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9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52篇)(第45/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956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2分钟

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努力做强民事检察。积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法治观念和更高的权益保障需求,落实"定分止争"司法理念,通过开展释法说理、公开听证等方式,促进案件和解、当事双方握手言和。加强生效裁判监

督案件办理,针对违法送达、超期审判、消极执行等影响群众司法感受问题,提出审判活动监督检察建议和执行活动监督检察建议。

以能动履职为着力点,努力做实行政检察。加大生效裁判监督力度,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等监督手段,对行政裁判结果、审判程序和执行活动开展监督;围绕严重侵害公民实体权益、企业合法权益等行政诉讼案件,通过提前介入、司法救助等方式,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以发挥监督职能为抓手,努力做好公益诉讼检察。2021年,全市检察机关落实公益诉讼"4+5"法定责任,通过公益诉讼督促保护、收回国有财产权益1.9亿多元,督促挽回、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190多亩。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围绕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高层小区二次供水水质等开展专项监督。针对基本养老金发放等领域存在的违规问题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强化国有财产保护。深化"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不断强化监督质量,固化"回头看"工作成效,聚焦问题,从严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四、坚持司法为民推动社会治理

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依法打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立足检察职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有效化解涉检矛盾纠纷,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积极参与电信网络犯罪专项治理,严厉打击故意杀人、抢劫、网络侵权等犯罪,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有力维护了社会平安和谐。

落实"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做到案件有人办,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等主题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延伸职能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全市检察机关推行"杨来法"式涉农检察联络员制度,主动上门帮助解决涉农问题。积极投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宗族恶势力等违法犯罪,努力维护农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选派优秀干警驻村帮扶,参与对27个治安混乱村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担任帮扶村委第一书记、帮助健全村委组织机构等形式,促进帮扶村由乱向治转变,有效加强了基层村委会建设,夯实了执政根基。深入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通过办案向群众释法说理、讲清政策、化解矛盾,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增强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指引,通过惩戒和帮教相结合,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多元综合救助。全面发挥捕、诉、监、防、教一体化检察职能,针对不同未成年人群体创建"向阳花开工作室""正阳花开工作室""风信子守护计划"等未检团队。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结合办案需要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治宣传、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双向、综合、全面司法保护。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选派208名员额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院领导、未检干警和员额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五、全面从严治检展现检察担当

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检。坚持"四个经常",落实"四个从严",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时刻绷紧廉洁从检之弦。把检察工作放在大局中谋划推进,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六稳六保"等重大决策部署,各项检察工作稳步推进。

推进和深化检察体制改革,着力提升新时代检察监督能力,切实打牢干警能力素质基础。先后组织员额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开展听庭评议活动、新任职检察长素能提升交流培训班、市人民检察院中层干部素能研讨班;组织两级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相关业务骨干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学院等高等学府学习培训,着力提升检察人员综合能力素质。

加强检察权运行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向同级人大报告、通报检察工作27次。制订落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检察工作报告意见和建议工作方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扫黑除恶、公益诉讼、未成年人保护、法治进校园、禁毒宣传等各类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16次。

近年来,市人民检察院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检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3名干警荣登"中国好人榜";60多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省人民检察院精品案件、优质案件;十个基层院全部获评省级及以上文明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驻马店检察人将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智慧和担当续写辉煌,再谱华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扎根红色热土书写时代华章

江西省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9月2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挖掘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非遗传承成果显著,文物保护热潮涌动,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展开赣鄱大地波澜壮阔的文化建设长卷,斑斓厚重的文化底色扑入眼帘。

一、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崭新的文化地标,多彩时尚的文化生活,在新时代绽放出绮丽之花。

9月26日,南昌市红谷滩区赣江之滨的江西省图书馆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测试无感借还设备。在图书馆二层主入口区域,共有8条无感借还通道,中间4条为入馆的还书通道,左右两侧各2条为出馆的借书通道。记者现场体验,只需在支付宝搜索"江西省图书馆"进行信用办证,或通过线下自助办证机、服务台办理读者证,完成人脸注册绑定读者证,即可通过无感借还通道"带"书回家,整个借阅过程只需短短几秒,无需人工介入。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以无感借还为核心体验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是江西省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云、数字文化馆智能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成公共美术馆46个、公共图书馆113个、文化馆113个、文化站156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686个;初步建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全省各级文化馆(站)、文艺院团组织送戏下乡、进社区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从2012年的1.5万场增至2021年的6.9万场。

同时,我省出台《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萍乡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鹰潭市获批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二、文物保护传承更上一层楼

近日,武宁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走近该县大洞乡、泉口镇、横路乡等乡镇的14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勘查现场进行拍照记录、GPS定位等,通过文物的现状与原状对比,调查文物损毁或消亡原因,

最终形成文物档案资料库。

这是我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古和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江西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系列政策措施助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与新干商代大墓、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景德镇御窑厂窑址等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8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潦河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浮梁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特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上,出版发行了《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一辑),全面启动了《江右文库》编纂工程。我省着力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和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加速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重点工程项目。

三、打造精品勇攀文艺高峰

近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关注时代主题、勇攀文艺高峰、树立精品意识,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

2022年,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主演杨俊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上饶市文化馆创作演出的江西大鼓作品《好心缘》获群星奖;江子的散文集《回乡记》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谷中和的剪纸作品《早市地摊》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些年,共有21位作家的选题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和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9位作家的选题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一大批作家投身江西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主题创作,写出了具有江西风格、江西气派的文学作品。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省实施文艺创作繁荣工程、组织文艺精品创作分不开。近年来,我省投入1200余万元资助戏剧、影视剧、广播剧、歌曲等近100部。实施精品和人才"双培双推进"机制,鼓励国内顶尖团队领衔和省内团队跟进参与,先后引进张曼君、盛和煜、唐栋、傅永凡和《战上海》编导团队等行业顶尖人才,打造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赣剧《红楼梦》、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杂技剧《山上那片红杜鹃》等优秀剧目。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营业收入29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比2019年增长32.0%;两年平均增长14.9%,比全国两年平均增速高6.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中部地区第二位。

知责于心勇担当履责于行护安宁

襄城县公安局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综述

(2022年9月22日)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以下简称"百日行动")开展以来,襄城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在许昌市公安局和襄城县委、县政府、县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局民警、辅警,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网格化巡、纵深严打、多方位防"为方向,统筹推进违法犯罪打击、治安乱象整治、社会面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有效提升社会治安掌控力,有力维护了全县大局持续稳定。

当好"守夜人",守护"烟火气"。襄城县公安局全体民警、辅警将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干"字为先,在站位上再提升、认识上再加强、行动上再发力、作风上再严实,牢牢把握社会安全稳定主动权,进一步提高打击力、防控力、震慑力,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一、全员上全警动尽锐出战铁腕攻坚

6月25日,襄城县公安局在许昌市公安局的精心指导下,成功侦破某洗浴中心聚众赌博案,现场抓获涉嫌组织和参与赌博人员50余人,缴获赌资14万余元。该案侦破后,省公安厅专门发电表示祝贺。

8月10日,襄城县公安局在许昌市公安局的精心指导下,成功侦破一起跨境网络赌博案,分别在福建、贵州、江苏、山东、河南5省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冻结资金3000余万元。襄城县委书记孙毅、县长范耀江和襄城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兰涛分别批示肯定。

每一份贺电、批示,都是对襄城县公安局铁腕攻坚,纵深开展"百日行动"取得战果的充分肯定。

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襄城县公安局将"百日行动"作为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各项业务工作的龙头,作为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的必胜之战,不断拉高工作标杆,坚持细致、精致、极致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该局第一时间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建立日安排、周讲评、月小结和"纪检+督察"工作机制。党委班子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头下

沉一线,捆绑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基层民警、辅警敢打敢拼、恪尽职守,形成了上下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该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付可涛,自"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始终一心扑在工作上。8月5日2时许,陈某打电话报警,说停放在某酒吧门口的电动车不见了。虽是深夜,但付可涛深知"群众事无小事"。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立即带领民警、辅警踏上"寻车"之路,仅用30分钟,就帮陈某找回电动车。"百日行动"开展以来,付可涛带领民警、辅警侦破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为群众追赃挽损1万余元。他说,他会继续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标准,更加努力工作,打好"百日行动"攻坚战,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都有"责任田"。"百日行动"中,襄城县公安局涌现出一批像付可涛那样,奋发有为、守土尽责的先进典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时刻保持冲刺冲锋、决战决胜的姿态,昼夜奋战在"百日行动"一线,用坚守践行了"挺身而出担使命竭尽全力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用奉献诠释了"一家不圆万家圆"的诚挚情怀。

二、严打击勤巡防利剑出鞘崭露锋芒

8月2日,襄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从平顶山汝州凯旋,两名屡屡盗窃工地电线的犯罪嫌疑人宋某、张某被顺利押解襄城县。

7月下旬以来,襄城县多处工地电线被盗,案值5万余元,严重影响该县营商环境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案发后,襄城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即从刑侦大队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专案组民警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展开调查,经过连续两个昼夜的奋战,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宋某、张某。8月2日15时许,专案组民警果断出击,在平顶山汝州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经讯问,两名犯罪嫌疑人对流窜襄城、洛阳、许昌等地盗窃工地电线,先后作案10余起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襄城县公安局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按照"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集中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工作思路,抓重点、盯关键,在打击、防范等方面出重拳、用铁腕,坚决扛稳扛牢维护安全稳定第一职责。

打好"主动仗",亮剑各类违法犯罪。该局紧盯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违法犯罪,坚持依法严打仿真,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

以雷霆之势,持续对涉黑涉恶、入室盗窃、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予以严厉打击,确保打出声威、治出成效。

下好"先手棋",强化街面巡逻防控。该局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结合夏季社会治安特点,在全县重点区域设置9个执勤点,科学部署警力,采取定点执勤和辐射巡控相结合模式,加大对夜市摊点、烧烤酒吧、娱乐场所、大排档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易发案部位的巡逻力度,做到"人动起来、车转起来、警灯亮起来",不断提高街面见警率、巡逻覆盖率。同时,该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创新公安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强化力量统筹、部门协同,最大限度实现治安联防"地域全覆盖"和"时间全覆盖",铸起专群结合、共保平安的铜墙铁壁。

据统计,"百日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共侦破系列案件3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0个96人,抓捕逃犯51人,为群众追回损失10万余元。该局先后3次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累计出动警力2203余人次、车辆412余台次,检查车辆1987余台次,盘查人员4076余人次,巡查重点部位281余个。

在襄城县,街头闪烁的警灯、巡逻的"藏蓝身影",成了群众最信赖的"保护色"。

三、除风险化纠纷笃行不怠筑牢防线

"多亏你们及时赶到,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7月26日,对前来劝阻自己的民警,在鞋厂上班的陈女士再三致谢,并表示以后会多学习防骗知识,也会发动亲友一起学习。

当日9时50分,陈女士接到一通从澳门打来的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某购物平台客服人员,说陈女士的快递被冒领,需要陈女士配合操作并退货退款。因听襄城县公安局范湖派出所民警讲过防骗知识,陈女士起初并不相信。然而,对方三番五次给陈女士打电话诱导。因前段时间确实通过网络在澳门购买过东西,陈女士心理上开始动摇。在陈女士同对方电话沟通时,范湖派出所民警接到反诈预警信息,遂立即上门劝阻,使陈女士避免了遭受损失。

"百日行动"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在这场战役中,襄城县公安局始终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大排查,积极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努力把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前端。

"滚动式"清查,不漏一处不留一患。该局围绕宾馆、网吧、KTV、足疗店、洗浴中心等重点行业、场所,进行"突击式""地毯式""拉网式"清理清查,

全力铲除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同时对辖区内的"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常态化"走访,排查矛盾化解纠纷。该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围绕"三零"平安创建,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排查各种社会矛盾,强化源头排查稳控,健全多元化解机制,全力防范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止"民转刑"命案发生,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覆盖"宣传,警民合力筑墙防范。该局坚持网上、网下齐发力,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等宣传活动,把防骗、防盗、防溺水、禁毒、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特别是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该局在部署警力深入社区、商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宣传彩页进行面对面宣传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大喇叭、微信群、视频号、抖音号等,及时推送防骗内容,揭露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套路,有效提高了群众的识骗能力,增强了群众的防骗意识。

据统计,"百日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广大民警、辅警共走访群众14199户、企事业单位495家、各类场所685家,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7864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88起,整改消除安全隐患3880处,发放宣传资料1.8万余份,受教育群众1.8万余人次。

一个个数字,凝聚着"襄城公安人"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襄城公安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保持严打、严管、严防的强大声势,用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织密民生"保障网"

十年来邵阳市民政工作成就综述

(2022年9月29日)

"政府部门对我们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全、更舒适,我们幸福感满满。"自9月初以来,市民政局组织多个督查组,赴困难老人家中现场查看墙、地、厨、卫、床等居家生活改造情况,检查适老化改造内容及成效,获得困难老人的一致点赞。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扎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切身利益出发,担当作为、守正创新,致力于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多层次的民生保障体系,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提升保障标准,困难群众获得感更足

我市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为基础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范围不断扩大,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2012年制度建立初期的每人每年360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年7200元,增长

100%;农村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年4680元,增长234%。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面落实,补贴标准由建制初期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月75元;残疾人获两项补贴150.0679万人次,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1255.518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55万人次、城乡特困供养对象73.5万人次,临时救助108万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97万人次;全市累计支出社会救助资金120亿元。我市开展兜底性社会救助,实现了对困难群众救助更精准、更快捷救助,让人民群众更暖心、更有获得感,确保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健全服务体系,老年人群体幸福感更足

我市民政部门科学把握养老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全面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市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努力推动养老服务精准化、

智慧化、便民化。

我市共有养老机构160家、床位2.5万张,入住老人7288人。各养老机构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配备了专业的养老护理员,通过资格审查、培训辅导,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全市共有养老护理员4124人,持证上岗率达100%。2020年,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在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中被评为全国优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省政府表彰激励。

三、开展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安全感更足

我市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建成了"邵阳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切实提升保障标准,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生活成长得到有效保障。散居孤儿每月基本生活费由2011年的600元提高至目前的950元;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由2011年的每月

1000元提高至目前的每月1350元;共保障孤儿1511人,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4233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村(社区)建有儿童之家3634个,培养乡镇儿童督导员及村(居)儿童主任3836名,村级覆盖率达100%;发展慈善公益类社会服务组织130多个、志愿者1万多人,开展儿童关爱服务项目30多个,开展各类关爱活动近6万多场次。

只此青绿不负人民

延安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9月20日)

中秋时节,延安一早一晚已是凉风习习,然而风过山峦,依然是满眼叠翠,生机盎然。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在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坡上,起伏的深绿,从村庄向城市蔓延,好像一幅大肆渲染的水墨画。

翻开延安的生态篇,一代又一代延安人以崇高的政治责任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生态、发展生态、巩固生态,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使延安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延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快推动山川大地由浅绿向深绿转变进程,创造了黄土高原生态可逆的奇迹,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一、绿色版图不断延伸

有资料显示,20世纪末,延安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8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2.58亿吨,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来延安考察后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居住的基本条件。

然而,如今的延安,从卫星遥感图上看,绿色已成为主色调,与黄龙山、子午岭、三北防护林融为一体,镶嵌在黄土高原腹地,把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荒山秃岭都不见,疑似置身在江南。只缘退耕还林好,一路青山到延安。"这是北京的一位林业专家看到延安现在的"高颜值"时,即兴写的一首打油诗。

是的,退耕还林,是圣地延安一场红色土地上的绿色革命。多年来,延安人民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修复生态,实现了山川大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尤其了近十年来,延安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延安正由浅绿向深绿转变,百姓诗意地栖息在这块土地上。

8月12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绿动陕西新画卷"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采访,他们无不感慨吴起人民退耕还林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处于农耕区和牧区过渡地带,曾经是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之一。这里农民生活一度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荒越牧,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

1998年,吴起县率先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战略,使该县从以前的"兄妹开荒"到如今的"兄妹造林",走出了一条新的绿色"长征"路,成为黄土高原上崛起的一片新绿洲。

1999年,中央出台"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政策。从此,延安人民像打一场战争一样,全民动手,不间断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涌现出一批批像张莲莲、侯秀珍、马思恭一样的植树爱树典型。

近年来,延安更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紧盯白于山区、黄河西岸和洛河峡谷地带等生态脆弱区域,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等林业重点工程,先后争取落地了国家储备林、"蚂蚁森林"、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生态治理与保护等重大项目。

现在,无论你是从黄龙到吴起,还是从黄陵到子长,延安的东南西北中,一路都是漫山遍野流动的绿,让人惬意。山绿、水清、天蓝、人富、物种多、城乡美成为如今延安最靓丽的风景。据统计,仅2012年以来,延安累计完成营造林1254.8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27.21万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