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利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7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0分钟

2021年利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6日在利川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易善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6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大提升

与"十二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98.8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4.89亿元,实现翻一番目标;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5.97亿元增长到21.92亿元,增长37.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9.74亿元增长到11.95亿元,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8.94亿元增长到120.6亿元,增长52.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108元增长到3142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839元增长到11533元,分别增长42.2%、47.1%。

五年来,我们坚持精准施策,脱贫成效大提升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统筹整合资金153.1亿元兴产业、补短板、强弱项,选派577支"尖刀班"岗位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63万亩,带动5.2万户贫困户增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万户3.6万人。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9亿元惠及21.8万户。资助学生56万人次。完成危房改造3万户。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556个,家庭医生签约贫困人口20.34万人。硬化农村公路7970公里。解决39.6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稳定用电、4G信号覆盖率全域提升。政策兜底、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基本医疗保障等按标施保、应保尽保。萧山利川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实资金1.38亿元,浙商项目完成投资3.95亿元。黄石市、国新控股和省州部门倾情帮扶,助力利川脱贫致富奔小康。2020年4月,省政府批准利川市退出贫困县序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大提升

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腾龙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4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0亿元。新增硒食品精深加工亿元企业1家,拥有"二品一标"【1】认证产品165个,杨家坡茶园获得有机农业最高标准德米特转换期认证,"利川红"、"利川大黄"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5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27.5万亩,获评"湖北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十强县"。风电水电装机总容量突破80万千瓦,清洁能源产值累计达到86.5亿元。农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建成标准化厂房13.98万平方米,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利川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扩大投资,发展基础大提升

抢抓中央和省重大政策机遇,一批重大事项和工程纳入国家和省项目建设,五年共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15.4亿元。开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容缺预审"绿色通道",累计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705个,完成投资549亿元,获评"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利万高速、G318利川绕城线、齐岳山隧道建成通车。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苏马荡供水三期、城区一水厂改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运行。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南大道、龙船调公园、农贸城、火车站改扩建工程交付使用。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观音峡电站、元堡风电场、红页1井建成投产。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负面清单,五年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3个、到位资金17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29万美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大提升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76.5万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总数达到6.2万户。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调整为27个,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4个。公布全市党政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办理群众来电5万件次。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各类厕所5万余座。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192.77万亩、颁证20.4万本,林地确权437.39万亩、颁证17.7万本。举办"利川人"大会、2020中国红茶高质量发展峰会、"中华一家亲"活动,邀请四方来客齐聚利川、建设利川;与萧山、万州、石柱等地签订合作协议,深化互动互访、开展多领域协作,利川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大提升

编制完成《利川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率达47.2%,年均提高1.58个百分点。实施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8个,累计投入资金118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9.2平方公里。文斗实现撤乡建镇。谋道镇、汪营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单。扎实推进"六城同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森林城市,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名单,获评"中国凉爽之城"称号。推进违法建设分类处置工作,累计查处违法建筑75万平方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3个,纳入国家级传统村落目录18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空气质量常年位列全省前茅,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成果丰硕,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15座。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累计植树造林43.63万亩,封山育林15.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4%。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事业大提升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87.5%。城镇新增就业3.87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87.55万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22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380户。投入"全面改薄"等工程建设资金6.12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利川一中迁建、胜利高中组建。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率100%。承办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利川市第二届"龙船调"文化艺术节,连续五年举办中国山马赛利川站赛事。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功创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乡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一村(社区)一警"、"一校一警"、"一企一警"实现全覆盖。聚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执行处置金融债权案件276件,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辉煌战果,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应急管理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变作风,政府效能大提升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制度和"三指三组"【2】"两联一包"【3】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范和完善决策议事规则。出台《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普法工作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109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0件,政协委员提案467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勤俭节约,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利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力量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防风险,全市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93-201.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4-91.68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5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58-3048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4-11994元。

一是全力以赴战疫。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代价抓救治、严防死守抓阻隔、千方百计抓保障,累计治愈出院57例,治愈率达98.28%,被省评估为第一批低风险地区。完善常态化精准防控机制,严格执行常态监测、"人物地"同防、多点触发等举措,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秩序不打乱、发展不停步。3月,我们按下疫后重振的"快进键",及时组织春耕生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累计减税降费3.36亿元,对接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贷款67.3亿元,投放餐饮、商超、文旅消费券2000万元,"四上"企业【4】复工率达100%。

二是全力以赴战洪。面对入梅以来历史同期最大汛情,我们坚决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防汛抗旱"双指挥长"制度,全力以赴抢险救援,妥善处理险情98起,救助被困人员312人,疏散转移2296人。积极抓好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协调人保财险赔付1544万元,发放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582万元,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三是全力以赴战贫。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收官任务,我们紧盯"三类重点人群"和"三保障"短板弱项,深入实施"到户提升"工程,在产业、持续就业和消费扶贫上发力,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2亿元,新增特色产业基地2.25万亩,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达6.5万人,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金额达13.79亿元,克服了疫情、汛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利川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乡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的成就,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利川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利川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困难和不足:工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少数干部法治意识淡薄,干事能力、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让广大群众看到变化、感受到实效。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展望

市政府根据《中共利川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了《利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提请一并审议。这里对主要内容作简要报告。

(一)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利川绿色繁荣提质期、乡村振兴提速期、"两新一重"【5】窗口期和产业转移机遇期,《规划纲要(草案)》按照市委《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全面落实全州"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涵养大生态、发展大产业、建设大数据、普惠大民生,全力推进"4+N"产业集群【6】发展,积极争创鄂渝省际协作示范区,奋力打造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努力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山区强市。

(二)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草案)》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五大原则,提出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突破800亿元,力争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人均GDP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建成"五个利川",即富裕利川、绿色利川、开放利川、法治利川、幸福利川。

"十四五"时期利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六新",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效能获得新提升,新时代现代化山区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围绕上述目标,《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标体系,具体由经济发展、创新能力、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五大类指标组成,各指标的目标设定都经过专业部门分析测算,既考虑省、州指标体系的对接,也体现自身发展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纲要(草案)》对"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协调发展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东融西接,向东融入武汉城市圈、"宜荆荆恩"城市群,深入实施湖北省山川协作工程,围绕全州"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当好"西翼"发展龙头;向西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渝东北城市群,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对接协作、资源要素双向流通、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改革开放互利共赢,争创鄂渝省际协作示范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一城、三区、全域协同"的市域发展格局,提升主城区、建设新三区【7】,打造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

(二)补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

按照"以文为魂、以山为屏、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人为本"的城市建管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康养旅游城、山水园林城、民族文化城"的城市定位,按5A景区标准建设城区。完善城市功能,坚持组团发展,依托沿江高铁建设现代新城。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开展"擦亮小城镇"建设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镇"颜值"。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市民化,增强新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智慧利川"。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三)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融合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12345"发展路径【8】,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乡村。大力实施全域有机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行动,实施"三万三百万"工程【9】、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茶产业园、有机稻蔬菜畜牧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推进"一业一龙头"、"一业一品牌"建设,开发温泉康养项目、冰雪旅游项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农业科技云服务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建设安全、智慧、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完善村级自治体系,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厚植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动能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强做大"4+N"产业集群。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引擎,提档升级现有旅游景区,大力开发新景区,提升全域旅游供给品质,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坚持把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加强硒研发,打造硒品牌,推动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市场化发展。坚持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增长点,启动武陵山道地药材交易中心项目,扩大药材基地种植面积,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坚持把清洁能源产业作为重要财源,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建成湖北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坚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实力。

(五)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发展支撑

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稳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供给能效。推进利咸高速、沿江高铁利川段建设,积极做好利黔高速、利云高速前期工作,完善内外交通网,把利川建成鄂渝边区交通枢纽。建设腾龙洞防洪工程、纳水溪重点水源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中低压配网新建工程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城乡安全供电能力。建设利川至咸丰多气源输气保障工程,谋划城区天然气管线迁移项目。引导石油企业保持合理燃用油储备。实施"1131"工程【10】,拓展网络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和强度。坚持市场化方式运营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发展的能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全面发展,建成鄂渝边区现代化教育强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落实国家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统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提高民生综合保障水平。优化城乡文化体育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产品供给和活动组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关心关爱"候鸟"群体,凝聚"新利川人"热爱利川、发展利川的强大合力。

(七)突出依法治市,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健全党建引领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打造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重大战略物资和重要商品的储备保障。深化法律顾问进乡村、矛盾纠纷层级调处、社会形势月研判"三项机制",发挥好市、乡两级综治中心作用,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和谐平安利川。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共存,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积极进取拼搏开局起步,以担当实干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5%以上。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质量全面完成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成果巩固,夯实改革发展根基

一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继续坚持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强化"人物地"同防、多点触发等措施,加强境外人员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利人员闭环管理,严格管控进口冷链食品,严防疫情反弹。建成市应急防疫中心、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完成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强化防护物资储备及应急保障。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11】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建设乡村就业车间,重点发展童鞋产业,推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加强扶贫资产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持续发挥效益。

三是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新增省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加大秸秆禁烧、禁鞭力度,强化餐饮油烟污染管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落实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要求。规范整治清江入河排污口,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2公里。持续推进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启动城乡生活垃圾收集与焚烧发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做好齐岳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编制工作。全面推行山长制、河(库)长制、林长制。

四是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成果。大力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增量,积极化解存量,严防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验和市场监管,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狠抓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二)狠抓城镇建设,促进城镇扩容提质

一是推进高起点规划。按照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12】,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城市防洪、给排水、强弱电、停车场等专项规划编制,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科学编制特色小城镇规划,加强小城镇整体风貌、重要节点、街巷和区域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规划建设高铁新城。

二是推进高标准建设。完成清江城区段排污口及上游雨污分流改造、都亭片区排水防涝整治项目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完成城市"六个三"项目【13】建设任务,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建成城区智慧停车场车位300个,完成城市公交站台改造。推进城区天然气管网改造。实施公租房改建工程。继续实施"三绿"工程,扩大绿地面积。深入实施谋道镇、南坪乡"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

三是推进高质量管理。汲取苏马荡、西兰卡普违规开发建设的深刻教训,推动城镇建管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依法组织土地储备、出让,加强已征闲置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三违"处置工作,严防新增"三违"。深入开展城市乱象整治行动,规范建设城市农贸批发市场,依法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严禁机动车乱停乱放。

(三)狠抓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发展品牌农业。积极打造"利川红"产业名片,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袋泡茶。支持毛坝镇实施亿元茶叶强镇项目。以杨家坡茶园获得德米特转换期认证为契机,推动有机茶园转换4000亩。申报"利川大米"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力争"利川山药"进入国家药典目录。新增"二品一标"产品1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8.4万亩。加快建设萧山利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及西红花研究院项目,开发"利川黄连"、"利川大黄"衍生品,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加快推进正邦全产业链生猪养殖项目,推动生猪由分散养殖向工厂养殖转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实施山桐子国储林项目,新增及抚育特色林业基地30万亩。推进山川协作产业园区建设,争创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是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以点带面,抓好乡村振兴3个示范村建设。持续开展"六清两建"【14】行动,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要求,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清江沿线无害化厕所改造任务。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置,推广厨余堆肥处理技术。建立农村污水处理长效管护机制,推行绩效付费。启动乡村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大力实施乡风文明行动,推动乡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稳定在4500家左右。启动农村招工招商"三万三百万"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抓好"三乡工程"、"三变改革",推动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农村集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强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