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常熟市政府工作报告(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0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分钟

4.围绕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建设,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构建更加透明、更加高效的政府。坚持与时俱进、自我革命不懈怠,注重集成、联动、务实、高效,做好该做的事、负起该负的责,以发展实绩践行使命担当。推进城市数字化建设,拓展"互联网+监管"和"远程监测+智能感知"等应用场景,加快构建市场主体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摸清城市底数,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控和有效分析,提升政府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应急快速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更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力度,着力提升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职责体系优化,强化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加大资源调配和统筹力度,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治理效能。始终把抓执行、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用好督查"利剑"和考核"指挥棒",让实干担当成为政府系统的行动自觉,确保政府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三增三进"的决胜之年,也是更高品质"江南福地"建设的关键之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妥善应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新的一年孕育新的希望,新的起点昭示新的辉煌,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力争3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力争2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7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超300亿元;到账外资8.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力争5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8%,规上工业核心增加值率提升至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企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同步;完成节能环保等各类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聚焦提档升级,着力增强经济"硬实力"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开放、创新为路径,以转型、投入为抓手,加速产业结构优化,确保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促进开放融合。坚持"跳出常熟看常熟"的开放发展理念,加快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深化与苏州工业园区在生物医药产业、沪苏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对接合作;主动参与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与泗洪的挂钩合作,加强与省内城市的合作交流;深度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家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建设,加快建设漕河泾绿洲芯城、苏州(常熟)智车城、长三角时尚供应链枢纽等重点载体,建成投用中国汽研华东区氢能研发测试基地,不断丰富沪苏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内涵;依托上海国际化高端平台实现一体化发展,加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19个自贸协定的推广应用,对接国际资源、寻求全球合作,大力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机构1家以上,AEO高级认证企业4家以上。通过"区港联动"整合常熟港与常熟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推动常熟港向特色产业港、物流物贸港、科技创新港、绿色生态港转型,提高港口使用效率,完成货物吞吐量6200万吨。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力争实现市采贸易出口20亿美元。持续推动"运融通"赋能传统物流产业,力争开票超10亿元。

2.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动产创融合发展,落实"厅市会商"协议,探索省产创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路径。出台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行动计划,推进江苏省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欧氢能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等重大产创融合基地建设,新建产业创新支撑性平台10家、高质量企业研发载体超30家。加大科创型企业培育力度,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建立高成长企业"培育库",推行"订单式"集成服务,新认定"独角兽"、瞪羚等科创型企业30家。新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2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40亿元。持续推进"苏州·中国声谷"建设,高标准打造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办好首届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优化配置创新型声学人才团队,招引高质量产创项目超100个。探索试点苏州高品质人才社区,启动建设常春藤国际人才"创芯港",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200人。

3.加速产业转型。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建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鼓励和支持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企业改造提升,增强产业链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开展"智改数转"结伴、"一镇一特"精研等行动,确保完成项目750个、规上企业项目覆盖率75%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2000台、标杆荣誉150个。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2项,新增"江苏精品""苏州制造"认证产品各3个。深化"百企引航"计划,新增"专精特新"企业(产品)30个、小微进规企业100家。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严格落实差异化政策。持续推进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过半企业综合验收达标。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强化市场化经营理念,探索央地共建、"1+10"项目等合作新路径,力争国有资产总额突破23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不断提高服务全市重大战略的能力。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实体化运作投促中心,完善重点产业招商图谱,引进超20亿元内资项目4个、超10亿元内资项目8个、超亿美元外资项目3个。紧盯项目建设,确保173个重点产业项目如期开工、100个重点产业项目按期竣工。用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贯彻落实"一图一表一方案",确保2021-2022两年拆旧复垦不少于1万亩、原地提升盘活不少于1.5万亩。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新开工老旧工业区(点)更新改造3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筹建现代产业学院,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智能制造人才5000人。持续优化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实现规上企业缺工10人以上响应率100%。完善"虞城上市通"服务体系,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家,股权融资额超25亿元。

4.推动消费提振。持续拓展消费场景,深化"五五购物节""双12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创建"汇聚常熟"线上消费品牌,努力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提速。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经济,提升改造世茂、方塔等重点商圈以及汽车、家具、服装等专业市场,让老城商业再放光彩、新城商业增添活力。深化直播电商"万千百十"工程,确保网络零售额保持苏州前列。推动城市商业资源下沉,推进早餐工程建设,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2个。加强预期引导,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整合文旅资源,推进环虞山文化走廊建设,建成"蓝·原葺森林""山湾里"等文创产业园,新增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家,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速超40%。

二、聚焦提质扩容,着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始终坚持以"工匠精神"抓建设,以"绣花功夫"抓管理,科学谋划城市布局,建好新片区、抓好旧改造,全力打造更具颜值、更显气质的魅力城市。

1.高标打造重点片区。集聚全市力量与资源,推进"六大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打造"产城融合"新样板。"苏州·中国声谷"片区加快推进"一区五中心"建设,创新加速中心、声谷大剧院投用,声谷会展中心、国际社区、立讯生活服务中心开工,核心区民宅、企业搬迁全面完成,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常浒河滨河区域景观一期工程竣工。昆承湖沪苏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构建"双核"驱动的发展格局,其中昆承片区完成规划编制,明确合作开发模式,完善道路、公共配套建设,推进零碳数字科技岛、昆承湖国际生活社区等重要载体建设,加快协同创新项目招引;苏州高铁北城片区确定合作单位及开发模式,明确产业导向,编制片区概念规划、城市设计方案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地块整理。常熟站片区加快推进小型示范数据中心和站南"数字生活样板区"功能性载体建设,推动松下中城数字智慧中心等产业项目实质性进驻,站北区域启动土地一级开发,不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逐步形成以数字化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高铁西站片区确定合作单位并成立合资公司,明确产站城一体化开发方案,加快产业招商和资源导入,启动核心区土地整理。琴湖片区基本建成,道路、公园、水系全面投用,持续引进高层次商业资源,繁荣、优美的城市会客厅启幕绽放。

2.全面提升功能品质。科学推进全域规划编制,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苏州奥林匹克青少年文化中心、招商力宝医院试运行,工人文化宫、龙腾希尔顿酒店主体结构封顶。启动一批道路黑化、路景绿化工程,打造"口袋公园"4个。持续推动老旧更新,全面启动西泾岸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更新;完成城中村自主更新单元10个;新增既有建筑更新改造项目20个、竣工15个;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17万平方米、启动15万平方米,有序推进物业管理服务;增设既有多层住宅电梯10部。拆除违建超300万平方米,确保违建"零新增"。进一步加强停车综合治理,同步推进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和重点区域停车便利化工程,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停车场超300个,新增停车泊位收费道路30处,利用价格杠杆等手段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规范建筑装修垃圾清运处置市场收费管理,推进南湖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治理。

3.持续完善交通体系。通苏嘉甬铁路常熟段开工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常熟段完成铺轨,推进常熟站站房扩建、北广场竣工投用,稳定常熟西站设计方案,同步推进西三环快速化工程。524国道莫城至辛庄段改扩建、新世纪大道北延、常台高速高新区互通竣工投用,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广济路北延加快建设。修缮城区道路5条、农村公路4条、桥梁3座,实施一级公路中分带护栏工程35公里。提升绿色交通发展水平,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70%以上。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建设经开区兴港路、常福街道高新园公交首末站,通过省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验收。

4.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池塘)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加快推进"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建设,完成长江主堤防洪能力及景观提升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常态长效,验收通过"千村美居"村组超700个,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3个、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6个、特色康居示范区2个,基本实现美丽宜居村庄全覆盖。拓宽村级财力增长渠道,新增苏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认定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20家,招录涉农委培大学生50名,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超1400万元。

三、聚焦提标补短,着力增强民生"惠及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关键民生领域的服务和供给标准,加快补短补软,全力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优化公共服务。竣工学校项目14个、开工5个,推动新市民子弟学校提档升级全覆盖。持续完善课后服务"5+2"模式,提升"双减"工作成效。完成学前儿童看护点综合整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0%,争创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优化职教资源整合,争创独立设置的五年制高职院校,新增现代学徒班20个,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000名。完成市二院、中医院三甲创建,启动市一院三甲和2家医院二甲创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复审。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加强健康驿站、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启动实施"江南文化"常熟品牌塑造八大工程和22个重点项目,举办虞山文化暨沙家浜旅游节,实施海虞北路体育馆、常熟大剧院及市文化馆建筑维修,新建图书馆分馆、流通点5家,建成市级以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0个,推动山地户外、昆承湖水上等主题运动基地建设。

2.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苏州市级统筹,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3万。新增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1张,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增托育机构5家,苏州市示范托育机构1家。优化住房保障供给,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650套,建成城区安置房1726套,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3万人。

3.深化社会治理。深入开展"三年大灶"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工业群租企业、既有建筑、城镇燃气等专项整治,完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达标创建工作,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并实现结果应用,全口径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经开区化工集中区升级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达到D级水平。建成徐六泾江边枢纽,改建青墩塘沿线闸站,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斗争、"虞城无诈"专项行动,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实现平安建设覆盖率100%。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抓好金融、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处置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配合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抓好反馈问题整改。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优化能源供应布局,大力实施整市屋顶光伏试点,光伏发电并网容量不低于4万千瓦。聚焦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治理等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PM2.5平均浓度低于28微克/立方米。加大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推动昆承湖心等重点断面水质提优,消除劣V类水体57条,建成生态美丽河湖100条,完成农户生活污水收治4000户、供水管网改造5000户,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率93.3%。持续推动长江大保护,坚决落实"十年禁渔"重大任务。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创建"无废城市"。

四、聚焦提速增效,着力增强政府"公信力"

始终坚持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依法行政,强化作风建设,全力推动政府治理提质提速、政府服务提能提效。

1.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持续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升乡镇(街道)治理能力。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面提升政府服务与监管的精准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丰富"中介超市"内涵,大力推行"预先审+容缺办+承诺制"审批模式,全力服务项目建设。扎实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新增"一件事"套餐10个、"一业一证"改革15个、"无证明"事项20个,累计归集电子证照150类,基本实现企业类事项网上办、个人类事项掌上办。

2.坚持依法行政不放松。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争创全省第一批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单位。高标准推进"八五"普法,建成"法治乡村实训教育基地",探索"村规民约"履约评议机制,夯实基层法治基础。不断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监督和社会各界舆论监督,持续抓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3.坚持作风建设不懈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树牢过"紧日子"观念,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做到人人勇担当、层层用真功、级级抓落实。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惟有奋斗;扬帆破浪,正当其时。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航定向,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有167万多勤劳智慧的常熟市民,一定能够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更多资料请联系群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