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启东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2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1分钟

--2022年1月11日在启东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杨中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和十七届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百万人民,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对接浦东第一棒、百强年年进两位"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接轨上海战略,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和"强富美高"新启东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全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0亿元,增长1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67亿元,增长7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5000元、30500元,分别增长9.5%、10.4%。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7位,较2019年前移4位。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质态稳中向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1120亿元,增长32%。主导产业稳中加固,临港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应税销售1077.7亿元,增长41.1%,寰宇东方、东成电动工具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净增规上工业企业90家,新认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家,联测科技、通易航天成功上市。能耗"双控"成效显著,工业企业度电产出达44.1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402亿元,荣获鲁班奖3个、国优奖1个、詹天佑奖4个。服务业稳中提质,实现应税销售836亿元,增长11.2%,广汇能源成为首家应税销售百亿级服务业企业。旅游业加速回暖,碧海银沙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抗大九分校完成提档升级,德汇海粟湾、协兴港文旅等项目加快推进,文化、生态、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运用"五个一"协调推进机制,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31个。亿纬林洋、药明康德研发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城高端医疗器械、万洋众创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华峰尼龙6、海四达动力科技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建立项目质量综合评估机制,调整组建产业招商分局,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其中10亿元以上30个,制造业占比达93.1%,4个百亿级重特大项目接连落户。要素保障支撑有力,新增制造业贷款15.1亿元,盘活低效用地4368亩、闲置厂房30万平方米。

改革创新迈向深入。"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在南通率先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建设全省领先,新增减税降费8.1亿元,列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20位。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7.6%。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25个,与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签订第二轮合作协议。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9家。创成知识产权强省区域示范市,入选省"双创人才"10名。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抢机遇、强支撑,发展能级有力提升。

综合交通快速提档。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通用码头建成启用,10万吨级进港航道投运,疏港公路335省道西段、通港大道南延完工通车,洋吕铁路开工建设,鹤港大桥、天汾大桥全速推进。北沿江高铁可研报告正式获批,即将全线开工。"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干线公路网等规划形成最终成果,宁启铁路二期复线工程、沪崇启铁路列入省专项规划,S11通沪高速及北延、228国道改扩建等规划研究稳步实施。深度融入上海"一小时通勤圈",开通人才专线、健康专线,沪启快线日发班次增加至188班。

区域合作深度拓展。抢抓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承接优质溢出资源,引进上海、苏南亿元以上项目78个,其中10亿元以上15个。启东配套浦东产业园等平台效应不断放大,沪启两地要素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主动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高质量承办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启隆分会场。建立行政审批通办协调机制,实现88个事项"跨省通办"。积极落实稳外贸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完成境外协议投资6180万美元。

载体功能有效增强。"一区多园"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内生动力加速迸发,开发园区承载力和贡献度不断提高。启东经济开发区加快推动新能源、半导体装备及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成功引进易事特5G云技术、华晶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度显著提升。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全面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卫华港机、中储粮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一主两新两特"临港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加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获评省"美丽海湾"。

一年来,我们对标一流优环境、提内涵,城乡面貌焕发新颜。

城市建管做精做细。规划体系持续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修编,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完成编制。城市品质不断彰显,少儿图书馆、蓝印花布艺术馆建成开放;新建公园绿地2个、小游园5个,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路网结构逐步优化,江海南路、紫薇东路建成通车,牡丹江中路等3条道路完成改造。城市面貌明显改善,系统化改造老旧小区24个、122万平方米,改造规模南通领先;提升改造巷道4个,拆除违章建筑64万平方米;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平台建成投运。全面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常态长效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乡村振兴有力有序。高效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新建高标准农田5.3万亩,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超90%,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获评首批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干道沿线破落建筑和"三棚"整治稳步推进;智慧水利加快建设,河长制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建成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16个,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挡潮墙遗址入选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沙地圩田农业系统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富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建成强村加油站3个,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基地3家;完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为全市低收入人口购买防贫保险。

生态环境向好向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轮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2%,PM2.5年均值降至23.2微克/立方米,均列全省第一。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100%,完成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1.7万户。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受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最美江海岸线建设全面展开,森林公园开工建设,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特色示范段基本建成,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国家专项资金补贴。长江大保护扎实推进,率先实施长江岸线"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如期完成关停退出。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力补短板、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民生保障更加温暖。全力办好十大类民生实事项目,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9%。千方百计稳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8760人。基础养老金、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分别提高至190元、1400元,社会救助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成适老化改造1100户。开工建设安置房77万平方米,交付5000套。建成国家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6个。工会、慈善、红十字、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事业更加普惠。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中高考核心指标位列南通前茅。蝶湖实验小学、蝶湖中学、少年宫新校区开工建设,6所幼儿园建成启用,37所中小学获评省智慧校园。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扎实开展,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有力,校内延时服务全面推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断深化,"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覆盖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新增长三角名医工作室17个,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获省政府表彰。建成国家卫生镇3个、省健康镇3个。开展"文化三送""共乐东疆"等文化惠民活动500余场次,建成南通首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区开发等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治理更加顺畅。社会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获评中国好人1名、省道德模范2名、江苏好人4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新址建成使用,网格微治理入选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村居"两委"换届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收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更加健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国法治人物1名。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管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反走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通讯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族宗教、见义勇为、人民武装工作取得新成绩。

公共安全更加牢固。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要求,第三人民医院"平战结合"改建完成,日核酸混检能力达50万人次,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水平有效提高。高标准推进"三年大灶",深入开展危化品、城镇燃气、既有建筑、海洋渔业等32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省安全生产巡查、专项整治督导组反馈意见全部完成整改,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加强海上施工船舶防台应急管理,8家区镇消防站投入执勤,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扎实有效,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为本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过去的五年,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全市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奋勇争先,高质量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能级启航吕四东方大港,一批事关启东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取得历史性突破,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精彩答卷,谱写了属于启东人民的时代篇章。

这五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大跃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百亿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省县市前十。项目建设硕果累累,5个百亿级项目成功落户,32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工业、服务业应税销售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百亿级企业达3家。建筑业提档升级,连续5年实现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大满贯"。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高标准农田占比提升至84.2%,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9个,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这五年,是创新要素高能级集聚、新旧动能大转换的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级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创新质效实现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4.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翻番,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大国重器"天鲲号"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开放型经济扩量提质,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增上市挂牌企业7家,获评2018~2020年度省金融生态优秀县。

这五年,是美丽启东高品位建设、城市颜值大蝶变的五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宁启铁路、海启高速建成通车,加速迈入"大港时代""高铁时代"。城市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老城区形象加速提升,新城区框架全面拉开,文体中心、国际版画艺术中心投入使用,蝶湖公园、头兴港滨河公园建成开放。长江大保护纵深推进,"十年禁渔"有力落实,关闭退出化工企业92家。最美江海岸线建设全线铺开,"缤纷百里"滨海特色风貌加速打造。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区域治水经验南通推广,河长制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彰。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蝉联国家卫生城市。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高水平推进、民生福祉大改善的五年。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民生领域累计投入41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系统化改造老旧小区201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486万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主要险种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教育现代化监测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幼儿园园舍全区域、全覆盖改造建设,教育质量重返南通第一方阵。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妇幼保健院、社会福利中心、保利大剧院高质量运营,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这五年,是治理能力高效率提升、作风建设大变革的五年。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全面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19件、政协委员提案1628件,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的接力耕耘、励精图治,得益于全市百万人民的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启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启东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奋斗蕴含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总结本届政府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定不移融入发展大局,始终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市决策部署谋划工作,努力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聚焦有效投资,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质态,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坚定不移践行生态文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大项目支撑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耗、土地、资金等制约较为突出,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仍然较多;城市功能品质有待提升,生态环境还有一些短板;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的担当意识和能力素养有待增强,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启东勇担"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五年。纵观大局,我们要在复杂形势中保持发展定力。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对全球的深度影响仍在持续,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重大挑战,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放眼未来,我们要在重大战略中抢抓发展机遇。当前,"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我市交汇叠加,省、南通要求启东着力塑造"缤纷百里"滨海特色风貌,南通市委赋予了启东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的全新定位。未来五年,我们要在抢抓机遇上主动作为,深入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接轨上海战略,努力与上海相互赋能、贡献各自"长板",全面推动产业互补、交通互联、开放互动、要素互融,加快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更具核心竞争力和辨识度的卫星城。立足自身,我们要在比较优势中坚定发展信心。环视周边,兄弟县市区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态势日益激烈,我们稍有迟疑松懈,就有可能落伍掉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开港运营,北沿江高铁开工在即,启东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加速放大,未来发展机遇无限、空间无限。我们要坚定信心、厚植优势,加快提升经济能级、创新能级、城市能级,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最佳承载区、创新研发新高地和美丽宜居生态城。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南通和启东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导向,深入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接轨上海战略,跑好第一棒,奋进新征程,统筹谋划打造"五个城市",推进"五个走在前列",加快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全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启东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到2026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突破3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现代农业更加优质高效,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至2.8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件。

--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交通格局进一步拓展,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基本成型。深度对接浦东,更高水平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同城同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成为上海向北辐射的首选城市,引进上海、苏南等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0个。

--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万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公民法治观念意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超93,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城乡环境展现新面貌。城市空间和功能格局持续优化,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率提高至70%。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高标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空气质量、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于上级下达目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以上。178公里最美江海岸线全面展现,独具海上风情的魅力生活空间基本成型,美丽启东建设成为美丽江苏的示范样板。

--市域治理得到新提升。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高。智能高效、富有特色的市域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平安启东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实现跃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全省领先。

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南通和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南通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进固稳、以稳促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向海图强、扬帆奋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6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达到上级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始终坚持接轨上海,在构建开放格局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平台载体等优势,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开放融合,在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中扬长补短、借势登高。

全速打造综合交通。加快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开发建设,港口支持系统建成启用,东港池5万吨级重装码头建成交付,内河转运码头投入使用。发挥公铁水、江海河多式联运优势,加强与上港集团、省港口集团合作,探索"沪吕通"物流新模式,积极争取启运港资格,力争设立吕四港保税物流中心,集装箱吞吐量达30万标箱。全力服务保障铁路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启东段全线开工,洋吕铁路先导段开通运营;深化沪崇启铁路、宁启二期复线和市域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尽快接入上海轨道交通"一张网"。启动S11通沪高速前期审批工作,完成433省道改造。

全面深化开放融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制定出台沿海地区发展行动计划。加速对接张江、昆山等资源富集地,与吴江共建合作园区,着力打造上海、苏南高端研发产业化、高端制造协同化配套中心,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0个。深化教育、医疗、文旅、社会治理等领域合作,引入上海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同城化高品质生活圈。主动参与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口岸综合服务保障,鼓励优势企业深度拓展国际市场,有效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全力推动平台提能。坚持错位发展,突出产业特色,集聚要素资源,切实提升开发园区项目承载力和产业引领力。启东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专精特新集聚地、省内排名三年进前十",加快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占全市份额超20%。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围绕"百亿项目年年有、十亿项目超十个",大力发展临港制造、商贸物流产业,开工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高新区围绕"工业产值突破二百亿、全力争创省级高新区",盘活存量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空间再造产业用地300亩,开工亿元以上专精特新制造业项目不少于30个。海工园围绕"税收增速争第一、打造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壮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应税销售270亿元。生命健康科技园围绕"协同张江首选地、企业三年超百家",持续优化功能配套,打造长三角医药产业转移最佳承载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围绕"二次创业再出发、销售三年返百亿",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围绕"打造缤纷百里示范段、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招引文旅头部企业,打造独具江海风韵的旅游胜地。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围绕"打造文旅融合增长极、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龙湾水镇投入运营,加快海粟湾项目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高端商务旅游目的地。启隆生态科技园围绕"策应崇明生态岛、环沪旅游新地标",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生态江心绿洲。

二、始终坚持转型提质,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定不移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之以恒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稳步实施产业升级。巩固制造业战略支柱地位,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1400亿元,增长25%。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及装备、港口机械、粮油加工等产业布局,规模突破260亿元。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电动工具、高端机械装备等传统特色产业研发投入和产品附加值,实现应税销售380亿元。引导建筑业向数字、绿色和装配式建造转型,支持参与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加快电子信息及半导体产业、生命健康产业能级提升,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打造科技研发、健康服务和现代物流产业,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1000亿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打造城旅一体、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长三角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日出江海、美丽启东"品牌影响力。

培育壮大企业梯队。深入推进"1521"工业龙头企业三年双倍增计划,完善重点企业培育库,新增应税销售10亿级企业5家、20亿级企业3家、50亿级企业1家。实施企业规模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两转一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0家、服务业企业60家。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实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星级上云企业15家。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实施"育苗成林"工程,充实后备企业库,建立拟上市企业"白名单"制度,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家、报会企业3家。开展"垦牧杯"杰出企业家评选,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强、家国情怀浓的"张謇式"企业家群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