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晋江市政府工作报告(第2/2页)
2、壮大创新主体群落。开展"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办好青年企业家混沌创新班,激发新生代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深入推进规上企业"三个覆盖"工程,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25%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增至95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深入推进高新企业倍增工程,高新企业保有量突破500家,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超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15家。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创建绿色鞋服、休闲食品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3、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推进科创人才集聚、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行动,完善"政策+平台+项目+环境"引才育才体系,引育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企业研发人才600名以上,培训技术经纪人300人次以上,选任科技特派员100名以上。实施"技能晋江"行动,支持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泉州轻工学院扩容建设,探索设立综合性技能人才配置中心,培养产业急需技能人才。健全人才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布局人才飞地,造优人才活跃社群,广聚英才而用之。
4、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市科创委统筹作用,健全政策精准引导、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实施晋商资本"鲑鱼工程",组建产业创投母基金,扩大高企贷、科技贷、信易贷惠及面,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180亿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七个一"体系,办好"海峡杯"系列创新赛事,启用中关村中试熟化平台,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专利导航、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引进技术转移机构3家,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登记技术合同2亿元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以上。
(三)拓展潜力空间,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立足晋江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突出做好海洋经济、绿色经济、体育经济、文旅经济等文章,深挖发展潜力,拓展增长空间。
1、壮大海洋经济。开展海洋经济三年行动,大力实施"1341"计划,加快金井一级渔港、东石白沙二级渔港、深沪中心渔港改扩建工程,开展全国渔获物定点上岸基地试点,争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深化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创建,试点建设海上牧场,培育国家级水产良种(鲍鱼)示范基地,大力拓展远洋捕捞、冷链物流、通关转运、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渔业产业链,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纤维纺织材料等新兴业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
2、培育绿色经济。全面实施碳达峰行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5个,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8家,加快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推动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升级。实施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创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深化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试点,推动环境容量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配置。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政府投资项目、市政公用工程、装配式建筑等率先采用绿色建材,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5%以上。
3、做强体育经济。按照"简约、安全、出彩"要求,高水平举办世中运,提升体育城市国际影响力。发挥赛事效应,强化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引进一批国际品牌赛事、国内高端赛事,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办好第十四届市运动会,全力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引导企业顺应体育康养、智能穿戴、全民健身等消费新需求,加强体育制造业细分领域产品研发,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打造名副其实的体育之城。
4、繁荣文旅经济。完善文创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拍摄晋江籍作家创作的《皮囊》同名电影,大力招引影视项目落地,培育剧本孵化、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建设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统筹有序开发3处世遗点文创资源,开工灵溪谷、安平古镇文旅区等旅游项目,支持磁灶窑址申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五店市创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梧林传统村落创建4A级旅游景区,加快九十九溪田园风光、紫湖郊野公园建设,拓展"晋江经验"馆红色旅游效应,整合提升围头湾滨海旅游风景线,策划推出一批世遗游、工业游、红色游、乡村游、滨海游等精品路线,乘势发展夜游、民宿、演艺等文旅业态,打造一批特色消费街区、网红打卡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深化改革赋能,优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生态思维、系统观念,全面深化集成改革试点,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让企业看得清、算得清,在晋江安心创业、放手发展。
1、打造高效政务生态。坚持以制度改革牵引流程再造,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链条优化提升审批服务。推行行政服务大厅6S标准化管理,在全省县域率先实现"无实体证照"办事、率先开展10个行业"一业一码"改革试点,新增100个高频事项"掌上办",推出100个信用承诺审批改革事项,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满意。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再落实、"局长走流程"等活动,健全诉求收集处理反馈机制,当好无事不扰、随叫随到的"店小二"。
2、完善优质投资生态。优化政策资金直达机制,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措施。推进产业信贷"增户扩面",争取设立全国纺织鞋服供应链信易贷服务平台,稳妥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新增贷款160亿元以上,首贷户比提升到40%以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下。组建职教产业协作联盟,启动建设晋中职校、经开区产教融合基地,搬迁扩容晋兴职校,设立异地劳动力培训输送基地,搭建初中应届毕业生从入学、毕业到就业的无障碍"快车道",破解结构性缺工难题。开工建设2个220千伏、4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增输变电容量78.2万千伏安,启动热电联产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安东园及周边地区供热管网,全面提升供电供热保障水平。
3、营造公平法治生态。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强县战略,高效运作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当好企业创新的坚强后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息联合惩戒。推进"免罚清单"试点,完善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机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企业法人1.3万家。
(五)融入内外循环,拓宽开放发展格局。发挥双向开放优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区域合作和全球竞争。
1、厚植内循环优势。立足民生消费品制造业优势,抢抓"新国货""新国潮"机遇,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晋江造"市场占有率。紧抓消费扩容提质机遇,大力培育电商平台,推动电商总部回归,扩大优质产品线上销售。引进山姆会员店,打造高端商业综合体,引领城市消费升级。持续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活动,培育"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重点商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争创省级示范步行街、省级夜间经济示范区,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2、做优高质效平台。抢抓福建自贸区扩区机遇,复制推广自贸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开发区叠加综保区功能优势,发展保税加工、研发、物流等"保税+"经济。加快机场扩容提质,建设航空物流园,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货邮吞吐量增长12%以上。扩大跨境电商出口,做强Lazada、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平台功能优势,国际及港澳快递业务量增长10%以上。实现鞋纺城市场采购贸易全省通关一体化,建设围头港市场采购贸易海关监管场所,市场采购贸易额达220亿元以上。积极对接RCEP新规则,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加速拓展海丝沿线市场。
3、密切海内外交流。发挥在外晋江人优势,开展"海外晋籍青年精英故乡行"等活动,加强回乡寻根、投资兴业等服务工作,增强海外乡亲的祖地根脉归属感和中华文化认同感,引导推动侨商回归、侨智回乡、侨资回流。深化晋台融合发展,开工建设金门供水应急保障工程,支持台湾青年来晋就业创业,拓展晋台产业对接合作。团结港澳乡亲,探索港澳青年交流新模式。抢抓闽澳"并船出海"契机,以"侨为桥"助力企业挺进葡语国家市场。深化国际友城合作,持续拓展海外朋友圈。
(六)坚持城乡统筹,用心建设大美晋江。坚持国际视野、长远眼光,以新城建理念,统筹城市发展、产业植入、业态提升、环境艺术、专业设计,深化"产城人"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品质之城"。
1、加速城市有机更新。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全域控制性详规和各类专项规划,优化"四区一走廊"等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站位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泉州海丝新区建设,加速拥湾连铁、聚核强心,高标准规划建设"晋江经验"先导区,高水平开发晋东新区、紫帽片区、高铁新区、科创新区,推进鞋纺城二期、晋江南连接线等118个重点项目,回迁8个安置房小区,加快晋江南岸核心板块功能开发,塑造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新中心。坚持"留改拆"并举,实施池峰路南延伸、安海北环-龙山寺等片区改造,启动英林城镇更新及旧村改造工程,打造阳光片区"微更新"示范样板,提升45个老旧小区,让宜居生活触手可及。
2、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建成福厦客专晋江段。提速推进"聚城畅通"工程,加快一重环湾西滨段、刺桐大桥南节点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世纪大道南延伸、联华大道北延伸一期、智造大道龙湖段等9个交通项目,建成二重环湾、东部快速路一期等7条高铁集散通道,打通3条断头路,加密优化4条公交线路,完善快慢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新建1200个5G基站,实现城乡主要区域5G信号全覆盖。实施4个防洪排涝工程,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0公里以上,持续增强城市海绵功能。新增公园绿地21公顷,完善一山一水福道系统,推动市域绿道互联互通,把最美景观、亲水岸线留给广大市民。
3、强化城市精细管理。统筹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推进城市管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整治10个交通易堵点、10个事故多发点,新增1000个智慧停车位,提升市域通行效率。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2.0版,严厉打击"两违"行为,狠抓架空缆线、飞线充电、乱停乱放等顽症治理。修编全市环境卫生规划,制定户外广告设置导则,规范社区物业管理,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
4、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1134"计划,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实施45个村级增收项目,建成20个乡村共享驿站、19个跨村联建项目、10个新型供销为农服务网点,实现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6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新增高标准农田1900亩,争创国家现代农业(胡萝卜)产业园、国家田园综合体。深化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完成30个村庄规划修编,开展"百企兴百村、乡贤促振兴"活动和"燕归巢"人才反哺计划,打造乡贤反哺"溪边样板",创成6个标杆示范村、5条泉州级示范线、3个整镇推进示范镇,实现美丽乡村串点成线、梯次推进。深化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提高村规民约执行力,建设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弘扬新时代文明乡风,打造乡村治理"晋江样板"。倾斜支持革命老区村振兴发展,高质量做好长汀、上杭对口帮扶工作。
5、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构建大气、水、土壤智能管控"一张图"框架。强化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全面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东山、草洪塘、溪边3个水库环库截污工程。启动尾水排海工程海域段建设,新建改造污水管网3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接户率提高到85%以上。实施河湖长制项目95个,建成投用南港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缺塘溪生态活水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化"全民动员,绿化晋江"活动,植树造林4000亩以上。完成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启动第二轮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排查整治,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新增危废年处置能力20万吨。
(七)聚焦共同富裕,提高群众生活品质。高质量办好22件为民实事、100件民生微实事,用心创造品质生活,稳稳托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促进高质量稳岗就业。深化推进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和四项收入提升行动,推动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低收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帮扶和托底安置。搭建"新零工"线上平台,建设5个实体"零工"市场,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以上,助力多渠道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35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2、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四帮四扶"200户困难家庭,开展残疾人康复和帮扶工程,兜紧兜牢保障底线。启用"晋江慈善馆",举办国际慈善论坛,鼓励企业投身公益事业,支持慈善机构开展"解困、助学、助听、复明、安居"等慈善活动,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提升6个镇级敬老院、100个农村幸福院,探索"物业+养老""智慧+养老"模式,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实施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工程,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适宜、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第三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工程,扩大中心市区和陈埭、池店等重点区域教育供给。实施76个教育项目,新增优质学位1万个,开办清华附中晋江学校高中部等4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保持85%以上。总结推广集团化办学经验,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精准对接高考改革,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深化"百千"教育人才引育计划,加大教师增补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新改建38个学生心理辅导室,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建设高水平健康晋江。实施20个医疗卫生项目,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紧密型医共体高效运作。支持市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挂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启动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晋东院区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支持第二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合作,建立覆盖广泛的"复旦系"医疗服务网络。支持中医院改扩建,深化与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地合作,推动镇域中医馆全覆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三孩配套政策,培育10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普惠性示范点,新增托位600个。建成"医码通"二期工程,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一码通行",让群众就医更便捷、更舒心。
5、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让城市文明蔚然成风。完善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履职制度,加强世界遗产点系统性保护,修缮文保单位12处,让城市文脉绵延流淌。投用非遗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建设晋江文献馆,布设5个闽南传统文化体验点、3个视障文化阅读室,培育一批"小精美特"新型文化空间,提升百场公益性精品演出,让文化生活更有品位。
(八)突出治理提效,打造安全韧性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安全发展。
1、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强化人物环境同防、闭环管控,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建成市级健康驿站二期工程,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实施疾控中心、120急救中心能力提升工程,健全"三公(工)一大"融合协同机制,构建科学精准、快速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2、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大数据智能化综合指挥中心,打造高度集成的一体化治理平台。健全"网格+警格""网格+部门职能应用"治理机制,深化市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基层治理"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稳妥推进新型社区设置调整。深化省级近邻服务试点,建设市级社工总站,培育6个"五社联动"示范社区、10个"晋邻汇"邻里中心,打造10个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创新运用信访评理方式,扎实推进治重化积专项工作,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投用反恐防暴训练基地一期项目,强化禁毒、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专项整治,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3、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启用市级应急信息指挥平台,构建城市安全基础防治、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体系。充分运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开展消防安全综合整治"雷霆"行动,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房屋安全、渔业安全等重点领域整治,完成80%以上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数"持续下降。落实粮食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建设"食安晋江"智慧监管平台一期工程,坚决治理餐桌污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四、全面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
使命如磐,重担在肩。全市政府系统必须始终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强化勇当主力领军的政治自觉、历史自觉,全方位建设人民满意的新型服务型政府。
(一)建设善学善治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倡导多学习少应酬的风气,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落实力、穿透力。坚持以"善学"促"善治",克服本领恐慌,运用系统思维,着力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防范风险,提升精细治理能力,全面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建设市民信赖政府。坚持言必信行必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企、取信于民。坚决惩治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刁难勒卡等作风效能问题,高效办好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聚焦"平均数以下",履好兜底保障之责,尽好帮扶救助之力,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让民生关切温暖人心。
(三)建设法治阳光政府。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入实施"八五"普法,促进全民知法守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效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优化市长专线、便民服务热线办理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建设新型数字政府。健全政务数据统筹机制,整合政府各领域服务系统,实现跨部门数据高效联动。用好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广泛融入政府治理各领域,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化、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秉承用户思维,最大限度减时限、减流程、减证明,让市民畅享便捷服务。
(五)建设清廉高效政府。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全覆盖监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传递"亲"的温度,守牢"清"的底线。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坚持"干部服务群众、政府服务企业、机关服务一线",优质做好每件事,高效干好每一天,用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
各位代表!晋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晋江经验"是我们最宝贵的制胜法宝,"爱拼敢赢"是我们最鲜明的精神特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初心,践行使命,勇毅前行,担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更多资料请联系群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