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1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8分钟

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市政府在中共如皋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南通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一是突出稳中求进,实体经济持续提质提效。综合实力显著跃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0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8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1450亿元、增长17.5%,服务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5亿元、增长12.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51亿元、1531亿元,分别增长5.8%、17.5%。产业集群蓄势做强。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1350亿元、增长24%,六大优势产业链应税销售占比超80%,培育超100亿元、超50亿元企业各1家,亿元企业56家,纳税超亿元企业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0家、南通第一。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846.6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5家,入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10亿元,入库税金超10亿元,获国优奖2个。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完成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29亿元,新增全国农业创业园区(基地)2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68%,入选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获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省首批绿色蔬菜(黑塌菜)产业特色县。发展质态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9%、45.7%。精准能耗管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5.8%,综合能耗度电销售增长33%,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获国家能源局立项,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开。万达轴承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如高高压、嘉好热熔胶入选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思源赫兹、汤臣汽配入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小巨人"项目。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1家、省五星级上云企业1家、省市示范智能车间17家。主导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4项,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项、省级2项、江苏精品2件,如高高压、泰慕士获南通市长质量奖。高质量打造资本市场"如皋板块",星球石墨、森松重工、超达装备成功上市,新入轨企业3家、股改1家。

二是突出量质并举,重大项目实现快落快转。招大引强持续突破。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先"理念,聚焦六大优势产业链精准出击,组建市场化招商队伍5支,成功举办科技人才洽谈会和上海、深圳、苏州等地投资促进周活动,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五十亿级3个、百亿级2个。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开展"重大项目质态提升年"活动,健全月度观摩、项目单挑机制。新开工重特大制造业项目15个、服务业项目8个,竣工项目7个,转化达产项目4个,3个项目获南通高端制造业奖励。省、南通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技改投入145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44.9%。新建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占比54.5%、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72.7%。斯堪尼亚商用车项目通过省发改委备案。要素保障不断强化。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不断加大,设立产业引导母基金和科创基金,新增制造业贷款30亿元、创历史新高。土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完成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盘活存量用地4800亩,租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686亩,办理全省首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权登记。

三是突出创新赋能,发展活力越发充足充沛。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深入实施高企培育"倍增"计划和"小升高"行动,净增高企47家,新增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5家、高新区及集聚区科创项目15个、省级企业研发机构9家。获批省级资金类科技计划项目12项、省科学技术奖3个、南通"揭榜挂帅"项目5个,总量均居南通第一。每10亿元GDP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8件。新瑞药业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组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启动实施"创新如皋"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科技23条、人才22条激励政策,新增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家,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名、省"双创计划"6人,卓远半导体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建立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成立科技支行2家,发放科创型企业贷款8.5亿元。获批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省级农高区、龙游河科创走廊启动规划建设,建成上海交大如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飞地孵化器,开工建设青年人才公寓国际社区,主功能区孵化器全部开园,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高新区省级排名位居苏中苏北第一。

四是突出改革开放,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迸发。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建立"3+2"主业体系,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亿元、主营业务利润3亿元,新增AA+主体信用评级1家,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24家。推动镇级债务提级管理,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债务管控预期任务。强化农村综合改革,累计完成产权交易额26.9亿元,建成农民合作社综合社16家,获批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双向开放持续扩大。新批超亿美元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3.24亿美元、增长2.9%,制造业外资到账额南通领先。进出口总额290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0.9亿美元、增长35.8%。境外投资1600万美元,外经营业额1.35亿美元。新开国际国内航线6条,集装箱吞吐量55万标箱。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成运营。营商环境显著改善。顶格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减税降费7.9亿元,发放惠企资金3.3亿元。"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企业执法检查"白名单"制度全面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在建项目施工企业全覆盖,商事制度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如意"营商环境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五是突出品质提升,城乡环境更趋宜居宜业。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新改建城市道路35公里、桥梁29座。完成28个地块111万平方米搬迁,老旧小区改造18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600户。城市西部片区更新改造全面启动。龙游河三期、宏坝河风光带建设基本完成。智慧停车一期项目建成投运。交通工程持续推进。北沿江高铁如皋西站正式获批,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建成投运。张靖皋长江大桥开工建设,通皋大道二期工程大临开工。G40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S226如皋北段竣工通车,老204国道三期改造建成通车。惠政路龙游河桥等24条城市干道提档升级。完成农村桥梁改造30座、通居路50公里、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62公里、治理安全隐患点214个。镇村建设持续深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镇级垃圾中转站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供水管网153.8公里、户表17.5万户。新增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2个、示范村3个、美丽宜居乡村85个。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传统村落1个、绿美乡村8个,水利建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六是突出精准施策,污染防治始终有力有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常态化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点位长制,推行"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模式,市考以上断面继续保持优Ⅲ类水质。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提升行动扎实开展,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1.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5.5%。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全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化工企业"两断三清"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各级环境信访总量下降6.5%。重点工程有序推进。龙游湾生态景观带建设全面启动,5.5公里示范段如期建成。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线推进农村河道片区治理,完成城北先行区、1片区水环境治理工程及15条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任务,消除黑臭水体223条。建成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处置设施2.5万户。上海电气一期飞灰填埋场封场项目竣工。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公益检察领域"三长"联动保护机制,建成一体化平台,提起公诉25件、审理案件227件。

七是突出共建共享,人民生活更加有得有感。疫情防控毫不放松。认真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核酸筛查基地、疫情防控队伍等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核酸日混检能力达40万人份。全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8%,超过国家和省定标准。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就业2.8万人、创业5346人,发放富民创业贷款1985万元,落实稳岗返还资金1579万元。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11.5%。城乡居民医保、职工"五险"实现动态全覆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等标准持续提高,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重点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坚持"房住不炒",有效落实地价房价精准化"双控"制度。公共服务更加均衡。高质量教育县域样板创建启动实施,"双减"政策有序落实,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率70.1%。如师二附、三附等投入使用,附小新城园、志颐小学等工程稳步推进,技工学校与第一中专启动技师学院创建工作。医共体格局初步形成,人民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搬经镇、江安镇卫生院主体工程完工。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八是突出协同共治,社会大局保持安定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专项整治"三年大灶"高标准推进,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在去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又均下降37.5%,消防、防汛等工作持续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有效保障。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八五"普法实质性启动。率先推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行政案件败诉率低于南通平均水平。城管综合执法标准化入选全国试点。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数据赋能市域治理初见成效,智慧应用平台实时预警各类隐患1万余次,全网协同处置各类诉求超24万件,"三跨"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南通领先。启动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创建,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取得积极成效,相关金融机构风险得到稳妥处置,进京登记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75.6%和78.5%。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群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此外,人武、统计、供销、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海事、海关、边检等口岸单位高效运转。积极支持工青妇、残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外事、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慈善会及各涉老组织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回首五年,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直面风险挑战,锐意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硬成果,交出了一份充分展现"强富美高"鲜明特质的答卷。

五年来,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持之以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的基础更加厚实。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乘势创新,从"奋力构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重要支撑",到"勇当长三角北翼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谱写如皋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百亿级台阶,年均增长9%,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5.5:48:46.5,累计引进重大项目32个,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上市企业数南通县市第一。省级高新区成功设立。创成国家基层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第21位。

五年来,我们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持之以恒加大惠民利民力度,"富"的成果更加丰硕。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聚焦"八个更"目标要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化,持续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民生福祉实现系统性改善。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8%以上,累计实施民生实事项目66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6:1,城乡社会保险覆盖率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获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实现全覆盖,人民医院、中医院建成三级乙等医院,区域供水三期工程竣工通水,全面完成镇级民营医院、民营水厂公益性回归整合。

五年来,我们恪守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提升城市品质能级,"美"的底色更加鲜明。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精明增长,以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为目标,全面提升要素集聚力、生态竞争力、城市承载力,城乡格局实现全局性蝶变。新城建设与老城更新统筹推进,城镇化率提高到62.5%。突出用水点亮城市,改造提升城市河道15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河道覆盖率超过40%,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86.9%,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家。长江大保护纵深推进,建立生态环境执法司法联动和镇区生态补偿机制,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均达优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领先,优良天数比例、PM2.5平均浓度创历史最好水平。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五年来,我们倡树社会文明风尚,持之以恒推动治理能力创新,"高"的成效更加彰显。始终坚持崇德向善、善治善成,深化"五治融合",着力打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文明程度实现整体性提高。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四连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获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群众文艺"五星工程奖"2件。高水平推进法治如皋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全域覆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信访总量持续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获评省平安县市、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攻坚克难,五年冬耕夏耘、春华秋实。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靠的是市委坚强领导,靠的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靠的是历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接续奋斗、同心共建。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为这座城市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的每一位奋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新旧动能转换速度还不快,重特大项目的支撑度和产业链的集聚度还不高,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还不足,主功能区发展贡献度还需加速提升;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点依然存在,全口径债务存量仍然很大;共同富裕的步伐还需加快,发展的普惠性还有待增强;少数党员干部科学发展、主动服务的意识还需提升,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还需持续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是如皋"弘扬治沙精神、全面乘势聚力,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的关键五年,也是如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转型创新的加速期、城市能级提升的突破期、民生福祉持续提高的普惠期。面对新形势,我们唯有科学识势,努力抢抓稍纵即逝的"如皋机遇",坚持以新机遇厚植优势、顺势而为,不断把各类叠加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才能在危机中抢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立足新起点,我们唯有系统谋势,精准发力争先进位的"如皋路径",坚持以新理念倡树导向、引领发展,主动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各领域全过程,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谋求新突破、开辟新境界。迈上新征程,我们唯有全面起势,充分展现砥砺奋进的"如皋作为",坚持以新期盼抬高标杆、善作善成,拿出不负时代的使命担当和敢于探路的勇气锐气,才能跑出加速度,打好主动仗,奋力开创如皋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南通各项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定位和"挺进县域二十强、争创文明典范城"目标,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产业兴市、创新强市、生态立市,勇当长三角北翼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如皋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是:

--奋力蹚出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发展之路,致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突出产业兴市,狠抓六大优势产业链建设,推动"3232"产业质效全面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年年进位,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8%以上,综合实力挺进全国百强县(市)前二十,高质量建成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

--全力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致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区。坚持创新强市,全面提升创新能级,以高层次创新园区、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人才支撑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人才综合竞争力、营商环境评价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高标准建成省级创新型县(市)。

--大力建设特色鲜明、近悦远来的品质城市,致力打造生态宜居样板区。坚持生态立市,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绿色发展取得更大进展,城市加快转型、镇村特色更加鲜明,城乡融合水平稳步提升,以更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家园,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城镇化率逐年提升,高品质建成沿江生态景观带,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倾力写好共同富裕、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致力打造民生幸福先导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奋力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协力共创现代智慧、安定和谐的美好生活,致力打造社会治理示范区。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突破,"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本质安全水平更加巩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建成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市、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市。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当奋进,使命光荣须图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唯有团结一心、砥砺前行,方能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开辟新境界、担当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二、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南通和市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5%以上,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增长24%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万元GDP单位综合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千方百计聚资源、谋创新,聚力构建科创生态,着力推动发展动能全面增强。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为引领,加速集聚创新资源,深度推动产创融合。

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企培育"倍增"计划和"小升高"行动,新认定高企1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0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30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0亿元。积极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推动重大成果转化、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揭榜挂帅等项目取得新成效。支持力星钢球、海泰科特等企业建设细分领域重点实验室,鼓励日达精密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围绕精密滚动体、人工金刚石、高纯半导体、汽车轻量化材料、光电显示等领域,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现突破,新增省级工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6家以上。深入推进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行动,主导或参与制订各级标准21项,每10亿元GDP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6件。深度对接知名高校院所、孵化平台、创投机构,用好基金、平台、人脉等资源,新招引落户科创项目120个、人才项目30个。

全力构筑科创矩阵。积极融入南通沿江科创带,加快编制龙游河科创走廊概念性规划、特色空间风貌提升规划,同步推进产业、交通、生态等专项规划,重点推进雉水科学城和龙游湾科创智谷规划建设,加快启动省级农高区实质性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培育体系,鼓励吴窑等有条件的镇利用闲置资产改造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双创载体新招引项目不少于100个。组建如皋产业研究院、科创投集团、人才资本服务中心,深化"双飞地"合作模式,加快打造上海交大如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支持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研究所与中科院深度合作,加快青年人才公寓国际社区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加速集聚。

构建立体创新生态。深入实施"创新如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科创委高效运作,建立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制度,开展季度创新创业大赛。强化政策激励,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和调整优化,提高奖励精准度。实质化运行科创产业引导基金,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持续推进"苏科贷""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和科技担保服务,确保新增贷款9亿元。深入实施"148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工程、"雉水英才"引进计划,力争新引进顶尖专家和高端团队4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名、名校优生200名以上,培养技能型人才6000人。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

二、久久为功上项目、扩投入,持续狠抓落地转化,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树立"大抓项目、抓好项目"的鲜明导向,不断扩增量、优存量,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抓实精准招商。创新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重大制造业项目与科创项目并重,更加关注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科技含量等指标,在源头上提升项目质量。扎实开展"项目招引突破年"活动,更加聚焦资本招商、乡贤招商、以商引商,全力推进与苏南、上海、深圳等地的精准对接,办好"一会两节",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36个,力争五十亿级、百亿级重特大项目实现再突破。

聚力项目攻坚。认真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服务机制,不断健全联合预审、协调会办、月度观摩单挑制度,力争全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其中五十亿级4个、百亿级2个,入选南通市高端制造业项目5个以上。完善重大项目市领导挂钩制度,实现清单式管理、专班化推进,推动金鹰产业园、斯堪尼亚商用车、思源储能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正海磁材、赛杰艾迪、国石石墨烯等在建项目快竣工快投产,全力提升项目竣工率和转化率。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项目,实施超亿元技改项目30个,确保纳税500万元企业技改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技改面超60%。

强化要素支撑。建立"三张清单"闭环机制,落细落实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举措。深入推进工业用地质效管理,加快低效资产盘活利用,盘活闲置用地4000亩。探索新型科创产业用地政策。推动专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提质增效、空间再造,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如皋工业园区做强东西部园区,扎实推进下原、磨头等共建园区建设,打造一批产业合作"区中园、园中园"。强化金融服务,深入开展"银政企"对接,新增制造业贷款30亿元以上。树立"投行思维",充分发挥产业引导母基金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优秀管理团队,确保新增子基金2支以上。完善上市企业培育梯队,新培育上市企业2家、报会2家。

三、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促进产业链与服务链、价值链精准衔接、深度融合。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大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重点推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等产业加紧突破关键领域,支持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提升规模和能级,鼓励生命健康产业围绕健康食品加工开辟新动能,确保六大优势产业链应税销售占规模工业比重8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加大"2523"大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应税销售超50亿元企业1家、亿元企业40家、规上工业企业18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4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