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滕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5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9分钟

滕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面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与京沪高铁"复兴号"并行竞速,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压力不妥协,扛旗争先、奋楫赶超,跑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快"之路,县域经济量质齐升。2021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8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滕州在全国百强县排名前移18个位次,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47:44,"633"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工业经济势头强劲,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04家,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80亿元、300亿元、110亿元;山能鲁化成为枣庄市首家单体营收过百亿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联泓新科A股上市;连续获评"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中国工业百强县。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3.7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94%,获评"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限上企业发展到234家,过百亿元专业市场发展到4处,A级以上景区达到22家,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五年来,我们乘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东风,拓展视野的广度,提升行动的高度,勇于变革、敢于创新,闯出了一条"腾笼换鸟"的"转"之路,发展动能持续迸发。461项重点改革事项和75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任务高标准完成,7项改革创新经验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获评全省首批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县。将原隶属23个部门的142家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至76家,获评全省县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示范点。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78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10家、123家,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县。招引过亿元项目747个,正威华能金属新材料、联泓新科一体化等一批百亿元项目签约落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500强企业10家;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32个,完成投资1081亿元,6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鲁化己内酰胺、中材锂膜等266个项目竣工投产,获评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争取挖潜土地指标1.8万亩,到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8亿元、上级财政无偿资金166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50亿元、690亿元,存贷比较2016年提高9.4个百分点。欧亚班列开通运行,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10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8亿美元,获评全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

五年来,我们统筹全域加快实施"五城同创",坚持产城大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带乡、内外兼修,踏出了一条"凤凰涅槃"的"变"之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28项,完成投资558亿元。京台高速改扩建、枣菏高速、滕薛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成通车,荆泉路、振兴路等骨干路网全线贯通,全市道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12公里。东沙河镇完成镇改街,城市规划面积拓展到1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2%,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获评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完成棚户区改造37个,征收房屋面积400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7万户,建设安置房3.4万套、446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74个,惠及居民2.5万户。建设各类公园游园45处、生态街巷99条,实施重点绿化工程155个,年均增加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建提升"四好农村路"680公里、"户户通"道路2450公里,建成美丽乡村98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木石镇、西岗镇、东郭镇位居枣庄市示范镇考核前列,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万元GDP能耗下降22%,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1天,国控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新增成片造林10.7万亩,14处破损山体披上绿装,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五年来,我们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聚焦群众期盼,落实惠民实事,走出了一条"民生为本"的"实"之路,让发展更有温度、惠民更有厚度。90件惠民实事项目,件件得到落实,完成民生支出3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增长。新增和转移就业8.5万人,获评省级创业型城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大班额化解、配套园整治、控辍保学"三个清零",获评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新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加快建设,获评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获评全省县域养老服务系统创新示范县。市博物馆、汉画像石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处一级博物馆的县市。市游泳馆建成启用,"中国武术之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四位一体"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被中央政法委推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形势持续稳定,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平安山东建设示范市,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五年来,我们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建设根本目标,强党建、转作风、提效能,创出了一条政府职能转变的"优"之路,法治、创新、廉洁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狠抓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持续压减。深化"放管服"改革,"一业一证"综合许可覆盖50个行业,205个涉企事项"容缺受理",166个事项"一链办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一日办结",自然人独资公司营业执照"秒批秒办"。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制度,市政府文件、合同合法性审查率达100%。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492件人大代表建议、1440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认真办好12345政务热线、市长信箱,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把稳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之舵。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成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一定能够找准前行方向、激发奋进动力、凝聚各方力量,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研判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产业、抓项目、抓城建、抓民生、抓环境,既算大账、又算细账,实现了高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产业第一支撑,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五年来,我们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不动摇,大抓工业、抓大产业,着力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推动了经济发展乘风破浪、稳健前行。必须坚持为民第一追求,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注重在决策中体现民意、在工作中维护民利、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实事项目,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筑牢民生福祉,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滕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不宽,新兴产业支撑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双招双引质效需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精细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还有不少短板弱项;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底线压力较大;干部作风、政务效能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关键阶段,也是滕州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明显增多。我们更要看到,大变局大挑战中蕴含着重大机遇,全球区域合作与竞争发展的新格局接连展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央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给我们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沪高铁沿线高端制造业产业带、鲁南经济圈、大运河文化带、滕州邹城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在我市交汇叠加;枣庄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滕州作为"一强"重点支持,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滕州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只要我们辩证认识国内国际大势,准确把握滕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特征,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新发展能力,就一定能够在新阶段新征程"走在前、作示范",推动各项工作枣庄领先、全省率先、全国争先。

根据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治理水平,全力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步伐,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不断前移。

根据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总体定位是:

--打造更高质量的现代产业集聚区。"633"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先进制造、高端智造逐步成为工业转型的支撑力量,现代服务业量质齐升,现代农业高质高效,跻身全省工业十强县、现代农业十强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总量争先进位、质量提档升级、均量跨越赶超。

--打造更高品质的城乡融合新标杆。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大运河特色乡村发展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示范镇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特色镇优势不断彰显,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基本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城乡空间格局全面形成。

--打造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新高地。系统集成改革形成滕州样板,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市场主体连年增长,外贸进出口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开发区持续争先进位,开放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打造更高效能的县域治理模范市。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领域工作,平安滕州、法治政府、诚信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等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打造更高标准的共同富裕先行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趟出一条具有滕州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各位代表,奋斗托起使命,实干成就梦想。当前滕州正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省、枣庄市对滕州寄予了更高期望,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绘就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全市人民对滕州发展有了更加美好的期待。面对新起点、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滕州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征程上,凝聚起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磅礴精神力量,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抓出滕州新力度、跑出滕州加速度、创出滕州新高度,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满意答卷!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工作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攻坚之年。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枣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提升年""六大提升工程"决策部署,按照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五抓五强五跨越"具体要求,扎实推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突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六项核心任务,聚焦聚力"双招双引和智能化技改、开发区建设和改革、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财税增收及低效闲置用地盘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信访积案化解"七个关键突破,努力实现"综合实力更强、创新动能更足、城市品质更高、生态环境更美、全域治理更优、人民生活更好"六个明显提升,全力筑牢县域强势崛起硬支撑,全面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均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税收收入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一)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厚植现代化强市建设新优势。始终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坚持"优化存量、引育增量、提高质量、做大总量"四量并举,聚焦工业率先突破,全力争创全省工业十强县。

强化产业分类培壮。高端装备产业,围绕打造全国机床制造销售中心发展定位,巩固发展数控机床、金属制品、专用装备、矿山机械、精密铸造五类产品,培植壮大威达重工、山森数控、三合机械等骨干企业,加快推进金精智能数控齿轮、海鲲高档数控机床、普鲁特高精密主轴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连科德、海天精工等补链强链项目,争取国家级机床技术研究中心在滕州设立分中心,力争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10亿元。高端化工产业,围绕打造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基地发展定位,持续做长做强氨基、醇基两大产业链,着力培育壮大山能鲁化、联泓新科等骨干链主企业,专班专抓推动总投资350亿元的山能鲁化高端氨基醇基新材料、总投资215亿元的联泓新科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高端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60亿元。新材料产业,围绕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定位,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建材、无机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道路新型材料,培育壮大鑫迪家居、辛化硅胶等行业领军企业,加快金晶节能玻璃、中材锂膜二期、雄狮节能幕墙、北玻特种树脂复合材料等项目投产达效,推动中材锂膜三期尽快开工,力争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5亿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重点抓好瑞科天启能源岛、益康抗肿瘤新药、华为(滕州)工业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煤电、建材、食品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和绿色工厂,不断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强化企业梯次成长。深入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产能、开拓市场、兼并重组,新增营收过10亿元、过20亿元、过50亿元工业企业各1家,力争过10亿元14家、过20亿元6家、过100亿元2家。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带动、上下联动,培育"瞪羚""单项冠军""小巨人"等各类企业15家以上,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10件以上。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提升计划,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年新增"个转企"300家以上,新增"四上"企业110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每个镇街培育规上企业不少于2家。加快威智医药、雄狮装饰等后备企业上市步伐,推动渤瑞环保、腾达紧固成功上市。大力推进智能化、绿色化、"零增地"技术改造,加快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年内竣工50个以上。

强化园区载体支撑。牢固树立"平台思维",深入推进"一区多园"建设,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集聚。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力争冲进前50"的目标,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功能配套,盘活闲置资源,培育引进优势产业和项目。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差异化考核办法,健全完善管理运营模式,推动开发区与高铁新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融合发展,打造对外开放主阵地、动能转换主战场、经济发展增长极。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立足建设国内一流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千亿元产业集群定位,抢抓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机遇,围绕山能鲁化、联泓新科两大龙头企业,精准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投资57.2亿元的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确保智慧园区、联泓大道拓宽、公共管廊等项目年内完工,顺利通过省级化工园区复审。高铁新区,致力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加快土发集团智能家居产业园、微纳中科高端金属新材料等项目落地;全力推进区域成片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墨子智能制造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高地,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的产业生态圈。

(二)突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动能。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凝聚全市力量抓招商、抓项目、抓投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围绕优势特色产业,聚焦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坚持招大引外、招新引高,精准对接中国建材、山能集团、土发集团、联想控股、国科控股等国内外500强、央企名企、产业头部企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策划一批重大招商活动,对接一批重点合作意向,签约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外向程度高、税收贡献多的优质产业项目。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额特别大的重点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鼓励支持市内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完善招商项目会商评审、绩效评估和重大违约退出机制,确保项目质量。全年招引过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过50亿元项目5个以上,推动百亿级大项目持续突破。

高效能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持续开展项目集中开工、亮屏督导,推动山海锂电、富利森二期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进奥达科、三维装备、亿盛气体等项目早竣工早达效,确保117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年内竣工45个以上,完成投资320亿元以上。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新型城镇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超前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力争纳入省重大、枣庄市重点项目40个以上。

高标准落实要素保障。充分挖掘土地空间潜力,加快推进土地整治,统筹抓好增存挂钩、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落实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以上。深入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提升低效闲置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行"标准地"供给,推进项目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加强政银企保深度沟通、协调互动,推动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贷款余额新增100亿元以上,存贷比达到77%,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亿元、上级转移支付31亿元,发挥9亿元产业基金最大效力,落实国家增值税改革措施,用足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撬动更多资金投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深入研究对接环境容量、能耗等相关政策,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现代化强市建设新活力。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狠抓创新驱动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严格兑现科技投入递增奖励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申请发明专利160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加强与中科院、华中科大、西安交大、山东大学、山东科大等高校院所合作,积极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完善中科院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化学鲁南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孵化落地机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赋能制造业发展,依托海尔卡奥斯、清峦福兴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快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2-3家、工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达到30个以上。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深化"项目+人才"引才模式,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提高人才落户、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保障,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人以上。组织开展产业论坛、院士专家滕州行等人才对接活动,推行"人才飞地"模式,积极承接人才和项目转移。

狠抓改革攻坚突破。抓住被列为全省首批集成改革试点县机遇,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主题,推动16项改革任务由单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推行行政审批业务"云见面"办理模式,省内通办300项以上、跨省通办150项以上。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落实外部董事制度,持续激发国企活力。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完成工业技改基金投放3亿元,投贷联动撬动工业贷款15亿元以上。

狠抓扩大对外开放。抓住我市被纳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联动发展区机遇,探索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园。强化腾达紧固、辛化硅胶、艾菲尔管业等重点外贸企业帮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0家。加快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尽快封关运营,线上线下开拓国际市场,逐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国家在我市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67亿元,争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持续推进外资增量提质,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大力争取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外资,新增过千万美元项目3-6个,确保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

狠抓营商环境优化。主动对标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标准,全面建立"企呼政应、接诉即办"企业诉求解决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帮办代办等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双全双百"工程,开展"百企评部门"活动,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25条措施,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滕州品牌。公布"首次不罚、首次轻罚"清单,最大限度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营造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争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维护企业家权益,大张旗鼓表彰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持续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2000人次以上,着力培养一批开拓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

(四)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丰富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内涵。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立足功能做强、内涵做深、品质做优,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拉开框架拓空间。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东拓、西提、南融、北延、中优"的发展思路,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在东部,以荆河东路全线贯通为契机,抓好墨子湖区域综合性开发,加快高铁新区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城市"新地标";在西部,推进振兴路南延,实施洪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钢材市场搬迁等项目,提升商贸服务配套水平,打造宜居宜业西城区;在南部,突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抓好开发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配套,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北部,完善政务服务、文化体育、现代物流、医养健康等功能,统筹布局高端商业、精品社区,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区;在中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内涵,打造精致精美主城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