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188/322页)
三是做强文旅。临沂有山有水有灵气、有史有圣有文气、有城有商有人气。要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进一步提升文旅大市发展水平。优化研学旅游"红线"。要突出整体,全景式讲好沂蒙故事。突出特色,更加精深地体现内容价值。突出融合,用各个历史阶段践行沂蒙精神的丰硕成果丰富研学内容。通过建设更多精品线路,巩固全国党性教育、红色旅游"领头羊"位置。壮大生态旅游"绿线"。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激活蒙山旅游为重点,建设观光游、度假游、房车游、康养游的优质线路,开发农耕体验、运动健身、节庆活动、工业旅游的高端产品,让轻休闲、微度假、慢生活成为临沂旅游的新品质。启动水上旅游"蓝线"。用好"一城六河、八水绕城"资源,丰富水上观光、运动、演艺新业态,开发"夜游沂河",打造"水韵琅琊",催生蓝色经济。创新文化旅游"古线"。挖掘"七圣"故事,展现临沂文化厚度。改造王羲之故居片区,建成临沂传统文化新地标。服务"四线"旅游,开发一批科技赋能的互动体验产品,推出一批文博类的文创产品,打造一批城市休闲娱乐的网红产品,助推全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坚持以文旅带消费,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消费场景,培育壮大新零售、宅经济、首店经济、美学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以高水平供给创造消费新热点。
七、实施增量崛起带动战略,让新动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劲牵引
加快临沂现代化进程,要从战略上谋篇布局,善于在发挥优势中挖掘潜力,在把准变量中创造增量,在激活主体中释放动能,不断培育新的战略增长点。
一是加快县域崛起。针对"市强县弱"特点,各县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深刻领会"新与精"的辩证关系,加快由外延到内涵、由粗放到集约的实质性转变。兰山区要巩固现有优势,突破战新产业、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建设首善之区。罗庄区要坚持破立并举,争当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河东区要立足两河之间的优越空间,推动城市更靓、乡村更美、产业更优,建设"品质河东"。郯城县、兰陵县要依托区位优势、现有基础,争当对接长三角"三步走"先行区。沂水县、平邑县要突出产业和人口集聚,建设市域副中心。费县要争做县域经济新标杆。莒南县要率先建成先进工业强县。沂南县要加强与中心城区对接,建设工农联动、城乡融合试验区。蒙阴县要重点壮大生态经济,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临沭县要立足现有优势,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县。高新区要担当成为"四新"经济的孵化地、集中区。市一级要坚持市县一体、整体策划、因需施策,推动各县区错位发展、有机融合、协同增势,形成龙腾虎跃、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二是增创"五极"优势。统筹资源、整合要素、集成政策,全力打造全市发展的"火车头"。精钢基地,这是全市"以产出支撑进位"的强劲增长极。要加快产能承接、链条延伸,同步完善精钢交易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供应链金融平台等园区配套,建设"国内领先、绿色高端"的产业集群。到202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税收贡献突破100亿元。科创走廊,这是全市"以开放驱动创新"的产业新高地。要抢抓京沪二线临沂南站(兰陵东站)开通机遇,整合高新区、罗庄区、兰陵县资源,协同探索人才飞地、科创飞地,与先进地区共建产业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沂河新区,这是全市"以功能服务发展"的平台聚集区。要从决定未来全市发展境界的高度,对标尖端一流,塑造全新生态,重点加强与创新要素密集机构的合作,引进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智能中介,培育新经济、强企业、大商务。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确保一年起步、三年成势、五年建成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区。高铁新城,这是全市"以枢纽活跃城市"的发展新名片。要做精高端商务,拓展城市综合服务、特色产业服务、文旅休闲服务三大功能,建设全国高铁客货捷运枢纽,打造临沂城市现代服务新门户。西部商城,这是全市"以创新再塑优势"的商业新地标。要着眼未来主城西部高速公路交织成网,站位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除旧立新、大开大合,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大力改善面貌环境,建设产销协同、产城融合的商贸智能体。
三是壮大企业势能。国有企业要向实体经济拓展。支持国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提升资本运作水平,担纲政府战略,重点布局高端制造、新兴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强筋壮骨、做优业绩,力争市属企业净资产五年"翻两番"。民营企业要向行业领先迈进。民营经济是我市发展的主力军,贡献最大、潜力巨大。要引导民营企业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已经从"发展上升到生存"的时代要求,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创优的热潮。招引要向高端优质聚力。国内,重点是融入长三角、对接粤港澳;国外,方向是主攻日韩、巩固欧美、拓展"一带一路"。要提高双招双引质量,重点招引国字号、央字头、500强企业,每年新上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家是最稀缺的发展资源,要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他们创造更多财富、带动更多就业、招引更多项目,为临沂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八、实施绿色低碳优能战略,让生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靓丽底色
面对国家"双碳"战略,必须下好先手棋,主动探索"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新路径,让绿色恢复自然的天性、成为社会的养成、彰显文明的内涵。
一是坚持精准降碳。以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为关键,严控"两高",落实"五个减量替代",统筹能耗指标,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各类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减排技术改造,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优化能源结构,有序关停低效煤电机组,优化城市热源布局,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依托精钢基地建设氢能产业园。加强煤炭和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提升外电接纳能力,筑牢能源安全保供底线。
二是坚持系统减污。突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工程、项目建设,深化"四减四增"行动。改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度治理工业污染,持续推进扬尘、尾气、散煤整治,协同防治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持续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综合治理,实行"一河一策",推广金锣污水处理模式,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确保土壤环境安全稳定。
三是坚持绿色增长。建设绿色沂蒙。科学有序推进荒山绿化、水系绿化、平原绿化,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碳汇能力,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做大绿色产业。探索碳替代、碳减排、碳交易产业化市场化实现路径。加强农业增汇型技术研发应用,提升农业用碳能力。开展绿色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创建活动。健全绿色政策。完善绿色低碳导向的财税、价格、金融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产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