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工作总结-9篇(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1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1分钟

(三)推动"IT+BT+低碳"创新链产业链的深融合。一是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做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鼓励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以市场和产业需求为导向,支持高校院所、企业联合建设新型科研机构,加速构建创新联合体,举办校企技术对接活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三是全力推进IC测试中心和IC设计XX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IC基地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吸引重点企业落户。四是发挥XX智能视听研究院和省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的平台作用,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需求对接,推动XX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五是加大生物医药领域科研服务力度,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水平,持续开展生物医药产学研用直通车,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六是配合推进新桥世居近零碳社区2.0版本建设,持续举办"零碳学院"系列沙龙活动。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瞄准产业链难点、痛点、堵点,精准开展补链、稳链、强链,支持"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加速XX高新产业的技术破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力争取得一批"卡脖子"技术突破;进一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协同,引导、推动领军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多元主体合作,培育贯通创新体系上下游、协同产学研的中坚力量,推动XX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未来产业部署要求,密切关注国内外前沿动态信息,深入对接重点企业、高校院所,细致做好规划编制、需求挖掘、堵点疏通等工作,全力培育壮大细胞与基因、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等未来产业。

(四)构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新格局。一是高标准建设国际大学科技园,拓展跨区域产学研用合作,承接深港高校院所优质创新资源转化落地。二是加快推进深圳科技博览中心建设,重点做好项目运营方案、招标方案编制,协调做好项目设计国际竞赛及建设相关工作。三是优化科技服务效能,推动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增设XX版块,促进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健全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四是依托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XX分窗口等专业资源,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运营、创造等全链条服务,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擦亮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金招牌"。五是用足用好高交会、双创周、深创赛等重要平台,向全世界推介我区优质创新资源和环境。六是加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度,优选并支持2个基地进行示范建设,打造XX科普教育基地品牌。七是依托区科技馆、科普公园、社区科普馆等多元化载体,开展符合时代发展、顺应民生需求的高品质精品科普活动,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努力构建全域科普工作新格局,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进深圳科技博览中心建设,打造集"创新科技交流中心、科技产业发展平台、科技未来场景展示场、科技教育未来课堂"于一体的创新地标;进一步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打造知识产权工作高地,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XX贡献";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XX-2025年)》,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XX区新居民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区新居民服务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要求,聚焦新居民服务工作,在瓯新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亮点工作

(一)抓平安建设,居住出租房市级督考领先。今年以来,市消安委整治办已抽查我区出租房180户,合格150户,抽查合格率83.33%,抽查成绩暂列全市一类地区第一。今年,全区共发生居住出租房火灾事故27起,占民房火灾事故总数的20.9%,近两年居住出租房火灾事故起数下降26.6%,未发生人员伤亡火灾事故。一是持续加大隐患检查力度。截至目前,中心已组织开展出租房检查工作23轮次,抽查各镇街、开发区居住出租房6018户,提前完成全年5000户的检查目标任务。检查发现不合格出租房568户,隐患出租房1575户,下发隐患反馈通知12份、安全工作提示单21份、问题通报6份,及时反馈检查问题、督促隐患整改,定期开展复查,确保隐患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二是有力消除挂牌督办区域隐患。全年完成2轮挂牌督办整治工作,总计牵头督办26个隐患集中区域的4953户居住出租房,并研究支出专项经费10.25万元协助区域范围内25户困难户推进隐患整治。三是抓专项行动促重点问题整治。以"除险保安""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等专项行动为指导,开展通天房、电动车、消防器材等专项整治工作,排摸核实通天房底数8405户,整治到位室外逃生梯6463户,整治率87.07%;打击居住出租房电动车违法行为6755起,总计新安装智能充电桩1857台(充电插头7983个);整治智能烟感、消防喷淋等其他设施器材7069户,整治率达89.30%。

(二)抓关键问题,做好新居民随迁子女入学。随迁子女入学一直以来就是新市民关心的头等大事。2022年新市民子女招生人数为5055人,占全区公办学校总招生人数的36.42%。为解决好该问题,一是率先试点全员积分。在潘桥、仙岩街道开展全员积分入学试点工作,依托"浙里新市民"应用平台,根据招生计划按积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名录取。今年通过该平台申请全员积分入学共计1349名,补录105名,全员积分公示986名。二是扩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瓯海新市民家园"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平台、发布有关积分入学申请指南、政策解读,累计点击量8万余次;线下通过深入各镇街企业、学校和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发放积分入学宣传资料3000余份,受理答复积分咨询电话、信访来件473件。三是增加"高积分入学"指标数。今年统筹安排了326个学额,在各镇街专门配置25名经办人员全权负责。据统计,通过新市民积分制管理平台注册登录用户共4411名,受理期间937人提出申请,通过排名公示,最终积分排名在指标数内入读优质瓯海公办学校。

(三)抓数字化改革,提升服务现代化水平。今年以来,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龙头,带动各项工作提升。10月,开发运行的浙里办"瓯海新市民"作为全区代表之一,接受省督查组检阅。目前,"瓯海新市民"主要有两个模块,一块是独创"瓯海新居民家园"模块,该模块目前实现租房安全功能、教育培训功能、巡查分析功能等三块功能,已全部纳管全区230个村社734个网格出租房52352户。通过该模块可以直接查询租赁信息和居住房屋安全情况,实现出租房安全知识线上学习、考核全流程操作(目前已有2.9万余名管理员或房东已通过线上培训考核实现"持证上岗"),智能考核系统实现量化计分和统计排名,今年已筛选产生最差网格15个。另一块是"积分入学"模块。率全市之先,将原来教育系统入学申报、条件审核和积分复核、排名进行系统整合,新市民只要通过全员积分入学模块,一次申报完成两项业务,免去过去两头跑。领先全市首次将审核权限下放各学校,在各镇街配置20名经办人员专人服务,今年以来快速审核用户积分记录9939条,完成1349名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效率提升20%,满意率100%。据后台统计,"瓯海新市民"使用人次已达12.9万人次,其中今年7至8月份日均使用302人次,排名全市同类型应用第一,全市数字社区专区62个应用中第5。

(四)抓服务品牌,促进新居民本地融合。中心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理解和关爱新居民的良好氛围,讲好新居民故事,促进新居民深度融入瓯海,为瓯海发展作积极贡献。一是打响"以外调外"矛调品牌。利用"老乡"调解员"人缘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的优势,调解新市民矛盾纠纷344起,有效化解我区信访增量。二是打好"亲情关爱"暖心牌。开展系列关爱活动,走访慰问环卫工人、困难新市民1065人;开展六一慰问、暑期候鸟公益学堂、"金秋助学"等活动,惠及新市民子女214人;走访慰问优秀事迹新市民代表30人;组织各镇街新市民服务中心开展暑期预防溺水、消防安全等志愿宣传服务活动57场,服务群众5820人。三是打造特色宣传品牌。疫情之下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载体,开展"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科普""疫情防控科普""防电信诈骗科普"等相关主题的宣传;在微信朋友圈推送宣传广告,共计流量60余万人次。另外,今年已开展解读"稳岗留企"相关政策和"新居民积分政策宣讲"专题直播两场,观众参与度高,公平互动活跃,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7000余人次。

(五)抓党建引领,推动队伍凝心聚力。一是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两个分量有多重"专题教育,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区委有关会议精神,今年已开展各类专题学习11次,集中研讨5次,撰写党建征文1篇。二是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大力推进"三联三促"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为挂钩村社办实事工作,实现党员到居住地村社报到100%,并督促党员积极参加居住地村社志愿服务。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新居民党员志愿者开展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值守、核酸检测、平安瓯海、出租房安全、禁毒、普法宣传等志愿活动27场,拍摄制作"瓯居文明,新风尚"等宣传片,展示在瓯新居民文明形象。四是党建共建,助力新居民共走致富路。不断探索党建引领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将党建共建纳入党支部工作的一部分,中心党支部与和平国际医院进行党建共建签约,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同时以此为抓手,联合区委组织部、潘桥街道、和平国际医院谋划关爱货车司机系列活动,并于11月初上线直播。

二、存在问题及短板

(一)居住出租房安全综合治理方面:一是商品房、安置房等住宅小区内居住出租房失管漏登较多。以三季度为例,中心检查发现各类失管漏登出租房68户,其中商品房、安置房等住宅小区内失管漏登54户。二是基层镇街在出租房隐患整治中存在标准把握不准、执行不严,整治不到位的问题。中心检查的出租房不合格率达9.4%,而镇街自查督改不合格率仅为3.5%,存在明显差距。

(二)新居民服务方面:一是新市民服务配套尚待充实。积分制管理申请目前只有享受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这一项公共服务待遇,在医疗、住房等方面缺少配套项目政策。二是志愿者服务开展形式单一。主题创新不够,活动规模小,影响力不足,没有真正发挥新市民志愿者服务在瓯海建设中的作用。

(三)宣传工作方面:宣传覆盖面不够,新居民本身流动性较强,新居民参与度和集中性不强,宣传效果聚拢度不明显。

XX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

1、推进数字XX建设。一是做好谋篇布局。出台《XX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XX市城市大脑项目建设方案》、《关于建设"城市大脑",加快推进"数字XX"建设的意见》,完成顶层规划和总体框架设计。二是丰富场景应用。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应用",重点推进一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建成了电子社保卡、市民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慧医助理"等一批重点领域民生项目,推动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实行集约化建设。三是扶持数字产业发展。编制《XX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并纳入《XX市以制造业为主体促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1+N+X"政策体系》印发实施,围绕支持数字技术创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平台、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和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特色园区等5个方面,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开展省级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通过市级初审向省局推荐上报的候选对象共26家。

2、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一是拉高工作标杆。对标"杭嘉湖",按照《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任务要求,对政务服务领域创优营商环境9条改革举措进行细化分解,压实责任,现已全部完成落实。对长三角政务地图精准度、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完整性和准确性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完善,全市政务服务清单精准度大幅提升。二是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区)级政务服务中心7个、开发园区企业服务中心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49个,社区(村)便民服务站549个。市级47个部门、单位共1898个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含分厅)办理,全市四级约5.4万个事项全部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开设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11类综合受理窗口,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窗"分类受理。三是推行"一制度两窗口"解决办事痛点。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周末预约办事服务,市级实现57个事项周末可办,含山县全部政务服务事项支持周末预约办,花山区、雨山区等常态化提供公安业务周末办,有效破解"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法办"难题。夯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基础,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挂单促办"、"专人督办""会商协办"。设立"涉企服务窗口","一口"受理不涉及审批服务的企业诉求,能现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要移交的按权属移交至主管业务部门办理答复,做到有求必应、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四是加强服务效能建设。会同市效能办定期开展全市政务服务窗口单位效能建设明察暗访,建立市级政务服务义务监督员队伍,拓展政务服务监督渠道。实施"好差评"工作机制,坚持以评促改,将政务服务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截至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申请材料压缩至1.89件,即办件占比提升至68%,六类行政审批效率由2.92天压缩至1.38天。

3、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是强化"皖事通办"平台建设。上线"惠企通"服务平台、"诗城英才"平台、"关键小事"服务专区等服务专区,建设个人、企业专属服务空间,与13个市直部门系统和省垂建系统完成对接,涉及政务服务事项1805个,平台"一网通办"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加强"皖事通"运营。以"皖事通·立马办"APP为载体持续推出精品便民服务和高频涉企服务,已上线服务186个。持续打造主题集成服务,推出市级主题集成服务套餐196个,县区级1344个。三是推进自助办、智慧办。完成市、县两级自助服务大厅建设,71项高频服务实现自助办,22项多警种业务实现"随时办"。依托建行XX分行31个网点,将银行智慧柜员机与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对接,实现14项高频事项可在柜员机办理。

4、深化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应用。一是推进数据实现"应归尽归"。完成全市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数据的"汇、治、用"和"管、看、评"集中统一管理功能,组织开展全市数据资源归集攻坚行动,归集汇聚全市数据。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数据落地。我市及和县入选全省市级、县级数据直达基层工作城市试点,参加全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开展数据直达基层试点改革任务,积极推动市级平台升级改造。三是推动数据价值释放。建立全市线上"政务数据大厅"数据共享协调工作机制,围绕政务服务、公共管理、金融服务等领域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应用。

5、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一是强化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升级全市信息化业务系统,在项目审核及验收环节对新建项目网络安全检测、风险评估、前置验收等方面全面把关,实现全程留痕、网上办理。二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项目审核。重点支持了一批惠民生、优服务、强治理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48个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核备案。

XX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省、市"一改两为"工作要求,在转作风中提高工作效率,在创一流中优化政务服务,切实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工作。

一、政务服务工作

(一)扎实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按照"应进必进"原则,今年除车管所分厅因场地原因,人社、信访、农机3个分厅均已整合并入本级政务服务大厅,目前市级43个单位(包含水、电、气)、183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

一是大力推进优化清单编制。全方位对标沪浙江,开展清单编制优化升级,持续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

二是协同推进"皖事通办"。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拓宽办理渠道,将政务服务事项向市、镇、村三级延伸,打造多端协同、线上线下互补的政务服务体系。

三是全力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应用和跨省通办。设置长三角"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专窗,配备专职人员。目前,跨省通办办理事项为74项,已全部落实到位。

(二)有效开展便利度改革

建成升级版7x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暨政务公开专区。共设立两大功能区,一为政务公开专区,系统对接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专栏,展示政府政策、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二为政务服务自助区,设有税务、公安、不动产、市场局、公积金等部门自助设备,可实现税务自助发票申领、发票代开、完税证明出具,公安车架管,市场局商事登记全业务自助,公积金业务查询以及综合性政务服务自助服务。

(三)多措并举推动工作创新

1、扎实开展"一制度两窗口"工作举措

一是推行周末轮岗制度,包括公安、税务、不动产、住建、人社、社保、医保、公积金等8个服务窗口,45项高频办理事项,有效解决企业及群众双休日办事需求;二是设立涉企服务窗口,一窗受理企业诉求,市企业服务中心常年派人驻点坐班;三是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协调解决企业和群众提出的"办不成事"相关诉求。

2、开通重点项目"政务服务直通车"服务

联合市招商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推出"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为全市亿元以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专精特新项目以及领军企业、核心企业和骨干企业,提供项目落地前的行政审批服务以及项目落地后的延伸服务。

3、大力推进安居一条龙建设

针对不动产登记领域群众办事难、过程繁琐问题,推出"安居一条龙"服务,将水、电、气纳入不动产联动过户,开通线上集成办理系统,实行并联审批。目前,"安居一条龙"服务已引进水、电、气等便民服务窗口,群众满意度高达100%。

二、数据资源工作

(一)持续推进"数字桐城、智慧文都"项目建设

"数字桐城、智慧文都"2022年建设内容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拓宽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八项建设内容:目前数字乡村项目形成数据仓库,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桐城地理信息平台已上线试运行,乡村空间一张图、乡村数据看板已完成主体框架搭建。智慧矫正已完成终端的安装部署工作,正在调试;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接警调度于9月底正式上线使用;化工园区项目的《安庆市桐城化工园区封闭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安庆市桐城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已通过桐城专家评审;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项目正在对两平台一设备进行搭建;智慧编办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已上线,目前各单位管理员正在完善本单位信息以及人员信息;文都英才平台二期已交付使用;12345热线服务已正式投入运行,安排5名话务人员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二)信息化项目管理

严格执行《桐城市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明确信息化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征集组建信息化项目专家库约22人。今年以来,桐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共审批信息化项目7个,涉及金额1687万元,分别是应急广播、智慧矫正、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畜禽粪污智慧监管平台、智慧编制、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平台。参与项目初验,今年已顺利完成4个项目初验。

三、疫情防控工作

(一)数据统计工作。组建4人"数据专班"进驻指挥部集中办公,整理汇总核酸检测数据,比对重点人群信息,利用场所码数据研判风险人员、助力流调溯源排查。疫情防控期间,接受并核查12345推送外地来桐人员信息666批次共114097人;推送交通卡口来桐重点人群信息15881人;每日向疫情防控指挥部和镇街推送新增黄码人员名单。同时,积极配合指挥部和镇街,核实新发现的红黄码人员信息,协助镇街及时掌握人员状况。

(二)依规转码赋码。严格按照最新的皖疫防办〔2022〕567号文件要求依规转码,并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对密接及次密接人员及时补赋码,并将人员赋码情况反馈至指挥部。

(三)安康码扫码工作。数据局要求桐城市内场所码做到一点一码,对所有涉及到的安康码应用场所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应设尽设,目前,桐城市共设立场所码10187个,桐城市安康码核验总数达3148.8万人次,安康码亮码总数达7428.6万人次,在安庆市各县(市、区)中均位列第一。

(四)来桐重点人群赋弹窗工作。积极响应安庆市文件和指挥部要求,配合交通局在各交通卡口设置来桐重点人群场所码,并对这些人及时赋弹窗,进行有效管控。本轮疫情以来,来桐重点人群共扫码5106人,赋弹窗2001人,所有信息均推送至镇街进行核实,数据局汇总所有镇街核实结果后再反馈镇街,方便各镇街了解自己辖区内来桐重点人群。

存在主要问题

1.政务服务大厅整体形象有待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着装不统一;窗口标准化工作推进程度不一;窗口人员数量较多,存在部分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

2、系统整合推进力度不够。当前安徽省在信息化系统规划方面超前谋划,尤其是系统上云要求和省一体化平台规划方面,对我市现有系统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信息互通,逐步还会要求系统统一运维,目前我市整合力度尚不够。

2023年工作谋划

一、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一是大力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改革。扎实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推广应用,到2023年,完成第一批镇街村居的政务服务标准化推广应用工作,全面开展第二批镇街村居的政务服务标准化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便利化改革。积极推动"智慧办、就近办"向镇(村)便民服务站(点)延伸,在经济发达镇村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配备智能自助终端,提升群众办事便利性,推动更多事项全程自助办理。

三是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合理设置无差别或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强化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窗口工作协同,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镇村受理、市级审批"的工作目标。

二、持续推进"数字桐城、智慧文都"项目建设

一是优化信息化项目全流程。依据省市文件要求,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项目年度建设计划,立项审批、资金预算、竣工验收统一管理,健全专家论证评审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和运维全过程管理。

二是规范数据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桐城市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统筹本市数据资源管理工作。要求所有新建项目对接数字底座,政务数据做到应归尽归,创新数据归集方式,做好数据共享工作。

三是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组织政务云、外网网络安全培训,指导各单位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检查。通过开展非涉密自建系统迁云工作,加强对政务云、外网的安全监督管理,解决我市信息化项目安全防护水平低问题。

XX县就业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局党组工作部署,在市人社局的正确指导下,我中心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突出做好各项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686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100人的134.6%;失业人员再就业450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000人的150.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0人的10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已放贷210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00万的105%;开发青年见习岗位651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00人的108.5%,上岗见习24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40人的100%;开发短期见习岗位281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60个的108%,上岗见习21人;开展补贴性培训9836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500人的131.1%,其中农民工技能培训834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900人的170.2%。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继续实施中小微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稳岗返还资金"免报直发",根据省厅下发的XX县参保企业明细,通过大数据比对,确保企业返还补贴金额的准确性。2022年失业保险返还自主申报企业16户,免报直发企业1154户,合计发放金额701.15万元。二是落实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根据《关于进一步优化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发放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蚌人社发〔2022〕7号)要求,我们通过大数据比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运输等23户企业应享受补贴共计51.739万元,采取"免报直发"的方式直接将补贴资金打入企业账户。三是落实企业留工培训补助。为县内静态管理期间受疫情影响停产停业的参保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补助覆盖参保企业、团体及个体工商户,截止目前已为757家企业发放补贴476.25万元。四是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以及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我们通过社保信息比对、电话核实信息,主动筛查符合条件的吉驰轮胎、阳光电力维修、恒置建筑三家企业,这三家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各1人,合计发放补贴3000元;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补贴9000元;发放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10222.56元。五是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按照省厅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动态调整要求,认定就业困难人员325人,累计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66.755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