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15篇
目录
1.XX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
2.XX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3
3.XX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38
4.XX市政府工作报告 63
5.XX市XX区XX镇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82
6.XX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96
7.XX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21
8.XX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32
9.XX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39
10.XX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52
11.XX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59
12.XX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68
13.XX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83
14.XX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91
15.XX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
XX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吴忠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区第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群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勇担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亿元,同口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4亿元,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亿元,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90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93元,增长8%。
一年来,我们紧盯产业升级提质效,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10个,完成投资82.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7亿元,上争项目资金20.6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6%、103%。现代农业基础持续夯实。深入推进五里坡、鸽堂沟奶牛养殖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场9家,培育"50·300"家庭牧场8家,奶牛存栏23.3万头,生鲜乳年产量116万吨,奶产业优势持续巩固。肉牛、滩羊存栏分别达到11.2万头、27.2万只。高标准整治农田25.7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1.9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25.4万亩,粮食总产量15.3万吨。建成绿色瓜菜种植基地7个,瓜菜种植6.45万亩。新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示范合作社8家、星级家庭农场7家,认证"三品一标"18个。历时三年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面落实自治区工业稳增长36条,出台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40条,帮助企业融资12.7亿元,留抵退税4122万元。实施宁储板桥共享储能电站等工业项目8个,全面完成骅泰自动化焊接机械臂等技改项目4个,顺利承接金积工业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区块。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培育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标志性主导产业链"链主"企业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7%。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现代服务业优势持续聚集。实施吴吃堡城、黄河文化公园等重点服务业项目15个,打造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4个。建成XX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举办"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促消费活动45场次,带动消费2亿元以上。联合举办第二届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培育中餐特色美食企业7家、早茶示范店11家,早茶产业收入达到8亿元。出台"引客入利"政策,举行"两晒一促"推介活动,举办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打造白寺滩等特色旅游民宿集群4个,新增精品民宿、农家小院90家。"吴忠黄河金岸趣味赏花游"入选全国推介旅游线路,东塔寺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牛家坊村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新华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30万元,分别增长20%、16%。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实施"1788"工作机制,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建成蔬菜博士指导工作站,依托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全区首家奶业现代产业学院,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经验在全国交流。争取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3800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实施自治区级重点科技项目12个,培育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4家、"瞪羚"企业2家,新增自治区科技"小巨人"、农业高新技术等企业52家,打造科技创新平台11个、示范基地15个。
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融合促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提升行动,实施金花园A区、李闸渠安置区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5个,改造老旧小区35个、小区防汛排涝设施164处,安装充电桩6550组。实施吴忠市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美丽乡村焕发新颜。高标准推进金积镇、郭家桥乡重点小城镇建设,打造李桥村等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6个。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9个,新华桥村村庄规划入选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一村一年一事"111件,改造危房及抗震宜居农房331户,评选美丽庭院80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5%。新建农村公路43公里,五里坡奶牛园区苦水河大桥建成通车。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落实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群体"四级包抓"责任机制,国家考核评估14个方面57个问题全面整改销号。争取衔接资金9033万元,实施扁担沟镇移民肉牛养殖园区等产业发展项目22个。创新"企业+支部+合作社+移民+金融+保险"利益联结机制,新建改建设施温棚1600座,带动移民发展特色种植500亩、扩大肉牛养殖4000头,实现联农带农1209户,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2%。建成移民一站式服务中心,发放小额信贷1960万元,实现移民就业5500人以上,"乡村振兴保""乡村振兴防贫救助保"实现全覆盖。
?一年来,我们聚焦生态优先强治理,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岸共治有序推进。实施入黄排水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13个,治理河湖沟道85公里,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在Ⅳ类标准及以上,黄河过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清水沟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河湖。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5个,新建扩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4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5%以上,治理经验在自治区交流推广。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严控建筑施工、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双替代"1.5万户,全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打造有机肥应用示范点1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用残膜回收率均达到90%以上。生态修复加快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拓展营造林2.64万亩,修复退化生态草原1.5万亩。实施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洪沟道治理等8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0.67平方公里。高效节灌水权转换项目按期竣工,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坚持用心用情办实事,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实施就业提升工程,打造创业孵化示范基地8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52万元,培育创业实体749家,城镇新增就业36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分类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标准,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64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全区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7张,胜利镇新华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会事业普惠均衡。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27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面消除。建成教师智能研修中心,承办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现场会。持续推进健康XX建设,建成XX区人民医院、滨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信息平台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培育非遗传承人30人,新建全民健身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400余场次。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坚决贯彻"三个坚定不移",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及"新十条",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手册,完成3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109万剂次,仅用43天建成吴忠市方舱医院。科学应对"9·20""11·16"等突发疫情,高效运行市区一体指挥体系,迅速激活平战转换机制,精准开展"三大清零行动",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年来,我们强化系统治理夯基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改革蹄疾步稳。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3.6万宗,入市交易农村土地196宗,确权林地18.27万亩,灌区群众亩均水费从60元下降到54元,入选自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国交流。动态调整综合行政执法事项393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经营板块不断拓展,城乡环卫实现市场化运营。民族团结持续巩固。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化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社区邻居节"等活动200余场次,打造"十进"领域示范点30个、"石榴籽"阵地10处。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创新基层宗教治理"3533"工作模式和"三爱五正"工作方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局面更加巩固。基层治理更加高效。全面推进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及网络空间等领域治理,承办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专题交流会,胜利镇上桥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自治组织。建成"数字XX"指挥中心,智慧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兰花芬芳"志愿服务品牌享誉全国,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在我区举办。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入选全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县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行为,八类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有效化解重复访、信访积案48件,乡村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取得实效,连续5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一年来,我们突出勤政务实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吴忠市及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为抓手,落实落细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主要任务,扎实推进"10+8"重点工作落地见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31件、政协提案125件,办复率100%。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开展"政府开放日""局长谈公开"26场次,发布重点领域政务信息1.24万条,办结各类群众诉求1.6万件。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审计整改成效明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加强作风建设"八条禁令",发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压缩10%,将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统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防灾减灾、青少年、妇女儿童、供销、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破解了许多难题,打赢了不少硬仗,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深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把关定向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XX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利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还不够高、结构还不平衡,奶产业附加值还不高,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仍显不足;引领产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财政刚性支出不断扩大,收支矛盾不断凸显;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的期盼仍有差距,干部作风和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安排部署的发力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区委五届五次全会安排部署,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吴忠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区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三区"建设的部署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六区"发展定位,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XX的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以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动能转化和民生改善,努力打造投资消费旺地。加快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巩固提升年活动,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抓、部门帮办、全链条跟踪服务和"三实""四个一"闭环推进机制,强化项目用地、供水供电等要素保障,确保"首季开门红、全年投资稳"。加快实施牛首山能源板桥共享储能电站、宁夏农垦2.5万头奶牛牧场等80个新建项目,推动新希望万头奶牛标准化牧场等35个续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115个计划实施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全力上争资金。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粪污资源化利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补短板、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等重点,谋划一批政策契合度高、落地条件成熟、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实施一批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点民生项目,形成梯次推进、接续跟进的项目建设格局。适度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加大跑厅进局对接力度,上争资金20亿元以上。精准招商引资。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领域,围绕牛奶、肉牛、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组建若干专业小分队,大力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采取"云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高频次开展联促联动洽谈等各类招商活动,力争河北丰泰年产1亿米宽幅面料、浙江华伊仓储物流、北京中持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亿元以上。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实施产业振兴战略,稳定扩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努力打造现代产业基地。推进农业提档增效。围绕"六特"产业,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调优种植结构、做大产业规模、培强加工能力,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及加工基地。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加快推进五里坡、鸽堂沟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区建设,实施优质奶牛扩栏补栏、种子胚胎实验室、饲草料配送中心、奶产业综合服务区等项目,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8家,实现奶牛存栏26.5万头以上。支持伊利、新希望、雪泉等企业研发高端乳制品,巩固提升高端乳制品加工基地和"高端奶之乡"核心区地位。抓好肉牛滩羊扩群增量,培育"50·300"家庭农场20个,肉牛、滩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8万头、60万只以上。内联外引发展设施瓜菜订单农业,冷凉蔬菜及精品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业专业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5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73%。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推进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围绕"六新"产业,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强区计划和"四大改造"行动,做大规模、提高能级、增强实力。加快推进国储储能系统智能制造基地、佳瑞祥235万米特宽服饰面料等11个新建项目,实施吴忠卷烟厂设备迭代升级、东星塑料绿色化包装等7个技改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达到10%以上。加快毛纺织园区能级再塑,实施"闲置资产盘活"专项行动,支持恒丰集团联合君星坊等企业发展麻纺产业,引进一批冷转印花、服装面料等优秀纺织企业入驻园区,打通现代纺织上下游产业链。加快金银滩装备制造园转型升级,打造智能系统装备制造基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增自治区智能工厂、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等5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上云比例达到100%。新增升规入统企业10家以上,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超过35家。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围绕"六优"产业,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计划,提档升级牛家坊民俗文化村、汽车产业综合服务区等4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石佛寺文旅融合、金积堡观光夜市等20个服务业项目。实施县域商业体系提质工程,高标准打造万达小镇、东片区首开区商网等高铁商圈,引进乐高、瑞幸等国内知名品牌旗舰店10家以上,推动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汇金彩润城等老商圈转型升级,开展消费促进月等活动30场次,不断释放消费潜力。高标准运行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孵化创业企业25家、培育知名电商团队10个,实现网络零售额8亿元以上。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4个,乡镇快递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实施餐饮业发展"五大工程",举办第三届早茶美食文化节,打造绿色饭店、餐饮名店12家,持续擦亮"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味在XX"品牌。举办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新建黄河农耕博物馆,新增特色民宿、农家小院80家以上,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文旅+康养+休闲+美食"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20%以上。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5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三)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着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改革开放热土。协同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争取专项资金3600万元以上,实施植物染色与色纺工业化、亚麻籽适温制油加工等科技创新项目25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专精特新""瞪羚"企业5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家。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推行柔性引才引智机制,打造固废循环处理技术创新中心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9000万元。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0%以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确权、赋能、定价、入市"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六权"改革。创新"水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开展灌区社会化运营,依法开展跨行业、跨地域、跨灌区用水权交易。推进林业金融支持和市场交易,盘活山林地资源。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流转机制,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农村产权交易金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明确用能权指标总量和分配方法,鼓励同盛化工、岩鑫冶炼等重点用能单位参与交易。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拓展提升供热、城乡环卫、供餐服务等业务板块运营水平。加快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区建设,高效运行"数字XX"指挥中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协同办、容缺承诺先行办、全程帮带主动办、移动终端掌上办",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助企纾困,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抓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推动城乡功能更加完善、设施更加完备、生活更加舒适,努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宜居宜业城镇,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11个,建设板桥乡早元村、扁担沟镇黄沙窝村等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5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持续抓好金积镇、郭家桥乡重点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实施双石路至罗山大道提升改造等农村公路53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2公里,建设郭家桥乡等农村运输服务站2个、快递进村网点106个。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造危房和抗震宜居房107户,评选"美丽庭院"1000户,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乡镇5个。完成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争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一等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裕民小区、银塔南苑等老旧小区20个,实施板桥乡梁湾中心村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改造项目3个,完善居民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吴忠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健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解决好移民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实施移民村设施瓜菜分拣物流配送中心、同利村温棚改造等项目,加大贵州黄牛集团、利原村枸杞番茄、1600座设施温棚种植等联农带农力度,提升移民肉牛养殖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动移民托管养殖肉牛4000头以上,发展钢葱等特色种植1000亩以上,不断扩大"企业+支部+合作社+移民+金融+保险"利益联结模式覆盖面。鼓励引导脱贫村发展"六小"庭院经济,持续拓展移民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实现移民就业5000人以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五)狠抓生态保护和治理,着力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全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扎实抓好污染防治攻坚。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实施清洁取暖"双替代"1.35万户,优良天数比例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加快推进苦水河XX区段综合治理、扁担沟扬水灌区调蓄水池工程等项目。争创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4个,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持续加大苦水河、清水沟、南干沟等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入黄水质、黄河过境段水质稳定达标。开展"无废XX"建设行动,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建设、有机肥应用等项目10个,强化建筑工地、医疗机构等重点区域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持续巩固中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扎实抓好节能减污降碳。创建绿电园区及能源转型示范区,推进工业绿色化、智能化节能改造。加快实施国开储同利100兆瓦储能电站、昊泽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不断扩大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碳排放总量保持在合理区间。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行动,引领低碳绿色生活新风尚。扎实抓好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0.4%以上。高标准实施苦水河、渔光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新增环村林带500亩以上。加快推进荒漠草原、盐碱地修复治理,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5000亩以上,治理水土流失13平方公里。
(六)持续保障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财政投入民生事业保持在85%以上,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打造人民生活福地。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招聘服务活动20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200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培育创业实体800个,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新建续建十九小、十三幼等11所学校,新增学位7200个,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7%、93%以上。巩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果,打造星级智慧校园12所、自治区级特色示范学校8所。健全"三航"教师培训体系,培养骨干教师154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自治区"区域教研管理改革"和"双减工作试点"项目县。实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XX区人民医院龙头学科、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筹建XX区疾控中心,推进板桥乡、郭家桥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升级版,加快推进医联体信息平台应用,力争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全力争创自治区健康县区。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全面摸底并强化重点人群分级管理和保护。扩充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服务能力。依托医疗健康集团、医共体提升新冠肺炎救治能力,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增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单位4个、文明家庭50户,常态化开展"365"志愿服务5000余场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乡镇数字影院、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培育业余文艺团队12个,举办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400场次以上。支持金积大缸醋、刘三朵八宝茶等非遗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新建金星全民健身中心、古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等群众体育活动100场次以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类做好低保、社会救助,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实施"养老托育"工程,新建胜利镇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管理,推进中长期青年工作发展,加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和权益保护。
(七)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系统观念,创新治理方式,持续巩固发展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好局面。巩固加强民族团结。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街区、示范机关等"十进"领域精品点10个、示范点30个,全面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优势,打造民族工作法治宣传教育示范点2个,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快建设基层宗教治理模范县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推动法治XX、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全国试点工作,加强"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培育,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以上。持续巩固提升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六大领域基层治理成效,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开展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广人民调解"5+1"模式,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塞上枫桥"品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5%以上。深入开展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创建,实现重复访、信访积案"清零"。健全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全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勤勉尽责、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对党忠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深化"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积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监督,支持行政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提升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
建设高效政府。坚持把抓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督办机制,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坚决破除惯性思维、跳出路径依赖,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创新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强化追踪问效。全面推行数字化办公。及时回应企业、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推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攻坚克难抓落实、雷厉风行抓执行的干事创业氛围。
严守廉洁底线。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加强作风建设"八条禁令"。加强对国有资产、行政审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坚持"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做好预算安排,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财政、审计、统计监督,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导各级干部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XX而不懈奋斗!
XX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XX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实施"1126"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6.3亿元,同比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本届政府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党员干部、教师、民兵、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迅速投身范家屯抗疫一线,7天完成发热门诊改造,8天完成方舱隔离点建设,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45天全部清零。继战胜历史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为全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强化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出台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政策,29个项目成功签约,15个项目当年落地,到位资金73.2亿元。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76个,完成投资63.5亿元。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集聚作用凸显。经开区总投资8.5亿元的富晟物流智能化仓储库项目交付使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项目、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成功落位。大岭汽车物流园区诚品高端产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15家。岭东工业集中区6个开复工项目总投资14.6亿元。怀德工业集中区博镪平衡管梁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行政权力171项,1626项政务事项实现"一门式办理"。国家农高区申报与筹建同步推进,高质量完成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预审,获批在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7家,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发展到16家,中粮变性淀粉等7个项目成为省级工业产业链试点,工业总产值位居长春县域首位。新增"四上"企业37家、"个转企"214家,物流企业发展到260家。天阳农贸市场正式营业,岭西农贸市场、荣超商业综合体主体完工,中东铁路工业文化历史遗产保护项目、老怀德历史文化纪念馆启动建设。文体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两评一案"、PPP项目入库前期工作。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储备中心,引进汽车研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139名。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预计粮食产量68亿斤,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成功获批,持证种子生产企业发展到55家,年交易量1.4亿斤,成为辐射东北四省区的种子集散地和交易中心。鲜食玉米企业发展到7家,年创产值14亿元。设施园艺业达到3.52万亩,怀德三里堡村成为全省最大香葱生产基地,永发坤圣园、范家屯恒通典型经验全省推广。生猪、肉牛存出栏量分别达到250万头、30万头,创历史新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成6个产业扶贫项目,安置脱贫人口就业2543人。扎实开展"千村示范"百日攻坚行动,创建"九有六无"示范村39个。
坚持改善民生水平,百姓福祉得到新提升。向前路北段、春光路2条重点支路建成通车。改造农村公路271.6公里、通屯路100公里。启动蓝鹤二期等5个地块23万平方米棚改工作,改造老旧小区15个,惠及居民6174户。智慧排水数字化平台在全省率先使用。为128家企业发放失业稳岗返还基金99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9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每月分别提升80元和7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待遇与长春同步,长春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免转诊。成立市红十字会。新增幼儿园1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4%。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职教中心入选省职业教育"双高"建设创建单位。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医院新院区动工建设,中医院新院区启动搬迁。建成县域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及疫苗监管,食品检验合格率97.5%。大型吉剧《马占山》成功首演。
坚持推进依法治市,社会治理展现新成效。出台《法治XX建设实施方案(20XX-2025年)》,怀德镇李油房村、环岭街道火炬村获评"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调整改革扎实开展。重拳出击"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成功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1起,破获假种案件6起。电信网络诈骗破案119起,止付挽损2421万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老旧小区和农村监控探头增至1.5万台。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大幅下降。完成3540个城乡社区网格划分,"三长"联动在基层治理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信访攻坚成果显著,356件历史遗留信访案件得到化解。
坚持求真务实作风,行政效能迈上新台阶。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汲取"平安经""明学"教训,持续肃清孙政才和苏荣、王珉流毒影响。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议案提案办复率100%。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政府决策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经政府党组会研究后决定。狠抓"四风"反弹,"三公"经费压减压实。
各位代表,在市委坚强领导下,20XX年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圆满收官。过去的五年,是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五年,是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的五年,是砥砺前行、创造佳绩的五年。
这五年,综合实力全面跃升。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县域前列。国家农高区成功申报,先后荣获全国现代种业创建示范单位、中国优势产业示范市、"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优秀基地、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等国家级荣誉。
这五年,重点任务圆满完成。顺利完成代管关系及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开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建设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决定性胜利。7570户160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通过国省市三级考核验收。全面完成城区10万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东辽河河口湿地、垃圾焚烧发电等25个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辽河国控断面平均水质提升到Ⅲ类,实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性突破。
这五年,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突出引进产业链上下游、科技创新型项目和重点企业,香港易商集团、中石油、中铁建、上海韵达、中通、申通等超亿元、超10亿元项目签约落地。韵达吉林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鸿丰物流、易商红木大岭汽车物流园、吉林广远工业园等37个大规模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运营。
这五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主城区形成"六横八纵"路网格局,岭南大街、工业大街、岭东路等14条街路竣工通车。新建及改扩建102国道50.7公里、老旧路493.1公里、通屯路227.6公里,屯路硬化率达到95.6%。改造雨污分流管网51.7公里。棚户区旧貌换新颜,10666户群众喜迁新址。改造老旧小区91个169.2万平方米,17951户5.3万名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观。地下综合管廊、二龙湖引水、高铁站前广场、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全面竣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一中、新四中、明珠立体游园等重点民生项目投入运营,大岭、南崴子、龙山等4个乡镇被评为全国卫生乡镇,城乡功能品位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各界人士,向驻岭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中省直驻岭单位,向为岭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位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岭城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白衣披甲、逆行出征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各界抗疫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短板,主要表现在:重点产业项目少,产业链延展不足;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人居环境质量仍有待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规划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现代化水平仍需提高;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还有弱项,民生改善还需持续发力。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努力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1126"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市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把XX打造成长春的新城区。
未来五年,重点围绕市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六个方面奋斗目标,精准发力,狠抓落实。
--把功夫下在综合实力提升上。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年均增幅力争保持在8%以上,财政收入稳居全省县域前列;国家农高区形成产业规模,在全省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壮大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1/4;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以上;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
--把功夫下在城市功能完善上。稳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补齐公共服务、交通路网、市政公用设施短板,建成4.1公里外环路;完成55个地块2万户棚户区、117个老旧小区改造;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与长春同步,教育、医疗、科创等优质资源与长春同享;"尚德明礼、钟灵毓秀、豁达刚毅、诚信好客"成为全民共识和行为准则,让"德行天下XX"城市品牌融入民心,化为民风。
--把功夫下在生态环境优化上。东辽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新凯河水质消除劣Ⅴ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0%以上,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创建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20个示范乡镇、200个人居环境整治"千村示范"村。
--把功夫下在群众生活改善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实现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智慧校园全覆盖。建成省内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群。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年,也是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建设的关键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务实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总量增长8%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认真贯彻市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锚定"八城"目标,狠抓落实。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打造"实力之城"
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围绕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平台优势,紧盯中国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谋划包装亿元以上项目260个,签约项目60个,落地项目30个,投资总额和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7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1个。推动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吉浙XX产业园、农高区、中通快递东北智能电商产业园等项目春季集中开工。聚焦新基建"761"工程,延伸5G网络和政务外网覆盖范围,加快推进"数字XX"建设,培育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启动宏泽汽车、富威科技等5个重点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推动怡和汽车科技、长华汽车部件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汽车配套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重点启动仟客莱18万吨新型生物饲料等重点项目,推动玉米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做大潜力产业,大力发展以中通快递、申通智慧物流为代表的生活性物流业,加速推进以众驰仓储物流、红旗汽车备品中心库为代表的生产性物流业,力争年内物流企业发展到280户,实现产值26亿元。加快编制现代种子产业、文旅产业、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信用+监管"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常态化。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动政务大厅提质升级,172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深入开展项目手续办理协同服务,全力为项目建设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落实行政执法备案智能管理系统改革,强化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管。提高营商环境绩效考核占比,重拳打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二)以城乡建管为重点,打造"品质之城"
高水平规划空间布局。全面衔接省、市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完成《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XX-2035)》。深度编制农高区重点区域控详规,城市水、电、气、热、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
高品质建设基础设施。优化路网体系,启动规划三路、规划四路、岭西六路和639立交桥建设。启动16.98公里集中供水管网建设项目,改造城区供水管网7.7公里。对科贸大街东段、岭东路北段等17公里30段道路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改造雨污混接14处。
高标准提升管理水平。整合交叉重叠职能,建立统一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完善属地责权利统一管理机制,完成京环和乡镇责任划分,实现全市40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河道垃圾、畜禽粪污全面治理。强化数字赋能,结合"数字XX"建设,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综合智能服务云平台。统筹整合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农业等应用体系,为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接上"智慧大脑"。
(三)以农高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创新之城"
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大、吉林大学等科研平台优势,争取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项目,加速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平台等重点项目落地。设立院士工作中心、专家工作站,抢占国内玉米产业科研创新制高点。
强化项目支撑。完成农高大路和科创街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高区科创中心、科技孵化器、吉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创新中心等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加快投资6.47亿元的产业孵化器平台建设,确保大连棒棰岛食品集团、恒昌新创农业、康希农业、鸿耕农业等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投产。
强化政策支撑。充分发挥长春农高区升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沟通对接,用足用活用好国、省、长春市支持农高区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技术拔尖人才1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30名。
(四)以乡村振兴为重点,打造"希望之城"
扎实发展现代农业。落实高标准农田10万亩、保护性耕作170万亩、黑土地保护20万亩、绿色防控310万亩,确保粮食稳产增产。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确保粮食安全。做强现代种业"芯片",依托鸿翔种业,启动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基础设施、种业研发中心和制种车间建设,打造千顷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做强做优南崴子、秦家屯稻米产业,打造万亩水稻种子示范基地,创建国家常规水稻制种大县。扩大朝阳坡、大榆树、陶家屯等乡镇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万亩,争取XX鲜食玉米地理标识获国家认证。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确保肉牛发展到35万头。打造"一村一品"优质地标农产品和特色村镇,南崴子稻田虾蟹科技小院、桑树台香瓜、永发大蒜等产业基地面积新增1400亩以上,注册怀德香葱区域公用品牌。发挥乡村振兴引导基金作用,争取引进2-3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扎实建设美丽乡村。完成150公里农村老旧路、78公里屯路及14座危桥新建改造,改厕6250户。实施卡伦河、陶家河生态护岸绿水长廊工程,完成秦家屯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7.55万亩,新增水稻灌溉面积5000亩。按照"九有六无"标准,打造39个典型示范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计划,推动村庄清洁向绿美乡村转变。
扎实提升保障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扩大"防贫保险"范围,实现农村家庭全覆盖。依托"832"网络销售平台,实现消费帮扶100万元以上。加大对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支持,"6+N+1"扶贫产业保险种植类投保增至3000户。2790名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对3375名农村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确保4748户9970名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
(五)以城市品牌为重点,打造"文明之城"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融入"德行天下"文化元素,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启动文体综合服务中心、杜重远公园和吉商文化园项目建设。完成坤圣园乡村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公主陵遗址修复,推动马占山将军纪念馆开馆,促进文化与旅游、消费、会展深度融合。
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大龙山文化产业园,力促"五一"对外开放。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重点文化产业,完成电视剧《吉商传奇》剧本创作,吉剧《于凤至》争取年内公演。
全力推动文化活动。开展历史文脉梳理行动,深度挖掘戏曲、民俗、古迹等文化资源。举办XX市全民运动会、"全民上冰雪"等系列体育活动。推动文体设施开放共享。
(六)以民生保障为重点,打造"幸福之城"
持续加大居住环境改善力度。启动35个老旧小区72万平方米改造工作,惠及居民7203户。完成幸福小镇、中唐新城等5个地块36.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1332户。解决城区3.3万户未登记房屋确权问题,力争2022年解决1.5万户,三年内全部解决。开工建设彩虹岭等4个公园和城市健身绿道项目,补齐绿地不足短板。
持续加大就业帮困工作力度。提升就业技能培训能力,开发就业岗位5000个。切实解决以建筑领域为重点的欠薪问题,坚决守好农民工的"血汗钱"。完成智慧养老云平台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对符合扶残助学条件学生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资助。
持续加大教育医疗保障力度。推进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医疗保障机制。跨省异地门诊费用直接报销。加快市医院新院区建设,中医院投入运营,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统筹推进"双减"和高考改革工作,全力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内实现六中高中部招生,胜利小学、市第六幼儿园、第七幼儿园投入使用。
(七)以社会治理为重点,打造"法治之城"
抓好法治宣传。扎实做好"八五"普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法典》宣传活动。建立"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抓好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化"云剑""断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确保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坚决打赢反诈人民战争。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开展民生领域"铁拳攻坚双百战役",严厉惩治虚假违法广告、破坏公平竞争等突出问题。
抓好信访稳定。严格落实政府各位市长、工作部门一把手公开接访、常态下访制度,集中攻坚信访积案,力争做到重点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100%。
(八)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打造"绿色之城"
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93家加油站、14家重点企业监管,确保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排放。强化扬尘、机动车污染专项整治。开展能源消耗"双控"行动,探索超低消耗、近零消耗示范模式。严格落实全域禁烧要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各级河长责任。完成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完善黑臭水体整治长效机制,坚决防止返黑返臭问题发生。启动岭东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大岭汽车物流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完成双龙、玻璃城子等4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范家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建设。完善东辽河一级支流河口湿地、生态缓冲带等生态修复项目功能。启动平洋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凯河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工程,改变新凯河劣Ⅴ类水体现状。
打好"净土保卫战"。推广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压还田、增施有机肥技术,确保完成30万亩。强化秸秆和畜禽粪污一体化应用,力争实现畜禽粪污全量化处理。完善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机制,实现对涉固废企业全过程监管。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国土绿化11.9万亩。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查整治,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
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效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将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按照"干净干事出活"的要求,狠抓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四风"变异反弹。坚持集体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确保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担当作为,实干苦干,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坚决杜绝庸政、懒政、怠政,绝不允许出现在其位不谋其政等问题。
各位代表,团结凝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长春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实施"1126"发展战略,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
XX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是XX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奋进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和多重风险的冲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履责于行、担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迈出了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XX的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逆势奋进抓投资、兴产业,县域经济积聚新势能
经济增速顶压稳行。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顶格配套63条政策清单,紧盯年度目标,加强分析研判,强化精准调度,突出项目支撑,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1个1.1亿元、专项债券项目13个5.16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55个,当年完成投资63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同比增长8%、10%,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53亿元,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700万元,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与去年同口径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4亿元,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425元、9655.8元,增长6.5%、10%,各项存款余额144亿元、贷款余额90亿元,我县被市政府授予年度市长金融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集群化推动优势产业链式发展,重点产业链产值达到82.7亿元。苹果产业全县抓建梯田有机苹果12万亩、绿色苹果30万亩,改造提升老果园2万亩,新建果品贮藏库12座5万吨,XX苹果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万泉镇被评为全国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红牛产业稳妥完成33个国有牛场改制,建成南湖镇2000头平凉红牛养殖小区、永宁镇平凉红牛集散服务中心,新建饲草料加工厂7处,青贮饲草48万吨,全县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4.5万头、27万头、186.9万只。马铃薯产业建成了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脱毒种薯繁育基地5.1万亩,种植马铃薯36万亩。蔬菜产业建成南湖现代农业设施蔬菜产业园,发展蔬菜基地4个,种植蔬菜9.1万亩。中医药产业打造了关山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园,完成中医院康养中心改造提升,种植中药材2.5万亩。全力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整治清理撂荒地、废弃苗木地7.8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发展旱作农业70万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2万亩、总产量22.05万吨,一产增加值增长7.8%,县农技中心被评为全国五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工业商旅突破壮大。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建成宫灯全产业链基地1处、加工厂24个,开建了8000万块煤矸石制砖和年产4万根电杆生产线,年产32万吨铅锌矿石生产线建成投产。积极组团参加"兰洽会"等大型招商节会,成功举办首届"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联谊活动,签约引进项目92个,实际到位资金39.58亿元。打造了紫荆路和印象水洛城2个商贸街区,建成了电商冷链仓储配送中心,新建城乡家政服务点21个。认真落实促消费政策,发放企业贷款16.42亿元,办理减税降费9731万元,免费投放电子消费券4批(次)130万元,发展民营企业433户,培育规上企业5户、限上企业3户,完成"个转企"78户,宏达淀粉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绿色工厂。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精心抓建乡村旅游样板村6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12%、7.6%。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抓巩固、促衔接,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深入推进"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精准加强"三类户"动态监测和帮扶,稳定消除风险对象2086户9130人,风险消除率71%。持续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发放学生资助金9433万元,开展大病救助2967人,实施农村抗震农房改造229户,维修供水管网90公里。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08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项目114个,发放小额信贷3.7亿元、"富民贷"3779万元,落实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资金6561万元,新建乡村就业工厂7家,就近吸纳劳动力315人,开展技能培训6347人(次),输转劳务工10.4万人,创劳务收入30.55亿元,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2%,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62个,完成"一村一策"乡村建设计划257个,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个、市级18个、县级15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废弃危旧房12.3万平方米,治理垃圾堆放点955处,新建农村户用厕所1.3万座,争创省级卫生单位10个、卫生乡镇5个、清洁村庄84个。着力构建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创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2个、县级乡村治理示范村36个,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联农带农效应凸显。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9个、省级36个、市级47个,发展家庭农场816个,带动全县流转土地18.4万亩,有效促进群众增加收入。不断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营,采取大户流转和托管经营相结合,盘活闲置宅基地1183宗863.8亩,打造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市级试点村4个、县级试点村26个。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7.2万元,同比增长59%,乡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一年来,我们建管并重抓创城、提品质,城乡面貌展现新颜值
城乡建设扩容提质。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编制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东城、西城、南城3个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81个,中川片区综合开发、汽修市场棚户区改造进展良好,全面完成县城"4街2巷14路"20条道路改造提升,建成了水洛北城5村30条巷道硬化和雨污管网,南湖、韩店、朱店、万泉、阳川、岳堡、通化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拆违(危)治乱和"一难两乱"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排查整治城乡居民自建房228栋,拆除各类违章建筑7.8万平方米,整理电线网线46.2千米,新建城区立体停车场1处,建成智慧停车位4109个,化解国有土地上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5878套,城乡建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础条件改善提升。XX至天水高速进展良好,高速公路郭堡出入口至县城连接线建成通车,南北滨河路延伸段竣工投用,建成三级公路16公里,硬化自然村组道路167公里、巷道27.9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桥2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6公里。引洮二期XX应急供水工程加快建设,县水质检测中心、梁河水库和农村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建成运行,红崖湾水厂被水利部评为规范化水厂,花崖河、红崖湾2个水厂被水利厅评定为五星级水厂,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星级水厂创建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全县供电稳定率达到99%以上,5G基站数量达到191个,城乡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生态环境优化提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春季完成生态造林2.2万亩,绿化乡村道路463公里。实施坡改梯9000亩,新建淤地坝4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3.4平方公里,完成水洛河生态综合治理10公里、河堤除险加固9公里。建成了城区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结合城市更新,新建县城延伸路段雨污管网9.4公里,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24.6公里,铺设完成朱店、万泉、岳堡、良邑等8个乡镇污水管网,年产5000吨的农用地膜及反光膜回收利用生产线建成投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常态化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清单化推动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零,县城和重点乡镇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内2处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比和PM2.5、PM10实现"一升两降",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年来,我们倾情投入抓保障、守底线,民计民生增添新福祉
社会事业更加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北城九年制学校招生投用,西城九年制学校加快建设,县第七幼儿园和3所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秋季招生,新增园位90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5.36万平方米,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成果有效巩固,我县获得"全省职业教育成效明显县"荣誉称号。加快发展卫健事业,全省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县医院东城新院区、县中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全面建成。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完成了县体育馆和全民运动型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县"三馆"常态化免费开放,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创建,全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科技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在我县成功举办。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精准落实城乡低保、医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发放各类惠农资金3.3亿元、社会救助资金2.47亿元、养老金2.81亿元,报销医药费用3.79亿元。全面落实稳岗就业政策,签约引进紧缺人才166名,考录高校毕业生367名、公安辅警50名,发放创业贷款594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760人,落实公益性岗位3828人、生态护林员2513人,安置退役军人42名,清偿企业账款150万元,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822万元。水洛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卧龙、韩店2所敬老院全面竣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环境更加安全。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大幅下降,食品药品实现了安全"零事故"。高度重视"八五"普法,依法调处化解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群众信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4.5%、7.8%。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保持了刑事、治安发案率和刑事破案率"两降一升",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现场会、全市"两志"编纂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与此同时,统计、物价、档案、地震、气象、消防、武警、金融、保险、盐业、烟草、邮政、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立足本职工作,主动担当作为,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我们踔厉笃行抓改革、增活力,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改革活力加速释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全县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238条,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之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全程网办率达到98.28%,"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路"成为常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步推进,4个经营类事业单位顺利改制到位,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复议案件办结率达到100%。
行政效能显著提升。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开监督,圆满完成了为民措办的"十件实事",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0件、政协委员提案64件,办结率分别达到82.7%、90.6%,答复率均为100%。重视规范政务公开,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办理人民网、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留言124条(件),接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4318件,网民留言办结率达到100%。
底线思维全面树牢。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常态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忠诚捍卫"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合理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下降3%。不断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加大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有效防范廉政风险,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指挥体系扁平化运行、各类资源统筹化利用,各级干部昼夜奋战、同心抗疫,医护工作者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城乡群众齐心协力、群防群控,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构筑了护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实防线。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期,发展成效好于预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得益于县委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鼎力支持,饱含着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与汗水,倾注着天津市河西区、南开大学和各级帮扶单位的无私援助与倾情帮扶,凝聚着所有老干部、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与力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为XX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博观而约取,知弱而图强。全面回顾一年的成绩,我们有收获、有进步、有发展,客观审视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有差距、有短板、有弱项,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重大项目小而少、支撑弱,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赶超进位面临巨大挑战。二是特色产业全链开发链短质弱,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培育滞后,链式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高,推动产业升级增效任重道远。三是发展不充分和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同时存在,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繁重。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传统支柱税源增速放缓,新增税源体量小、贡献弱,民生刚性支出增加,收支平衡压力大。五是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落实项目的力度不大,工作推进机制仍有薄弱环节,行政效能和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2023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按照县委总体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全市"3659"发展思路,围绕县委"五个XX"奋斗目标,立足"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强县域、强工业、强科技行动,着力抓经济稳增长、兴产业促振兴、补短板强工业、优生态守底线、重保障惠民生,加快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XX建设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0%,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35亿元,约束性指标控制在责任目标之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源"
坚持项目建设扩投资,推行"4+2"项目管理机制,突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全力稳住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