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93篇(第70/1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404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35分钟

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115"工程成效显著。2021-2022两年累计安排园区专项债券603.5亿元,支持园区建设基础设施项目360个,拉动工业投资4884亿元、年均增长36%。千亿、五百亿、百亿园区总数分别达4个、4个和47个。工业加快向园区集聚发展。

"进",见证于市场主体生生不息的力量里--

工业企业数量由2020年底的7.3万家增长至目前9.3万家,每年增加1万家。2022年新增上规入统工业企业超1300家,连续三年新增突破千家,在库企业突破9000家。截至2022年底,累计培育百亿级企业25家、500亿级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3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达2.38万亿元,比2020年的1.6万亿元增加7680亿元,增幅达45.6%。工业企业实现了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提升、规模扩大。实体的奔涌活力,正在高质量发展中不

断彰显。

3.启航新征程

扩量提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当时针转向2023年,进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广西工业应当如何再扬帆?

不久前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定调,提出"要着力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区工业持续向好具备一定支撑条件,迎来加速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区将着力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着力拓开放优环境强服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西部制造强区。

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把抓项目建设作为当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一招,坚持项目为王,突出抓好"3个500"制造业项目建设,即500个增产增效项目、500个补链强基项目、500个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项目;持续抓好十大重大项目、"双百双新"、"千企技改"项目建设;开工华谊三期、国轩柳州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南宁比亚迪动力电池等项目,持续做大工业增量。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深化应用产业全景图,抓项目、强龙头、壮产业、聚集群,引入先进要素做优传统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做强主导产业,引入"风口"行业领军企业做大新兴产业,加强生产自动化、质量标准化和产品品牌化,做实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制造业优质企业,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2023年培育遴选龙头企业20家、链主企业30家,培育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强化工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深入实施园区"115"工程,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进一步优化专项债券资金安排,围绕服务重点制造业项目建设需要,实施重点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

工程,加大园区招商,实现新培育千亿、五百亿园区有新突破。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深化应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快打造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行业示范平台、建设1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开展1000个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动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用数赋智,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工业开放发展水平。加强工业面向RCEP开放合作,加强产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持续推进"4+N"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

凝聚伟力再出发,接续奋斗谱新篇。2023年,新的发展蓝图已徐徐展开,广西工信部门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殆,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向着建设西部制造业强区的目标破浪而行。

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2022年青海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综述

(2023年1月14日)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2022年,面对时代和人民给出的"考卷",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为青海擘画未来五年"路线图""任务书",省委、省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持续发力,把持之以恒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作为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从容作答--

探索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将满意度低于95%的项目再次纳入2022年目标任务,联动多渠道征集民生项目建议,确保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腾出资金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下达财政资金100.9亿元,构建"花钱必问效"财政专项管理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民生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增实效,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回应群众期待。

数据是民生的直观呈现。2022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8.61万人次;选派506名支教教师实施"组团式"支教帮扶;化解了小区无法办理不动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宫颈癌筛查8.9万人、乳腺癌筛查8.9万人,救助低收入家庭"两癌"患病妇女300名;

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30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65公里;全省4147个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70.3%2022年,青海省扎实推进就业、教育等十大类47项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民生实事工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去年,全省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604场,发布岗位20.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68万人;组织15.1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全省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21.6万人;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02万人次,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