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24/8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50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17分钟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11%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实体、强主体,推动功能转换再提速
聚焦重点领域,坚持创新驱动,提质扩量增效做强工业支柱,锻长补短做优服务业支撑,全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扩量发展新型工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扩量"增动能。启动"百项技改、百企转型"三年行动,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效应,提档升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力争轨道交通装备规上企业超百家,光伏产业产值超3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民营经济考核站稳全省二类县前五。"提质"创品牌。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强化"智改数转",力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突破30家,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各2个。"增效"促转型。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全面落实"标准地"制度,建成亩均大数据平台,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提升10个百分点。
扩面延伸三产链条。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持续壮大商业主体,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政策,新增限上商贸单位40家以上。做活旅游业。发展"岭上经济",以江淮分水岭来安风景道为抓手,运营开放沿线景观节点。支持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4A级景区。全年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壮大商贸物流业。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创建行动,建成投用跨境电商产业园,对外运营电商孵化和直播基地,全县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大金融对实体支持力度,增加支农支小贷款,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覆盖面,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新增贷款60亿元以上。提振房地产业。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支持购房者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扩容升级创新载体。构建人才引育留用体系。用足人才政策三十条,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5名,培养中高级技术骨干500名以上。加强落户安居等服务保障,开工建设汊河蓝白领公寓,竣工投用双创园人才大楼。突出企业科创主体地位。深入实施科技赋能提升行动,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步伐,力争获批高新技术企业45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速30%以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高校院所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签约"科技副总"10名以上。发挥好政府在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科技研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9.5亿元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个。
(二)坚持筑平台、拓空间,推动一体发展再突破
紧抓长三角一体发展、合宁双圈联动等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更宽领域共建共享、互惠互利。
聚焦"四新"目标,放大功能区优势。再拓新空间。填平补齐启动区一期科研地块,有序安排二期产业用地布点,加快实施三期5.9平方公里征迁。再呈新面貌。贯通"三横一纵"主干路网,连通江董联圩北撇洪沟,投用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建6.7公里排涝水系,打造绿化景观带。再聚新产业。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招引产业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签约落地3个,新兴产业占比超80%,"一园一体"入驻项目10个以上。再强新联接。常态化对接江北新区,构建畅通高效合作机制。加快推进黑扎营大桥开工,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通车试运行,努力在跨界合作、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着力打造一体化发展样板区。
聚力"三化"转型,释放开发区潜力。探索体制机制市场化转型。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推动经济功能与社会事务分离,提升专业化运管水平。推进产城融合深度化转型。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高效运营来宁客运枢纽中心、汊河人力资源市场,建成投用高新技术中心、向荣邻里中心,着力打造"商来心留、才来心安"的高质量园区。加快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化转型。开展土地集约利用专项行动,盘活存量空间,实施"腾笼换鸟"项目10个、清理整治低效用地300亩,开发区考核继续站稳全省30强。
聚合"双频"共振,用足多平台效益。强化省内合作。积极争创更多省级平台,发挥"一站两中心"效益,推动要素资源流动共享,新增省级研发机构2个,筹建省药包材监督检验中心,加快培育打造江北生物医药产业(汊河)基地。强化内外联动。主动对接沪苏浙先进发达地区,高水平构建跨界合作机制,探索与江北新区合作共建人力资源平台,打造长三角轨道交通产业质量提升示范样板,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三)坚持扩投资、优环境,推动经济活力再增强
始终把扩大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抓项目、强招商、纾企困,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招商提质效。突出重点区域。紧盯重要资源,坚持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充分利用各类商会招商平台,多元化开展招商推介,全力以赴招引一批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强的产业项目,实现"6653"目标。突出招大引强。精准定向、聚力攻坚,主攻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主导产业,力争50亿元以上大项目再有新突破。突出项目转化。落实落细包保推进帮办机制,优化升级"重点项目直通车",力促早开工、快建设、速达效,项目转化率50%以上。
抓项目增动力。超前思维谋项目。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基建等重点领域,谋深谋实一批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功能型项目,夯实发展根基。全年谋划重点项目512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千方百计争项目。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提升政策敏锐性,深入研究精准对接,力争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政策项目20个,获批资金25亿元以上。一刻不停建项目。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全流程管理,着力破解项目要素保障难题,力争亿元以上项目开工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5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36个、交付使用19个。
抓服务优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18个领域提升举措,做优"重大项目服务专窗",力推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审批时效再提速,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000户以上,总数突破5.5万户。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力促千万奖补资金精准直达。加快推进"数字来安"建设,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谋划实施"跨省通办"热点事项50条,实现从"多地跑"到"协同办"。组建分类帮扶"小分队",设置重点企业定向帮扶"五好专员",实施诉求办理"一企一策",力争企业诉求办结率达百分之百、满意度超98%。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