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2篇(第41/84页)

秩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97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00分钟
(二)加快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在未来网络、6G研发等领域加快突破,高质量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力争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加快推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打造麒麟科技城重要创新策源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2万家,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链骨干企业协同创新,新研机构及关联带动企业营收力争突破500亿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8%。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以环紫金山科创带和江北新区创新带为重点,发挥以"双一流"高校、中科院系为龙头的高校院所支撑作用,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育集聚一大批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三)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聚焦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持续推动技术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为重点,推动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持续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高能级、做强竞争力,力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超过10%。深入开展强链补链固链行动,着力抓好"链主"企业和产业链重点园区、公共平台培育。加大创新产品示范推广力度,持续开展"宁创"品牌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经济家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软件名城提质升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8500亿元。做强新兴前沿数字产业,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抢占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新赛道。加快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动更多产业链生态企业和应用场景落地,实现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数据基础等制度,更好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内部资源优化整合、骨干企业强链补链、上市公司提质增量"三大工程,持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放管服"、财政金融、生态环境、事业单位等领域改革,提升"一区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成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集聚全球高端服务业资源,做大做强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深化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经开区、高新区转型升级,提升临空经济示范区开放功能。加快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深化宁台产业合作,办好202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扬子江城市群、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落地落实。高质量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续建宁扬、宁滁、宁马市域(郊)铁路和宁淮城际、宁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宁扬宁马铁路,加快跨界一体化合作示范区建设,更大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工作。
(五)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高质量实施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区、街镇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加快江北新主城中心片区、三桥片区和河西南部、大校场、麒麟等新片区建设,提升六合、溧水、高淳三大副城功能。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成南沿江铁路南京段建设,续建北沿江高铁、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南京北站、上元门过江通道,进一步提升南京对外交通通达水平。稳步推进3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等8条地铁建设,推动新生圩、建宁路、龙潭3条公路过江通道建设,续建机场二通道、绿都大道等工程,推动交通堵点综合改造,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便捷。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开展国家城市更新试点,统筹推动浦口火车站、小西湖、石榴新村等项目,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功能提升和居民生活改善有机统一。聚焦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实施72个老旧小区改造、200条背街小巷整治、14项积淹水整治工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着力补齐污水处理、雨污分流、供水和燃气管网、环卫末端处理设施等短板。完善提升幕燕滨江、清凉山等公园景区功能,打造"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20个。深化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00个。加大停车资源开放共享,新增共享停车位1万个。
(六)扎实推动美丽南京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百项提升工程",落实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持续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发展,大力抓好入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统筹实施长江禁渔、江豚保护、湿地矿山修复等工作,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入实施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建成30处幸福河湖,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强化土壤分类管控和固体废物治理,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坚决彻底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着力化解交通和工地噪声、餐饮油烟、废气排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紧扣"双碳"目标,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持续落实控煤举措,深化工业领域节能提效。倡导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可持续投资理念,大力培育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开展低碳示范试点,创成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支持江北新区建设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江心洲、南部新城打造"零碳未来城"。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