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2篇(第39/84页)
(二)聚力抓创新、强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推动科创产业和产业科创双向发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转化,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系统"等4项重大创新成果,成功创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信息高铁试验设施等加快建设。大力实施高企培育工程,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以上。入选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出台创新型产业体系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万亿级软件信息、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基因技术等产业新赛道,创新型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5%左右。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2896个,覆盖规上企业2264家,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国家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成功举办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8家,获批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三)大力推改革、促开放,机制活力持续优化提升。建立"一区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推进机制,统筹实施116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质量工作和服务中小微企业"质量小站"分别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和通报表扬。成功举办2022全球服务贸易大会暨首届国际数字贸易峰会,数字贸易总额增长17%。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评价居全国第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入选全国十佳。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获国务院批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得到加强,宁滁产业合作园区、宁淮科创走廊启动建设。对标RCE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自贸区制度型开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在全国首推自贸协定惠企"一键通"平台,自贸区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四)着力提品质、优功能,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宁宣高速、宁马高速等建成通车,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完成改扩建,南沿江铁路主体工程完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全面实施,新生圩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地铁S8南延线、1号线北延线、7号线北段等投入运营,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主线通车,打通岱山东路北延等4条主城跨区"断头路",完成15处拥堵节点改造,新建主城区公共停车场18处、泊位4500余个。完成200条背街小巷整治、128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长江禁渔成效明显。加快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40亿元。成功创建1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完成151公里农路提档升级,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五)致力补短板、惠民生,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推动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全面完成10类43项民生实事。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开展"宁聚"十项行动,筹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4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2.2万人。推进义务教育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南师附中奥南校区、中华中学雨花校区等建成投用。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综合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开展社保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完善基本医保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生育保险支持政策。举办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200余场,新建体育公园8个、健身步道100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建成保障房383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1万余套(间)。制定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建设12个普惠养老和27个普惠托育项目,新改扩建幼儿园30所,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托育服务保障持续增强。
(六)强力守底线、防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发展底线。坚持以快制快、果断处置,迅速控制并扑灭"3·10"、"10·13"、"10·25"等突发输入疫情,努力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阻断疫情传播,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加强重点人群保护,全力抓好医疗救治,保障群众就医和用药需求。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深入开展"治本攻坚"大会战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消防、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大型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依法有序推进,涉众型投资风险持续压降,涉险房企监管得到有效加强。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市区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式启用。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建立微网格治理机制,实施社工和网格员队伍一体管理,为基层赋能提质、减负增效。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守清正廉洁底线,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以贯之纠治"四风",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控行政运行成本,政府部门公用经费压减20%。持续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4件,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59件、市政协提案589件,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全市老龄、妇女儿童、共青团、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实现新进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得到新加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参事、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业绩令人鼓舞,发展成就振奋人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守护城市安宁的驻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向关心支持南京改革发展稳定的驻宁单位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仍需加快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有待持续加力;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集约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与百姓期待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有不少短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些行业领域风险隐患仍较突出,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升;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仍需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快推进。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