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驻村工作组帮扶总结
干部驻村工作组帮扶总结
为推进X村乡村振兴,尽快帮扶X群众X致富,X村成立了由驻村第一书记、农技员、镇村干部组成的帮扶工作组。帮扶以来,在市政协机关党委、市住建局党委和X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两委"的积极协助下,认真履职尽责,开展调查研究、推动乡村振兴、热心为民服务、建强村级组织。现将近期驻村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村基本情况
X村是全省建档立卡X村,也是X镇唯一的X村,位于镇域最南端,距离X市区、X县城都有30多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东、南、北与镇内其他村毗邻,西与老马乡交界,是镇内幅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村,社组分布散而偏,境内地貌以丘岗为主。全村幅员面积3.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84亩(水田280亩、旱地804亩),林地2650亩,水域42亩,闲置地120亩。全村农业生产以家禽、生猪养殖和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常规种植为主,劳务收入是农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20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X村辖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0户、总人口653人,劳动力393人,外出务工人数205人,60岁以上131人。20X年建档立卡X户54户、129人,20X年清退11户、新增6户,精准识别后有49户、119人,已X19户、死亡1户,现有X户29户、57人,20X年拟X户、39人,确保X发生率低于3%。现将今年以来我村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调研,摸透实情,打牢乡村振兴基础。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村社干部的帮助下,到村入户真实了解X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所思所盼,摸清X户户情台账。在此基础上,搞好全村现有29户、57个X人口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按致贫原因和发展潜力作进一步细分,实现了人口数量清、致贫原因清、X程度清、家庭需求清,逐户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摸底分析,撰写《X村X情况调查报告》呈报市政协机关党委和镇党委政府,得到领导重视,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帮扶以来,深入X户60余次,走访党员、群众200余人次,与村"两委"干部座谈23次,协调市政协、市住建局、镇党委政府到村开展调研活动11次,征集各方意见建议60余条,为推进精准帮扶、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二)立足长远,务求实效,研究制订帮扶规划。按照6月初,市政协主席到村调研的指示要求,围绕"一年有变化、两年大变样、三年变小康"的目标,科学研判致富条件,进一步细化帮扶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组织村"两委"赴南部综改区双乐乡、景福镇参观莲藕、油牡丹种植和泥鳅养殖,以及盐亭县中草药种植基地,认真学习借鉴发展经验,围绕产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进行探讨交流。根据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需要,带领村社干部,实地测量村社及产业道路、山坪塘、石河堰等基础设施;邀请市农业局有关专家,勘验村内的土壤结构,确定种植的经济作物。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和帮扶,参加市政协召开的X村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协调市、县相关部门,与镇村干部,共同研究制订帮扶规划。截至6月底,道路、水利、产业发展、卫生计生等4个专项规划已修订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整村帮扶规划。
(三)自力更生,争取帮扶,认真落实帮扶举措。积极筹建生猪养殖、莲藕种植2个专业合作社,流转产业用地120余亩,探索"合作社+X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卫生室、文化室作用,实现通村道路全部硬化、网络通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协调市政协、市住建局落实帮扶资金10万,X户慰问金3.5万元以及化肥、粮油等生产生活物资。加快实施20X年度X户危旧房改造,其中12户统规统建房已开工建设,预计12月下旬入住;3户易地搬迁房即将完工。截止9月底,在市政协、市住建局的主动协调下,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31.6万(含自筹8.1万),其中土地整理项目320万,已完成勘验,进行规划设计;道路建设项目先期到位103万,现已进场施工;水利建设项目62.1万,已改造山坪塘1口,另有9口纳入规划,正按规定程序推进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专项资金67万,现已申报县级相关职能部门;产业发展资金30万,将用于莲藕、桃树种植;产业周转金20万,根据X户申请,已拨付3万;日间照料中心项目资金25万,已纳入建设规划;到户扶持资金4.5万,已平均拨付给29个X户。
(四)建强班子,完善机制,激发村级组织活力。作为X村,建强村"两委"班子是摆脱X、加快发展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抓好班子、建强队伍上,特别注重方式方法,讲求工作实效,不断调动村社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面对面谈心、网络通信等形式,就为什么要当村干部、如何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怎么谋划本村长远发展等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提醒引导。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3次,开展党支部思想讨论活动4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按照换届工作相关规定,搞好县、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在建强建优班子的同时,加强村级机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推进村务、党务公开,尤其是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为切实提高精准扶贫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有效的激励教育机制,探索建立X户全程参与的"五要评分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行路难、灌溉难等问题,严重制约X发展。出村通往场镇、老马乡的村道只有2.5米宽,大型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村内社道更是不便。当前亟需增宽、新建村社道路及产业道路共10.2公里,改造社道路桥2座、便民桥X座以及田间作业道5.5公里。同时,农田水利设施也很滞后,还需整治石河2道、防渗末级渠道3条、隧洞1座、排水沟10公里等。经初步概算道路水利基础设施总投资近2200万,虽然争取到一些项目,但与全村所需资金还存在较大缺口,
(二)收入来源狭窄,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除传统的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外,X户大都无其他固定收入来源,增收致富渠道狭窄。全村仅有一家秸秆加工厂,致富带动能力也不强。由于村民对外界接触面不宽,对上级各类方针政策、最新市场行情知之甚少,长期从事习惯性和盲目性生产,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没有形成规模,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村集体资产偏少,主要是办公用房及其他少量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用于生产经营的流动资产严重缺乏,无法创造更多的集体经济收入。
(三)青壮劳力大量流失,人口素质整体偏低。全村除去常年在外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剩余可用劳力仅125人。在29户X户中,生活不能自理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多达17户,比重接近60%。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年轻人初中毕业便外出务工,导致人口外流,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人口接近1/3,留下的大都是老弱病残。
(四)致贫返贫问题凸显,X障碍依然存在。全村X户主要是孤寡病残,现有X户中,成员患病、残疾的多达27户,占90%以上,有的只能依靠政府救济,政策兜底。在危房改造上,X户尽管有政策扶持、建房意愿,但资金缺口较大,难于享受政策红利。在生活方式上,很多X户存在脏乱差问题,不讲究个人卫生,随意倾倒垃圾,甚至与家禽混住,居住环境堪忧,成为罹患疾病的潜在危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产业带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加强产业规划引导,选择2-3个X户能够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推动规模种养,充分利用闲置地、撂荒地,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坚持抱团联动。发挥种养能人作用,加快成立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参加,形成抱团效益,降低市场风险。依托我村山林和潜在的池塘优势,大力发展莲藕、核桃、麦冬、林下生态家禽、米枣等特色优势产业。
(二)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立足资金短缺的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到哪,基础设施完善到哪",有重点的选择道路水利建设项目。坚持"先通后畅",争取市县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已有的项目资金,打通拓宽出村通社道路,在硬化道路的同时,建好排水渠等附属设施,保证道路安全和质量;加大山坪塘、蓄水池、排水沟、等小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灌排体系,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三)实施精准扶贫,用好各类政策资金。强化特困人口托底保障,对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条件的无力X的X户,争取给予保障性、兜底性扶贫,保障他们基本的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异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工作,把有关政策资金捆绑起来,把钱用在刀刃上。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造垃圾转运站、收集点及公厕等设施。
(四)切实加大帮扶,圆满完成摘帽任务。继续坚持市政协机关党委、市住建局党委的领导,服从组织安排,统筹兼顾好帮扶和机关工作,认真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帮扶工作规定,紧紧依靠团结村"两委"共同做好工作。进一步推动落实X开发、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用好用活各类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帮扶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村社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向市、县相关部门反映,推动解决。按照修订的X专项规划,组织村社干部群众,加紧项目实施,确保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上一篇:市蔬菜生产情况专题报告
下一篇:应急局党委年度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