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102/10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5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20分钟

七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有力增进了民生福祉。启动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292个,建设高标准农田85.3万亩。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山区26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启动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高质量完成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养老帮困、就业创业等十方面56项31569个民生实事项目。启动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新增电力装机1198万千瓦,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以上,国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97.5%,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25.9微克/立方米,"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八是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有力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成功举办首届"良渚论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藏品突破1.2万件(套),之江文化中心建成开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启动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积极培育数字影视、网络直播等文化新业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7%,旅游收入增长16%。

九是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有力巩固了安全发展基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超常规力度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率先开展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3%、10.2%。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诉求类信访量下降3.7%。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五类恶性案件发案数下降14.7%,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9.4%。

过去一年,国防动员、人防海防、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对口支援合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港澳台、史志档案、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气象地震等工作迈出新步伐,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深化"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廉洁政府建设,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

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浙单位、驻浙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浙江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标新定位新使命,破解高质量发展"成长的烦恼",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对我省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带来一系列重大考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够强,部分领域面临"卡脖子"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够高,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还需持续发力;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活力不够强,消费热点和爆款缺乏;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有待提升;经济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服务意识、担当精神、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二、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国大局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重点抓好10方面工作:

(一)聚焦聚力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实效性。

迭代升级"8+4"经济政策体系。优化8个政策包和4张要素保障清单,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023.6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落实惠企政策,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论坛、展会、节庆等活动,把更多财力用在帮企业、促发展、惠民生上。

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政策。统筹做好项目甄选、申报等工作,积极争取并高效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充分发挥其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争取100个以上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清单。

发挥"4+1"专项基金撬动作用。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完成专项基金组建和运行机制建设,出台尽职免责细则,完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亿元,并扩大省科创母基金规模。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催生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成长企业。

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快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各类金融改革试点,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金融强省。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识别、预警、处置体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聚焦聚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平稳增长。

持之以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安排"千项万亿"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确保中鸿新材料、甘电入浙、金七门核电等新建项目10月底前全部开工,瑞浦兰钧新能源、金塘新材料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统筹推进招大引强和增资扩产,进一步扩大产业投资、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及时打通审批、供地、融资等堵点卡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让社会资本真正"有得投、放心投、投得好"。

多措并举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银发经济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擦亮"浙里来消费"品牌,举办好系列促消费活动。

(三)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大力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优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工业"智改数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5%。完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安全高效流通利用。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加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建设,着力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专业化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企业、领航企业、"链主"企业培育,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增"雄鹰"企业30家、上市公司5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支持传统产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000项以上,推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五金制品等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丝绸、茶叶、黄酒、青瓷、木雕、中药材等历史经典产业塑造新辉煌。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密对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法律会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服务业领军企业200家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60家。

(四)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策源地,牵引带动省内各类科创走廊提高创新强度和质效。探索推行"大兵团"作战模式,实施"双尖双领+X"重大科技项目400项以上。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三首"产品推广应用等政策,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新增科技领军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新建省级创新联合体10家以上。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大力实施"双一流196工程",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湖大学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支持省属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加快构建一流学科建设体系。实施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进一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支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筹建工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一批学校和专业跻身国家新一轮高职"双高计划"。

加大人才招引培育力度。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新遴选顶尖人才40名以上、省引才计划专家500名以上、省培养计划专家600名以上,力争新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500名以上,培养卓越工程师500名以上,新增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5个以上,新增技能人才40万名以上。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构建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数据共享等协同机制,促进科创平台、高等院校、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对接,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创造能力和转化效率。

(五)聚焦聚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牵引,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和水平。

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支持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投资、贸易、金融、科技、数据等重点领域,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贸易投资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

千方百计稳外贸优外资。继续打好"稳拓调"组合拳,深入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培育发展海外仓、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确保出口占全国份额基本稳定。以超常规力度招引"大好高"和专精特新外资项目,力争实际使用外资200亿美元以上,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超过29%。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编制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集装箱码头发展专项规划,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现代化内河航运示范省建设,力争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以上。全面落实启运港退税等政策,积极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海事法律等高端港航服务业,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重大集疏运工程、长三角航空货运枢纽、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宁波枢纽、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高标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推动数字长三角、"轨道上的长三角"等建设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优化境外经贸合作布局,扩大中间品贸易,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高质量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重要展会。纵深推进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

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围绕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国家海洋清洁能源基地、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实施临港化工延链、清洁能源聚变、船舶海工振兴等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发挥甬舟海洋经济核心区引领功能,加快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等现代产业带,推动海洋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六)聚焦聚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强法治化服务保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85%以上。规范提升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企业投资项目领域审批中介事项清单压缩至50项以内。推动全过程公正高效集成监管,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达100%。推进融资金融服务线上化、科技化,努力实现"一次不跑、又快又好"。

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全面落实"3个70%"、"3张项目清单"、"7个不准"以及政府无拖欠款、浙江无欠薪等举措,建立定期检查评估、动态调整优化机制。推动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清单落地落细,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民营企业的呼声和诉求,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高质量举办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强港改革,进一步完善港口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四港"联动发展机制。探索建立大宗商品储备管理体系和贸易投资制度,积极争取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七)聚焦聚力缩小"三大差距"。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持续推进"扩中提低",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