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17/10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5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20分钟

一年来,我们着力抓统筹、促融合,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中心城区快速路通车总里程达103公里、"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基本形成,蟠龙大桥、稀土大桥、创新大桥建成通车;蓉江新区、高铁空港新区、三江口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章贡区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百强区;市文化艺术中心全面建成,赣州规划馆开馆,改造老旧小区125个、城市棚户区3.69万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49万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模式获住建部推广;入选全省首批水网先行市,龙华水厂二期开工,新增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8个,新(改)建污水管网270公里,定南获评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高分通过复审,8个县(市)通过国家卫生县考核验收,连续四年入选城市体检国家样本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有新提升,完成925个村庄规划编制、2645个新农村点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4万公里,新(改)建农村户厕5.87万个,1607个行政村垃圾分类试点扎实推进,寻乌、崇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用,安远、兴国、全南获评全省美丽乡镇建设先进县,会昌、宁都分别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安远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生态环境质量领跑全省,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最优,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改造低质低效林10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8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1311公顷,3个独立工矿区纳入国家资金长效支持名单,国土绿化试点示范任务全面完成,第三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启动实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获评"优良"等次,阳明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寻乌废弃矿山治理、赣县崩岗生态修复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赣县、兴国、崇义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宁都、上犹分别列入国家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县、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石城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南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

一年来,我们倾力惠民生、保稳定,人民生活品质更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3%。7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3.8%。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年度任务超额完成,高校应届毕业生留赣州就业率达51.7%、创历史最好水平。3所市属高职院校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实现"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级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17家产业学院揭牌成立,赣南医学院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工程封顶,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三大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入选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国家试点城市,于都获评全国医养结合、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成首轮调价,"赣州惠民保"上线。新增家庭养老床位6883张,启动实施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安养工程"试点,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获评全国5A。市第六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创建成功,《长征第一渡》《长征组歌》震撼上演。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精彩圆满、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开创了在中国内陆县级城市举办的先河,海内外客属首领、侨领、知名企业家等2500余人齐聚赣州,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1015亿元,达到了办好一场盛会、改变一座城市、推动一域发展的预期效果!统筹发展和安全,政府债务率处于合理区间,非法集资陈案化解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保交楼"工作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近5年来首次实现自然灾害"零伤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评,寻乌南桥镇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赣州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公众安全感、公安满意度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高标准完成军委国防动员部赋予的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示范验证任务,退役军人事务、军民融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调查、消防、老龄、气象、水文、档案、地方志、工青妇、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240个,政府自身建设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得到加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赣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赣州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赣南脐橙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1件、政协提案382件,司法行政满意度全省第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抓好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全市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把一些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把一些可能的事情做到极致,5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44个全国性会议活动在我市举办,赣州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中央和省属驻市单位、中央和国家对口支援单位及全体挂职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赣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需向代表说明的是,受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影响,去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及预期,但实物量指标和先行指标运行良好、支撑有力,全市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实体经济承压明显,科技创新支撑不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需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和治理能力建设还要加强,等等。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全力加以解决。

固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1日在固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固原市市长 杨青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固原市加快推进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以奋斗为笔、以实绩作答,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4%和8.7%,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投资千亿倍增计划,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五特"产业量质齐升。积极应对多年未有的牛价下跌冲击,在全区率先出台"牛十条",稳住了肉牛产业基本盘,饲养量占据全区"半壁江山"。抢抓创建整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机遇,扩量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4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旱灾之年粮食稳产,达到83.1万吨。新发展设施农业1.2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增加到83个,冷凉蔬菜"走俏"全国。西吉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隆德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一产增长6.9%。"五新"产业强筋壮骨。聚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西吉汇能风电、泾源共享储能电站等补链项目加快实施,朗星节能照明、渤泰新材料等延链项目建成投产,王洼二矿智能化改造、原州区飞毛腿产品升级等强链项目有力推进,闽泰、新恒等轻工纺织聚链成群,产值增长50%,装备制造产值实现翻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五优"产业活力迸发。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举办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进固原、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等促销活动180余场次,泾源牛街、彭阳梯田夜肆、西吉将台堡小吃街等消费集聚区建成运营,隆德老巷子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和大个体55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出台引客入固奖补政策,新增全国旅游精品线路5条,六盘山、泾源荣获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坚持大抓高质量项目导向,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巩固提升年"活动,六盘山"山水"项目竞争成功,中央补助和自治区配套资金43.7亿元,是建市以来获支持最大的单体项目。六盘山电厂扩建等十亿级项目破土动工,银昆高速固原段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民生保障项目建成投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幅均居全区第一,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增幅全区前列,一批重大产业和基建项目落地,为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加快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建设,区域发展协调性继续增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开展城市体检,建成市区雨污分流雨水管网18.2公里,背街小巷亮灯率提高到95%,完成冬季取暖热源清洁化改造258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5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0个,商品房销售面积78万平方米,建设重点小城镇8个,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46.4%。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紧盯"三类人群",精准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统筹整合帮扶资金26亿元,产业投入占比达到62.6%,消除风险476户1884人,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3.13万人,脱贫人口纯收入增长16.5%,实现"两个高于"目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乡村建设增颜提质。完成全市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审批,打造美丽村庄18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66个,完成农村公路提升2002公里,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40%和60%。原州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西吉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隆德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泾源入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渐次铺开。

(三)生态环境再添新优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美丽固原建设蹄疾步稳。生态系统质量全面提升。完成新一轮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六盘山"山水"项目、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等重大生态工程,"四水四定"工作全面开展,完成国土绿化4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2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分别达到16.07%、87%和96%,稳居全区第一。"互联网+城乡供水"经验在联合国水大会上交流,西吉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隆德渝河治理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污染防治攻坚纵深推进。统筹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废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全部销号,黄河流域警示片披露问题有效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1%以上,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四年保持全区第一梯队。生态价值转换扩面增效。深入实施"双碳"战略,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资产和财富转化,发展菌菇1400万棒、林鸡102万只、林蜂10万群、林药等林下种植55万亩,生态经济产值突破20亿元,越来越多的群众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固原绿水青山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四)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坚持以为民造福为价值追求,民生支出比例达到85%以上,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实现。就业渠道多元拓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稳岗拓岗,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9499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3%,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3%以内。教育质量稳中有升。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700个。组建教育集团45个、城乡共同体44个,覆盖372所学校,7个教育集团被自治区评优。固原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获批筹建,宁夏师范学院更名大学在即,教师教学质量"双升"计划成效显著,认定六盘名校51所、六盘名师100人、六盘名校长28人,"优学在固原"品牌越擦越亮。医疗服务贴心高效。千方百计筹集医药资源,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启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市医院、市中医医院分别晋升三甲、三乙,四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县域内就诊率92.1%。狠抓群众就医难点问题,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门诊时间按需延长,多种药品集采价格下降50%以上。荣获省级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泾源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文艺创新和文化惠民工程,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测评由五市末位跃升第一。隆德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高标准承办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西北区赛事,固原市荣获全国总决赛最佳赛区、原州三营镇斩获季军。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实施育儿补贴,启动市区托育中心建设,DIP支付工作再获全国优秀,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年度提高180元,向21.8万名生活困难群众发放补助资金9.6亿元,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狠抓改革任务落实,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固原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蓄势增劲。稳步推进"六权"改革,用水权确权交易、新建项目排污权有偿取得、山林资源担保贷款破题推进,交易碳排放权3510万元,流转土地经营权82.3万亩。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72个,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4项,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西吉入选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开放合作借势拓展。成功举办固原农文旅西安、福州、厦门等地推介招商大会,支持企业组团参加中阿博览会等展会,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78个,到位资金203亿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科技型企业技术跨国输出实现零的突破,进出口总额增长92%。营商环境应势而优。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事项占比85%,175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60%以上,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智能审批助手"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8万户,增长35.7%,为企业退减缓返税费5.2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8.9%,"办事不求人、合规自然行"逐渐成为固原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六)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民族团结巩固发展。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全市域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有力有效。坚决遏制增量,积极化解存量,市本级政府债务退出"红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年内新发涉非案件同比下降80%。困扰1.5万户群众数十年的"办证难题"有效化解,涉及3437户群众的"保交楼"任务基本完成。安全发展夯基固本。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推行"六个一工作法",在全区率先明确25个行业领域监管职责,完成"瓶改管""气改电"313户,燃气安全"三件套"加装率99.6%,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实现全覆盖,8.98万条安全风险隐患全部清零,安全专项投入历史最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56%。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通过自治区初评验收。基层治理安定有序。深入开展"八五"法治宣传教育,成功创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1+1+3"基层治理机制在全区推广,97%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重复访、积案化解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创成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2个。全面推进平安固原建设,八类主要案件、电诈案、盗窃案同比分别下降8%、29.1%和9.2%,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居全区第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