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23/10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5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20分钟

各位代表!今天的南粤大地生机勃勃、万物竞发。全省各级政府要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要树牢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一刀切"、"运动式"抓落实,坚决防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能让"一时的政绩"成为"长期的包袱"。要锤炼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的硬作风。大兴调查研究,当好"施工队长",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能马上办的就马上办,能当天办完的就不要拖到第二天。要锻造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铁肩膀。"新官要理旧账",该做的事一往无前地做,该担的责义无反顾地担,以热火朝天的生动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步步向前、人民美好生活节节攀高!

各位代表!潮起珠江再出发,奋楫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振奋精神加油干、团结一心加油干、攻坚克难加油干、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广东新的更大贡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蓝天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两年再次亲临我区视察,给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巨大奋斗感召和信心力量。我们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聚精会神促发展,集中攻坚打硬仗,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各方面发展呈现新气象。

初步统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3.2%、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7%,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一年来,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3%、8.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0%左右。设施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三分之一。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4%。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20年的21.3%升至38.7%。开放合作加速拓展,第20届东博会、峰会成果丰硕,首次举办制度型开放主题边会和世界林木业大会。获批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迅速启动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增速居全国沿海亿吨港口第二,海铁联运班列实现西部地区全覆盖。重大战略加速实施,平陆运河全线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贵南高铁、防东铁路开通运营,所有设区市实现通高铁动车。绿色发展加速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排全国前列。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全国第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9%,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98.2%,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4.5%。前三季度9个设区市断面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30,柳州保持第一、桂林升至第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4.3%、7%。城镇新增就业39.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失业保险实现自治区级统筹。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到98.54%。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学青会。中山一院广西医院等3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4家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全面运行。新增50个县、264.88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所有县(市、区)431.48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吃上营养餐!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聚焦"五张清单"和"双向清单"早抓快干,开展高质量发展"四个专项行动"和"六个攻坚行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聚焦优化指挥调度,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狠抓国家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出台78项重点配套措施,清单化、专班化、节点化推进。深入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9100多个。筹措财政贴息资金实施"桂惠贷",新增贷款2816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3.4万户、降低融资成本53.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300亿元。地方级税收增长16.3%。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5%,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6%、11.4%,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11.9%。实有经营主体总量436.5万户,其中企业突破120万户、增长6.6%,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2%以上。

(二)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推进工业振兴。统筹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债券331.8亿元用于工业发展,加快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等标志性工程,实施"双百双新"项目578个、"千企技改"项目1228个,新投产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一期、翅冀精品高效钢材等一批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有色金属、电力产业产值分别突破3000亿元、200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33.4%,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4.9%。实施科技"尖锋"行动重大项目170项。有效发明专利3.72万件,增长18.1%。柳工欧维姆入选"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玉柴混动电驱无级变速总成、"三环"大型民航轮胎、氮化镓激光器芯片、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等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工业投资总量三年超万亿元、年均增长17.3%,新建项目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50%。新增工业产能规模超7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量近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万家。工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39.8%,对税收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0.6%。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车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超60%。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等新能源装备实现本地化生产。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锰基新能源材料基地,超纯不锈钢、特种陶瓷、光伏压延玻璃等填补广西空白。航空航天、电子3C等领域高端铝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园区能级明显提升,产业集聚度比2020年提高6个百分点,千亿、五百亿、百亿园区分别增加2家、4家和9家,防城港经开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个、排西部第二。工业经营主体突破11万家,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分别增加212家、3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5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1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101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7家、瞪羚企业180家。组建新能源汽车等3家自治区实验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由2021年81.2升至91.3,是全国进步最快的五个省份之一,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新增智能工厂示范企业243家、数字化车间197家。成功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三年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工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三)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88.6亿元,实施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2.43万个,脱贫人口务工规模293.5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62.4%的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粤桂东西部协作、"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入推进。2022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获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东西部协作考核居西部省份第一。实施水库移民项目1783个。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211万亩。粮油种植面积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粮食产量1395.4万吨、连续四年面积和产量双增长。糖料蔗丰收,蔗农收入稳步提升,蔗糖产量占全国近六成,自主选育品种成为种植主力军,为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作出广西贡献。肉类、蔬菜、水产品、茶叶、蚕茧、中药材产量均较快增长,水果产量保持全国第一。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列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14个地理标志品牌入选中国品牌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二。建设国家储备林257.2万亩,新造油茶林88万亩、改造46.8万亩。新增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1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物流,建成冷藏保鲜设施713个。完成2000多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新增8000多个自然村屯通3.5米以上硬化路,实施农村供水工程2535个,自来水普及率88%,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8个百分点,卫生厕所普及率94.1%,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95%。抵边自然村全部通邮。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5G+千兆宽带"双千兆"网络覆盖,应急广播覆盖所有县。田东县、浦北县、北流市、宾阳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62个村落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八桂大地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四)聚焦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全力以赴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约惠广西-2023消费提振年"行动,开展"33消费节"等促销活动,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5.8%,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9.5%,批零住餐营业额较快增长。广西供销大集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超350亿元、增长20.4%。贵港、贺州、河池新获批建设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推进41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电子商务、研发与设计等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6%、18.9%。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县、乡商贸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电信、邮政业务总量分别增长16.8%、18.9%,快递揽收量增长23.3%。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31.8%。加快建设广西世界旅游目的地,《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文旅重大项目262个。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国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81.7%、70%。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成功试运营,成为全国第一个跨境旅游合作区。

(五)聚焦提速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优化重大项目统筹调度,建立"四个一"推进机制,实行"审批直通车"。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新开工488项、竣工328项,完成投资5285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5.4亿元,发行新增专项债券983.8亿元。新增高速公路796公里,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新增运营高铁329公里,总里程突破2200公里。推进水利水运项目22个,下六甲灌区、桂江航道工程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西江干流治理、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工程顺利完工。建成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北部湾港新增年通过能力3700万吨。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国际客运航线实现东盟十国全覆盖。国投钦州电厂等能源项目加快建设,页岩气开发成功出气点火,海上风电实现零的突破,防城港红沙核电3号机组投产发电。22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县域。累计建成5G基站超10万座,落户我区首家卫星应用产品检测实验室。累计建成汽车充电桩16.5万个,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全覆盖。

(六)聚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力以赴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机遇,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形成"三方案一政策"体系,推进在建项目超700个、计划投资额超万亿元,中越智慧口岸、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与15家央企签署合作协议18项。北部湾港新开国际集装箱航线6条、实现东南亚主要港口全覆盖,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4.3%,北海铁山东港区开港运营。广西自贸试验区开展"六个自由便利"制度创新,设立5个协同发展区。北斗遥感、灾害监测等数字应用场景在东盟国家落地。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210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设立全国首家个人数字人民币外币兑换窗口。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揭牌运营。推动外贸扩量提质,对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增长23.7%。边境贸易增长27.6%,保税物流增长24.3%,"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85.6%。梧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友谊关、龙邦、峒中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2.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2%,其中制造业到位资金占比57.6%。新签四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96个。清理一批不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文件。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资委系统企业利润增速居全国前列,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8%。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全程网上可办率86.1%。我区成为全国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先行先试省份。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调查结论中,我区成为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五个省份之一。

(七)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污染防治成效国家考核获优秀等次。九洲江、南流江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72平方公里,全国水土保持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均获优秀。河湖长制实施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扎实推进,南宁国家植物园列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48万亩,植树造林417万亩,新增和修复红树林1.67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76.3万亩、互花米草防治4095亩,松材线虫病疫情面积下降25.6%。新发现桂北琴蛙、琼楠等动植物100多种。完善"双碳"政策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建成1157家节约型机关。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7.4个百分点。在河池等地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新建18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创建2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绿色园区。马山、阳朔、资源3县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增忻城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北海银滩、南宁那考河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桂林会仙喀斯特、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防城港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入选全球八大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桂林获评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

(八)聚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4849亿元、占比稳定在八成左右。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攻坚,实施第二批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专项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8%。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20.6万个。农民工务工规模达到1441万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连续4年获全国A级等次。全区一、二、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上调9.9%、16.5%和18.2%。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536所次,新增学位15.45万个。扶持539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惠及86万儿童。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教育稳边固边示范带建设。持续推进普通高中结对帮扶。与教育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新增高职院校2所。持续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南宁教育园区15所学校开工建设,13所学校投入使用,在校学生12.8万人。新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7万个,补充教职工4.48万人。安排各类学生资助资金75.73亿元,受益学生431.8万人次。推进卫生健康基础设施项目687个、新增床位1.6万张,县级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达到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覆盖率98.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7%以上,边境0-20公里范围内居民人人享有政府全额参保补助等医保待遇。实施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等"五免五减"医保改革。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群众就医减负超130亿元。大病保险在基本医保报销基础上提高19.5%。试管婴儿相关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新增婴幼儿托位数4.42万个。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扎实推进。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28.7亿元,惠及低保对象283.5万人、特困救助供养对象26.6万人。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6.58万套,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5.36万套。46.85万户家庭获得公租房保障。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6万户、背街小巷2898条,更新改造供水管网293.2公里、燃气管道515公里,建设改造生活污水管网721公里。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2%。免费开放文化场馆超1500家。首获茅盾文学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建设基层公共体育设施项目644个,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190多项。获得世界三大赛金牌22枚、亚洲大赛金牌26枚、全国大赛金牌79枚,创近六年最好成绩。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