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市经发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7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市经发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步回升。1-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名第三。从行业板块看,八大主导产业贡献明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170.3%、56.1%、31.4%;光伏行业受季节影响,整体出现下滑,但电池片、组件等产量分别增长27.9%、3.2%。从重点企业看,梦百合、正海磁材、斯凯孚、金鹰产业园等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扬子江药业、中海油气、国电科技等重点企业产值增速均超过20%。

(二)建筑业稳步增长。1-8月份,全市建筑业总产值5057.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自一季度回正后继续攀升;实现施工总产值5003.8亿元,同比增长9.9%。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8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7%;其中商品住房销售面积513.6万平方米,下降24.2%。房地产开发投资981.8亿元,下降8.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7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承压运行。1-8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低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增速持续处于低位。从行业板块看,金融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门类占比较高,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全市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9.4%、5.7%、3.6%;全市规上游览景区管理企业、酒店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8.7%、31.9%。

(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一是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出台《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工作计划,8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43家。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4人,占全市份额的8.8%;获评省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10家,创下历史新高。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成立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建成运行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县同权"事项自助服务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一次办结。1-8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0049户,同比增长23.9%。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调度分析,夯实统计基础。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千名干部驻企联千企"活动,落实落细产业链供应链专班协调机制,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三重"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深化统计数据分析。强化统计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多维度开展经济形势预测预判,准确反映经济发展态势。完善统计数据共享机制,推动部门协同共享数据,扎实做好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三是夯实统计基层基础。高质量完成全市村(社区)"两员"换届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培养选任村级统计人员646人;举办全市乡镇综合业务培训会议,对126个乡镇分管领导、业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通过举办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业务知识竞赛等形式,全面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四是加强统计法治建设。严格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统计调查行为,强化统计机构负责人责任意识。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产业发展,壮大集群优势。一是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新能源配套产业体系,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规模;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向创新链上游延伸;积极构建生物医药产业新生态圈。二是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启动"智改数转"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化数字化项目274个,总投资约422亿元。

(三)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持续推进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编制印发《市营商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方案》;在省内首创建立"稳评专员"制度;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建成运行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

(四)统筹区域协调,促进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业十条"硬核措施;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124家;高标准建成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个;深入挖掘本地乡村特色资源潜力,着力打造一批农文旅体融合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二是大力推动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宁淮高铁扬州段、北沿江高铁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沪武高速扬州段、扬子津路西延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能源集团路、文昌西路等市政道路项目15个,提升城区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华扬公园、龙蟠公园改造升级以及瘦西湖公园、个园等景区景点建设;新建燃气管道10公里,完成供水管网及户表改造77公里。三是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主动对接苏南、浙江等地政府及企业,探索产业链协同合作模式;举办苏皖合作示范区开发区专题推介会;参与制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区域规划;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交通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区域创新共促共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工作落地落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压力叠加的困难挑战,我市上下持续贯彻落实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政策举措,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主动倾听市场主体诉求,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点对点"服务、统筹解决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坚决稳住经济大盘。尤其是进入第三季度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工业生产保持稳定,有效投资平稳增长,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主要指标环比恢复增长,经济面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显现。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较多,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一)主要经济指标不及预期。全市限上贸易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加之部分企业由于订单不足原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影响,导致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9.8%,低于全年预期目标25.1个百分点。此外,全市入库税收虽超额完成月度目标,但与预期仍有差距,预计全年入库税收仍将低于预算目标。

(二)部分行业仍处于艰难复苏期。受国内需求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等影响,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仍处于复苏阶段且复苏力度有限;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三)工业行业链条亟待补强完善。总体来看我市工业产业产值规模不够大、产业链布局较为分散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我市重点培育的特高压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产业中尚未出现千亿级龙头骨干企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不高;智能制造领域涉及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品企业数量较少且规模较小。

(四)扩大有效投资压力较大。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批稳投资政策举措且明确提出要加大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力度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稳定可靠并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规模范围。然而目前我市在库各级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仅剩72.7亿元且大部分投向土地储备等方面无法形成实物工作量;今年申报的重大产业项目中总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只有14个且投资总量仅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约为10%;全市今年签约的5亿元以上项目数量仅有56个且一半以上项目为房地产项目;再加上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投产进程也存在不快的情况。

四、下步工作安排建议

(一)坚定发展信心,力推稳进提质。要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抓实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要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培育壮大;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力推转型升级提速。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要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三)突出项目引领,力推投资消费提效。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项目评价激励机制促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有效投资支持范围;要谋划好明年重点项目提前做好前期工作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要积极促进消费恢复扩容提质升级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