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员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5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党员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区党委在推动党员教育工作中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意识,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创新思维,秉承精品意识,提升党员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与实效相结合。

一、构建高效网络,铺筑党员教育"新蓝图"

××区以党校为核心,推进"1+24+N"联动培训机制,以区委党校为中枢,乡镇街道党校及"10米家门口微党校"为延伸,形成党员教育全覆盖的立体网络。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落会议平台,确保教育重心下沉到基层。据统计,共拓展微党校49处,致力于提升基层党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打造红色线路,重塑党性教育"心灵地图"。升级建设如红岭文化馆、复兴小学基地等41个原有教学点,推出"重温伟人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等5条经典红色主题线路,形成立体多维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开发数字化学习工具,制作融视频解说与现场体验为一体的创新党建教育地图,开展各类红色研学活动150次,受益党员人数达15,000人,确保党性教育深入心灵深处。广泛利用指尖平台,激活教育资源"数字动能"。强化并拓展"新时代先锋""网络党支部"等数字学习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每月定期发布新一期党的先进理论和在线学习材料,开发党员专属的"掌上微课",日活跃党员实现8千人次,有效打造随着移动设备而动的便捷学习"掌心课堂"。

二、统筹资源配置,释放党员教育"新引擎"

注重优化教师储备,以政治坚定、理论坚实与实践丰富为标准,挑选45名资深讲师组成区级党员教育人才库。同时,根据党员的个性化需求,倾力打造多层级、多领域专题化教学项目,自年初起已累计组织专题培训64次,收益党员总计达4500人。创新教育产品,升华党员教学"精品深度"。从本土红色文化和英烈事迹中挖掘素材,推出《红丹青:李大钊》《钢铁意志:刘胡兰》等精品微课14部,举办"影像中的精神传承"主题活动,开发党员先进事迹、基层创新经验等12部微视频,观影人次超过12万,打造出警示与启发并重的生动教学模式。拓展培训广度,贯彻执行提升"全面发展"。依据党员角色与需求精细化制定培训方案,由区委党校、乡镇街道微党校两大支撑,精准实施教学。今年居策划开展22期区级普训班,乡镇街道集中普训达162期,涉及党员人数突破23,000人,使各层级党员在学中有所获,全面提高理论实践水平。

三、融合协同推进,开创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局面"

××区坚持"一体化"理念,推动党员教育走上新发展轨道。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上下联动互动。强化区委党校对基层党校的教学指导和协同,提升基层教学质量。实施"区级主会场现场教学结合乡镇街道分会场同步直播"线上线下联动方案,已成功举办理论学习和业务指导培训35期,覆盖党员9000余人。持续深化"万堂示范课下基层"活动,通过挖掘地方典型事例,传递"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实践智慧。二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核心,贯穿于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全过程。在乡镇街道党校设置实地实践课程,在农业生产基地、项目研发前线等设立教学点,用先进经验和技术指导助力党员能力提升,增强学习针对性。三是分类施教相互补充。针对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干部党员等特殊群体采取差别策略,为他们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并设置党员心得分享环节,推动他们以身作则,激发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员教育惠及全体成员。

四、铸就特色品牌,打造党员教育"新标识"

××区重视塑造有特色的党员教育形象,通过多手段提升影响力:一是凝练本地文化内核。深入挖掘区域的民俗风情和历史传统,将地方手工艺的精益求精精神纳入教育内容,开创"古韵新韵共绽、党性初心同辉"品牌形象。通过传统纺织技艺传承的匠人故事,传递坚守岗位与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让党员在传承地方文化中强化党性修养。二是塑造专属教育符号。设计独具特色的党员教育标识,融入地方红色元素和发展历程,并配以简洁有力的口号,例如"红心永存,铸就辉煌"。该标识广泛应用于建筑、教材及线上平台,结合系列文创产品增加党员身份归属感和光荣感,增强教育品牌的传播力。三是培育明星教学课程。聚焦地方发展典型案例,培育"明星课程"梯队。如基于"〔村名〕振兴之路"主题,总结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先锋带动的成功经验,邀请亲历干部分享实践教训。这类课程以其强实用性和高故事性吸引其他地区前来学习,提升了本地党员教育品牌的知名度,输出可参考的"〔地名〕模式"。

五、完善考评机制,夯实党员教育"新保障"

××区在党员教育中创新构建"一机制"强化考评,明确责任,实现教育效果的长效保障。一是细化学员考核准则。针对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党员培训班,制定精细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涵盖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参与度等多个维度。课堂上,将出勤率和互动发言进行量化评分;课后,布置与岗位和培训内容相关的实践作业,评估党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能力,如要求社区党员针对社区治理难题提供创新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对于考核不达标者,提供补考机会并进行再培训,确保党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学员评教、同行互评、专家鉴教"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学员在结业时,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细致评价授课风格、内容深度和教学适配性,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定期组织教师互评,分享教学经验与技巧,共同提升课程质量。邀请党校系统专家及党建领域权威对课程进行专业审查,从理论深度、实践指导价值、党性教育效果等方面,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三是构建激励问责闭环。根据考核评估结果,设立教学和学习的双向激励机制。对教学评价优异的教师,提供物质奖励、评优机会以及进修机会,激励他们创新教学模式。对于表现优异的学员,授予"学习标兵"称号,在职务晋升和评优中优先考虑。对于教学不力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并暂停授课资格整改;对无故旷课、态度不端的党员进行通报批评,并将其记录纳入党组织年度考核,确保教学与学习责任落实到位,为党员教育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六、汇聚多方合力,拓宽党员教育"新视野"

××区通过搭建"一平台",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努力拓展教育视野,实现党建工作的全新提升。一是搭建交流合作联盟。与周边地区的党校和党员教育机构联合,组建"党员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签署合作协议,定期举办"党建经验分享会"和"红色教育资源联展"等活动。通过分享各地在产业党建、基层治理创新、党员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实现资源整合与利用,如革命遗址、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优质资源共享,互设教学点,互派优秀师资展开讲学,拓宽党员的视野。此举不仅为本地党建工作注入新思维,也在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中提升了党员的综合履职能力。二是对接高校科研资源。与知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建研究中心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教"一体化平台。高校专家团队为地方党员教育提供前沿学术支持,助力课程更新和理论研究,策划高端讲座和专题研讨课程,深入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调研和志愿服务基地,选派优秀党员参与高校的党建课题研究,实现双向赋能,提升党员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引入社会智慧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党建达人加入党员教育行列。邀请企业分享"党建+企业文化""党建+生产经营"的融合策略,助力本地非公企业党员理解党建引领的发展路径。通过社会组织参与,利用其贴近民生的灵活优势,设计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培训、弱势群体帮扶课程,丰富党员教育资料库,使教育更贴近社会实际需求。通过多方智慧的汇集,共同绘制党员教育的新篇章,为党员的全面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