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警民联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开展情况
矛盾警民联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以来,...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横向打通、纵向联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矛调中心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区依托信访局成立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中心,...乡办依托综治中心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调处分中心已实体化运作,村(社区)级矛调中心建设逐步推开,全区建立社区警务工作室53个,村(居)调委会全覆盖。初步实现解纷资源整合、调处功能融合、治理力量聚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一、整合部门联动、集成"一站式"解纷平台
一是合理划分功能区。区矛调中心公共服务区,分设来访接待、纠纷调解、诉调对接、法律服务四个功能区。矛调中心办公区,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12个工作平台。二是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公安、司法、信访等5家单位常驻矛调中心办公。同时,根据各类矛盾多发节点,教育、城管民政等31家单位轮驻接待。三是整合社会解纷资源。适时组织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疗、校园、园区等5家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入驻,定期安排法律等领域专家"坐诊",为来访群众提供调解、援助、仲裁、信访等22项服务事项。区矛调中心通过12个工作平台、36个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形成"前店+后厂"的工作格局,为矛调工作开展提供紧密支撑。一年来,矛调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1.2万余人次,矛盾纠纷调处时间压缩67%,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6%,基本实现解决矛盾纠纷"少跑腿"、服务群众"一站式"工作效应。
二、厘清区乡(办)村职责,构建"三级"调处体系
...区立足社会治理实践,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出台《...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按照"简易矛盾村级调、复杂矛盾镇级处、重大矛盾区级解"的分层分级方式,重点推进"三级"矛调体系的建设,统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切实把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化解于始发。
一是区级层面。线上依托...区基层社会治理综治系统,把线上汇聚的各类矛盾纠纷,科学分流到职能部门、属地政府调处化解;线下依托区矛调中心,统筹多方专业力量,落实矛盾纠纷受理、派发、督办、考核工作机制。
二是乡办级层面。由政法委员统筹,推动矛调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运行,全面汇聚综治网格、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心理咨询等多元力量,打造专业、集成、高效的乡办级矛调"综合体",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办、难题不上交"。
三是村级层面。立足"服务+治理"职能定位,协同社区警务工作室,推进村级矛调中心建设,形成覆盖全区群众的"家门口"服务网络,确保"足不出村"就能提供服务、化解纠纷,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三级"体系通过矛盾纠纷分层过滤,96%的矛盾纠纷在乡办、村就得到化解。六乡办也分别结合各自实际,总结出了..."六方会商"工作法、...街道"三访三事三色"工作法、"五彩服务队"工作机制、...街道"五员齐心"网格化服务管理等"一办一品"特色,全力推进了矛盾调处从单向式用力,向立体式协同转变。
三、聚焦源头治理,织密多元化解网络
为深化源头治理,积极整合社会解纷力量,形成了以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干,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为支干,个人品牌工作室、社会组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等为分支的调解组织网络。一是充分发挥调解主体作用。63个调解组织,800多名调解员活跃在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284名网格员,他们也是调解员,经常化身"和事佬",协同社区民警,对邻里、婚姻家庭、中介物业等简易纠纷警情先期到场处置,确保矛盾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二是充分发挥社会行业性力量。在基层调解员作用的基础上,持续吸纳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律师团队进驻矛调中心。...等一批优秀政法工作者入驻区乡(街)中心,不断壮大多元解纷力量。三是进一步强化诉源治理。从律师、金融、保险和协会商会等行业领域选聘精干力量,组建专业调解工作室17个,其中,民事综合人民调解工作室5个,信访人民调解工作室3个,行业调解工作室4个(医疗、园区、...文物、...生态)、个人调解室2个,市级专业性调委会3个,为民商事纠纷类型调解提供专业服务,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68件。成功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挺出效果",深化了源头治理。
矛盾警民联调、纠纷多元化解,有效提升了调解的专业性,丰富了调解方式,促进纠纷化解从行政式推动向多主体联动转变。为该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治"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