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工作要点计划8篇(人社、市场监管、教育系统、商务、乡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83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分钟

六、创新推进"五育并举"与"双减"

24.深入推进"五育并举"。编制发布《市小学生文明礼仪守则绘本》,建立全市中小学德育管理平台,创建、评审一批德育示范校,探索开展"德育巡礼"活动。大力推进体教融合,举办全市体育工作大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构建班、校、区、市4级竞赛体系,开展30项校园体育赛事,组织开展大沙河皮划艇赛,做到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

月月有颁奖。持续促进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力争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超过60%。打造美育之城,大力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列艺术活动、比赛,建设艺术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探索引入优秀艺术家、运动员担任专兼职教师。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加快建设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和综合实践基地。加快建设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等基地预约平台。

25.持续打好"双减"攻坚战。出台《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依法依规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的查处力度。扎实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和服务类别鉴定工作。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五项管理",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研究、布置与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进"双减"背景下考试改革,全面加强考试管理,完善初中学考制度及高中录取政策。

26.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完善防护链条,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危急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建立学校服务内环和社会服务外环高效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模式,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筛查、干预、治疗与教育长效机制。按要求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加快提升校园心理健

康教育与服务水平。建设集治疗、康复、学习、生活于一体的学生心理教育基地。

七、积极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

27.推进粤港澳教育深度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积极推进香港大学筹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办好第11届深港校长论坛和2022年粤港澳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推动成立深港澳学校体育、艺术联盟,深化深港澳青年常态化交流。

28.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搭建教育开放交流平台,扩大"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朋友圈"。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席等国际教育组织建设。推动有关高校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扩大职业学校参与国际合作路径。支持教育"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29.高质量开展教育帮扶。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教育协作和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全口径融入开展省内基础教育帮扶。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帮扶,深化职业教育帮扶,全方位提升受援地教育发展水平。

八、毫不松懈做好安全稳定和疫情防控工作

30.持续加强安全稳定工作。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主线,全面排查各类隐患,建立台账、落实责任,确保教育系统安全。

31.持续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制定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完善校园安全管控体系,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抓

好校园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全面加强校园安防体系建设,强化智慧型平安校园建设。深入推进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开发,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学校食堂管理专项整治,建设食堂智慧管理平台。

32.慎终如始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扎实做好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和自查自改。加快推进3-11岁人群疫苗接种和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定期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

 人社局2022年工作要点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构建大就业格局

实施新一轮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深度融

合,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探索建立"行业聚力"工作模式,探索实施"品牌引领"行动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扩围计划""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青雁归巢计划",组织见习实习2万人以上。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创设3.7万个以上岗位。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鼓励社会机构吸纳困难群体就业,实施家庭服务业"领跑者"行动,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支持社会机构依法有序开展市场化就业服务。健全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建立区域内劳动用工余缺调剂机制。实施城镇调查失业率制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二、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发挥创业城市建设议事协调机制和创业城市"4+1"工作运行机制作用。线下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开发创业城市云平

台、小程序。争创全国创业型示范城市。优化调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新一轮创业培训政策,全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3000名以上大学生创业。举办创业创新大赛、中日韩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联合部门打造线上"了不起的创业者"和线下"创业第一课"等品牌。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三、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密兜牢民生底线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个体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精准参保扩面专项行动,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8万人以上。推进工伤保险专项扩面,深化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保机制。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省级统收统支制度。支持企业年金发展联盟开展工作,探索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探索工伤保险商业保障模式,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开展工伤1至4级职工伤养结合试点,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做好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稳步做好第三代社保卡发行服务,探索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

四、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举办"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行"等引才活

动,引进集聚人才25万人以上。建立与重点高校常态化联系机

制,招才引智工作站总量达到20家以上。深入实施千名专家"进重点企业、进企业研发机构、进见习实习基地"行动。实施乡村人才返乡入乡促进行动,研究制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激励办法。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市培育、领军扶持、重点引进,实施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计划,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出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计划,打造自贸区留学人员科创岛、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谷等高端留学人员平台。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走近活动,实施"万名海归精英聚青行动"。制定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优化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建立重点项目人才服务专员定期驻点服务机制,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年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万人。推进企业职工培训与自主评价衔接,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评价联盟。推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备战及参赛工作,配合省厅举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完善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促进政策,建设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举办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升级国际博士后

创新创业园。创建品牌专家服务基地和特色专家服务平台。拓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职业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加快教育、卫生等领域职称改革。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五、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树立破"四唯"重"实绩"选才用才导向,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用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多元化多层次招聘体系,实施面向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公开遴选。稳慎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创新事业单位联系点制度,加强先进经验做法推广。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做好年度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申报实施等工作。加强考试安全保障,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六、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规范和引导电子劳动合同发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强化重点领域劳动关系风险防范。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组织,拓展组建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探索建立企业内部职工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深化"互联网+"智慧仲裁平台建设。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效提升行动。开展"根治欠薪攻坚年"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欠薪行为。健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按期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七、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助力改善营商环境

编制实施年度人社事业发展计划。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执行机制。打造人社政策法规"云课堂"在线宣讲品牌。扎实抓好安全稳定和信访维稳工作,加强12333热线建设。促进人社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市场配置分类改革行动。制定人社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升级改造市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智慧社保应用平台。完善工伤保险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继续做好大数据辅助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试点工作。持续优化"无感知免打扰"大数据认证体系,大数据认证通过率达到94.8%以上。持续深化构建人社"一件事"服务模式。开展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深化人社基金资金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基金资金管理使用现场监督检查,健全市、区(市)两级社保稽查联动机制。完善改革创新和调查研究考核推进机制,建立人社新闻发布制度,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人社系统政务新媒体,加强人力资源发展智库平台建设。加快胶东经济圈人社一体化发展。

八、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干部专项培养工程,探索构建干部综合评价机制,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深入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加强人

社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贯彻"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常态化组织"人社干部走流程",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自然资源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区规划资源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XXXX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城市"心脏、窗口、名片"总体定位和"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发展主线,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要求,为全力推动XXXX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优化配置,凸显科学统筹引领作用

1、推进规划调整及相关工作

推进成片旧改地块规划调整。根据市委、市政府"2022年底前完成成片旧区改造"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内旧改工作计划,在稳定建筑验证方案的基础上,分类型推进成片旧改地块控规调整。完成福建路、福州路地块风貌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集。开展

项目建筑验证方案优化、汇总,稳定后适时启动控规调整程序。继续配合推进其他相关地块规划调整。配合市规划资源局开展世博文博区域规划编制工作,配合推进资源地块建筑验证方案。推进存量城市更新类项目规划调整。根据主体推进进度,适时开展存量城市更新项目控规调整程序。

2、开展零星旧改地块规划研究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针对零星旧改地块更新改造,在既有的以旧改征收为主的工作路径基础上,按照深化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结合建筑验证方案,开展地块更新改造研究。

3、做好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支撑工作

 研究探索和实施XXXX区社区规划师制度。聚焦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开展社区规划师制度及工作机制研究,形成XXXX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制定社区生活圈总体行动工作方案,开展行动蓝图编制。根据全市全面推进社区生活圈行动的要求,加强与区相关部门、街道及社区规划师等协调,开展总体行动工作方案研究,形成各街道五年行动蓝图及年度行动计划。

4、推进风貌保护工作

编制年度风貌保护项目计划。梳理我区风貌保护项目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年度计划风貌保护项目,并进行动态追踪管理。做好风貌保护项目数据化管理。在现有风貌库基础上,从内容广度、项目范围和管理周期三方面进行拓展,做好信息入库与完善、

项目拓展与筛选、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信息数据化对接四方面工作。

二、精准对标,提升城区土地利用效能

1、积极探索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编制国土资源利用计划联动方案。评估历年我区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实施情况,编制区国土资源利用计划联动方案。组织编制土地市场分析报告。对我区商办、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储备和出让情况进行分析和政策研判,指导后续土地储备与出让工作的有序进行。召开年度土地宣介会。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找到"好人家"、建成"好项目",成为未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最佳载体。

2、全面推进土地管理工作

做好土地储备项目相关工作。适时开展土地储备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资金筹措;继续推进相关地块环境详细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工作,适时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和土壤修复。推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工作。重点推进经营性用地出让,推进政企合作地块土地出让。开展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合同监管和土地巡查为抓手,加强项目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跨前一步做好土地监管。

3、研究提升城区土地绩效

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专项结论,重点聚焦城区工业用地,开展相关策略研究。

三、协调推进,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1、着力落实各项审改要求

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建筑许可营商环境。围绕打造最优综合营商环境,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一网通办"从"能办"向"速办""好办"升级,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贯彻落实审批改革要求。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和全程网办;推进低压非居用户电力接入项目、"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等市政项目审批工作。研究扩大实施库运用领域。强化实施库管理运用,配合市局促进实施库功能完善;加强实施库中项目信息整合,进一步做强做顺项目全过程、多节点、多层次管理工作,发挥实施库在前期审批协调工作中的作用,加快推进项目的生成实施。贯彻落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一网通办5.0"改革举措。巩固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当场核税、立等可取改革成果,完善符合条件企业先领证后缴税工作联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房屋买卖转移登记"一件事"服务。

2、保障重大工程和民生建设项目规划管理

加快推进各类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管理。着力夯实工作基

础,保障涉及民生、区域经济发展的区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推进重点经营性项目和重要地区及周边重点项目更新改造类项目,加快推进延福绿地等市政类项目。强化规划资源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细化和规范建设项目规划资源事中事后监管流程,切实落实日常巡查、监管、执法工作职责,"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充分依托行政执法科技设备,强化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

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继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速。在简化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探索整小区加梯方案公示及全程线上办理,打造数字化审理流程,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增效提速。

3、强化城建档案和信息平台建设

推进规划审批自动核算模块建设。开展自动化核算系统文件标准培训工作,配合市规划资源局做好自动核算模块试点应用,完成优化和调整改造,实现市级业务平台的对接部署。强化业务审批档案随案归档和信息入库。升级改造"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做好电子档案的接收与入库,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区数字化建设,及时更新规划土地信息平台数据。开展历年档案鉴定处置。根据历年库存档案情况,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及历史暂存资料分类开展鉴定处置工作。来自QQ群藏经阁,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4、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区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目标。切实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按照法规规定和区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信息公开和市民热线相关工作。做好法律服务保障。继续实施法律顾问工作机制,依法处理信访矛盾和复议、诉讼,为中心工作做好法律保障。

乡镇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2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迎接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的喜庆之年,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镇将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第十四次、市第十三次、启东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更好更快发展。

2022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00亿元,增长33%。财政总收入14亿元,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亿元,增长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节能减排完成市交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产业强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激发产业发展澎湃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全国电动工具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做强"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确保电动工具规模

应税销售年增幅不低于20%。东成打造成为百亿级企业,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重点围绕光电、锂电等新兴产品,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配套能力,大力培育优质知名品牌。围绕强链补链,针对光电仪器、气动工具、园林工具等细分行业和当前产业链相对薄弱环节,加大招商力度。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资源和政策向龙头企业、骨干配套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倾斜,形成持续突破、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搭建项目建设关键支撑。聚焦产业项目建设,扩规模、抓投入、提质量,做到服务靠前、主动作为,切实破解项目推进的各项难题。全力推进松芝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产业项目不少于10个,确保项目用地不少于200亩,新建厂房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加快天江公路两侧180亩众创城项目建设。细化项目全周期管理,紧扣"实质性开工、结构性封顶、设备安装、投入运营"四个关键节点,强化全流程跟踪服务,倒排时序进度、专班对接保障、破解难题堵点,确保计划投资量尽快转化为有效实物量。力争2022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5家,亿元企业3家。

三是构筑创新创业生态高地。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充分利用科技融资、财政支持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同高校、人才中介机构的交流合作,在符合"双创"条件人才和国家重点人才引进上持续努力。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创新平台,以实体平台和具体项目为纽带,推动产学研

深度融合创新。引进符合申报双创计划人才不少于3名,申报东疆英才项目不少于2个。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不少于10次,促成产学研项目落地不少于5个。积极落实申报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招引科创型项目2个。

二、聚力乡村振兴,转换发展高层次动能

一是坚定产业兴旺先导战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建设规模连片、标准化、现代化、高效益生产示范基地,围绕"吕鲜"稻米,加大宣传力度,申报绿色食品,做大做强吕四稻米品牌。持续增幅海洋经济动能,配合经济开发区及沿海开发集团做好建设与管理。加快推进修造船厂、制冰企业、加油站、风情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大渔业管理及扶持力度。有效发挥五金产业优势,依托现有特色产业资源,培育壮大五金产业,利用村域内产业集聚优势,建立"归雁领航"返乡创业基地,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带头返乡创业,整合区域品牌优势,为辖区企业及有志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多项服务。

二是打造乡风文明和美名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强乡村文化阵地,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组织送电影、送戏下乡、"共乐东疆",因地制宜进一步提档村史馆、文体小公园、文化活动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持续提升群众参与感、幸福感。广泛弘扬优秀文化,充分运用文化墙、宣传栏、公益小品、网络等媒介媒体,广泛开

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公众号开设"红色领航""党史百年天天学习""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等专栏,通过讲好吕四故事、树立先进榜样,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

三是推动共同富裕追赶跨越。村企联建加快推进,实施"携手共创、聚力发展"村企联建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共建村农民培训和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通过"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输送渠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带头人,团结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集体经济,把控以集体土地租金收入、集体资产出租收入、村级资源出租收取的管理费、农村土地复垦集体补助收入等为主要来源的村级集体收入,探索拓宽村级增收途径,力争各村都能实现全镇股民分红。通过多方调研,在确保投资可行性的情况下,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聚力宜居宜业,建设镇区高颜值形象

一是坚持"双城"融合发展。完成片区规划编制方案。实施新城区、老城区规划设计,启动新城区核心商务区建设,实施老城区街区改造,计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33个,总投资10个亿,其中启动新改建道路15条16.4公里。实施学校等公益事业5个,打造景观节点、集镇整治工程11个,启动安置房2个45万平米。开发商住楼宇60万平方米,实现土地收益18亿。完成水产路等拆迁1000户。推动新老城齐头并进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

二是坚持"产城"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规

划建设天江工业园、电动工具会展中心。完成搬迁,建成10万平米水产冷库。开发高端商住楼宇,加快推进老气象站五星级酒店建设。启动人才公寓、老会展中心、吕四中学东侧、来鹤路北侧地块百万平米商住开发。打造沿海最美风情区,北至仙渔小镇、南至鹤城公园、护城河、进士府、古银杏、古井等景点连成片,重点启动范龙街、三清殿改造及教堂异地新建,全面提升城市新动力。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重点推进老集镇提升改造,加快完善镇区功能配套,新建三所中小幼学校。异地搬迁公安指挥中心、自来水厂。全面完成集镇区整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现代新型城市。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建设15个美丽乡村,争创省级特色田园1个、美丽宜居乡村4个,真正打造"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样板村,推动城乡互动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

四、聚力民生改善,增进百姓高品质福祉

一是持之以恒完善社会保障。牢牢把握基本民生需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根据不断变化的疫情态势,强化人员动态管理,提高全员疫苗接种率。协调各村做好改厕工程后续长效管理。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落实落实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救助。加快推进镇级殡葬服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