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计划汇编(18篇)住建局、乡镇、村、海关、学校、医保局、社区、科技局、人社局、应急局、商务局、行政执法局、工信局、水利局(第9/15页)
区科技局2022年度工作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XX区科技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下好创新"先手棋",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制度保障更加完善。研究出台了《亳州市XX区落实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精心谋划到2025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2022年,全区初步建立科技顾问制度,聘请曹勇、宋嘉文、栗进才三位同志为XX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
(二)创新平台建设系统布局。集中精力推动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一是不断完善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联合区经信局、区发改委推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7家。推荐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二是探索研发在域外,转化在XX成果转化新路径。依托江南大学技术、人才优势,XX区政府在江南大学设立XX(江南大学)离岸健康科技研发中心,江南大学在XX经济开发区设立江南大学(XX)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借助该平台,我区方敏医药、、金不换、养生天下、芳香苑、亳州市贡药等5家企业与江南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与合肥科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建XX区(合肥)离岸科创中心。三是谋划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22年8月,与安徽中医药大学谋划共建安徽中医药大学XX中药产业大学科技园项目,致力于填补我区中医药创新成果培育与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空白。
(三)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壮大。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72家,同比增长59.18%。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较2021年增加40家,同比增长91%,6家企业入选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库。
(四)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截至11月,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43亿元,位居三县一区第一名。2022年4月,亳州青年科技创业园孵化器获批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使得科技创新再添"国字号"新名片。2022年全市获批省众创空间5家,我区占2家(中国花茶基地和凤还巢众创空间)。安徽养生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获2022年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优秀奖。济人药业获批国家新冠病毒科研应急攻关专项。安徽协和成制药有限公司获批亳州市科转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投资项目。2022年推荐省科技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18项。积极推荐联滔电子、德昌药业申报2022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推荐XX经开区申报安徽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现代中医药)。
(五)农业科技工作扎实开展。做好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积极与区农业农村局沟通合作,选派251名科技特派员,做到科技特派员"一村一员",因村配员。因地制宜打造科技特派员"三个一",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备案一个科技特派员标杆点;一个科技特派员样本点;每个乡镇一个科技特派员帮扶点。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组织申报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领域"揭榜挂帅"项目2项。全市共获批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5家,XX区获批5家,位居全市第一。赵桥乡无人农场,被央媒、省媒作为典型示范进行报道推广。
(六)企业创新服务推深做实。一是圆满完成2022年科技活动周各项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科技下乡、"上门坐诊"、区直各部门科普等活动,解决了企业问题,营造全民参与科技活动周的良好氛围,扩大了科技活动周的影响力。二是持续打造创优营商环境,2022年,XX区科技局把做好营商环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2022年三季度营商环境考评全区第三名。
(七)招财引智工作有序推进。大力宣传XX区招才引智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按照《XX区招才引智实施办法》,我局2021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其中三类人才1名,四类人才2名。区科技局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为引进人才申请安家费和生活补贴,支持人才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022年区科技局继续积极引进人才,目前以引进3名四类人才,已入职亳州世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支持XX区本地企业培育人才,2022年区科技局共推荐9名同志参加安徽省自然科研系列职称申报,其中申报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3人、初级5人。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规模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科技型企业少,研发投入少。全区规模工业16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9家,占比不到3成。在全区99家高新产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还未占半数。据统计,2021年157家规模企业近半数无研发经费支出。
二是各类研发平台多,高能级和公共研发平台少。XX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能级不高,服务不广,公共研发平台欠缺。全区仅有济人药业和沪谯药业2家单位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一国家级研发平台。我区现有各类研发平台13个,均为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还存在空白。
三是研发项目"问卷"多,产学研对接"答卷"少。由于资金、技术等要素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吸收转化能力较弱,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缺乏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恰恰说明了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作为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要指标未有产学研合作,而全区科技型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共计206家(不重复计算),通过摸排,其中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共计50家,占XX区企业总数的24.27%。
四是奖补资金落实较为缓慢。2020年和2021年科技创新奖补资金至今还未落实。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为核心指标,做好培育科技型企业、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利用科技金融支持,营造科技氛围5项工作,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以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为核心,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研发管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对研发支出强度大的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两清零一提升"行动,联合区经信局、区统计局对照2022年规上工业研发投入为"0"企业名单,分行业(白酒、混凝土、金刚石)、按产值(亿元以上28家),开展走访调研、现场指导,开展培训等方式,根据企业具体业务,给企业提出具有可操作意见建议,提高企业上报研发费用、申报研发机构积极性,尽快实现双清零。力争2023年研发费用突破6亿元。
上一篇:QHSE审核巡查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