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陈根芳:在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4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5分钟

(五)继续推进深化教育改革。改革过去是、今后仍然是浙江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不懈地把教育改革进行到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努力以改革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按教育规律办学治校、按人才成长规律教书育人。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消除"小学化"和"看管式"两种倾向。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继续倡导"轻负高质"课堂教学,扩大STEM教育试点范围,大力推进作业改革。全面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推动普通高中继续完善基于学生选择的"走班选课"制度。推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行中高职一体化招生培养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衔接,深化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试点,推进混合所有制等产教融合二级学院改革试点。继续实施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计划,努力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承办好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快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推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衔接。

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倡导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质量观、全面的成才观。对政府,开展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工作,以此推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修订《浙江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并实施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引导各地对标查补薄弱环节,创建全面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加快10个基础教育重点县"脱帽"并加快向教育基本现代化迈进。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步伐,争取2020年20个左右县(市、区)创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2022年5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对学校,制订《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创建一批现代化学校,切实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导向。坚决制止和查处学校之间、地区之间无序抢生源、挖名师的行为。对学生,修订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努力改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对教师,改革完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更加重视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评价与考核,逐步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的最重要依据。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建立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业绩的考核,强化服务区域经济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保持高考综合改革的定力,稳步推进深化高考改革试点;在深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调研基础上,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的对策思路。探索建立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分阶段有机衔接、上下贯通的应用型人才招录体系。全面推进深化中考改革,到2020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全面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不低于60%的比例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要求,并向农村初中和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倾斜。探索中职学校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职业倾向测试的录取方式。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规范小学入学、"小升初"招生办法,公办小学按学区进行划片招生,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双学区招生;逐步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民办小学、初中原则上在审批区域内,采取自主报名、随机摇号、面谈或体能测试等方式进行招生。

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与协作。增加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我省高校接受学历教育。搭建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培育和打造若干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教育对外开放品牌项目。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努力将其办成国家级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进一步做实做深"千校结好"学校,丰富和拓展双向交流活动。组织好"'安吉游戏'国际行",实施安吉游戏国际推广计划。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设"丝路学院"。积极参与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长三角教育资源的共享交流和协作发展。完善教育部与浙江省政府的部省会商工作机制,推动落实重大教育改革发展和协作事项。

加强教育标准化建设。按照管业务必须管标准的要求,完善教育标准体系,及时将标准类政策文件转化为教育标准。加快制定、修订学校设置和建设标准、教育装备标准、教育信息化标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教育督导标准、语言文字标准等重点领域标准,用标准引领和推进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推进教育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全面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加快数字教育建设,努力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实施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精准教学、精准学习"试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能。完善"之江汇"教育广场平台建设,扩大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范围,构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加快教育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好教育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教育业务管理应用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资源平台和教育大数据仓,尽快搭建"数字教育"的"四梁八柱"。

(六)办好几项关键实事。一是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要出台我省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综合施策逐步扭转近视高发且逐年上升的势头。联合卫生部门全面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建立常态数据。与各地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近视防控责任,确保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阶段性目标。发挥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指导中心的作用,倡导科学用眼、实施科学防控。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积极推进国家级校园足球试点省份建设工作。

二是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范围有托管服务刚性需求学生的小学都要开展校内托管服务工作。

三是减轻学校和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在全面梳理调研的基础上,清理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和"小手拉大手"活动,精减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和环节,杜绝各类商业APP进入校园,减轻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非教学工作负担。

四是多渠道解决归国人才子女入学。加强宏观规划,统筹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优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条件。遴选若干学校开展试点,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归国人员子女提供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水准的基础教育服务。

五是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制订加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办法,健全民办学校与培训机构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分类整治、分类规范要求,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外学业负担。

六是努力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按照促进住房供给主体多元化的要求,研究教师住房保障政策,推动各地妥善解决人才住房。运用好"允许高校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的政策,推动有关高校开展试点。完成省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下沙)项目建设并按时交付使用。

(七)切实加强领导和保障。推动建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全省教育系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深化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扎实开展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制订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贯彻落实高校领导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精准科学地选优配强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大力加强学校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加大对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深化教育系统"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大在高知识群体、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研究制定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标准,推动把党建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和中小学校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体系。深化高校二级学院(系)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试点、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实施"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四大工程,建设清廉教育体系。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承担起"清廉学校"建设的主体责任。梳理编制办学行为"小微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规范教育、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规范中小学学区划分和招生入学行为。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高校招投标管理、完善省属高校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高校继续教育合作办学、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的管理。用好审计手段,健全内部控制。出台改革容错正面清单和不作为不担当负面清单,持续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

加强依法治校。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信息公开等机制,大力培育校园法治文化,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教育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强化督学督政力度,探索对高等教育进行督导的机制、办法。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深入实施《浙江省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逐级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常态化管理,推行学校一日常规,实行清单化管理,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溺水、消防、交通、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建立完善心理危机的转介机制,新建20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争取20%的中小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

以上工作思路,供各地各高校参考。这周,我们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后的干部人事调整,调整到位后鼓励大家谋划更多的创新举措。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制订印发2019年度教育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全年教育重点工作任务。

三、知行合一,带着情怀和责任投身教育现代化事业

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规律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以哲学的思维、专家的视野、工匠的精神、父母的爱心才能真正把教育搞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管教育的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更要尊重和钻研教育,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在座各位都是管教育的领导干部,都应该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登高望远,履职担当,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推进教育现代化。当前,社会对教育的一些诟病,有些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的矛盾,更多的是不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成才观引发的。但如果我们教育系统63万教师都能坚守全面发展的理念,坚定教书育人的初心,实践素质教育的理论,并形成大合唱、发出最强音,就一定能引领全社会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舆论环境。

坚持和实践科学的教育理念,关键是要深入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矛盾论、辩证法,做到知行合一,在"大学习大调研"活动中深化"知",在"大抓落实"和"三服务"活动中落实"行",不断提高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要"知"大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做好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刻领会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发展、党管干部人才,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刻领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刻领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担当,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深刻领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认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坚定自信,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下一代;深刻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维护发展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深刻领会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用改革破解难题,用改革激发活力;深刻领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引导教师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要"知"规律,深入学习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是一门专业活,有自成体系的科学理论谱系;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遵循客观的规律。教育的对象是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但有的学校、有的干部"跟着媒体、跟着家长、跟着别人"办教育,被迫就范于社会功利性的教育诉求,或者被片面的教育评价指标所绑架,以致无视教育规律,违背了教育原理,畸化了教育评价,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当前在一些中小学存在的"起于竞争,迫于焦虑,逼于考试,累于抢跑"现象,都是违背教育科学理论、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突出表现。

要"知"方法,深入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要学哲学、用哲学,尤其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我们要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认识现状、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决不能好高骛远,异想天开,用暂时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破坏教育生态。要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善于分析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推动改革发展。

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要求、关于教育规律的认知和理解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努力以"知"促"行",做到知行合一。

第一,努力"行"以人为本之道。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坚决摒弃"见物不见人"、"见分不见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育模式,杜绝变着法子掐尖抢生源,或明或暗违规补课,片面强调升学率等行为和做法。教育要公平,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通过教育都获得成长,而不能仅仅培养少数几个"尖子生"。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更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可塑之才、可用之材。要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创设丈量教育、丈量学生、丈量政绩的新"标尺",重点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改":以分数贴标签的做法必须彻底改;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做法要坚决改过来;考试招生制度的指挥棒要改;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以升学率奖优罚劣的做法要改;把升学率与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的潜规则也要改。

第二,努力"行"综合改革之道。要按照普遍联系观点,建立教育改革的综合协同联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长、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从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看,教育改革从来不是孤立独行的改革,也不是教育部门独职全责的改革,而是全局性、全要素的系统性改革;必须有全社会的协同、支持与支撑,教育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有些教育问题不是缘起教育自身,社会才是不少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但我们以往只侧重于"教育"改革,而淡化了"综合"改革,使教育改革进入"教育改、改教育"的内部循环死结。如高考综合改革,必须通过基础教育改革课程设置、高等教育改革招生办法、考试机构改革命题思路、政府部门完善条件保障、全社会更新教育理念、社会各界更新用人导向等协同创新,才能真正推进深化。我们要强化"综合"思维,更多地利用全社会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和积极力量,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三,努力"行"情怀责任之道。教育工作者的眼光,从来不在当下,而在长远;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不应是自己的职位和得失,而是下一代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他又强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项需要情怀、需要奉献、需要责任的事业。唯有如此,方能面对困难不抱怨,面对挫折不退缩,面对责任不推卸,面对目标不放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必须要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才能显现成效,这无不考验着我们的耐心与毅力,因此需要我们有"功成不必在我"、甘做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我们的荣耀应该是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我们的幸福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同时要以"干在实处"的作风,"走在前列"的理想,"方显担当"的勇气,推进深化教育改革,革除陈弊旧习,勇于改革蹚路,勇于试错纠错。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耕主责主业,切实把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承担好、职责履行好。

我还要强调一下教育宣传工作。教育系统每年做了很多工作,发表了很多学术文章,但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往往"只做不说",不会宣传、不愿宣传、不敢宣传。在信息社会,酒香也要会吆喝。教育系统必须强化媒体意识、宣传意识,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教育的新部署新要求,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规律,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成效,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要通过宣传,不断塑造学校新形象、教师新形象、教育新形象。

同志们,新时代有新事业新要求,新事业新要求要有新作为新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攻坚克难,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书写新时代浙江教育的"奋进之笔",为全面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