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十九大培训班全套材料(第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71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1分钟

在军队改革建设方面,党中央加强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果断作出在全军开展正风肃纪的重大政治决策,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5年来的变革不仅带来了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巨大的有形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深刻变化带来的无形变化,作用将会更加持久,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三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

5年来的成就,最重要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同志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勇于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并以超凡魄力和顽强斗争精神力挽狂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实现了这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才有今天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过去5年最大的变化是党自身的变化,真正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我们党更加团结,更有信念,更有纪律,更有力量。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

四、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为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历史方位、时代坐标,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是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

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是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目标任务,要开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新征程。

五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概括:

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国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据有关研究结论,1750年中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8%。康熙年间,全世界超过50万人口的10个大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分别是北京、扬州、苏州、南京、杭州、广州,还有其它4个是伦敦、巴黎、江户、伊斯坦布尔,直到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总量的32.9%。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70年,影响最大的是苏联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最终遭到了失败,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为历经磨难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发展活力,在世界上重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搞资本主义的占绝大多数,但搞得比较像样的还是二三十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到头来并没有解决发展问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甚至战乱不断。中国模式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榜样和启迪。

如"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其深层次根源,仍然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合作倡议,正是致力于缩小发展鸿沟,从根本上化解造成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根源,从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目前,全球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纳入相关内容。

"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报告作了"五个时代"的精辟概括,明确了新时代我们的发展道路、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描绘了美好发展前景。

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同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个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伟大",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五、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早是1956年在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指明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依据。

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至今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

一是从社会生产方面来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再讲"落实后的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我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出口大国、重要对外投资国。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为14.8%,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这些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1位,

最直观的表现可以从我们的食物供给上来看。1949年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不到420斤原粮。如今,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粮食的发展,最形象的说明就是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糖票、购粮证等。1993年,全国范围取消实行近40年的口粮定量办法,粮票、油票、肉票、购粮证等先后退出历史舞台。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杂交水稻育种世界领先,"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与杂交油菜等成功研发,等等。目前,我国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禽蛋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奶类总产量跃居世界第3位。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首位。

同时,我国高铁、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行"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这些都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二是从社会需求方面来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3%和32.2%。(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更好生活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只讲"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

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既有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不均衡,也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有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快解决好。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们要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六、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有一个部分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讲这个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近代以前,中国曾经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但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落到受人欺负的境地。从那时起,中国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之后多次讲过的"中国梦"。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意识到,首先必须推翻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人用28年的时间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新中国的成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第二步,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立一个先进的制度。于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今,仍在坚持这个制度。这个制度的优越性日益充分地表现出来,比如,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多个国家比较,这个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清晰。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为后来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三步,党深刻认识到,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行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改革僵化的体制,实行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改革开放让中国比过去发展得更快、更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毫无疑问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伟大斗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改革是伟大斗争,反腐败也是伟大斗争,非常艰难。过去已经进行或者正在进行着很多伟大的斗争,今后还会有很多伟大的斗争。再者,习近平总书记讲,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党坚强有力,才可能领导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这个伟大工程也很重要。再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过去五年,实现中国梦进程大大加速。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但是,今天、今后,还会有很多困难。比如,精准扶贫,尽管这几年取得很大成就,几千万人口脱贫,但是这依然还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再比如,这几年特别重视环境改善,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很多地方的环境状况还远不能让人民满意。另外,在外交上、在党的建设上、在发展上,还有很多挑战和困难。所以,尽管目标明确,经过努力一定可以实现,但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方面,就是提醒全党全国人民,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一定要付出更多更艰苦的努力。

七、深刻领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

上世纪80年代,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总要求,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宣示了三年打赢决战的必胜信心。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时期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左右。

党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既鼓舞人心,又有鲜明特点:

一是根据这个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比原定的目标提前了15年。经过对各项指标的测算,这个安排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与以往不同,这个规划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作原则性展望和要求,并没有提"翻番"类的指标,目的就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三是把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奋斗目标,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增加了"美丽"二字,这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四是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高了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要求。

可以看出,经过十九大的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完整、更清晰了。

总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八、深刻领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这里提纲挈领讲一些重点内容。

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十九大关于经济建设的部署,要注意把握好报告当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其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方位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是对我国发展新方位的判断,这句话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方位的重大判断。

其二,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清晰地指明了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

其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解这一要求,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组关键词: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求我们不能只看重发展速度,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推动"三大变革",就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这三大变革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就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构建"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就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这是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增强"两个力",就是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二,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习领会报告对政治建设的部署,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里面作出了非常深刻的论述。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是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三是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对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就意味着把文化提到道路、理论、制度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上周,特朗普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一站就选到故宫,在参观完故宫前三殿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习近平总书记向特朗普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我们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求,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决不能搞寅吃卯粮,决不能好大喜功、忽悠民心。

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九、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十九大报告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建设,党建部分占4100字,占总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由六个方面构成: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求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个总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根本遵循。

把握十九大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和重大部署,要突出三点: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十九大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写入党章。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事实表明,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