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张国旺:在全省经济普查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0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在全省经济普查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省统计局局长张国旺

(2019年2月25日)

在全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紧张开展的关键阶段,今天再次召开全省视频会议,主要目的是梳理前一阶段普查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志南同志亲自出席会议,一会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报告一下近期全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展情况及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一、近期经济普查工作情况回顾

自今年1月1日经济普查现场登记阶段启动以来,全省上下能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和普查方案,把现场登记作为当前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组织领导,注重部门联动,积极抓好落实。截至2月21日,全省一套表单位上报率达到40%,非一套表单位上报率达到3.5%,样本个体经营户上报率达到17.8%。总体上看,普查现场登记工作比较有序、有效、扎实推进。但我们在督导调研中也发现,各地工作进度还不够平衡,现场登记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普查对象思想有顾虑。主要担心如实填报的数据,今后可能作为各种处罚和定税的依据,导致不报、少报、瞒报、乱报问题相对普遍。特别是规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更为突出些。二是普查办组织指挥还不够有力。各级普查办对普查登记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等方面做得还不够细、不够实,对普查现场登记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有的发现问题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办法加以解决。三是普查指导员组织指导不够到位。一些普查指导员责任担当不够、业务不熟悉,部分普查指导员存在不会指导、不敢指导的问题,造成普查员将普查任务简单地交给普查对象,由普查对象自己随意填写的现象,影响了普查数据的质量。四是普查员的业务水平有待加强。一些普查员存在着工作简单、登记粗糙、把关不严的现象,造成一些企业零填报、乱填报问题比较普遍。尤其是对关键指标不熟悉,对指标间的匹配关系不理解,无法实施精准的指导,造成了按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偏小、按四要素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更小的不正常状况,直接影响了数据的真实准确。这些问题,各级普查机构要坚持树立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举一反三、对照检查,及早发现、尽快解决,否则,势必影响四经普的质量,影响全省的经济总量。

二、现场登记工作要把握的原则

现在距离3月10日一套表联网直报单位上报截至日只有14天了,离4月30日非一套表单位和样本个体经营户上报截至日也只有65天的时间了,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各级普查机构务必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下一阶段现场登记中,要始终把握好三条原则。一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现场登记阶段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各级普查机构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尤其是对全省99.5万家的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4.6万家样本个体经营户,要逐一筛查、逐一核实,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确保每个普查对象填报的数据都真实反映实际。二是坚持抓大不放小。全省一套表单位占普查单位数的5%,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69%多,是全省经济的基本盘,是普查的重中之重,这个"大头"务必抓住,确保万无一失。全省非一套表单位有94万多家、样本个体经营户有14.6万户,普查难度大,费时又费力,但这个"小头"也至关重要,容不得疏忽,也必须抓实,否则也会对全省经济总量造成巨大的影响。三是坚持行政+业务的工作模式。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份内之事,靠统计系统一家做不了,也做不好,需要各级政府的行政力量和统计部门的业务指导有机结合,形成合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行政、法律、人文的手段,解决好配合度、真实性问题;业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解决好指标匹配度问题。

三、下一步现场登记的重点工作

下一步现场登记,各级普查机构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抓好一套表单位的如实填报。一套表单位简单来说,就是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这些企业财务机构和财务账目齐全,是做好普查工作的有利条件。但平常年份和月份更多的是关注营业收入和产值指标,对工资、折旧、税收、利润等四要素的关注不多,这次经济普查营业收入、产值指标和四要素指标同等重要,必须如实填报。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1/3的企业开展成本费用调查,这些企业用收入法计算与用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差距在比较合理的范围。而另外2/3的非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因为平常年份未开展成本费用调查,用收入法计算与用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数据差距比较大。从有的地方测算的数据来看,规模以上非成本费用调查工业企业用收入法计算比用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少了3-4个百分点。其他一套表单位,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用收入法计算与用业务量计算的增加值相比,差距比较大。各地要把一套表单位的财务人员叫来集中培训,以保证填报质量。集中培训要强调两类指标,一类是规模指标,重点关注从业人员数、收入和支出,利润与四要素等指标的基础是收入指标,没有收入,就不可能形成利润,一套表单位一定要把企业的经营规模真实反映出来。另一类是四要素指标,重点关注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指标。这点我在后面还会讲到。

二是强化非一套表单位的现场登记。全省有94万多家单位,这些单位大部分财务不健全或委托财务公司记账报税,企业主为了规避税收,采取营收不入账或少入账的手段,往往造成企业亏损,如果仅仅将财务记账公司的帐目照抄填报,就可能是不真实填报,应该入户详细了解企业的开业时间,经营活动规模以及经营活动情况,从业人员数量、固定资产购置投资等情况,弄清亏损的原因,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企业的经营规模真实反映出来。如果非一套表单位平均从业人数少填报1人,全省平均从业人数就会少统计99.5万人,按2017年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5.2万元的劳动生产率计算,就会影响全省经济总量1500亿元。普查员必须到现场弄清楚,即使是亏损,企业的销售收入、营业额、产值等指标也要如实填报。

三是算好个体经营户的真实指标。全省清查结果是230.16万户,根据普查方案,个体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全省规模以上个体经营户(也称大个体)需入户调查的1.47万户,全省抽取611个普查小区,共12.58万户,另外个体运输户0.51万户,共计需入户开展调查的个体户为14.6万户,这些个体户的结果就代表了全省230.16万户个体经营户和近9万户个体交通运输户的调查结果。也就是说入户调查的个体户每户代表16.4户,所以各级不能放松对个体户的调查。个体户抽样调查要特别关注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这二项指标。在督导调研中,个体户从业人员容易遗漏老板本人、学徒、帮工及临时雇员等参与经营活动的人员。在全年雇用雇员的总支出中,往往少报雇员伙食费、雇员房租、临时人员报酬及业主或雇主替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逢年过节支付给员工的实物等。如果每个人每年少算1万元,个体户的雇员支出就少算700亿元,相当可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普查督导员要深入现场,工作要再细心一些,算好每个指标,确保把真实的生产经营数据普查回来。

四是加强针对性业务培训。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普查对象、在登记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一进行个性化的普查业务指导和培训。培训要围绕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主要指标展开,既注重统计口径,又注重取数方式。

生产法计算的重点在于收入和支出指标。尽管各类普查对象生产经营的过程不同,形成收入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形成收入的机制一致,都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展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主要以销售生产的工业品为主,建筑业企业以工程结算为主,批发和零售业以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为主,住宿和餐饮业以客房收入和餐饮收入为主,服务业以提供的劳务为主。在填报营业收入时不仅要重视主营业务收入,也不能忽视其他业务收入,尤其是没有记账的业务收入。营业成本的统计口径要同收入一致(一致是指必须按权责发生制来列支成本,必须是与取得收入相应发生的成本),包括主要业务活动成本和其他业务发生的各种耗费。普查对象尤其是非一套表单位,往往多计费用,少算收入,导致账面亏损,这是不正常的。

收入法计算的重点在于四要素统计指标。

"应付职工薪酬",也就是企业--普查对象以各种形式付给职工的各种报酬及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还包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在普查登记中,一套表单位往往出现某些科目列支为成本费用而未计提至"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现象、也往往存在"五险一金"漏统的情况,导致应付职工薪酬漏统、成本费用多统,非一套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往往存在五险一金、通信费补贴、午餐补贴以及发给职工的土特产等非货币性福利等项没有统计进来的现象。

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之和构成生产税净额。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在填报普查报表时,要注意把上缴的各种费用计算全面,不要漏项。比如,税金及附加包括企业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本年应交增值税等于本年发生的销项税额减去本年发生的进项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和减免税款,再加上进项税额转出和出口退税,涉及上述税种的企业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财务报表或完整的纳税记录,在指导普查单位填报时,注意要按照会计"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及费用表中的"税金"栏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计算税种时不要遗漏项目。

"固定资产本年折旧"指报告期内普查对象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对于一套表单位,因为有规范的财务制度,一般比较容易,对于非一套表单位,主要困难在于资产项目往往漏算,导致折旧少算。按普查方案,对于非一套单位,要对不同资产分别计算折旧,再加总形成本年折旧。房屋和建筑物按原价的5%(即使用20年)计算折旧、机器设备按原价的10%(使用年限为10年)计算、运输工具按原价的25%(使用4年)计算,电子设备按原价的33.3%(即使用3年)计算,其他为经营而持有的资产按20%(即5年)计算折旧,在普查登记过程中,一定要耐心,仔细询问,认真计算。

营业利润是计算"营业盈余"的重要指标。营业利润减去"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投资收益为正数时扣除,投资收益为负数时则为增加)后的差额才是营业盈余。普查对象在计算和填报营业利润时,一定要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否则,计算的营业盈余就会变小,直接影响增加值。各地在普查登记时,对于"投资收益"大于零和"投资收益"大于营业利润的普查单位要逐一核实,核实这些单位是否有投资收益,"营业利润"的数据是否包含了"投资收益"数据。

按照收入法增加值的构成,全省2017年第二产业中,劳动者报酬占48%、生产税净额占16%、固定资产折旧占10%、营业盈余占26%;第三产业中,劳动者报酬占50%、生产税净额占10%、固定资产折旧占14%、营业盈余占26%,不同行业差异比较大。各地在审核数据的同时,要善于通过各要素的匹配关系查找数据质量的线索。

在注重指标统计口径时,也要注意指标的取数方式。比如,按照普查方案,应付职工薪酬来自财务报表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代表的含义是全年职工应付的薪酬,包括已经发放了的和应发未发的薪酬,如果取错列,取到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含义就会变成已发的薪酬,如果取12月余额,就变成是当年应发未发的薪酬,就会大大少统计职工的薪酬。在审核报表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案例。各地在培训时,一定要把统计口径、注意事项讲透,尤其是针对最近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给企业讲清楚。

五是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各地在做好普查登记的同时,要加强宏观研判,结合三经普、企业的快报数据、已经上报平台的数据,加强行业之间、区域之间、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和逻辑关系审核,全面核实普查数据,并对差异明显的重点地区、重要部门、重要行业、重点单位,进行针对性的普查指导,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防止出现系统性偏差。

六是发挥经普成员单位的作用。普查是政府行为。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协调好普查对象,让其消除各种担心顾虑,主动配合做好普查工作。南平市建立了分管副市长、副县(区、市)长挂钩、由工信系统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务系统负责规模以上批零住餐,住建系统负责建筑业房地产企业,交通系统负责规模以上交通企业,其他各部门依职责负责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逐家加强普查业务指导、逐家落实普查责任的工作责任制,在有效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应统尽统、统必合规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全省各地、各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南平的做法,对挂钩的企业逐家加强普查业务指导、逐家落实普查责任,确保在3月10日全国联网直报企业报送截至日前,全省所有联网直报单位都能真实按时报送普查数据,尤其是四要素等财务数据。

七是落实好行政+业务的工作机制。非一套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工作量大,普查对象配合程度差,要通过建立挂钩包干机制和成立普查数据审核小组的机制,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县级普查机构要聘请乡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作为普查指导员。乡级普查机构要明确每位乡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普查指导员的普查工作责任、挂钩普查对象,确保财务不健全的非一套表企业单位都能纳入挂钩包干范围。乡镇、街道要尽快成立审核小组,集中一批熟悉企业财务知识的会计人员,对各普查对象的数据进行审核,对表内指标间的平衡关系和逻辑关系认真审核,并结合工作经验,对普查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研判,对发现的错误及时给出修改意见或说明,同时要求普查员对不匹配的数据与普查对象再次沟通核实,确保普查对象据实提供数据,确保源头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同志们,现在普查登记进入了改坚阶段。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张志南常务副省长的讲话要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宣传方式,坚持依法普查,严格业务流程,深入企业商户,打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攻坚战,确保普查对象如实填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全面,为经济普查圆满成功奠定扎实基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