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产业链链长制材料24篇合集,含方案意见、经验、评论、领导讲话、制度等(第2/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21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1分钟

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高品质谷物食品、绿色食品、绿色果

蔬等高端食品;开发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等新型产品。

(七)基础化工"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差异化、高端化、生态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努力构建适应产业变革、突出开放融合、加快绿色制造、优化生产效率要求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八)智慧物流"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高效运行、协调发展,打造贯通南北、畅达东西的物流产业发展通道,构建城市配送、区域物流物流体系。

四、"链长制"招商措施

(一)绘制产业图谱,编制产业链分析研究报告。

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结合各自职责和实际,研究编制产业分析研究报告。研究该产业链的定位,理清该产业链企业情况、发展现状和要素成本情况,综合分析该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存在问题和链条情况,借鉴外地发展该产业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该产业链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内容。

(二)绘制招商地图,锁定招商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

对产业链发展水平高的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进行分析研判,研究该区域产业链发展历程,研究目标企业的发展历史、行业位次、发展现状、投资习惯、对外扩张意愿等信息,为精

准对接做好准备。

(三)夯实招商基础,谋划包装重点招商项目。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借助"外脑"谋划包装一批具有引领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招商项目。在项目谋划包装中要注重谋划强"优势"、补"短板"、盘"存量"、促"整合"的项目,着重引进和培育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

(四)加强培训学习,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

通过专家讲座、招商一线同志分享经验、专题考察、推介路演等方式,提升产业链专业化招商水平。注重强化招商方案、扶持政策和应变预案等准备工作,做到在交流时信息对称,在洽谈时心中有数,在应对时有所准备,提高洽谈对接成功率。

(五)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产业链精准对接招商。

突出市场化招商,积极推进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园区企业化招商等招商新模式;积极开展"走出去"扣门招商,精准对接战略合作者;积极与行业协会、商协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搜集筛选投资信息;开展"请进来"推介招商,邀请知名企业来平实地考察对接。

五、工作要求

(一)组织保障。

"链长"对产业链招商工作负总责,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链长制"招商工作;常务链长负责日常统筹协调工作,指导编制产业链分析报告,并做好业务指导、调度协调、政策

支持等工作;各承载单位要落实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责任,

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具体负责招商工作,要以推进产业集聚和项目落地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产业链分析报告、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锁定重大项目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市商务局负责招商引资业务指导、信息共享和相关协调工作。

(二)经费保障。

"链长制"招商所需经费列入市财政统一预算,每年给予

200万元"链长制"招商专项资金,由各常务链长单位根据招商工作需要提出申请。

(三)强化规范管理。

全面落实"链长制"各项招商举措,及时总结上报招商推进情况,对重大招商项目、重要线索要做好跟踪推进和协调服务。要注重强化业务学习,熟悉市情和产业情况,不断加强招商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招商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调度考核。

各常务链长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链长制招商工作,每月要将"链长制"招商情况书面上报链长和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简报的形式每月定期通报,并作为年末招商引资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建立产业"链长制"

推动产业大升级的实施意见

网络

实施意见 产业链 链长制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产业链条,结合实际,决定建立产业"链长制",加快推动产业大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为主线,建立产业"链长制",集中力量主攻优势产业链,实现集中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核心品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动产业大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优化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释放

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业

链。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产业链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发挥企业在产业链打造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支持企业完善产业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具有整体竞争优势的企业集群。

推动规模集聚发展。

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兼顾产业链发展需要,优化产业发展格局。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聚要素资源和力量,支持企业向产业聚集区和园区聚集,推进重点产业向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市形成4条百亿元产业链,7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优势产业链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到2025年,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到2030年,形成若干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新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

增长动力基本确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二、发展重点

围绕首位产业、传统产业,建立绿色包装、智能汽车零部件、生态家纺等7个优势产业链,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定位,巩固延伸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分类分业施策,有力有序推进。

(一)巩固延伸类

1.绿色包装产业链。

以重点企业为基础,围绕三大行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引进产业上游新材料、智能包装机和包装设备生产项目,推进产品向医药、化妆品、饮料食品等方向拓展,严格控制落后产能与项目;依托国家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学校地合作平台等,推动做大做强绿色包装产业。到2022年形成产值达300亿元的产业链,建成全国包装示范城市。

2.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顺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加大对智能控制、信息通讯、传感定位、影像雷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电动转向、动力电池、汽车底盘、机电耦合装置、轻量化车身、充电桩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战略布局。到2022年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区域汽车零部件生产和研发基地,打造汽配领域的国内"单项冠军"。

3.生态家纺产业链。

大力发展以羽绒制品、蚕丝制品、床上纺织品等为主的家

居布艺产业,加强家居用品设计的跨界融合,支持企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推广应用纺织服装新面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提供研发、设计、创意等服务。到2022年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创成一批中国乃至世界品牌,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家纺产业集群。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与研究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突破输送机械、农机、环保机械等领域的制造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部分输送机械企业向更具市场潜力的农业机械制造、智能物流输送、环保机械制造等领域转型发展。到2022年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成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输送机械制造基地。

(二)培育壮大类

5.新型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

大力发展节能装备产品、环保新材料新设备、减震降噪制品以及光伏和风电等产业。力争打通光伏中游产业链,突破风电和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等产业中下游。到2022年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打造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成套装备产业集聚基地。

6.医工医药健康产业链。

进一步推动医用检测检验设备(试剂)项目的快速集聚,健全数字化治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产业的引入,升级换代健康防护产品。构建较为完整的医工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到2022年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打造国内知名产业品牌基地。

7.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聚焦信息光电子、云计算、大数据、

5G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品牌,引导电子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产业集聚。着力推动照明和显示产业快速发展,力争打通LED照明中下游产业链,引进半导体和光电显示产业上下游生产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到2022年产业链产值达

50亿元,全力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建链",加强顶层设计。

精心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确定产业发展目标、思路、任务,明晰产业链发展路径,制定实施产业链全景图、发展路线图以及重点企业、配套企业名录表。认真研判每个产业链的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和供应链,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特点和实际,实施"八个一"(一链一个发展规划、一

链一套支持政策、一链一批重点项目、一链一家以上龙头企业、

一链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一链一个科技创新平台、一链一支服务队伍、一链一个年度工作计划)机制,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形成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突出"补链",注重项目支撑。

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中的重点项目,寻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补齐、补好、补出发展新增点。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和发布产业链重点项目,每年谋划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50个以上,形成滚动开发格局。对重点项目实施"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专家团队、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实行"四督四保"制度,及时跟进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投达产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鼓励和支持产业链项目争取国家、省重大专项,大力推进本地企业与央企、国企、知名民企开展合作。

(三)突出"延链",实行精准招商。

以产业精准分析为基础,围绕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精准招引产业链引擎性项目。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导则》《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办法》,规范招商项目范围、政策和工作流程。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平台,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完善标准厂房、

物流仓储、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推动从基础功能型向综

合服务型现代园区升级。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人员力量配备和组织保障,建设一批实践能力强的招商队伍,做好靶向性标杆性企业盯引工作。全市每个产业链每年至少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个,共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才引智并重,制订优势产业链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加强优秀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培养。

(四)突出"融链",强化创新驱动。

释放各类主体融合发展潜力,发挥科技、人才、数据资源等优势,积极创新、创业,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产业链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创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攻克一批核心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每年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科技成果转化20项以上。加强工业设计、研发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团队,探索组建科技镇长团,举办人才科技创新节。大力推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与修订。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互联网+"产业建设,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培育产业链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推进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注重产业关联和优势互补,共建产业链、共享价值链。

(五)突出"强链",推动集聚发展。

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每个产业链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以上。坚持抓大扶小并重,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向龙头企业集中集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支持骨干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战略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到2022年,打造全国单项冠军企业1-2个、小巨人企业2

-3个、全省制造业百强企业3个以上。聚焦七大优势产业链,围绕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准入、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推进智能包装、智能光电、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硅基新材料、稳定同位素药物、塑料机械设备等产业基地(产业园)建设,培育建设产业集群镇、特色小镇,打造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研究确定重大项目布局、产业政策、财政资金安排等重要事项。

建立产业链链长负责制,由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重点园

区及发改、科经、投资促进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家为成员,整体推进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

细化"一链一策",建立精准化、个性化政策供给机制。每年安排2亿元优势产业链发展资金,对产业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和龙头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市政府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签订年度发展计划,实行"一企一策";本土企业新上重大项目同等享受招商引资奖扶政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模式,多渠道筹措设立优势产业链发展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定期开展产业链专题银企对接会。对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优先保障土地、水电气等要素供给。

(三)营造良好环境。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改革。建立企业投资重大项目"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制度,加快产业链精准招商项目落地。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组织开展"思想大解放、发展大提升"活动,提升企业家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扎实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优势产业链发展经验做法等方面的宣传推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优势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氛围。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

网络

经验信息 产业链 链长制

旅游产业成为全省重要支柱性产业。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推进文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省文旅产业优化提升。

一、实施"项目固链"行动

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重点项目,找准薄弱环节,补齐、补好、补全发展短板。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的思路,每年谋划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链项目。

二、实施"龙头引链"行动

对产业链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大型文旅企业集团。

三、实施"业态延链"行动

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精准实施产业链前瞻性、引擎性、创新性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文旅产业领军企业,开展与行业龙头企业、跨国企业的深度交

流与合作。

四、实施"数字强链"行动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一批线上文旅产品。依托"一部手机游"项目,加快建设全省文旅大数据中心,建成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平台、游客服务平台、文旅监管平台。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

五、实施"人才兴链"行动

重点畅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三大渠道,引进一批产业链领军人才和尖端人才。探索校企合作,委托全国知名院校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继续办好旅游"金牌讲解班",开设"金牌旅游管理班""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探索培养"旅游定制师"等未来稀缺人才。

六、实施"金融活链"行动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文旅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加大企业信贷等支持力度。推动一批文旅企业集团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增强企业资本实力。

七、实施"消费稳链"行动

在"三间"(夜间、乡间、网间)、"三区"(景区、园区、街区)、"三创"(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上挖潜力,扩大文旅消费市场,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推进文旅消

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

八、实施"品牌塑链"行动

深入实施文旅品牌培育行动,完善区域品牌、品质标准、市场认证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实施品牌推广工程,提升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推进开放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共建产业链、共享价值链。

落实产业链"链长"制 打造专业招商队伍

网络

经验信息 产业链 链长制

今年以来,市投促局围绕培育和打造战新产业"产业地标",深入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工作,以发展产业为纲,以延长补短为本,持续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力量,提升招商水平和队伍能力。

一、在任务落实中强化责任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做好"六稳""六保"抓细抓实经济发展工作"123+10"行动方案》,建立产业链"链长"调度机制,市投促局在第一时间对照落实,拟定了《投资促进工作方案》,由每个局领导负责3-4个重点产业,对应处室成立工作专班,开展重点产业项目谋划和招商工作。针对市主要领导当前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专人负责、专人跟进,全力推进项目落地。

二、在招商实践中锤炼能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市投促局会同县(市)区、开发区全程参与项目谋划、洽谈、服务保障工作,在建立起高效项目推进机制的同时,招商队伍从招商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项目落地后,组织项目招引团队进行项目复盘,分享招商过程中的细

节和技巧,以实实在在的案例提升实实在在的能力。今年以来,

招商引资实现逆势而上,新储备、新签约、新落地了一批优质项目。1-6月,全市新签约重点项目507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57个,占比50.7%。20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为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提供项目支撑。

三、在产业研究中找准方向

修订编印了《重点产业招商指南》,对化合物半导体、MEMS、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24个战新产业、未来产业进行了深度研究,从产业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重点目标企业、可对接的平台组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全市产业招商提供靶向目标,提高招商精准性。

四、在交流对接中创新方法

市投促局先后会同市财政局、市司法局等相关单位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先发地区在重点产业及招商上的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基金招商等做法,进一步拓展招商的格局和视野,交流提升招商引资的工作方法。完成全市招商小组的组建工作,并组织招商小组赴全市12个区域开展交流学习,针对各区域主导产业对接项目信息和招商资源,强化招商合力。

五、在业务学习上提升能力

围绕产业招商重点抓培训,将局"双周学习"范围扩大到全市投促系统,相继邀请市税务局讲解税务知识,市发改委讲解

线上经济,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半导体芯片设计与设备投资分

享"及"产业招商思考和'AI+AK'招商实务"等专题培训。后续还将围绕12个重点产业链,邀请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5G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不断提高和增强招商干部的业务能力。

全力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网络

经验信息 产业链 链长制

我县认真谋划、精准施策,通过健全机制、主攻招商、强化帮扶,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快推动县内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一、紧扣"强链壮链"建机制

一方面,健全推进机制。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链长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定期调度推进产业生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企业帮扶等各项工作。同时实行产业规划、招商落地、项目建设等"一条龙"服务,成功构建了"一名链长、一个产业、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高效推进机制。

另一方面,明确推进方向。

在全面摸清产业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逐一明确了产业链发展方向。其中,电子信息首位产业以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核心,打造"高档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智能终端产品"产业;超纤复合新材料产业将以打造省级重点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着力构建"生态超纤新材料-水性PU革-功能性防护用品、高档面膜"等绿色新材料产业链,其它产业链也分

别明确了发展抓手,让产业链发展思路更为清晰。

二、紧扣"延链补链"强招商一方面,明确招商重点。紧扣产业链远期发展方向,有的放矢招引延链补链企业。

在电子信息产业链方面,重点招引物联网、触控显示、LED智能照明、数字视听等配套企业,推动产业向下游智能终端产品拓展。超纤复合新材料产业链方面,积极招引上游基布企业,以及生态超纤、水性PU革等合成纤维企业,同步招引技术领先、产品中高端的非织造企业。

另一方面,创新招商模式。

采取"先行招引金融供应链"的模式,成功签约"5020"项目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落户,同时吸引产业链上下游6个关联企业一次性满园入驻,另有9个关联项目即将入驻。截至目前,线上线下对接项目30余个,成功引进重大项目14个,投资总额达到68亿元。

三、紧扣"稳链活链"重帮扶

一是推行派驻帮扶。

从各单位抽调了25名班子成员成为"同心帮企特派员",按照"一人一企"派驻到各产业链重点企业,全力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全面落实"省20条""市18条""县16条",对产业链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用1200余万元、优惠水电气等费用350万元,及时兑现挂牌奖励、财税扶持的政策奖返9840万

元。

二是强化融资帮扶。

创新融资模式创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搭建一个国有民

营"混血"的"金融方舱",通过代付货款、代理采购贸易、

代采购加工贸易等合作模式,已为10余家企业完成垫资3000余万元,预计今年可为全县140多家企业完成垫资1.2亿元。

三是突出用工帮扶。

积极落实稳就业任务要求,持续优化送工服务,鼓励校企深度合作,上半年帮助企业完成招工3600余人。同时,建立健全了企业用工监测和储工机制,实现储备用工1580人。

推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

网络

经验信息 产业链 链长制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将绿色食品产业链作为全省1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副省长担任链长要求从三方面统筹推进。

一、要把产业链基础做实

绿色食品产业链品类众多、涉及广泛,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如何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关键要把基础做实。目前已先行梳理了稻米、生猪、水产、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情

况。

二、要把工作措施做细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主要目的是围绕当前产业,进行补链、强链、延链,确保产业稳中有进。围绕产业链条的缺链环节进行补链,针对当前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行强链,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进行延链。

三、要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要按照工业强省办印发的《2020年度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和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关于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链工作机制的通知》,抓紧制定方案,建立工作专班,细化

任务举措,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省农业农村厅

要主动加强与省直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资金政策,加大项目投入,协调解决问题。

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