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自然资源局或国土局局长和副局长讲话汇编-15篇(第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88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7分钟

二要突出规划的引领性。一是聚焦未来发展定位。市委明确提出了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发展定位,其中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居于统揽地位,其他定位是五个重要支撑。规划工作必须聚焦发展定位,面向未来,立足现实,远近结合,前瞻谋划,对暂时没有想清楚、看明白的地方实行留白,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城市防洪排涝、行车停车、商贸物流等"城市病"治理、老城更新方面,要避免简单策划包装、重复浪费建设等"马后炮"问题,提高规划的预见性。二是优化产业形态布局。围绕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紧扣全市"1+3"主导产业、县(区)"1+1"产业布局和农业优势大品种培育,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结构,预留产业发展延链补链空间,推动城镇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助推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固废循环经济等产业园区建设。三是激发城市动力活力。要围绕"四宜四有"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一批公园绿地、生态廊道、休闲广场建设。在城市品质品位提升上,要实现"一城三区"空间发展格局互补互动,推进"三区同建",塑造"诗意山水、红色巴中"城市品牌;在城市功能配套完善上,加快完成巴城中轴景观线、43公里结构性主干道提升、山湖公园、市民广场、状元桥停车场等市政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上,切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的指导,积极推广城市森林花园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建设。各县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及时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和审查把关,至少启动1个城市森林花园建筑试点。

三要突出规划的约束性。一是严格守住规划的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市开发边界线,是红线也是底线,任何建设活动不得突破;城市规划的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水面蓝线、电力黑线、文保紫线、轨道橙线、地下文物黄线等具有法律效力,也不得擅自突破。二是严格管控空间的用途。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细致评估评价主体功能分区、土地用途分类等国土空间综合承载能力,分类别、分层级优化发展空间,为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基础支撑。三是严格执行审批的程序。要严格审核规划编制设计单位资质,对规划专题的论证、规划指标的核实、规划意见的征集、规划成果的公告、规划审批等程序严格把关,特别要对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进行充分论证,既要满足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又要满足发展需要,既要合法,更要适用。

四要突出规划的权威性。国土空间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除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或行政区划调整等特殊情形经过必要性评估、法定程序修改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要建立强制留痕、人工留痕制度,国土空间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通江县要加快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南江县、平昌县要与省市实现数据系统的上下贯通、与各专项规划实现数据系统的无缝对接,所有空间要素"上图入库",真正做到多规合一,"一张图"管到底。各县(区)要加强规划设计方案的技术审查把关,用好规划审查"三维"系统,提高规划技术审查的质量和效率,并加强规划实施的过程监督,日常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规划核实核验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

(二)实施耕地优保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指示精神,坚持耕地优先用于粮食和农产品生产,保住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当前,全市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一是违法占比高。2016年至20XX年的存量违法用地未整改到位的还有5000余亩,绝对量占全省第8位。在20XX年全省违法占耕比较高的30个县(区)中,巴中3县2区均在之列。20XX年度卫片执法全市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含部分永久基本农田)2697亩,消除违法状态后还有342.5亩,违法占耕比达7.58%,高于全省6.9%的平均值,居全省第4位,通江县违法占耕面积170余亩、平昌县违法占耕比达22%,分别超过100亩、15%的问责标准;从创文角度看,巴州区、恩阳区违法占耕比分别为7.84%、5.74%,均超过5%的上限要求。二是耕地流出多。根据"三调"成果,近年来因种植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占用等,全市现有耕地为388.04万亩,与"二调"数据相比减少100.65万亩,减幅20.60%,其中79.03万亩变为林地、17.95万亩变为种植园用地、12.73万亩变为建设用地。近2年年度变更调查显示,全市耕地每年净流出1万亩以上,扣除土地整理、增减挂钩等指标后,20XX年全市耕地388.09万亩,20XX年全市耕地389.11万亩,虽呈净流入状态,但个别县(区)耕地仍然净流出,其中巴州区净流出4200亩、南江县净流出约100亩。平昌县20XX、20XX两年耕地虽总体呈净流入状态,但两年流出耕地1.64万亩无相关合法手续,占全市26%,耕地现状与上一轮耕地保护目标比,需恢复22万亩左右,占全市62%。三是顶风违建盛。一方面,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还在增加违法基数,另一方面,全市20XX年7月3日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顶风违建的形势依然严峻。去年全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顶风违建仍有120余亩,除南江仅2.57亩外,其余县(区)均超两位数,通江县、恩阳区达到40亩左右。四是整改难度大。省重项目违法用地占比在70%以上,其中交通基础设施违法用地占比更高,特别是米仓大道、苍巴高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报征工作短时间难有实质性进展。从历年全市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情况看,平昌县还欠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6032万元,平昌县4宗地161亩、经开区4宗地812亩违规以地融资的整改难度同样很大。近期,新华社内部刊物又曝光我市存在虚假复耕现象,整改工作再敲警钟。

对此,我们务必痛下决心抓好耕地保护工作。

一是防违治违"两手抓"。一方面,要防止违法增量,绝不允许新增违法占用耕地,既要科学设置建设项目准入条件,从严从紧审查项目建设用地,防止项目建设滥占耕地,又要防止村民建房顶风违纪乱占耕地,扎实做好卫片执法"月清、季核、年度评估"工作,以"零容忍"的态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另一方面,要减少违法存量,先易后难,分类整改,及时、有序消除用地违法状态,减少违法用地存量。在减少项目建设违法占用耕地方面,一要争取基数扣减。加强与发改部门协同配合,千方百计提高立项层级,推动具备条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102库清单,努力减少评估问责基数。二要加快用地报征。尽量完善用地手续,补正完善佐证资料,避免反复补正、耽误时间。三要依法拆除复耕。对不符合政策要求又无法完善用地手续的,要坚决依法拆除复耕,并经农业农村等部门验收认定,督促按期兑现违法用地整改承诺。四要严禁未批先建。在3月28日第七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鹏凌市长明确要求,以后任何项目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我们一定要加强监督管理,实行批、供、用、补、查全链条管理。

二是非农非粮"两手治"。既遏制耕地"非农化",又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守住老百姓的"铁饭碗"。一要精准管理耕地。完成耕地保护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及更新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以图管地,实现耕地变化信息化精准管理。二要加强用途管制。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八不准、六严禁"规定,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坚决不触碰耕地保护红线。三要坚持"两个平衡"。在占补平衡方面,既落实"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占多少补多少"等耕地补偿制度,又在"占少补多"上做文章,增加耕地后备资源指标储备,对违规改变耕地用途、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先冻结所在地占补平衡储备库中相应的补充耕地指标,在规定期限内恢复为耕地验收后解除冻结;在进出平衡方面,既要坚持"以进定出""进大于出""优进劣出"原则,又要建立耕地"进出平衡"监管机制,以耕地卫片监督、动态监测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以县级为单位建立耕地"进""出"管理台账,20XX年7月以后流出的6.4万亩耕地要于9月底前足额找回。

三是压责问责"两手硬"。一要逗硬压实党政同责。层层签订"军令状",实行终身追责制,全面推行"田长制",推动实现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络。二要逗硬实施考核评价。将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用地存量处置、整改违法用地、落实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用地组卷报征等内容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一票否决。三要逗硬开展问责追究。对新增的违法违规问题,以最严的标准追责问责,顶格处理,不仅处理事,也要处理人,不仅要依法问责处理基层干部,也要依规追责处理科级干部直至县级领导。南江县治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之所以成效明显,要害就在于及时果断地处理了一大批干部和从业人员。今年,全市要选取10个违法占耕典型乡镇进行重点解剖,重拳出击,充分发挥督察执法"利剑"作用。

(三)实施资源优供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绿色发展,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指示精神,精准、持续提供土地、矿产、耕地等各类要素支撑。

一是强化土地资源保障。省厅近期通报:巴中1-3月闲置土地处置率为34.3%,居全省第1位,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巴中2009年到今年3月底已供应土地违约(超期未开工+超期未竣工)率为30.3%,居全省第2位,其中今年1-3月新增违约项目3宗,居全省第4位;巴中土地出让公告未在系统填报交易或流标流拍情况达510宗,居全省第3位;巴中2018年至今年3月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率95%,居全省后5位。由此可见,我市土地利用违约情况非常严重,动态巡查、规范出让等基础工作差距较大。事实上,我市在土地利用方面,还同时存在着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扎实、项目选址踏勘论证不严格、项目违法用地查处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在建设用地保障上总结教训、挖掘潜力、下足功夫。一要精确地块信息。全面梳理全市未出让土地宗地数、土地面积、报征情况等地块信息,归类分析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乡镇建设用地,形成"一地一码"的项目(含产业)用地手册,并及时补录完善出让宗地坐标、出让公告交易信息等系统数据,加强动态监测监管,力争6月底前取得重大进展。二要落实增存挂钩。全市现有批而未供土地231宗1524公顷,其中2009-2019年批而未供1368公顷,经开区2009-2019年的处置任务占全市任务的39.09%;全市现有闲置土地1146公顷,且呈逐年增加态势。省厅已下达今年两项存量土地的处置任务,并要求11月底前完成,目前仅通江县处置闲置土地进度较快,全市处置压力还较大。今后,省厅将采用"增存挂钩"方式,未达到全省平均处置率的要按差值比率核减城乡批次规划指标,同时还要按今年新增闲置土地规模的5%核减城乡批次规划指标。因此,用地首先挖潜,坚决遏制新增闲置用地,分类处置存量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而且要力超省厅下达的各项处置目标、力超全省平均水平。三要用好预支指标。2022年省厅下达第一阶段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2534亩,其中城乡规划指标1773.8亩,市本级预留374.53亩后已分配到三县三区(含经开区)和文旅新区,各县(区)不足部分要积极争取省厅统筹调剂安排。目前,全市城乡规划预支指标已使用710.87亩,使用进度约40%,巴州区的指标已全部用完,经开区尚未使用。根据各地规划指标使用情况,11月1日起省厅将在全省统筹调剂,7月底前市局将在全市统筹调剂,各县(区)要加快组卷报征进度。四要规范地价管理。加快完成城乡基准地价和城镇标准地价制订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对基准地价更新期日超过6年的要抓紧启动更新工作,对即将超过3年的要有序推进更新工作,6月上旬专项上报此项工作。五要主动靠前服务。要对标"三区三线"加快推进项目前期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工作,提前谋划、指导做好征地报件前期可研、初设及项目批复、林地占用等前期工作,提升土地征收报批效率,确保项目用地"征、供、用、补、查"各个流程高效流畅。今年,市、县(区)要聚焦国省重大项目和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部分市级项目配置100名"用地保姆",开展一对一联系服务,加强横向纵向协调工作,全程跟踪用地保障情况。

二是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种类50余种,具有较强开发前景的10余种;已有合法有效探矿权17宗,合法有效采矿权94宗,矿产资源转化为矿业经济潜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一要摸清底数。加快《巴中市矿产资源规划(20XX-2025年)》编制成果报批,力争10月底前通过省厅审批,在此基础上,继续争取探矿找矿项目、资金,进一步挖掘市域矿产资源潜力。二要规范秩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有序开发,高效利用、绿色发展,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原则,认真落实区分管理、总量控制、开采准入制度,科学合理设置勘查和开采区块,优化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依法依规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着力重大项目建设用矿用料保障,通过扩大生产能力、新增砂石采矿点位等措施,切实保障汉巴南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砂石用料。三要把握节奏。科学制定矿业权出让计划和投放时序,在清理关闭一批国家生态红线范围内未退出、安全生产不规范、环保措施不达标、整改验收不合格的矿山的基础上,6月底前鼓励退出兼并一批资金不足、经营困难、技术力量薄弱的采矿企业,积极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合作,注入发展动力活力;及早启动矿产资源出让工作,鼓励支持市、县(区)国有企业依法取得矿业权,南江县5月底前要形成甘树坪花岗岩出让方案,确保6月底前依法成功出让,通江县10月底、12月底前要分别出让1宗矿业权。同时,要组织做好地质勘查、编制储量核实报告、价款评估等矿业出让前期工作,完善条件储备一批矿业权,满足市场需求、助力地方发展。四要修复生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2022年全市要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459亩,动态加强在建矿山监督检查,督促履行生态修复义务。通江县、南江县年底前要完成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强化耕地资源储备。我市后备耕地资源相对丰富,只要积极作为,必定大有作为。一要摸清后备资源。要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摸清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可恢复耕地资源、可垦造水田资源的潜力状况,形成集面积、类型和分布于一体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数据库。二要强化土地整治。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巴中市"十四五"土地整治规划》,省厅给予了充分肯定,各县(区)要加大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招投标、验收、备案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快推进已验收省投土地整治项目"双备案"、地方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工作,20XX年省投土地整治项目要确保11月底前完成"双备案",地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要做实项目前期勘测设计,有效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三要推进耕地恢复。坚持"年度耕地进出平衡、问题图斑限期整改、上轮缺口逐年恢复"三位一体推进,推动耕地有力有序恢复。20XX年以来耕地流出的,必须按年度时限要求进行恢复;"三调"少于上一轮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的23.79万亩耕地缺口,要科学编制好耕地恢复方案,5年一周期,积极稳妥恢复。特别要强调的是,耕地恢复必须先易后难,切实可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按"三调"认定的耕地标准,让荒芜、废弃、低效的园地、林地有序恢复,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运动式",更不能弄虚作假,防止现状假复耕、对上报假账。

(四)实施民生优服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指示精神,在解民困、顺民心、助民富上真功实做、久久为功。

一是办好民生实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要积极为购房业主解忧。加强与住建、执法等部门的协作,深研"登记难楼盘"的惠民利民新政策,下大力气啃掉已锁定的最后30块"硬骨头",并不断完善共同监管机制,防止新的"登记难楼盘"产生。二要积极为在巴企业解困。要市县(区)联动,认真落实"投资促进提升年"行动,加强沟通协调、政策指导、服务跟踪,及时优化"一城一策"中土地出让、规划调整、产权办理政策,完善外来投资和民营企业"一企一策"措施,对反映事项动态清零,协同解决企业发展困境。三要积极为临灾群众解危。要用好已有1205处监测设备,加快完成60处排危除险、18处地灾工程治理;要严格执行避险搬迁安置规划和资金兑现标准,不落一户、不丢一人,全面完成390户避险搬迁安置任务,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一要保障乡村服务。坚持"设置片区是原则、不设片区是例外"的要求,优化基层自然资源所布局,整合基层人员,落实派驻乡村规划师职责,有序推进"一目录""两清单"建设,强化镇村规划指导、耕地保护利用、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监管、土地监察配合执法等自然资源所职能,畅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二要支持乡村发展。按照"县乡级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发展和项目用地"要求,各县(区)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位项目、完善好相关备案报审手续,坚决防止玩数字游戏、搞虚假应付;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年争取新批复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不低于8000亩,验收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不低于3000亩,进一步完善农民集中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助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三要提高帮扶实效。采取驻村帮扶、结对帮扶、联系帮扶等方式,落实"四个不摘",指导发展村级产业和农户增收项目,帮助已脱贫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并做好"三类户"的监测工作,防止规模性返贫。四要擦亮金字招牌。全力做好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准备工作,努力做好世界地质公园研讨会筹备工作,助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带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升便民利民服务质效,全面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一要持续提高办件效率。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行"多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等业务网上协同,确保每月工程建设项目的并联审批率均达到60%以上,年底前房建、市政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确保行政权力事项的"最多跑一次""网上办""一次办""全程网办"均为100%。二要持续拓展共享范围。加大数据按需共享力度,推广电子证照应用互认,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年底前认领发布省定"川渝通办""跨省通办"清单事项,加快推进"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与"川渝通办"有机融合。三要持续推进创优争先。推进营商环境对标创新,在"政银合作"、"一站式"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提升服务质效,确保在2022年底的省级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一等次",助推全市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五)实施安全优护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指示精神,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下好安全"先手棋",打好安全"主动仗"。

一是力争地灾防治零伤亡。要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严防天灾,绝不能有人祸。一要警醒防灾形势。一方面,今年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0-20%,涝重于旱,极端气候偏多;另一方面,我市山地占95%,地灾易发高发,去年汛期共发生57起灾情、219起险情,而目前仍有地灾隐患点1976处;再一方面,基层人员变动大,技防可靠性和覆盖率不高,不容半点侥幸和麻痹。二要把握防灾重点。重点时段在5-9月,重点区域在受地灾威胁的人口密集区及临崖、陡坡等潜在风险大的地段,重点灾型在滑坡、崩塌等,重点威胁在人员集聚、工程活动频繁的行业。同时,要尽可能扩大排查、监测范围,防范预案外地灾隐患。三要夯实防灾工作。统筹抓好排查整治、监测预警、避险转移、应急准备、值班值守等各项工作,只能细实,不能虚空。加强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有险报险,无事报安;推进分级预警、点位预警,打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动态优化自动化监测设备预警阈值,构建预警-响应-行动-反馈的闭环;坚决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时间与生命赛跑,疑灾主动撤、临灾提前撤、预警必须撤;开展一点一演练,特别是夜间、断路断电等特殊条件下的演练,宁可空防、不可防空;加快地灾工程治理、排危除险、避险搬迁项目的开工、建设和验收进度,尽快形成防灾能力。四要强化防灾责任。压紧压实"县、乡、村、组、点"五级防灾责任,落实"三单一书""四不两直""两书一函"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院户联防",落实包保责任和"一对一"帮扶责任。同时,加强与地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灵通信息,成果共享。

二是力争安全生产零事故。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一要严管矿山安全。克服"矿山安全无大碍"的侥幸心态,加大矿山安全常态巡查、专业指导、日常监督力度,集中力量打非治违,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动态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勘查开采、以采代探、以整治修复名义违法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防生态保护红线退出矿山及关闭矿山"死灰复燃"。二要严抓工程安全。要压实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地灾治理、生态修复、土地储备前期开发等各类建设项目施工的安全责任,确保在建工程安全。三要严保机关安全。切实加强保密、消防等安全法规教育,压实网络信息、核心数据、机要保密、档案保管、消防保障等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机关消防、食品、用车等安全日常检查,确保机关运行安全有序。三是力争疫情防控零扩散。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公共医疗卫生用地保障,在安全选址、规划设计、地灾评估等方面履职尽责;要加强干部职工疫情常态防控的教育管理,积极响应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缺位失责。四是力争群众诉求零集访。要牢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深入开展"民生诉求大起底"行动,畅通来信来访来电渠道,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着力"抓早抓小、案结事了",依法化解历史遗留信访问题特别是"问题楼盘""登记难楼盘"涉及自规工作的信访问题,及时办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事项,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狠抓落实彰显执行力

(一)强化党建引领抓落实。一要压实党建责任。加强政治机关建设,突出红色党建品牌,以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和"书记项目"为抓手,推动落实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党组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两个环境"建设,争创"五好党支部""五强党员干部",切实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和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二要带好班子队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和"十七条措施",书记抓书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推动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有序推进干部特别是关键岗位干部交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加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强化严、细、实和"18字"作风建设,防止"只见人吃饭、不见人干事"的现象,实现"绝情制度、无情管理、有情关怀"的和谐统一。三要开展系统治理。坚持集中治理和日常监督相结合,在持续整治土地价款欠缴、建设用地闲置、耕地农田违占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土地整治项目、地灾治理工程项目、技术服务类项目开展系统治理,严格执行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标,逗硬社会化信用评价管理,持续整治项目申报不精准、立项审核不严格、规划设计和预算不精细、行业技术标准缺失等问题,突出整治招投标弄虚作假、围标串标、借用资质和中标后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监管缺失等问题。四要强化廉政建设。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党风政风行风",耕好管党治党的"责任田"。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九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亮明纪律规矩"红灯"。突出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有效亦从严,严控会议、差旅、培训等"三公"经费,严禁套取财政资金发放绩效奖、津补贴、辛苦费甚至"搭车旅游""吃公函"等,只讲法纪,不看惯例,开展"回头看",常念"紧箍咒"。

(二)强化法治思维抓落实。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一要依法决策。集体决策的底色是民主、科学、合理,集体决策的底线则是合规、合纪、合法,要从严规范"三重一大"决策行为,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法定程序,梳理决策链条,强化薄弱环节,议题确定、前期把关必须分工负责,会议讨论既要民主,又要尽责,坚决防止将集体决策作为渎职失职的"护身符"、违法违纪的"挡箭牌"。二要依法行政。事实证明,违法行政是导致信访、损伤民利、贻误事业、祸害自己的重要源头。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能选择性履行法定义务和职责,更不能越权行政、任意裁量、自我授权。三要依法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加快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尽可能下沉基层综合执法力量;加强执法检查,杜绝新增违规项目上马、违法占地建房等问题;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