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242/280页)
此外,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也应有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农户家庭,政府转移性收入在其转移性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优化种植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养殖补贴机制,对于粮食主产区农户,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对于乡村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因病、残障而失去劳动能力的群体,要注意建立可持续的帮扶机制,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金融多角度发力农民收入稳定和可持续提高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提高农民收入,金融从微观层面有哪些着力点?
何广文:在农民的四种收入来源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更多依靠农民的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得以实现,是推动农民收入稳定和可持续实现的关键。而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都有赖于产业振兴。因此,从提升收入水平的角度看,需要通过构建和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支持县域产业兴旺,助力共同富裕目标。
事实上,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和模式有多种,其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信贷服务需求比较复杂,同时基于各主体和行业不同的发展特征,其承贷能力也差异较大。不过总体而言,乡村产业振兴的信贷服务需求可以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传统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中的创业和技术升级需求,产业链延伸下新主体的资金需求,特色产业规模化和技术革新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集群和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需求以及产业融合、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等。
针对上述,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支持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培育和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可以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促进乡村的内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上,金融应支持"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在促进特色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园区化发展,促使主导产业要素积聚和企业集中,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促进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进而形成产业化联合体。
二是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环节,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户。中共中央在2016年就明确了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以及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的建议,金融机构可以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改善和促进工商资本投资"三农"的环境,鼓励企业和地区行业打造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特别还要围绕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支持农业多功能性的拓展和乡村多元价值的发挥。农业不仅仅有食品保障功能,还可以实现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同时,乡村也可以发挥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元价值。在农产品高质量供给的基础上,金融还应支持农业多种功能发掘和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特别是要以促进产加销贯通、推动农文旅融合、实现科工贸对接为最终目标,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等,进而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四是运用绿色生产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村地区也在寻求生态优先的发展路径。在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促进农业资源环境管控的基础上,金融部门应重点发力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模式开发、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等方面,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这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实现农业收入可持续的关键。
智改数转制造大省加速"变身"
江苏经济报
"到202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90%。"2021年12月30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行业龙头带动引领
作为一家老牌传统制造业,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传统制造业企业存在的"痛点"也开始显现:车间内加工、装配工种生产效率难以实现量化考核,生产现场制造数据缺少沉淀和分析手段,供应链及生产制造数字化运用缺少抓手......创新的"天花板"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专业人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苏"智改数转"进程。《计划》提出,要对标世界智能制造领先水平,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
与此同时,一些龙头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已经尝到了制造"变身"智造的甜头。生产车间内装备100%联网,流水线保养可精准锁定重点环节......从一家制造型工厂起步,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步步探索,将互联工业应用融入生产制造、供应链网络等,并面向市场打造出一体化工业互联解决方案。随着工业4.0在这里落地实践,博世汽车苏州工厂不仅成为全球"灯塔工厂"、摘得"中国质量奖",也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商务区"智改数转"的"名片"之一。
《计划》的出台,正是为了催生更多博世(苏州)这样的企业。今后三年,我省将分行业分领域制定智能制造示范标准,每年认定一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全连接工厂,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30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5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0家、5G全连接工厂10家。依托"行业龙头"带动效应,赋能传统制造业企业,将为江苏整体"智改数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小企业加速上云
中小企业是上云的主力军。苏州市工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上云占比60%是中小企业,但仍然有36.5%的企业服务器部署在自己单位小机房,56.2%的企业投入物理或云服务器资源在5台以下,每年数据量1TB以下企业占比67%。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却日益强烈。走进常熟市兄弟玻璃模具有限公司的精加工生产车间,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取代了原先的车削、铣削等5道工艺,实现了从毛坯到成品的一次性成型,一旁的卧式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也取代了原先的工艺装配、钻孔等3道工艺。"2015年起,经过不断升级设备,我们将模具生产的20多道工艺压缩至14道,员工减少了60多人,产值却增长了10%。"该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张卫江说,"这仅是我们实现转型的第一步。"
通过"智改数转",将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积蓄强劲的发展新动能。《计划》提出,将加快建设江苏省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每年重点培育1000家星级上云企业。到2024年底,全省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汇聚资源500家以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要更'偏心'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此,江苏仕泰隆物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侍贤君深感赞同。他认为,应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轻量化、批量化,降低中小企业上云成本,提供设备上云、生产可视化管理,将设备的产能进行线上自动匹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